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檳榔加酒,永垂不朽」
這兩句順口溜,在檳榔盛行的地區,幾乎人人都會說。
從一開始的小範圍流行,直至今日,檳榔已經悄無聲息、潤物細無聲般潛入全國各個城市。從街邊的小店、小攤,到大超市的收銀臺柜上,它的身影無處不在,看起來跟普通零食並無兩樣,很容易被顧客隨手加入購物車當中購買。
無數人的一生,從這「隨手一抓」開始,走向了毀滅。他們被割掉舌頭,切除牙床,猙獰的傷疤如烙印般永遠地留在了臉上。
惡魔的果實
檳榔,原產自馬來西亞,常被製成供人咀嚼的消遣品。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檳榔列為Ⅰ級致癌物,且佔據了3個席位。Ⅰ級的意思是,無論攝入多少,都會有致癌風險。
也就是說,即使你只嚼一口,你的患口腔癌的風險就已經比沒吃過檳榔的人高,而一旦患上口腔癌,伴隨你一生的將會是痛苦、無數的治療和手術,甚至死亡。
如果你還是無法理解檳榔的危險,下面還有幾組來自WHO官網的數據:
1.印度是世界上消耗檳榔最多的國家,該國的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位。
2.巴布亞紐幾內亞,有超過60%的居民咀嚼檳榔,口腔癌發病率世界第二位。
而在我國某些有嚼食檳榔「風俗」的地區,數據同樣讓人心寒:
1.中國臺灣口腔癌的男性發病率急劇上升,與咀嚼檳榔的流行關係密切,在臺灣當地甚至發展出了「檳榔西施」的文化。
2.但與湖南的情況相比,臺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湖南人嚼檳榔的比例達到38.42%,其中30至40歲人群更是高達50.36%。
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醫院官網發文稱,在口腔頜面外科46號病室,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咀嚼檳榔病史。此文一出迅速登上了各大新聞報導。
在《檳榔王國的割臉人》裡,作者袁文對湖南的形容是:滿街都是口含檳榔的人群,滿城都是咀嚼檳榔的聲音。
致命的誘惑
27歲的長沙計程車司機小王起床刷牙時,發現張不開嘴了。
醫生診斷為口腔黏膜纖維化。簡單說就是嘴裡的黏膜變硬,失去彈性,如果強行張開嘴,就會像撕開一張硬紙一樣,黏膜裂開,門口鮮血。
小王最初嘗試檳榔是想緩解駕車疲勞,提提神。只是這一試就上癮了,在車上的時間,他的嘴從不會閒著。
不過,小王還是幸運的,並沒有諱疾忌醫,及時找到醫生並開始治療。如果繼續拖下去,也許口腔癌就站在終點等著他。
圖源網絡
檳榔堪稱是合法化的軟毒品,人們在嚼食檳榔時,通過口腔黏膜快速吸收檳榔鹼等生物鹼,從而達到一種成癮性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儘管它的危害在被不斷地揭發,但嚼檳榔的人卻沒有減少。據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院研究,預測到2030年,整個湖南省平均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的人數將達到7.5萬人。
檳榔的危害大致可以分成三步走。
先是變醜。檳榔纖維和檳榔鹼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牙根周圍會發炎、化膿、疼痛,直至牙齦萎縮。色素會讓牙齒染色,變黃變黑。長期嚼食檳榔還會使頜關節產生磨損,下頜形狀發生改變,俗稱「檳榔臉」。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左側為檳榔臉
再是無法說話。粗糙的纖維不斷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加上檳榔鹼對黏膜細胞的毒性作用,長期如此,可能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OSF)。OSF是種癌前病變,早期時患者只是覺得口腔有灼燒感。而到後期,患者連張嘴說話都覺得困難。
最後是口腔癌。醫學統計顯示,90%以上的口腔癌案例與檳榔相關,這是醫學界的共識,也是口腔癌的真相。目前,口腔癌以手術治療為主,然而幾乎超過半數的患者會在術後復發,5年生存率約為50%。
死亡與毀容,你選哪一個?
口腔癌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切除病灶,比如牙床、下巴、舌頭。這種「簡單高效」的手術,留給患者的卻是一張「毀容」的臉。
有的人無法接受手術帶來的「毀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2013年1月,長沙人朱澤自殺了,在此之前他被確診為口腔癌。醫生曾建議他切除部分舌頭和喉嚨,以保住性命,而他無法承受「死亡還是毀容」這種兩難的抉擇。
更多的人,為了家人,為了活命,勇敢接受了手術。在《檳榔王國的割臉人》中,我們能見到一個個長相「怪異」的口腔癌患者,在頑強地與死神抗爭。
01
43歲的劉桑果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冷厲的燈光照在他消瘦的手臂上,手腕上的佛珠晃晃蕩蕩。常年嚼食檳榔的他因患上口腔癌,被醫生切除了左下頜、左牙床和淋巴,萎縮的臉皮皺成一道道深坑。
圖源網絡
「都是檳榔害的!」它的妻子唐娜邊抹眼淚,邊咬牙切齒地說。為了治病,家裡已經掏出了所有的積蓄。
然而,經歷痛苦治療和手術的劉桑果未能逃脫病魔的利爪,2013年他的癌症復發,轉移至肺部和大腦,最終在悔恨和病痛中去世離開。
《檳榔王國》的作者在文中寫到:「他就這樣躺在病床上,非常費力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沙啞而模糊的話語從喉嚨中擠出來,有一種壓抑的恐怖。」
02
同樣痛苦的,還有割去舌頭。
那年,只有38歲的常德人胡啟立被查出舌癌後,被割掉了一半舌頭。從此,他幾乎喪失了所有味覺,無法吞咽,一張嘴口水直流。
圖源:搜狐新聞
術後5年來,他丟了還算體面的工作,跟人說話時,他需要重複好幾遍別人才聽得懂。他開始拒絕參加各類聚會,因為一說話就流口水,讓他丟盡了臉面,抬不起頭。
比起生理上的折磨,手術對他們心理的摧毀更讓人崩潰:他們被當做「怪物」一樣圍觀,被迫接受旁人的指指點點。
希望還有?
《全國癌症統計報告2018版》顯示,我國在2016年新確診口腔癌5.5萬例,每年全球數萬人死於口腔癌。他們用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一定要遠離檳榔。在臺灣省,國民健康局倡導群眾戒除檳榔,遠離癌症;美國從1976年開始就禁止各州運輸檳榔;加拿大更是直接禁止檳榔的銷售;印度也開始立法規定,要在檳榔包裝上貼上警告標識。
臺灣省國民健康局公益海報
雖然檳榔市場依舊龐大,擁有千億級別的前景,但今年年初的一些跡象表明,我們還有希望。
1月3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了《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要加強對口腔健康的檢查:
3月7日,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發布關於「廣告禁令」的紅頭文件:
暗黑中,哪怕只是一絲曙光亦是良好的開始。檳榔產業的調整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其中產業鏈龐大,無數家庭依靠著它賺錢養家,維持生計。
更大的希望是每個人給予自己的,我們無法影響整個產業,但卻能從自身做起,從影響身邊的人做起:戒除檳榔,遠離檳榔,別等到病魔向你發出「死亡還是毀容」的選擇時,才後悔莫及。
圖源網絡
參考資料:
[1]劉健. 常嚼檳榔增加口腔癌發病率[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17(4):79-79.
[2]湖南省湘潭市疾控中心《湖南地區食用檳榔流行病學研究》.2010.
[3]對住院口腔癌患者的統計報告.湖南湘雅醫院.2018.4.14.
[4]《嚼檳榔可致口腔癌?看過下面的案例後還真不是危言聳聽》.長沙晚報.2018.09.14.
[5]《IARC Monographs Programme finds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carcinogenic to humans》.WHO.2003.08.07.于格內瓦發布.
[6]張微, 蘭燕, 鄧冰, et al. 嚼食檳榔的成癮性:研究狀況及可能機制[J].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 2016(06):19-21+26.
[7]《湖南人為什麼最愛嚼檳榔》.科普中國.大象公會.2016.07.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作者:許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