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江南的雨下得讓人心生寂寥,獨自撐著雨傘走在市區的老街上,漫無目的找尋著暗藏於深閨中的美食,想起那句「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抱定信念,美味肯定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我們扣開味覺之門。
然後,青團、酸辣粉、燒賣、粽子、粉絲湯等人間美味,一一被我們尋得,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吃過、感受過之後,你會不由自主地感嘆,原來這樣的「深閨美食」,味道同樣十足誘人。
青團:軟糯中嘗到懷舊味道
小時候每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的老人、中年婦女和小孩兒都會圍坐在一起,瓦盆裝著滿滿的糯米粉,加入南瓜葉,不停揉拌,便成了一團碧綠麵粉團。
放在竹篾籠屜上灶頭蒸熟,滿屋子豐盈了南瓜葉的清香,誘得孩子們爭先恐後跑來偷吃青糰子。
「囡囡,別急,小心燙哩。」吃一口糯糯的青團,甜蜜的豆沙餡兒塞滿小嘴,想必是孩子們最幸福的記憶了。如今,美好的時光想要再去重溫顯得有點難,會做這種傳統青團的老人也已走遠。
前段時間,在菊花廣場北面的一個小區,遇上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呂秋香。20多年的手藝,讓她日漸成為桐鄉傳統手工糕點師傅中的「名人」。
即使在採訪那天,傾盆大雨,依舊有人莫名而來,跟她訂購上一些青團或者壽桃。
聽呂奶奶說,她19歲便從老家江蘇揚州遠嫁到了桐鄉,起初在磚瓦廠做苦工,20多歲到桐鄉周邊的鄉下。4年艱苦的農村生活,她也只是看看身邊的老人做做青團,不想這一個個糰子竟是她老年生活的陪伴。後來,到了梧桐絲廠食堂做面點,什麼肉包菜包、油酥餃,也是用心做出的好手藝。
退休後,沒有了精神寄託,身體每況愈下,兒子提議讓母親做點手工糕點,權當老有所樂也好。兒子一句話,呂奶奶仿佛開了竅,搗鼓工具就在東興街弄堂口開始擺攤。
油酥餃、油墩、青團……一雙巧手,就能變出多種花樣,生意自然是紅火。「那時候有些單位食堂提供早餐,就到我這兒訂『貓耳朵』,一訂就是近百個。」
再後來,呂奶奶就把「工作室」搬到了現在的地方。生意也越發好起來,每天凌晨2點不到就摸黑起床,拌糯米粉做麵團,熬製細膩的紅豆沙或豬肉加榨菜調味做肉餡,還有蘿蔔絲鹹菜餡。箬葉要洗乾淨後剪成小片,接著就是一個個糰子的誕生。
早上5點半,她就在菜市場賣開了,基本上兩個小時,百來個糰子就能銷售而空。呂奶奶做的糯米糰子,糯而不爛,嚼勁十足,榨菜鮮肉餡,鮮而不鹹,特別是青團,咬上幾口就能品得幾分清香,淡淡的很有味道。
逢年過節前,她就更加忙碌了。「今年七月半生意出奇得好,3天時間做了一萬多個,我都要僱人來幫忙,一個人真是忙不過來。」呂奶奶笑道,壽桃一般用於結婚,祝壽或是新生兒剃胎毛。一疊疊的清白糰子,寓意清清白白,是對新倌人或是小寶寶的美好祝願……
深閨坐標:梧桐大街丁字街,第三幼兒園往西約150米
絲粉湯:平淡中嘗到生活滋味
從一輛獨輪小推車的流動攤位賣點兒豆腐乾、絲粉湯,到後來的在混堂弄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席彩文用樸素的蔥醬豆腐乾和肉末粉絲湯,支撐起了一個艱辛坎坷的家。
2001年的東興街還不像現在那麼繁華,兩邊都是老房子,住的也是老桐鄉人,那年開始,她推著手推車,不論酷暑嚴寒,每天上午十點,出攤賣豆腐乾絲粉湯。周圍老主顧給她帶來了好生意,雖然辛苦卻也能生存下去。
2006年,小流動攤販被取締,她不得不轉戰弄堂深處,以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因為搬了地方藏在深巷,很多老顧客都找不到,起初生意並不好。「有時候一天都賣不出幾串豆腐乾。」席阿姨回憶往事,感慨萬千。「我想這樣可不行啊,沒生意怎麼養家啊。於是我就跑到巷子口,看見有客人就告訴他們攤位已搬到了裡面弄堂,帶他們進來。」這樣一回生,二回熟,客人漸漸多起來了,一傳十十傳百,生意也有了起色。
後來,生意漸漸好起來,手上也有了一點點餘錢,剛好又有房子出租,席阿姨就在這東興街混堂弄上租了一個小店面。「這裡本來很破的,下雨天還會漏水,我花了一萬多元翻修,現在看起來才沒這麼破的。」為了讓顧客吃得更加舒適,席阿姨可謂下了大成本。
說起為什麼會賣豆腐乾絲粉湯,席阿姨無奈的以「生活所迫」來形容。丈夫的行動不便,女兒視力問題……整個家都要靠她一個人支撐,她的唯一信念就是自己不能倒下。
每天她要早早起來準備,白玉豆腐乾放在加入醬油和香料的熱水中,煤爐上煮,讓味道滲入柔嫩的豆腐乾中。絲粉湯則加入熱水煮,越煮越入味,加了蔥花,榨菜,香腸,肉末和牛肉末的絲粉湯,一定要用自製的豬油增香。「這小時候放學最期待的小點心,現在吃來真是帶著那時候的記憶。」老顧客沈女士這樣來形容。
這平凡的白玉豆腐乾,只要在加了一點點醬油的汁水中慢慢煮透,加上點自製甜麵醬,就是別有一番甜蜜味道。也許這就是席阿姨的生活,平淡卻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打開一點點光亮,在不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甜蜜。
深閨坐標:東興街混堂弄,莫氏牙科往西約50米酸辣粉:麻辣間嘗到家鄉味道
紅油、酸豆角、花生米、紅薯粉、香菜、蔥花加幾片生菜葉,火辣辣重口味的一道酸辣粉,好像空氣中都漂浮著麻辣味兒。
在市區「錢家白場」和廟前街交叉口的一個三角地帶,有一家只有四張簡易小餐桌的小店面,遠遠就能聞到這股麻辣味,原來這是遇到了來自貴州正宗味道的酸辣粉。
這家犄角旮旯裡的小店,生意好得讓記者大呼:「真的這麼好吃嗎?」於是便讓老闆來上一碗「火紅紅」的酸辣粉。「麻辣怎麼加?」「少麻少辣。」「好嘞,小姑娘稍等。」老闆娘豪爽地招呼。
一會兒工夫,一碗料足味濃的酸辣粉就端在了面前。紅薯粉表面堆滿了酸豆角、鹹菜、花生米還有蔥花、香菜,飄著幾片焯過的碧綠脆嫩的生菜葉,表面再撒點紅彤彤的辣椒,讓人一看就唾液分泌加快。
嘗個味道,真是怎一個「爽」字了得。自製辣油的鹹辣瀰漫口腔,微酸,紅薯粉爽滑香糯而有嚼頭,真是這酸爽讓人根本停不下來,再配上麻辣的底料,吃上一口額頭已經微微冒汗。
老闆娘吳正英已經51歲了,瘦小卻精明,動作麻利地給顧客拌麵煮粉。和老闆娘閒聊中,才知道他們來自貴州遵義。和很多新居民一樣,起初只是在工廠中做做零工。兩年前,機緣巧合從老鄉手中盤下這家店,一家人就開始了自己創業的路程。
酸辣粉、涼皮涼麵,可以說是她們老家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平民小吃。憑著對這些小吃的熟悉,加上平時下廚的手藝,她堅定地選擇了開這家小店。
說也奇怪,不出兩個月,小店熱鬧起來了,附近工作的人,特別是安徽、湖南、四川的,都覺得這裡口味正宗,有時候還會帶著老鄉一起來。於是口耳相傳,大家就都來這兒吃酸辣粉了。
生意最好的時節是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賣出五百多碗,涼麵、涼皮、酸辣粉……各有所好,現在連本地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深閨坐標:市區「錢家白場」和廟前街交叉口(金蘭大酒店往南約50米)深閨美食
1.蘿蔔絲餅地址:金蘭大酒店往南200米老奶奶攤位 推薦理由:老奶奶休息了4個月之後前幾天剛剛出攤,一個小三輪推車,架著一個油鍋,不鏽鋼的小模具裡裝著麵糊和拌好的蘿蔔絲餡兒,浸入油鍋炸,香味就會慢慢飄散開。蘿蔔絲餅一定要趁熱吃,焦黃鬆脆的外皮,內裡卻軟糯香甜。油漬漬,熱乎乎吃下去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2.蛋餅地址:北港小學東李家浜路
推薦理由:麵糊在平底煎餅鐺攤成圓餅狀,敲上一個雞蛋,立刻變成誘人的金黃色。夾油條,肉鬆,或是裡脊,火腿。這一家無名蛋餅好吃的理由就在於醬料的獨特。甜麵醬,辣醬,還有自己熬製的辣子醬,一定要多加點秘制甜麵醬,甜而香。
3.餡餅地址:楊家門菜場北 推薦理由:每天下午三四點開始擺攤,一個泡沫盒子,一張小板凳。素餡兒的1元,肉餡兒的兩元,一個小小的餡餅,皮子很有韌勁,內裡餡料很足,韭菜,白菜,鹹菜,各有各的鹹香。肉餡的還有香濃的肉汁。絕對是下午三四點,飢腸轆轆時候的好選擇。
4.雞蛋糕地址:中心菜場那邊(宏源路和城河路交叉口) 推薦理由:老式傳統的美味總是在舌尖打轉,小時候小賣鋪裡排隊等著熱乎出爐的雞蛋糕,現在只能在小弄堂一角找到。煎餅的小工具,四個一組,加入麵糊然後稍等幾分鐘,外面一圈焦黑香脆,繼而蛋黃香甜。加心是甜蜜的豆沙,一口下去,甜到心坎。
--分享給朋友--
點擊文章右上方的圖標,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訂閱微信--
1.搜索微信號:TXzaixian
2.查找公眾號:桐鄉在線
3.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我們
4.客服微信號:zjtx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