據《新聞晨報》報導,將歷時三天的「萬人相親會」昨天如期而至。本次報名參加萬人相親會的人群中,30歲以上單身大齡「剩男」的比例首次超過同年齡段大齡「剩女」。
今年「萬人相親會」的參會門檻放寬,但凡60歲以下、符合條件的單身男女都可以報名參加,原本是為了讓更多的單身人士可以通過相親會的各種活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緣分,然而,這也造成不少參加者無法分辨坐在對面的叔叔、阿姨究竟是「相親團」還是「親友團」。
對此,上海市婚介行業協會會長周珏珉有些無奈,主辦方要求參加活動的人都佩戴自己的胸卡,然而現場這麼做的人並不多,「我們還是要呼籲,參加活動的、前來觀摩的親友都要佩戴好自己的胸卡,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
「剩男剩女」區
男生對另一半要求寬泛、女生則要求明確
本次報名參加萬人相親大會的人群中,30歲以上單身大齡「剩男」的比例首次超過同年齡段大齡「剩女」。相比女性徵婚者多由家長陪伴前來,不少男性徵婚者大多選擇獨自前來。為了不讓親友知道自己來相親,不少「剩男」是偷偷去報名,然後獨自前往,「我爸媽可能猜到一點,但也沒好意思問我」;也有一些男士兩兩組團前來,「我和朋友一起報名、一起來的,算是互相做個參考吧」。大齡「剩男」多是有備而來的,「我的房子去年就準備好了」。而不少男士對另一半的要求比較寬泛、模糊。
昨天參加的女士或精心打扮、或全家上陣。不少人對未來另一半的要求十分明確,從身高、長相到家底,面面俱到,「身高至少要176吧」、「醫生、IT工作者最好」、「車不一定要有,但房子不能沒有的,最好是有市區房」……
現場活動區
中老年相親者參與熱情高漲
「萬人相親會」的參會門檻放寬,活動現場中老年人明顯增多,雖然現場大致劃分了年輕白領專區和中老年人專區,但在白領專區裡仍聚集了很多前來替子女相親的家長,因很多人身上沒有佩戴參會標識,年輕人沒有辦法分辨對面的叔叔、阿姨究竟是自己來相親的,還是替子女來物色對象的。
對此,上海市婚介行業協會會長周珏珉也有些無奈,主辦方要求參加活動的人都佩戴自己的胸卡,是參會的還是觀摩的,一眼就能看清,然而現場這麼做的人並不多。
在相親會的現場,不論是活動項目區域,還是尋緣牆上展示信息的比例,年輕人都是毫無疑問的主角。然而,從現場情況看,中老年人的參會熱情明顯比年輕人高,交流的氛圍也更活躍。「一上午就有兩三百人前來現場登記。」銀髮婚介所負責人諸斌拿著一疊登記表對記者說,上面寫滿了相親者的個人信息及其在尋緣牆上相中的對象,以離異者為主。記者注意到,其中年紀最大的登記者是一位73歲的男性。據了解,在50多歲這個年齡段的相親者中,無論是先前報名的比例,還是昨天到場相親的人群裡,均是女多男少。在這個中老年區域中,還有個別是孩子陪著父親或母親前來相親的。
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輕人更傾向於默默地在尋緣牆上尋覓符合自己條件的有緣人,但熱情度遠不及中老年相親專場現場。相較於年輕人喜歡盯著尋緣牆上的信息看,中老年參會者則更喜歡當面交流,現場非常熱鬧。
相親廣告區
相親者使用真實生活照的僅佔一成
記者注意到現場的尋緣牆上,出現相親者真實生活照的仍是少數,據組織方粗略統計,使用真人照者僅佔總報名人數的一成。一名多年參與婚戀展會的工作人員於先生表示,這是因為很多人較為注重個人隱私保護,據他了解,婚姻中介手上的一些「優質男」、「優質女」都沒有公開掛在尋緣牆上,「他們不是最著急的人,對待照片和個人信息也很謹慎」。
一家公益社團機構的工作人員顧先生說,他上午7點出家門來會場,直到中午11點才喝上第一口水,一直在解答各種問題。一名相親者說,她在現場沒有發現心儀的人,想通過婚姻中介尋緣但又擔心價格太貴。替女兒來相親的周女士是有備而來,隨身帶著女兒的身份證等證明材料,但中介都不核實她的信息,直接就讓寫名字留電話了。周女士由此對婚姻中介所提供相親者信息的真實性產生擔憂。
除了尋緣牆,一些家長則在會場裡側的「社會尋緣牆」等固定區域撐開雨傘一字排開,將寫有子女個人信息的紙牌夾在傘上,坐等「上門者」。在展方統一製作的尋緣牆之外,「小廣告」也頗受關注。一些沒有報名的家長現場手寫徵婚啟事,見縫插針地貼在牆上,也吸引了不少家長前來圍觀、記錄。
愛情諮詢區
不少年輕人缺乏愛的能力
昨天的萬人相親會,婚姻諮詢師的隊伍也在擴大。由上海市婦聯「開心家園」、團市委「青春在線服務中心」的資深心理諮詢師、法律專家牽頭組成的「婚戀導師團」30多位婚戀專家以及「維情情感診所」的16位情感醫生、情感護士為相親者把脈。昨天有891人前來諮詢,有離異者、有心急的父母、有大齡「剩男剩女」……此外,昨天的萬人相親會首次向中老年人開放,老年人的相親困惑與年輕人不同,他們的問題大多為如何讓對方兒女接受自己?如何說明自己有慢性病的情況?是不是第一次就要向對方公開有房有存款和養老保險?
30歲的小秦昨天一到萬人相親會就直奔諮詢臺,她已經是第四次來參加萬人相親會了,談及前三次的「相親成績」,她嘆了一口氣說:「去年主動問很多男孩要了電話,但一圈簡訊發出去都杳無音信。大家各有各的要求,加上學歷、地區、收入等限制,適合自己的人所剩無幾。」而最讓小秦困惑的是,不知如何與男友相處,特別是不知道是否應該「答應他所有的要求」?中國社工協會婚姻家庭工作委員會「家和工程」上海工作基地負責人舒心在與其交談中了解到,小秦曾與一個條件很好的男孩交往過,可在見面三四次後,男孩就提出了身體接觸的要求,小秦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但是男孩則認為小秦不喜歡他。
「這麼優秀的男孩為什麼到現在都找不到女朋友,肯定是有缺陷,或是父母條件不好。」不少相親者在尋緣牆旁抄了一些徵婚信息後,會轉向婚姻諮詢師,「現在騙子太多,這些人能不能相信?」;「相親會上一些男孩稱現在無房無車,不過以後結婚了爸媽都會買,這是真的嗎?」在舒心看來,許多男女青年因是獨生子女並身處網絡時代,會受一些錯誤的婚戀觀、價值觀影響而缺乏愛的能力,失去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