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不知道

2020-12-20 老街味道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一樣, 它們是以前學童的基礎讀物。現在好多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聲律啟蒙》,甚至要求背誦,但是並不了解學習這種讀物的目的是什麼?

《聲律啟蒙》是康熙年間的車萬育(1632~1705年)編寫,《笠翁對韻》早一點,是明末清初的李漁( 1611 ~ 1680 )編寫,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書名因此而得。

一、先說一下書的目錄

講書先從書的目錄講起,這兩本書的目錄不是隨隨便便來的。它們的目錄是按照《平水韻》的順序編寫,《平水韻》中的平聲韻一共三十部 。我們直到今天作舊體詩,如果用古韻的話,每個字的平仄和所屬韻部仍舊以《平水韻》為標準。

舊體詩中的格律詩又叫做近體詩,近體詩必須以押平聲韻,這兩本書就是依此確定的目錄。

上平十五部: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十五部: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二、內容與作用

老街覺得《聲律啟蒙》和對於寫詩起到了3個作用。

1.熟悉並記住韻腳

大家知道,格律詩對於押韻是很苛刻的,必須在同一韻部內選字,第一句寬鬆一些 也必須是鄰韻,否則就是落韻。通過熟讀和背誦,能讓我們迅速記住常用字,不需要再去翻韻書。例如遇到到松這個字,腦海裡能夠想起: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這個松在二冬韻部。

2.對仗與句法

除了絕句以外,律詩的中間聯是必須對仗的,《聲律啟蒙》的句子都是以對仗的形式呈現的,而且形式多樣: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街泥雙紫燕,課密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從對仗來說,書裡的對仗方式很多,例如從字數來說就有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九字對;還有扇面對、流水對等等;從句法來說,也是多種多樣,主謂賓,偏正詞組,狀語加主謂,省略主語等;二二結構,二一二結構,二二三結構;而且平仄嚴格相對。

《聲律啟蒙》訓練了對仗和句法的基本功。

3.典故

詩文中一般都要用典,《聲律啟蒙》列舉了許多常用典故,如果把《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龍文鞭影》這一類書背過,會了解不少歷史知識,同時也知道哪些典故可以兩兩相對。比如:

分金齊鮑叔,奉璧藺相如。擲地金聲孫綽賦,迴文錦字竇滔書。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巖之築;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漁。

三、學習的目的

好多家長讓孩子讀《聲律啟蒙》,目的很模糊,只直到因為是啟蒙讀物所以要讀。但是他們不清楚前人編寫《聲律啟蒙》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其實第二部分老街已經說出答案了,學習這一類書是為做好詩賦打基礎。古人讀書一定要學詩賦,為了便於學習,前人不僅編寫了《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書,還編寫了大量的類書、詩話、詞話等。

學詩一定要學會律詩,學賦要學會作律賦,大家知道律詩很嚴苛 ,其實律賦也非常嚴苛。唐朝進士科考的詩是排律,考的賦是律賦。這兩種文體都要求押韻,要求對仗,而且基本都要用典。

古代的讀書人一直到民國初期,啟蒙教育還是要學習詩賦的。而且文人在日常生活中,詩詞文也是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糧,甚至是文人之間、官員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

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的一句話:不學詩無以言。所以《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才有這麼大的市場和這麼強的生命力。

四、孩子一定要學嗎?

當然不一定了,大部分孩子也僅僅是讀過而已,這種讀物對於以前的應試教育作用非常大,但是民國後對於應試教育的作用就已經不大了。不過多學總是好的,現在國學熱已經成了一種新的風尚。可是很多孩子只學《聲律啟蒙》卻不學作詩,老街認為不能說白學了,但畢竟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如果不學律詩,那麼三個作用:押韻、對仗、典故差不多廢了兩個。將來寫作文典故是能用上的,對仗幾乎不太用,押韻可以說用不上。

所以我以前說過,孩子喜歡就讓他熟讀,能背過當然好。但是如果不學寫律詩 ,這個精力用到背誦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可能收穫更大。

@老街味道

您以為王維《渭城曲·西出陽關無故人》稱得上是古今第一嗎?

觀唐絕句41-45 用朱長文、司空曙、衛象等原韻

相關焦點

  • 笠翁對韻,上卷一東
    為什麼古代人都能作出很好的詩詞出來,原因我想應該是古時候的人都能夠很好掌握詩詞的聲韻律格。像作者李漁的《笠翁對韻》的目的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熟讀《笠翁對韻》對孩子遣詞造句、作詩、對對子都有很大的幫助。《笠翁對韻》全書分為上下卷。
  • 讀《笠翁對韻》,探尋「平聲三十韻」
    《笠翁對韻》是一部教人對仗和用韻的書,相傳為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著,因作者別號為笠翁,故名「笠翁對韻」。這本書和清代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齊名,都是學習漢語詩詞格律技巧的極佳啟蒙讀物。如果按照《聲律啟蒙》的做法,每一個韻部都是三段,那麼就不免寬韻裡的不少常用字未被編入,窄韻、險韻裡的生僻字又不得不編入進來。如此則《笠翁對韻》的做法就更為科學。當然,與《聲律啟蒙》相比,《笠翁對韻》也存在較多出韻、錯韻的現象。 《笠翁對韻》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各卷有十五韻部。
  • 從《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淺談中國文化中的那些韻律之美
    一、《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作為中國蒙學經典,《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總是如影相隨的出現。它們的特點是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具等各個方面。從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一直到十一字對。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訓蒙駢句》按韻部順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對駢句組成一段,每韻三段。此書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當可為吟詩作對之基,愛好詩文者,若熟而能誦,必大利於筆。叮噹媽說:《訓蒙駢句》是《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的最早來源,年代久遠。吟詩作對的教材,對詩詞感興趣的可以看哦。個人感覺更適合6歲以上孩子閱讀學習,學前啟蒙《聲律啟蒙》更適宜。
  • 紫雨講文言•《聲律啟蒙》卷上•五微1
    (一)聽讀一遍,注意這幾個字的發音:磯[jī]  綴[zhuì]  欹[ yī ]  書中[qī]  (二)請用筆圈出八個韻字:「微」韻中的韻腳還是混亂的,但已經清晰得多。以「ei」「ui」韻為主,夾入部分「i」韻的字,估計這些字在古音中韻母與「ei」相同吧。稀  飛  微  肥  磯  璣  衣  歸(三)標註平仄聲對讀:來對往,密對稀。平對仄,仄對平燕舞對鶯飛。仄仄對平平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
  • 紫雨講文言•《聲律啟蒙》卷上•四支1
    中的四支韻字《聲律啟蒙》卷上·四支1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栽花對種竹,落絮對遊絲。(五)今日練習:從今天的內容中選一個上聯,對出下聯;(六)《笠翁對韻》四支:1泉對石,幹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鷀。五色筆,十香詞。潑墨對傳卮。神奇韓幹畫,雄渾李陵詩。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
  • 為什麼《笠翁對韻》中「一東」、「二冬」部韻母讀起來沒有區別?
    有朋友問:《笠翁對韻》中,有個「一東」韻。為什麼又有「二冬」韻。古代東、冬韻母有別嗎? 但是這兩個韻部字的發音逐漸靠近,和其他平水韻部中的發音變化的原因有些不同。其他韻部,我們今天讀不準,大多是因為元朝兵馬南下,北方語系一統中原,中原語系被驅逐的原因。我們今天使用的普通話發音,大概從元以後就是這樣了,和唐音宋調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入聲字。這就是學習唐宋古詩詞最大的難度,很多字發音差得遠。
  • 一年級孩子背《笠翁對韻》有用嗎?
    我是語文老師,認為《笠翁對韻》沒用。尤其一年級的孩子,「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晴空」,這是古代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選擇對偶詞語(即意象)時用的。省了很多事,還方便記憶。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教課、寫文章之外,我沒事的時候會填一些古詩詞。
  • 紫雨講文言•《聲律啟蒙》卷上•四支2
    《聲律啟蒙》卷上•四支2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
  • 《笠翁對韻》很難背?了解它的意思和故事,就能事半功倍(一)
    女兒正在讀二年級,近日,為響應國家提出的「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開始讓她接觸一些國學經典,其中便有《笠翁對韻》,相信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也是如此。首先講講什麼是「韻」。詩韻、詞韻和曲韻都有所不同,實在是一門很宏大的學問,但對於一個小學生,或者小學生的家長來說,並不需要了解這麼多。
  • 一年級上語文:開學第二周,日月水火+對韻歌+語文園地和雙休作業
    第二周我們還是以識字為主,學習日月水火和對韻歌,利用朗朗上口的兒童歌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第二單元學習拼音做好準備。對韻歌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課文,一對對詞語接替出現,韻味十足,學生們搖頭晃腦跟讀的樣子十分可愛,其實在《笠翁對韻》中還有很多的對韻歌,家長可以找一找,和孩子一起讀一讀。
  • 幼兒啟蒙怎麼做?古代人都學什麼
    光緒三十一年(1905),湖南巡撫端方創辦湖南官立蒙養院,其用意是要將貧賤家兒童養成美才,富貴家兒童也可以避免被壞習氣所染,有詳細的課程安排,有禮儀、識字、計數、手技、遊戲等,能夠較全面地對兒童起到啟蒙作用。現在的孩子還需要學習古代的啟蒙教材嗎?
  • 《笠翁對韻·上卷·二冬》童聲跟讀,不再讓作文內容空洞無力
    對於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作文寫作就好比是他們學習生涯的人生,也是成績優異體現的標準。一篇好的作文,必定是有詳有略的。而凡是作文中需要重點表現的內容,在表達時就需要詳細具體地描寫,就像學習美術素描中的鉛筆一樣,只有通過它,才能更好地將事物的細微特徵表現出來。今天給大家推薦在學習寫作作文時,孩子們可以作為內容比喻參考,所需要的「素描鉛筆」——《笠翁對韻》。
  • 聲律啟蒙-一東3(三尺劍六鈞弓都是什麼寶兵器,怎麼還和王老師的...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聲律啟蒙》簡介《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 聲律啟蒙·一東
    聲律啟蒙·一東 2020-06-07 0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漁的《笠翁對韻》:20個經典對句,帶你走進聲韻最美的古詩詞!
    我想沒有比讀「韻書」更為合適的了,而這些楹聯類的「韻書」讀物中,尤以《笠翁對韻》的知名度最高。《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的戲曲家小說家李漁完成的。李漁是什麼人呢?乍一提起,很多人可能都比較陌生,但他真的是一位人才。
  • 圖說《聲律啟蒙》的使用方法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對於對仗的基本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如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對仗的素材。有很多的人不止一次地向我詢問一個類似的問題,古人真的可以出口成詩嗎或者古人為什麼能出口成詩呢?
  • 《笠翁對韻》·[二冬]-1
    《笠翁對韻》二冬 -第1節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球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派;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