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名句賞讀: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2020-12-24 初衣勝雪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生。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唐朝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初衣解詩:在唐代除夕通常不叫除夕,叫做除夜。「除」者,是去的意思,除夕和除夜,就是最後的黃昏和夜晚。當然另外的一種記載,是民間的傳說,說「夕」是一種兇猛的野獸和魔鬼,古人在新年的頭一天,要用火把,歌舞,巫祝,來驅除厲鬼或驅趕野獸。不過這種傳說,想必也是宋代之後的一種附會。因為在宋朝之後,除夕叫做除夕的頻率比除夜高多了。

但是無可否認,春節前的最後一夜,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去舊迎新,另換新歲。

固然除夕守夜,春節團圓,是古老的風俗,但是唐朝由於尚武,人口流動的頻率非常的高,又因為經濟發達,擺脫了土地束縛的農民,士子,生意人,出外謀生的增多,他們創造了大唐的繁榮,但其代價也是犧牲了和家人家鄉團聚長守的時間。除夕夜奔波或者羈旅在路上和外地的人也特別多。

於是唐朝的除夜詩,有一個特點,就是描寫的羈旅情懷的很多。在一個人的除夕夜,總結過去,展望將來,都別有一番思念的惆悵。尤其是許多詩詞名家,仕途高官,都有過奔波求薦,異鄉奮鬥的時期,所以唐朝的除夜詩,有一種特殊的自省和孤獨感。然而正是因為化作了詩,撫慰著那些漂泊人們的心情。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這是唐朝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

戴叔倫是盛唐時期轉向晚唐時期的人,我們知道,唐朝延續隋朝,開始有了科舉制度,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但是不像後世那麼嚴格。有許多人,可以通過另外的渠道進入官僚階層。杜甫和李白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努力,通過自己的文章詩詞,被人賞識,從而不經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僚階層。戴叔倫也正好處在唐朝的這個科舉比較鬆弛的階段,他是並非是進士出身,而是效力高官門下,幕府當中,因為舉薦獲得了仕途的資格。

正是因為有著厚重的基層生活的經驗和經歷,又因為性格的淡泊穩重,長年孤寂的官途生涯,為人正直,交友不多,所以他的詩有一種深沉和輕雋並有的風格。這大概也是和一些進士出身的人不一樣,非進士出身的戴叔倫拼的不是銳氣和傲氣,而是實幹,在實幹之餘,追求一種淡泊的精神境界作為平衡。他最終做到了四品官,這是唐朝的中階官僚。以他這樣的出身,這也算是極致了。57歲之後,他向朝廷上歸隱,去滿足他做道士的夢。但這一年他掛了。

我們看到的他這首《除夜》,是在53歲的時候做撫州刺史時所做。從江西撫州,他趕回老家江蘇金壇,一個人宿在石橋驛。他的妻子雖然在兩年之後去世,但這個時候,他的妻子還是他的世上人家,最想回去最想見到的人。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在石頭驛站過除夕,別人都是闔家歡樂,但他還在路上,只有冬天的一盞寒燈,陪著他。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多麼強烈,多麼雋永的對比。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則是萬裡之外的,應該在家中,卻還沒有到家的人。

實際這兩句話寫的是一種心理狀態。在唐朝過年不能回家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那驛站也有接待人員,只不過是問詢他的,不是自己的家人。人世間的良辰美景,最怕孤獨寂寞。他自己是辦完了所有的公事,萬裡歸鄉,註定錯過一年最後的團圓。實際上從江西到金壇,並非有萬裡之隔,但是正是因為忙於公務,思鄉和思家疊加成蒼茫之感,仿佛回鄉的路,萬裡迢迢。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即使自寫也是情寫。因為在他的感情裡,那個在家等待他的妻子,一定在這個夜晚等待他歸來。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只有肯用力肯做事的人,才會在理想和現實中有落差,自己做到了自己能夠奮鬥的極致,並不快樂。因為長年的顛沛苦幹,他支離病弱。這個笑,苦笑,他雖然用力地擁抱這個世界,可是年輕時的夢想到底有多少達成?人生最怕志未成,而身先老。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這是一句感嘆,自己老了,老去的樣子和春節又有多大的相關?心中所念的無非是自己的妻子孩子,自己的故鄉家園。

實際非常悲催的是,兩年之後他的妻子過世。身心俱疲的戴叔倫,上表請求歸隱做道士。他的身心俱病,在世上奔波的一切,並沒有讓他完全的施展抱負,而妻子的病故,讓他灰心人間的無所留戀。但是這樣一個用力過猛的人生,在請求歸隱的當年病死在途中。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詩句雖然短小,深沉而雋永。總有回不去的家,總有未歸的人,尤其是在春節除夕的當口,感懷歲月之無情,觸目現實之顛沛,無不都緊密地濃縮在這十個字裡,因此成為了除夕夜的名篇。

但是在這一年戴叔倫是幸福的,因為相思和憔悴,總會有一個實在的落處,就是愛人所在的家。不管有歸無歸,不管心酸帶淚,總還有人世間的牽絆和溫暖。連這都不算幸福那什麼算呢?

所以說這首詩整體看起來是如此的悲涼,卻還有無限的人間情義和希望,有生命在總還是值得。哪怕是這樣的異鄉旅館,病弱殘年。

兩年之後的事我就不重複。

初衣今日解讀這首詩,是希望大家看到離別中的幸福,那是因為有相思有牽掛。

人生最怕連牽掛和憂患都沒有了,痛苦有時候是一種生命的真實的存在。如果沒有痛苦,絕大多數的時候是因為連生命也失去了。

珍惜那些相思和牽掛,珍惜你的愛人,珍惜你的家。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生。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作者 / [唐朝] 戴叔倫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
  • 唐詩閒讀:「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萬裡未歸)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一年將近夜,萬裡未歸人」一年將近夜,交待了時間點,就是除夕之夜,萬裡未歸人,交待了詩人待的地點,是在石頭驛(就是現在江西新建縣贛江西岸)。這四句,看似只是淡淡的情景描寫與時間地點的記述,是景語,但其實,因為時間地點的特殊性,情已融入其中,在中國,每年的除夕夜,當然是團圓夜。而此時的詩人,孤身在外,萬裡未歸,悲涼的基調已經鋪滿。
  • 8首除夕詩詞,帶你走進古人的除夕之夜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這個除夕之夜,北風吹雪,一直到四更天,陸遊桌上放著半盞屠蘇酒還沒有喝完,原來,他一直就著燈亮,在寫桃符。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譁。這一年的吳文英,日子頗不寬裕,無法換新衣,沒錢買酒喝,怎麼辦呢?詩人雅趣非常,他折了些梅花,一邊欣賞,一邊度過這漫漫的除夕之夜。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 除夕之夜所作的這幾首詩,道盡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滄桑
    除夕之夜,萬家燭火通明,本應該是親人團聚的時刻。然而這幾首除夕之夜所寫的詩,道盡了詩人當時內心的孤獨與滄桑。詩文的意思就是,除夕之夜,在外漂泊的遊子,一個人待在旅館,始終無法入眠。是什麼樣的事讓我心事重重,接下來就說了,除夕之夜,大家都與親人團聚,而我卻與故鄉相隔千裡,整首詩讓我們感覺詩人的心情顯得鬱鬱寡歡,語言表達精煉含蓄,婉轉曲折,寓情於景用質樸的語言抒發個人的愁苦心情。
  • 十句帶年字的詩詞,十種福氣滿滿的意境,道盡過年的滋味
    過年第一句: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這句出自唐代詩人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作於除夕之夜,此時詩人仍然在歸家途中。這句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守歲》,除夕之夜的傳統便是守歲,和家人在一起歡聲笑語,聊過往歲月,聊家長裡短,也想著來年的生活。詩人心裡對於新的一年有著希望,也有著憂慮,自己年歲已高,告誡自己珍惜時間,韶光易逝又一年,要把握住美好的年華。第三句: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 十首除夕詩詞:一夜鄉心九州同
    隱娘說:在這個除夕之夜,高適旅居在外。他在旅館中,睡不著覺,心內悽然。今天是除夕之夜,家裡的親人也在思念著千裡之外的自己,互相思念,卻無法相聚,真讓人神傷。帳裡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 除夕詩詞20首:願新年,勝舊年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卜算子(除夕) 【宋】朱敦儒 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有個人人領略春,粉淡紅輕注。 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捻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
  • 除夕的詩句古詩有哪些?描寫春節除夕大年三十的經典詩詞
    故鄉今夜思千裡,愁鬢明朝又一年。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舊國當千裡,新年隔數更。  寒猶盡北峭,風漸向東生。誰見長安陌,晨鐘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  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 詩詞丨21首詩詞讓你遊覽古人除夕夜都幹些什麼,一起吟詩度除夕!
    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除夜》 [唐]李世民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科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 去年冬裡逢家別,今日雪落又一年
    然而,山高路遠的古代,即使到了除夕之夜,也有許多詩人並沒有歸家,而是遠離家人,身居客舍。首先是唐代詩人戴叔倫,那個吟著「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的旅人。他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寄寓石頭驛。除夕之夜,詩人看著外面燈火通明,他卻一人呆在悽清的旅店,禁不住黯然神傷,寫下《除夜宿石頭驛》: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 除夕的時間是在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夜:《古絕吟除夕簡點》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簡點:前兩句抒發作者除夕遠離家鄉不能回家團聚的「悽然」之情。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簡點:前兩句寫彼此想念之情都成空了,後兩句寫一年到頭仍是「愁」和「憔悴」,整首寫想思哀怨之情。
  • 除夕將至,品讀幾首除夕詩作,感悟古時春節文化,你最喜歡哪首?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除,即去除之意,夕,指的是夜晚。除夕,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漂泊的遊子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在爆竹聲中辭舊迎新,感悟一年中最有意義的時刻。關於除夕的詩作有很多,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品讀經典詩詞,感受古時人們對除夕文化的詮釋與解讀。《守歲》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 既除舊又迎新的除夕天生就既歡樂又憂傷,哪首除夕詩最適合你?
    除夕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舊歲至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既除舊又迎新,這除夕天生便兼有歡樂和憂傷的雙重氣質。 「悲夫!年華將晚,志事寥落。公孫宏之甲第,天子未知;王仲宣之文章,公卿不識。對他鄉之風景,憶故裡之琴歌。」
  • 飛花令,含有一年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走過冷暖的歲月,感知生命的厚重,生命如塵,時光如水,洗盡鉛華,輕度流年。靜觀花開花落,閒看潮起潮湧。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轉眼間一年已快結束,一年的時間裡,你們收穫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那麼,含有一年的詩句,你知道多少?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宋·戴復古《除夜》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除夕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 共享除夕裡的美好詩篇
    由於除夕是舊年的最後一天,所謂「月窮歲盡」,也是新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節點,所以人們的一切活動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除夕的「團年飯」「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不僅家人歡聚共宴,而且要將祖先請回團年——鬼魅逐出,天神送走,祖先請回,體現了中國人的倫理情感。團年飯後,長輩要給小兒壓歲錢,這既是喜慶的賀歲之禮,也是長輩給予幼兒以保護力量。
  • 春節除夕之夜習俗:守歲!你可還記得那個傳說?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方法/步驟除夕守歲傳說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
  • 中華好詩詞|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古詩詞中與秋有關的千古名句比比皆是,如「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