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那些「藏起來」的美食

2021-02-17 今日桐鄉

前段時間,江南的雨下得讓人心生寂寥,獨自撐著雨傘走在市區的老街上,漫無目的找尋著暗藏於深閨中的美食,想起那句「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抱定信念,美味肯定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我們扣開味覺之門。

   然後,青團、酸辣粉、燒賣、粽子、粉絲湯等人間美味,一一被我們尋得,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吃過、感受過之後,你會不由自主地感嘆,原來這樣的「深閨美食」,味道同樣十足誘人。

青團:軟糯中嘗到懷舊味道

小時候每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的老人、中年婦女和小孩兒都會圍坐在一起,瓦盆裝著滿滿的糯米粉,加入南瓜葉,不停揉拌,便成了一團碧綠麵粉團。



   放在竹篾籠屜上灶頭蒸熟,滿屋子豐盈了南瓜葉的清香,誘得孩子們爭先恐後跑來偷吃青糰子。

   「囡囡,別急,小心燙哩。」吃一口糯糯的青團,甜蜜的豆沙餡兒塞滿小嘴,想必是孩子們最幸福的記憶了。如今,美好的時光想要再去重溫顯得有點難,會做這種傳統青團的老人也已走遠。

   前段時間,在菊花廣場北面的一個小區,遇上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呂秋香。20多年的手藝,讓她日漸成為桐鄉傳統手工糕點師傅中的「名人」。

   即使在採訪那天,傾盆大雨,依舊有人莫名而來,跟她訂購上一些青團或者壽桃。

   聽呂奶奶說,她19歲便從老家江蘇揚州遠嫁到了桐鄉,起初在磚瓦廠做苦工,20多歲到桐鄉周邊的鄉下。4年艱苦的農村生活,她也只是看看身邊的老人做做青團,不想這一個個糰子竟是她老年生活的陪伴。後來,到了梧桐絲廠食堂做面點,什麼肉包菜包、油酥餃,也是用心做出的好手藝。

   退休後,沒有了精神寄託,身體每況愈下,兒子提議讓母親做點手工糕點,權當老有所樂也好。兒子一句話,呂奶奶仿佛開了竅,搗鼓工具就在東興街弄堂口開始擺攤。

   油酥餃、油墩、青團……一雙巧手,就能變出多種花樣,生意自然是紅火。「那時候有些單位食堂提供早餐,就到我這兒訂『貓耳朵』,一訂就是近百個。」

   再後來,呂奶奶就把「工作室」搬到了現在的地方。生意也越發好起來,每天凌晨2點不到就摸黑起床,拌糯米粉做麵團,熬製細膩的紅豆沙或豬肉加榨菜調味做肉餡,還有蘿蔔絲鹹菜餡。箬葉要洗乾淨後剪成小片,接著就是一個個糰子的誕生。

   早上5點半,她就在菜市場賣開了,基本上兩個小時,百來個糰子就能銷售而空。呂奶奶做的糯米糰子,糯而不爛,嚼勁十足,榨菜鮮肉餡,鮮而不鹹,特別是青團,咬上幾口就能品得幾分清香,淡淡的很有味道。

   逢年過節前,她就更加忙碌了。「今年七月半生意出奇得好,3天時間做了一萬多個,我都要僱人來幫忙,一個人真是忙不過來。」呂奶奶笑道,壽桃一般用於結婚,祝壽或是新生兒剃胎毛。一疊疊的清白糰子,寓意清清白白,是對新倌人或是小寶寶的美好祝願……

   深閨坐標:梧桐大街丁字街,第三幼兒園往西約150米



絲粉湯:平淡中嘗到生活滋味
   從一輛獨輪小推車的流動攤位賣點兒豆腐乾、絲粉湯,到後來的在混堂弄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席彩文用樸素的蔥醬豆腐乾和肉末粉絲湯,支撐起了一個艱辛坎坷的家。

   2001年的東興街還不像現在那麼繁華,兩邊都是老房子,住的也是老桐鄉人,那年開始,她推著手推車,不論酷暑嚴寒,每天上午十點,出攤賣豆腐乾絲粉湯。周圍老主顧給她帶來了好生意,雖然辛苦卻也能生存下去。

   2006年,小流動攤販被取締,她不得不轉戰弄堂深處,以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因為搬了地方藏在深巷,很多老顧客都找不到,起初生意並不好。「有時候一天都賣不出幾串豆腐乾。」席阿姨回憶往事,感慨萬千。「我想這樣可不行啊,沒生意怎麼養家啊。於是我就跑到巷子口,看見有客人就告訴他們攤位已搬到了裡面弄堂,帶他們進來。」這樣一回生,二回熟,客人漸漸多起來了,一傳十十傳百,生意也有了起色。

   後來,生意漸漸好起來,手上也有了一點點餘錢,剛好又有房子出租,席阿姨就在這東興街混堂弄上租了一個小店面。「這裡本來很破的,下雨天還會漏水,我花了一萬多元翻修,現在看起來才沒這麼破的。」為了讓顧客吃得更加舒適,席阿姨可謂下了大成本。

   說起為什麼會賣豆腐乾絲粉湯,席阿姨無奈的以「生活所迫」來形容。丈夫的行動不便,女兒視力問題……整個家都要靠她一個人支撐,她的唯一信念就是自己不能倒下。

   每天她要早早起來準備,白玉豆腐乾放在加入醬油和香料的熱水中,煤爐上煮,讓味道滲入柔嫩的豆腐乾中。絲粉湯則加入熱水煮,越煮越入味,加了蔥花,榨菜,香腸,肉末和牛肉末的絲粉湯,一定要用自製的豬油增香。「這小時候放學最期待的小點心,現在吃來真是帶著那時候的記憶。」老顧客沈女士這樣來形容。

   這平凡的白玉豆腐乾,只要在加了一點點醬油的汁水中慢慢煮透,加上點自製甜麵醬,就是別有一番甜蜜味道。也許這就是席阿姨的生活,平淡卻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打開一點點光亮,在不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甜蜜。

   深閨坐標:東興街混堂弄,莫氏牙科往西約50米酸辣粉:麻辣間嘗到家鄉味道

   紅油、酸豆角、花生米、紅薯粉、香菜、蔥花加幾片生菜葉,火辣辣重口味的一道酸辣粉,好像空氣中都漂浮著麻辣味兒。

   在市區「錢家白場」和廟前街交叉口的一個三角地帶,有一家只有四張簡易小餐桌的小店面,遠遠就能聞到這股麻辣味,原來這是遇到了來自貴州正宗味道的酸辣粉。

   這家犄角旮旯裡的小店,生意好得讓記者大呼:「真的這麼好吃嗎?」於是便讓老闆來上一碗「火紅紅」的酸辣粉。「麻辣怎麼加?」「少麻少辣。」「好嘞,小姑娘稍等。」老闆娘豪爽地招呼。

   一會兒工夫,一碗料足味濃的酸辣粉就端在了面前。紅薯粉表面堆滿了酸豆角、鹹菜、花生米還有蔥花、香菜,飄著幾片焯過的碧綠脆嫩的生菜葉,表面再撒點紅彤彤的辣椒,讓人一看就唾液分泌加快。

   嘗個味道,真是怎一個「爽」字了得。自製辣油的鹹辣瀰漫口腔,微酸,紅薯粉爽滑香糯而有嚼頭,真是這酸爽讓人根本停不下來,再配上麻辣的底料,吃上一口額頭已經微微冒汗。

   老闆娘吳正英已經51歲了,瘦小卻精明,動作麻利地給顧客拌麵煮粉。和老闆娘閒聊中,才知道他們來自貴州遵義。和很多新居民一樣,起初只是在工廠中做做零工。兩年前,機緣巧合從老鄉手中盤下這家店,一家人就開始了自己創業的路程。

   酸辣粉、涼皮涼麵,可以說是她們老家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平民小吃。憑著對這些小吃的熟悉,加上平時下廚的手藝,她堅定地選擇了開這家小店。

   說也奇怪,不出兩個月,小店熱鬧起來了,附近工作的人,特別是安徽、湖南、四川的,都覺得這裡口味正宗,有時候還會帶著老鄉一起來。於是口耳相傳,大家就都來這兒吃酸辣粉了。

   生意最好的時節是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賣出五百多碗,涼麵、涼皮、酸辣粉……各有所好,現在連本地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深閨坐標:市區「錢家白場」和廟前街交叉口(金蘭大酒店往南約50米)深閨美食   1.蘿蔔絲餅地址:金蘭大酒店往南200米老奶奶攤位

  推薦理由:老奶奶休息了4個月之後前幾天剛剛出攤,一個小三輪推車,架著一個油鍋,不鏽鋼的小模具裡裝著麵糊和拌好的蘿蔔絲餡兒,浸入油鍋炸,香味就會慢慢飄散開。蘿蔔絲餅一定要趁熱吃,焦黃鬆脆的外皮,內裡卻軟糯香甜。油漬漬,熱乎乎吃下去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2.蛋餅地址:北港小學東李家浜路

  推薦理由:麵糊在平底煎餅鐺攤成圓餅狀,敲上一個雞蛋,立刻變成誘人的金黃色。夾油條,肉鬆,或是裡脊,火腿。這一家無名蛋餅好吃的理由就在於醬料的獨特。甜麵醬,辣醬,還有自己熬製的辣子醬,一定要多加點秘制甜麵醬,甜而香。

  3.餡餅地址:楊家門菜場北

  推薦理由:每天下午三四點開始擺攤,一個泡沫盒子,一張小板凳。素餡兒的1元,肉餡兒的兩元,一個小小的餡餅,皮子很有韌勁,內裡餡料很足,韭菜,白菜,鹹菜,各有各的鹹香。肉餡的還有香濃的肉汁。絕對是下午三四點,飢腸轆轆時候的好選擇。

  4.雞蛋糕地址:中心菜場那邊(宏源路和城河路交叉口)

  推薦理由:老式傳統的美味總是在舌尖打轉,小時候小賣鋪裡排隊等著熱乎出爐的雞蛋糕,現在只能在小弄堂一角找到。煎餅的小工具,四個一組,加入麵糊然後稍等幾分鐘,外面一圈焦黑香脆,繼而蛋黃香甜。加心是甜蜜的豆沙,一口下去,甜到心坎。

--分享給朋友--

點擊文章右上方的圖標,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訂閱微信--

1.搜索微信號:TXzaixian

2.查找公眾號:桐鄉在線

3.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我們

4.客服微信號:zjtxzx

相關焦點

  • 這些桐鄉特色美食,有些連桐鄉人都不知道哦!
    而到桐鄉,究竟該吃什麼,才是廣大吃貨們最關心的問題!桐鄉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很多小店成功以後,有了裝修漂亮的新店,但吃貨們還是喜歡去完全沒就餐環境可言的老店,他們認為這樣才有feel。阿根麵店:桐鄉龍翔秀溪路5號
  • 吃吃吃,你個鬼攝像師就知道吃,你知道桐鄉美食不?
    大家好,我是苞米自搭檔薄荷拋棄自己我的世界再也沒有所謂的羈絆從此天高海闊任我行能讓我停下腳步的只有美食了前路漫漫我的英姿颯爽只為美食駐留攝像跟上以後我養你啊現在就讓我們會一會桐鄉的美味大概很多人都不清楚桐鄉這個地方但美食江湖早有他的傳說
  • 桐鄉世貿中心國慶打出「美食牌」
    國慶「黃金周」即將到來,各大商場、市場紛紛亮出絕招吸引顧客,桐鄉世貿中心另闢蹊徑,打出「美食牌」。10月1日,桐鄉世貿中心美食天下將投入試運營,該項目中包含了阿能麵館、烏鎮傅記生煎等極具桐鄉地方特色的餐飲品牌,這也是桐鄉傳統美食進軍專業市場初次「涉水」。  如何在眾多市場中脫穎而出?
  • 了不起的桐鄉面:沒吃過這幾家羊肉麵,在桐鄉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桐鄉美食原創欄目。致力於發現和挖掘桐鄉本土具有代表性的麵食館子。 立冬已過,桐鄉的時令美食又更新了 呼嚕一口羊肉麵,配上鮮嫩的羊肉 再喝一口羊湯,真真是極愜意的
  • [吃貨福音]桐鄉美食,總有一款合你味(附美食坐標)
    去年12月,桐鄉市旅遊委員會與本報開啟了一場美食之旅。一段時間以來,美食特搜隊走進各鎮(街道),從星級酒店,到無名小攤,從山珍海味,到民間小吃,網羅了許許多多老百姓心尖兒上的美味。   內心對「吃」的熱愛,引發了人們行動上對美食的追尋。所以,這次搜尋,也要感謝桐鄉眾多熱心吃貨,讓尋找美食的徵程更加完整。
  • 【桐鄉美食】桐鄉的這些年代久遠的經典傳統小吃你都吃過嗎?40種傳統美食帶你回到童年~
    趁著近期「網絡中國節」的開展,希望更多的人在網上、在我們平臺上發現更多家鄉的美食。很多時候,我們不止是在吃一種食物,更多的,是在於對家鄉的熱愛,對家鄉美食的懷念。 1.松鬆軟軟的,奶香味十足,回味起來也是甜甜的感覺。地址:東興街大菜場城河路那一帶有好幾家西餅店有賣。
  • 尋味舌尖上的桐鄉
    為了深入貫徹浙江省政府第二次全體會議和全省大花園建設動員部署會議精神,認真落實袁家軍省長關於打造「五養」詩畫浙江大花園和推出「百縣千碗」等系列指示要求,浙江省旅遊局舉辦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活動,通過挖掘各地特色美食,打造優質的「養胃」旅遊產品。
  • 美食記—桐鄉喜菜
    這裡,不僅有特色的文風,還有各種特色美食。小城,民風淳樸,人多好客,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必上一道小炒菜,名曰「桐鄉喜菜」。桐鄉喜菜,單看這菜名,就喜氣洋溢,清雅悅人;若嘗菜品,更是清爽可口,柔脆相成。說到桐鄉喜菜,就少不得提及本地的兩宗特產:泗水橋芹菜,大塘粉絲。
  • 尋味桐鄉
    美食領路人  「拉貓」小姐姐來自桐鄉市文化館,館裡對這次活動大力支持,派她給我們做嚮導,帶領大家探索桐鄉美食。「拉貓」熟知桐鄉美食,也是一個吃遍世界各地、極其挑剔的資深吃貨,親爹燒菜不好吃,也絕不會動筷。
  • 遊記 | 在美食不會踩雷的桐鄉
    2018最後兩天和嚕嚕去了桐鄉
  • 驚訝丨「最桐鄉」的美食地圖出爐啦,還不趕緊來看看
    頒獎儀式現場,100位桐鄉市民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一同見證了這20道桐鄉美食的誕生,並免費品嘗了獲獎美食,感受「最桐鄉」的舌尖魅力。活動現場,桐鄉市副市長馮中海出席並為獲獎人頒獎。  去年12月,桐鄉市旅遊委員會發出「徵集令」,向廣大食客和商家發出「邀約」,推薦桐鄉的特色菜和特色小吃。
  • 桐鄉新城吾悅廣場開業美食大搜羅
    [導讀]桐鄉吾悅的開業,**是吃貨們的瘋狂派對。不管是想嘗嘗東北味道,還是蜀香三絕,不管是朋友聚會的饕餮盛宴,還是情侶約會的溫馨火鍋,不管是香港最正宗的絲襪奶茶,還是最   桐鄉吾悅的開業,**是吃貨們的瘋狂派對。
  • 風雅桐鄉,全國旅遊百強!
    但現在,除了這一桐鄉旅遊的「金名片」,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放慢腳步,走進文博場館、景區村莊、生態溼地、專業市場等,慢慢品味桐鄉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氣息。   歷史源遠流長、名家巨擘輩出、文化底蘊厚重的「風雅桐鄉」,正以旅遊為載體,帶動更多文化資源「活起來」。
  • 把知識藏進風景裡 桐鄉推出16家研學旅遊推薦點開啟「研學旅遊」
    而在浙江桐鄉,「研學旅遊」讓二者完美地融合了起來。7月21日,由桐鄉市旅遊委員會、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有限公司、共青團桐鄉市委、桐鄉市文化局主辦,桐鄉市旅遊聯合會、桐鄉市青少年宮、桐鄉市博物館承辦的2017桐鄉研學旅遊啟動儀式暨浙江小記者體驗活動正式開啟,一場奇妙的旅行為孩子們的暑假畫下了最絢麗的一筆。
  • 福利|本周末,暢遊桐鄉美食薈活動,約嗎?
    「暢遊桐鄉美食薈」提前劇透△攤位圖正宗的桐鄉味道將悉數亮相本次活動先跟著風雅君一飽眼福除了上面介紹的美食,各鎮(街道)也將派出「廚藝代表隊」,選擇「桐香十碗」菜品或各地最具特色分菜品此次,風雅君將繼續送出50份桐鄉旅遊護照,趕緊來參與吧!護照中包括各類優惠和消費券,總價值超3000元。持護照可享受低價折扣,並包含200元的零門檻消費券,在活動現場和線下門店都可以直接使用哦!
  • 【桐鄉美食】桐鄉那麼多皇茶,哪家才是最得我心呢?
    合作請私信喲~ 一直覺得挺神奇的桐鄉竟然陸陸續續開了四家皇茶(目瞪口呆.jpg)
  • 【桐鄉i美食合集】盤點2018年桐鄉18家人氣網紅美食餐飲,證明你是不是合格吃貨的時刻到了!
    有的卻已經默默消失了這幾天特地諮詢了身邊40位吃貨朋友讓每個人推薦幾家2018年吃到最驚喜的美食綜合顏值+口味+價格得出的客觀性評價總結出了今天這18家網紅美食人氣高 味道好 顏值也是槓槓滴羅列給大家 看看這些卡你們都打了嗎?
  • 桐鄉第一份蟹黃面來了!
    都說桐鄉人的情懷藏在了一碗麵裡從清晨到深夜
  • 那些藏在中環街邊小巷的美食
    【香港美食篇】那些藏在中環街邊小巷的美食
  • 桐鄉那口糕點「饞繞」三代人的美食記憶
    在桐鄉崇福縣街上,有一間遠近聞名的徐氏糕點鋪,憑藉傳統的地道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