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很難背?了解它的意思和故事,就能事半功倍(一)

2020-12-16 不緊張的張

女兒正在讀二年級,近日,為響應國家提出的「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開始讓她接觸一些國學經典,其中便有《笠翁對韻》,相信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也是如此。

首先講講什麼是「韻」。詩韻、詞韻和曲韻都有所不同,實在是一門很宏大的學問,但對於一個小學生,或者小學生的家長來說,並不需要了解這麼多。

通常我們接觸得最多的,便是古詩或對聯中所說的「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創作作品時,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統一,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簡言之就是,讀得不拗口。

《笠翁對韻》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漁所著,對於學習詩文聲律與對仗的兒童來說,非常有用,因此也非常有名。中國古代韻文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十分講究詞語的聲律與對仗。這是因為漢字都是方塊字,不僅字字獨立,而且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字形、讀音和字義。所以人們在寫詩、作文時,為了讓語言更美,很喜歡用漢字來玩「派對」的遊戲。久而久之,在詩文創作上便形成了一種規矩,古人叫它「對偶」或「對仗」,俗稱「對對子」。古時候,只要小孩子剛剛開始識字,就會有老師來教對對子的種種技巧,目的是為了讓他練好寫詩作文的基本功。而且書中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天文地理、草木風景、鳥獸魚蟲、節令人事、神話典故、器物珍寶等等。該書固然是寫給古代兒童的,但它同樣可以幫助今天的孩子增強寫作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水平,同時擴大知識面。其實還有一本《聲律啟蒙》,也是同一時期所作,兩者的優劣,這裡就不作討論了。

書中首先是標題,所謂的「一東、二冬、三江、四支」是將漢字根據古代漢語聲韻分類將不同韻的字整合在一起的集合,簡單地說,就是將韻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而用開頭第一個字標識這個「韻腳」。按這種分類,將漢字分為一百零六個韻部,第一個是「東」,所以稱「一東」,第二個是「冬」,所以稱「二冬」……它是以古漢語發音來編寫的,所以「東」和「冬」是不同韻部,哎呀呀,太複雜,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閒話少說,上乾貨。

一 東

原文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譯文

天對地,雨對風。寬廣的大地對高遠的天空。山上的花對海邊的樹,火紅的太陽對廣闊的天空。雷聲隱隱,薄霧蒙蒙。西下的太陽對天的中央。風很大,秋月是明亮的,雨後的晚霞是紅色的。牛郎、織女二星分列在銀河左右,參與商這兩顆星在鬥宿(讀xiù,中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之一,不是北鬥星)的東西兩邊。十月的邊塞,飄落的寒霜驚動了守衛邊疆的軍隊(凍醒的?);寒冬的江上,漫漫大雪冷透了打魚的老人。

這一段的典故不多:

1、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織女本是天上仙女,她與人間的牛郎相愛,還生下了兩個孩子。王母娘娘知道後把她捉回天宮,牛郎帶著兩個兒女一路追到天上。王母娘娘拔出金簪劃出一條天河(銀河),把牛郎和織女二人隔在河的兩岸,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七夕節,鵲橋相會)這一天才容許他們見上一面。

2、參星和商星的故事:傳說遠古時代的帝嚳(kù)有兩個兒子,整天爭吵不休,最後打起來了。他們的老爹沒有辦法,只好把兄弟倆分別派到很遠的地方。後來他們一個變成天上的參星,另一個變成商星。兩顆星星一個在天空西邊,一個在天空東邊,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遠都見不著面。

原文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譯文黃河對漢水(也有說河、漢都是指銀河的),綠色對紅色。雨伯對雷公(掌管降雨和打雷的神)。雲中的高樓對雪山上的洞府(都是神仙住的地方)。濃雲遮住太陽,日出之前天蒙蒙亮(這兩句講的都是天色陰暗)。打了蠟的木屐(古代一種有齒的比較高底的木鞋,一般雨天穿,現在人本穿和服時也穿那玩意兒)對漁船上的頂篷(兩者都是防水的東西)。流星跑得像箭一樣快,彎彎的月牙長得像弓一樣(吐魄兩字表示的是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微光)。住在旅店裡的旅客偏偏碰到了梅雨季節的連綿陰雨,坐在荷塘邊亭子裡的遊客享受著夏天荷花開放時的涼風。小村莊的茅草屋前,皎潔的月亮慢慢下墜到樹林後面,公雞開始叫起來;石板鋪成的橋和路上,青色的寒霜(青石板的顏色)鋪滿了道路,上面留下了馬蹄的印記。 這一段沒有什麼典故,上一張木屐和漁蓬的圖。

原文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譯文

高山對大海,華山對嵩山。四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也是上古時的一個官名)對三公(很多解釋都說是一顆星的名字,但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古代最高的三個官銜,即太師、太傅、太保,合稱為「三公」,這樣才能和「四嶽」更好的對上)。皇宮中的花對禁宮中的柳樹(其實都是指皇宮),大漠的大雁對江上的鴻雁(江龍這個「龍」字應為「鴻」字,因為「龍」其實應該是二冬裡的,而「鴻」屬於一東,也不知是作者寫錯還是後來傳錯了)。人間有清暑殿(隋唐時期洛陽宮中的一個宮殿),天上有廣寒宮(月亮上嫦娥住的那地方)。拾取翠鳥羽毛作為首飾(後多指婦女春遊),在飄落的紅葉上寫詩(這兩件事在古時那都是挺有文藝範的)。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姜尚則是出現在周文王夢裡的一隻會飛的熊。夏天北邊的窗戶通風涼爽用不著扇扇子,冬天向南的窗戶日照充足暖和不用生爐子。仙鶴飛過的樓上,玉笛悽美的聲音讓嫦娥住的月亮都流淚;鳳凰飛翔的臺上,紫簫的聲音牽動人心,剛才還在看美女的人都無心再看了(這兩句都用了誇張的手法)。

這一段的典故可就多了:

1、「廣寒宮」,嫦娥奔月: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拯救了百姓(這裡又涉及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王母獎勵給他兩顆仙丹,吃了可以飛升上天當神仙。后羿將仙丹帶回家,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事被一個叫逢蒙的壞蛋知道了,他趁后羿不在家,去威脅嫦娥,企圖搶奪仙丹,嫦娥無奈之下,把兩顆仙丹都吃了,飛到了月亮上,居住的宮殿就是廣寒宮。

2、「題紅」,紅葉題詩:中唐詩人顧況在洛陽時,閒暇時與三詩友在上陽宮內遊玩,看到一條從宮牆內流出的小溪上飄來一片大梧桐樹葉,上面寫有一首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顧況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遊,也題了一首詩在葉上,讓它順著水流入宮牆內。「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過了十多天,有人去那裡踏春,又在紅葉上得到一首詩,拿來給顧況看。紅葉上寫著:「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後世多用紅葉題詩用來比喻男女之間奇特的姻緣。

3、「莊周夢化蝶」,莊周夢蝶: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闡述了真實與虛幻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

4、「呂望兆飛熊」,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有一天,周文王夢見一頭長著翅膀會飛的熊撲向他,於是叫人佔卜,看是否吉利。佔卦的人說:「非常言利,這說明您會得到一個大英雄輔佐;從而得到天下。」 周文王來到渭水邊,果然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在用一根針當魚鉤鈞魚。交談之後,知道他正是「飛熊」(姜太公的道號就是飛熊),是能夠治國安邦、奪取天下的人才,於是誠懇地聘請他來周國。正是在姜太公(姜尚、呂尚、姜子牙,都是他)的精心輔佐下,周國消滅了商朝;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5、「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秦穆公生了個女兒,名弄玉,喜好修道。當時有個人叫蕭史,善於吹簫,據說能吹出鳳凰的叫聲。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並為他們築了一所鳳凰臺。蕭史教弄玉吹簫,吹出的聲音吸引了鳳凰聚集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一天,蕭史乘龍,弄玉跨鳳,二人雙雙升仙而去。

今天先寫到這裡,都是本人自己的一些粗淺理解,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相關焦點

  • 笠翁對韻,上卷一東
    《笠翁對韻》是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其作者是清代學者李漁。 因為是仿照《聲律啟蒙》寫成,所以叫《笠翁對韻》。《笠翁對韻》以平水韻的三十個韻部為目,把常見的韻字都組織進了韻語,這些韻語又都是富有文採的符合格律的對子。
  • 讀《笠翁對韻》,探尋「平聲三十韻」
    《笠翁對韻》是一部教人對仗和用韻的書,相傳為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著,因作者別號為笠翁,故名「笠翁對韻」。這本書和清代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齊名,都是學習漢語詩詞格律技巧的極佳啟蒙讀物。他一生著述甚多,除《笠翁對韻》外,還有《閒情偶寄》《笠翁十種曲》《李笠翁曲話》《李笠翁一家言》等。《笠翁對韻》以「平水韻」平聲三十韻為目編寫而成。「平水韻」本自《廣韻》的206韻,劉淵、王文鬱等人先將其合為107韻,又減為106韻,沿用下來,成為後人科舉考試用的官韻。因為劉、王二人都是平水人,故稱「平水韻」。
  • 一年級孩子背《笠翁對韻》有用嗎?
    我是語文老師,認為《笠翁對韻》沒用。尤其一年級的孩子,「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晴空」,這是古代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選擇對偶詞語(即意象)時用的。省了很多事,還方便記憶。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教課、寫文章之外,我沒事的時候會填一些古詩詞。
  • 學習《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不知道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一樣, 它們是以前學童的基礎讀物。現在好多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聲律啟蒙》,甚至要求背誦,但是並不了解學習這種讀物的目的是什麼?《聲律啟蒙》是康熙年間的車萬育(1632~1705年)編寫,《笠翁對韻》早一點,是明末清初的李漁( 1611 ~ 1680 )編寫,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書名因此而得。
  • 《笠翁對韻》·[二冬]-1
    《笠翁對韻》二冬 -第1節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球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派;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
  • 《笠翁對韻·上卷·二冬》童聲跟讀,不再讓作文內容空洞無力
    而凡是作文中需要重點表現的內容,在表達時就需要詳細具體地描寫,就像學習美術素描中的鉛筆一樣,只有通過它,才能更好地將事物的細微特徵表現出來。今天給大家推薦在學習寫作作文時,孩子們可以作為內容比喻參考,所需要的「素描鉛筆」——《笠翁對韻》。那麼我們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笠翁對韻》的上卷的第二章——二冬。
  • 李漁的《笠翁對韻》:20個經典對句,帶你走進聲韻最美的古詩詞!
    我想沒有比讀「韻書」更為合適的了,而這些楹聯類的「韻書」讀物中,尤以《笠翁對韻》的知名度最高。《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的戲曲家小說家李漁完成的。李漁是什麼人呢?乍一提起,很多人可能都比較陌生,但他真的是一位人才。
  • 論語說文之八十——《笠翁對韻》之「三江」
    >童聲誦讀:王宣博 誦讀指導:王瑩上期答案1.正對2.反對3.反對4.正對《笠翁對韻它包括20個字,分別是:雙 扛 江 邦 尨 槓 龐 瀧 降 缸 逄 樁 梆 罡 豇 窗 腔 跫 幢 撞《笠翁對韻》不僅介紹音韻、對仗的基本知識,書中往往通過對仗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的歷史畫卷,謳歌了推動歷史進程的英雄人物。
  • 為什麼《笠翁對韻》中「一東」、「二冬」部韻母讀起來沒有區別?
    有朋友問:《笠翁對韻》中,有個「一東」韻。為什麼又有「二冬」韻。古代東、冬韻母有別嗎?所以清朝戈載結合平水韻整理以前的詞牌(主要是宋詞)編寫《詞林正韻》時,就讓一東、二冬通用了。不再使用「東」、「冬」來標示,直接使用了「第一部」囊括了這兩個平聲部,也包括了仄聲的同一發音的字。 《詞林正韻》、《笠翁對韻》以及它的前身《訓蒙駢句》都是在《平水韻》上發展而來。
  • 《笠翁對韻》——微
    《笠翁對韻》——微 2016年02月09日 20: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紅瘦對綠肥。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
  • 讀書如水,讀書如花,《笠翁對韻》帶你進入如水如花般的意境
    無論你在工作上、學習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無盡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壓力,當你沉浸於一本好書的時候,所有的壓力都會消失不見。一本好書可以帶你進入另一個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將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享受現有的時刻,忘記壓力,享受放鬆。一本好書,也能讓孩子在學習上漸入佳境,對於學習作文的孩子尤其重要。今天就給大家繼續帶來連載的國學經典《笠翁對韻》。那麼我們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笠翁對韻》上卷連載的第七章——七虞。
  • 從《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淺談中國文化中的那些韻律之美
    2、對偶對偶也叫對仗,就是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兩組文字表達相同或者相反的意思。對偶可以讓詩詞結構更加工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一、《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作為中國蒙學經典,《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總是如影相隨的出現。它們的特點是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具等各個方面。從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一直到十一字對。
  • 《笠翁對韻》|王偉勇教授主講 - 第6集
    《笠翁對韻》第6集王偉勇教授 主講2017年2月22日所以這個偶句對,剛剛百年多病講了歲數,「旗亭賭勝」,各位只要看到旗亭,因為旗亭畫壁的故事,已經變成了一般文人的常識。沒有這回事,霓裳羽衣曲是我們現在吐蕃,西方音樂新疆這一帶的音樂,傳到長安來,就把它塑造,這個音樂應該是蠻好聽。所以有這樣的傳說,知道?玄宗去月宮裡頭去了。我們下一次《笠翁對韻》裡頭會講到,它的清平樂,我們再回溯這個故事。什麼叫做「天子呼來不上船」?有兩種說法,其中有一種正好我今天穿唐裝,就告訴你。喝酒的時候,喝到盡興,唐裝的紐扣沒扣,知道?
  • 笠翁對韻上卷·一東(全文注釋)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喜歡就關注我吧~笠翁對韻·視頻朗誦笠翁對韻上卷,一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長空】寬廣高遠的天空。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山花】山間野花。
  • 《笠翁對韻》王偉勇教授主講(第三十四集)
    《笠翁對韻》第34集王偉勇教授 主講2017年3月21日好,剛剛我們把字號這樣訓練一下,你大概以後都會很有想法,平仄的概念,詞性的概念,以後哦原來是這樣子。有那麼多人的字號讓我們來借鑑。一叫千門萬戶開,誰能夠背得那首詩,三四:「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首詩是唐寅的,很難得,雞年都要提到它,尤其是今年,你至少這一首詩今年把它背下來,以後碰到雞年你就會想到,時而後言,人不厭其言。你不要看我一隻雞,我一叫從上至朝廷,到一般百姓,大家都要開門。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我打賭,這首詩全國人民都會背,記憶深刻啊)國學啟蒙應該百花齊放,只學古詩詞怎麼能夠呢,傳統文化經典作品都得了解啊,古代蒙學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笠翁對韻》,《增廣賢文》……都得安排上呀。但是買回來之後,我自己翻了翻,發現了一些問題,並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適合國學啟蒙。
  • 《笠翁對韻》全文
    《笠翁對韻》全文(上卷) 一、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 清代才子李漁的專利——笠翁香印
    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閒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閒情偶寄》「爐瓶」一節中談道:予性最懶,故每事必籌躲懶之法,嘗制一木印印灰,一印可代數十鍬之用。初不過為省繁惜勞計耳,詎料製成之後,非止省力,且極美觀,同志相傳,遂以為一定不移之法。譬如爐體屬圓,則仿其尺寸,鏇一圓板為印,與爐相若,不爽纖毫,上置一柄,以便手持。但宜稍虛其中,以作內昂外低之勢,若食物之饅首然。方者亦如是法。
  • 《笠翁對韻》|王偉勇教授主講 - 第63集
    《笠翁對韻》第63集王偉勇教授 主講2017年4月10日同學:向老師行鞠躬禮,老師好。老師:同學午安,請坐。包括街(ㄍㄞ)那個音,枸杞其實那個ㄍㄞˊ,它是在三聲韻,還是仄聲,他不是ㄍㄞ,他不是ㄍㄡㄍㄞˊ,那不是我們注的有ㄍㄞˊ那個音,但是它在上聲,其他的「杞」也都是在紙韻,都是在上聲。所以這個字也許在編的時候,就好像趙對什麼,真的是李漁的疏忽了,他變成仄聲對仄聲。還記得嗎?上一次我們有個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