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忠君愛國的武將,誓死追隨天皇討伐幕府,年僅42歲自殺殉國

2020-12-14 歷史的皇宮

平安時代及其之前的奈良時代、飛鳥時代,甚至更早的日本歷史時期,日本天皇是有實權的,跟中國皇帝一樣,對國家有絕對專制權力。但12世紀初開始,因為武士勢力的崛起,先後建立了鎌倉、室町、江戶三個幕府,剝奪了天皇的權力,天皇淪為了沒有實權的傀儡君主,時間跨度長達600多年。

不過天皇也不是眼睜睜看著自己淪為傀儡而無動於衷,有些有雄心壯志的天皇也嘗試反抗幕府,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天皇是第96代後醍醐天皇。

但是後醍醐天皇光有雄心壯志也不夠,必須有人輔助他才能成大事,而對他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個叫楠木正成的武將。

楠木正成出身河內國,河內國是日本歷史上的令制國之一,區域大致是今天的日本大阪府,始祖是奈良時代的名臣橘諸兄,生於公元1294年,日本史書對他早年的記載很少,只記載了他起兵反抗鎌倉幕府開始。

楠木正成出場就是巔峰,年輕時就武藝高強,且精通兵法,他的家族一直對鎌倉幕府對日本的統治不滿,因此他一直想起兵反抗,但他在等待一個明君的號召,直到後醍醐天皇的出現。

後醍醐天皇是菊花王朝第96代天皇,他繼承皇位的時候,鎌倉幕府對日本的統治已經較為穩固,天皇完全是沒有實權的傀儡,但是他很有雄心壯志,前後兩次發動倒幕計劃,一次是公元1324年的正中之變,另一次是公元1331年的元弘之變,結果兩次都以失敗告終,部分參與倒幕和效忠後醍醐天皇的大臣都被幕府處死或流放。

元弘之變之後,幕府為了防止後醍醐天皇再一次在朝廷集結倒幕勢力,於是把他流放到河內國,卻正好讓後醍醐天皇和楠木正成來了個君臣相遇。

據記載,後醍醐天皇流放在河內國期間,他的倒幕鬥志仍然堅定,但苦於自己勢單力薄。有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指點他找一個姓楠木的武將,如果他找到,倒幕成功並奪回實權就指日可待。

於是,後醍醐天皇詢問了附近的僧人,得知河內國真的有個姓楠木的武將,正是楠木正成,當後醍醐天皇找到了楠木正成,仿佛相見恨晚,他們定下君臣之約,楠木正成誓死追隨後醍醐天皇倒幕。

後醍醐天皇和楠木正成制定了第三次倒幕計劃,這一次楠木正成有足夠的兵力供後醍醐天皇調配,另一方面後醍醐天皇的兒子護良親王也統領僧兵相應父親。公元1333年,後醍醐天皇御駕親徵,以楠木正成為軍隊統帥,向腐朽的鎌倉幕府發動決戰。

此時的鎌倉幕府已經不成氣候,末代將軍守邦親王、末代執權北條守時派出去鎮壓的足利尊氏也突然臨陣倒戈。在各方力量的打擊下,鎌倉幕府滅亡了,流失了一百多年的君主實權回到後醍醐天皇手中。

後醍醐天皇回到國都京都朝廷後,分封倒幕功臣,武將楠木正成和兒子護良親王自然是第一功臣,但後醍醐天皇此時做了錯誤決策,他沒能公平公正地賞賜倒幕功臣,尤其是臨陣倒戈並立下大功的足利尊氏,導致足利尊氏起了反叛之心。

公元1336年,後醍醐天皇重掌實權才短短3年,足利尊氏起兵叛變,向京都發動進攻,後醍醐天皇被迫放棄京都,逃到奈良,在奈良建立偏安朝廷,而足利尊氏擁立了傀儡天皇,自己建立室町幕府,擔任第一代將軍。至此,日本歷史開始南北朝時代,後醍醐天皇是南朝,足利尊氏是北朝。

當時在地方處理軍務的楠木正成,得到了足利尊氏叛變的消息,立刻帶兵前往奈良與後醍醐天皇會合。在後醍醐天皇的授意下,楠木正成帶兵討伐足利尊氏。

楠木正成與足利尊氏可謂一時瑜亮,兩人多次帶兵交手互有勝負,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北朝的國力超過了南朝,能讓楠木正成指揮和戰鬥的兵力越來越少,他跟足利尊氏的交手逐漸處於下風。

公元1336年5月29日,楠木正成與足利尊氏在今天日本神戶市展開決戰,因當時神戶叫湊川而史稱湊川之戰,結果在足利尊氏技高一籌的指揮下,楠木正成慘敗,部下死傷慘重,他拼死才得以突圍,但已經身受重傷,不得不帶著僅存的73人在山洞裡養傷,其中一人是同胞弟弟楠木正季。

在山洞裡,楠木正成自知敗局已定,他仰天長嘆說:「願生生世世再報皇恩,消滅朝敵!」意思是,無論楠木正成來生來世如何投胎,他都會追隨後醍醐天皇,輔助他消滅北朝。說完這句之後,楠木正成拔劍自殺殉國,年僅42歲,他手下73人也隨他自殺殉國。

楠木正成的自殺殉國的死訊傳出後,後醍醐天皇悲痛萬分,更加勵精圖治,堅定滅掉北朝,統一日本,恢復君主專制權力的鬥志,可惜楠木正成死後幾年,他也因病駕崩了,他的幾代子孫也沒能完成他的遺願,南北朝最後結果是北朝滅掉南朝。

後世日本對楠木正成的評價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認為他是忠君愛國的典範,尊稱「軍神」,日本人為他修建各種紀念碑、雕像、神社,以紀念這位誓死追隨後醍醐天皇倒幕的武將。

相關焦點

  • 日本史上最悲情的武將,助兄長登上權力巔峰,卻被兄長追殺至死
    但在古代日本有一位武將,他絕對是家喻戶曉的日本史上最悲情的武將。這位武將拼盡全力幫助自己的兄長登上了當時的日本權力巔峰,卻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兄長猜忌,最終被兄長追殺至死。日本影視作品中的源義經公元1180年,源義經得到消息,當時已經退位當太上天皇的後白河天皇,因長期不滿平氏把持朝政,向全國各地的源氏後人發布討伐平氏的號召。
  • 日本歷史上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的實權機構——幕府
    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中央政府機構,擁有實權,且一度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稱為」幕府將軍「,又稱」徵夷大將軍「,此時的日本天皇幾乎形同虛設,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在日本歷史上,前後出現了三個幕府,分別是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先來解釋兩個日本古代職位的詞。攝政--指的是某人代替幼年的天皇執行政務。官白--指的是輔佐已經成人天皇處理政務。如果這個人兩個職位都擔任的話,就合在一起稱為攝關。就是作為天皇代理人或輔佐人,獨掌朝廷權力的一種政治制度。
  • 古代日本最厲害的天皇,滅了幕府將軍,還開創盛世,不是明治天皇
    日本菊花王朝至今已經傳承了126代天皇,較為人熟知的是近代的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以及現代的平成天皇等幾代天皇。其中,明治天皇是公認是最厲害的天皇,首先滅了德川幕府,奪回政治實權,然後實行明治維新,菊花王朝從此崛起,最終日本躋身世界強國。
  • 文化因素的「推波助瀾」,也把日本帶入戰爭泥潭,害人亦害己
    思想意識以神道開路,將戰死者與神社掛鈎,誤導軍民自古以來日本便崇尚神道,明治時代的國學大師吹噓日本"為宇宙之強國",是神國,"應掌控世界各國"。在此思想引領下,日本也就當仁不讓地要充當起亞洲的霸主,於是充分利用古代伊勢神宮與天皇的特殊關係,把天皇捧為維持國內秩序的核心。
  • 不滿自己丈夫降清,日本婦人自殺為大明殉國,激勵兒子抗清
    最著名的應該是宋朝的崖山海戰中,宋朝遺民數十萬為維護華夏道通不惜跳海自殺殉國。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更大的是明朝,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的是位日本女人,嫁給中國官員,官員投降滿清,勸說無效後,自殺殉國。小編記得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寫的是崇禎在煤山上自縊時候,身邊只有王承恩一人,似乎大明的臣民對大明都失望透頂了。其實不然,崇禎皇帝自殺的消息非常突然。
  • 此人號稱日本「鎌倉戰神」,人生最得意之際迎娶當時日本第一美女
    此前我說過藤原氏的故事,藤原氏的榮光橫跨了奈良和平安時代,但到了平安時代末期,享受榮華富貴幾百年的藤原氏家族越來越腐敗不堪,到藤原道長的時候,日本武士階層開始崛起。 其中平氏和源氏最為引人注目,兩家人都是天皇倚重的,當年日本天皇就是靠著武士階層才剷除藤原氏的勢力。
  • 「蒙古來襲」雖沒能佔領日本,但卻打垮了鎌倉幕府
    文/徵夷大將軍源道義 日本光榮公司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系列遊戲的影響,很多國人對日本戰國的歷史頗為熟悉,而室町幕府上承鎌倉幕府,下啟戰國時代,了解室町幕府有助於加深的日本戰國的認識。
  • 日本的三代幕府很厲害?其實在幕府之前,有個家族差點改朝換代了
    說起日本古代最有權勢的家族,想必現在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三代幕府,其中又以執掌德川幕府的德川家族為最,畢竟隔的時間最近,德川家族以江戶為政治根據地,開幕府以統制天下,故亦稱江戶幕府。自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開始,至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治大權奉還朝廷為止,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約265年。
  • 將天皇架空,沒想到做了家臣的傀儡,此人是日本最搞笑幕府
    日本這個國家,古代也是封建王朝制度,與我國古代極為類似。天皇相當於古代皇帝,幕府就對應了古代丞相。但是日本的幕府權利極大,日本天皇常被架空,實際掌權者其實是日本的幕府將軍。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幕府就架空了當時的日本天皇,本來以為自己權利在握,卻不想自己只是被操控的螳螂,更有黃雀在他身後坐收漁翁之利。愚蠢得讓人發笑。幕府相當於一個朝廷。幕府將軍之下還有許多為他出謀劃策的家臣,但是幕府將軍的權利極大。在日本歷史中一共有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位幕府。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鎌倉幕府。
  • 日本古代的幕府是怎麼回事?
    其實「幕府」原本指的是將軍的軍帳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日本的特殊政治條件下,擁有實權的將軍,成為了國家的實際掌權者,而幕府也成了凌駕於皇權之上的特殊的政府權力機構。幕府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幕府將軍」。幕府將軍幾乎可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管理統治日本。
  • 日本最搞笑的幕府,把天皇架空成傀儡,結果自己做了家臣的傀儡
    眾所周知,日本歷史有三個幕府,分別是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幕府的第一把手叫徵夷大將軍,簡稱將軍,或者叫幕府將軍。幕府將軍不僅是幕府的第一把手,還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日本天皇只是幕府將軍的傀儡。日本鎌倉幕府開府將軍源賴朝鎌倉幕府的開府將軍是大名鼎鼎的源賴朝,出身河內源氏,早年因為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敗於平氏的平清盛,而被流放到伊豆國,從此平氏成為天皇都要懼怕三分的權臣。
  • 在日本皇宮裡打仗,嚇暈12歲的「明治天皇」,這事誰敢做?
    站在幕府的角度看,齊彬西鄉等人就是個蓄謀已久的造反派。可後來幕府被推翻了,西鄉等人,就成了明治政府的奠基人,名垂史冊的偉丈夫。滾滾歷史長河,人物焉有對錯?縱觀西鄉隆盛50歲的一生,對近代日本貢獻最大的,是1864年2月第二次復出之後,進行的系列大手筆事件。一、幹一票大的!
  • 日本歷史上的「天皇謀反」是怎麼回事
    在中非獨裁者、自封的帝國「皇帝」 博卡薩覆滅(1979年)之後,明仁天皇已獨享尊貴的「皇帝」頭銜。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位當今世界唯一的「皇帝」卻可能是權力最小的君主。小到什麼程度呢?在2016年8月8日發表的電視講話裡,明仁天皇竟然連自己意圖生前退位都無法直言以告:因為按照日本憲法的規定,天皇無權幹政。
  • 三皇御謀反:日本天皇的第一次大規模造反——「承久之亂」
    眾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幕府時代淪為武士的傀儡。但不是所有幕府時代的天皇都甘於忍受傀儡的地位,有幾位天皇就起來反抗幕府。這種天皇起兵反抗幕府的行為有一個可笑又可憐的專有名字——御謀反。日本歷史上大規模的御謀反有兩場:承久之亂、元弘之亂。
  • 日本戰國第一美女,一生充滿悲劇色彩,年僅36歲與丈夫殉情自殺
    織田市生於公元1547年,比織田信長小13歲,織田信長除了織田市,還有幾個妹妹,但在史料上基本沒有什麼記載,因此只有織田市聞名於世。織田市從小就有著絕世的美貌,是盡人皆知的「天下第一美女」,因此她是很多藩國大名和武將愛慕的對象,織田信長非常寵愛這個妹妹,她還年幼的時候,織田信長就繼承了父親織田信秀的位置,成為尾張國的大名。
  • 日本明治時期文壇宗師:保衛國家權益,唯一的審判機關「打」!
    所謂的日本明治時期的愛國情懷:尊皇愛國沒錯,讀過這本小說的人應該有這個印象,那個時候,日本的許多國民都有高尚的愛國情懷,這種高尚比較極端,殊不知是以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的!但這篇小說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有國家利益才高於一切,在任何時代都不為過。
  • 甲午海戰除了鄧世昌還有哪些殉國的將領?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讓我們記住了時任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兩位愛國將領,然當時參與黃海海戰的北洋水師主力艦艇有十二艘,眾多北洋將領亦無畏地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最終捨身成仁,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記住他們,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新舊時代的殘酷交替:天皇與幕府之間爭權奪利,用殺戮開啟新篇章
    浪客劍心主人公戊辰戰爭---幕府的滅亡之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社會正處於幕府統治末期,幕府將軍德川家茂於1866年抱著長州徵討失敗的遺憾離開人生,一年後,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突然去世,這對幕府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加深了幕府集團和天皇集團的對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