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三博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研討會召開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4月19日-21日,第十二屆三博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研討會在京召開。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石祥恩教授主持召開了本次研討會。來自我國各大醫院的神經外科專家、學者共計20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本次大會研討的內容既包含腦深部腫瘤、腦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也關注常見的、容易疏忽的手術技術細節。同時,也有神經外科前沿和熱點問題。

    首都醫科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林松教授分享了中央區膠質瘤的手術治療經驗,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周忠清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了顱咽管瘤的完全切除,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吳斌教授與參會者分享了《額底縱裂經雞冠切除顱咽管瘤》,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範濤教授給大家介紹了三博的經驗《顱頸交界區畸形診斷與治療的臨床路徑》,首都醫科大學復興醫院李志強主任講解了《OA-PICA搭橋治療椎動脈梭形動脈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焦風教授講解了《神經內鏡經蝶切除巨大垂體腺瘤》,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田甜主任報告了4例煙霧病搭橋手術,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錢海主任介紹了兩例CEA,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張品元教授《後循環複雜動脈瘤的介入治療》進行了講解,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劉方軍主任與參會者分享了遠外側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區腫瘤1例,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孫玉明主任介紹了《血管搭橋輔助切除顱底腫瘤》。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石祥恩教授表示,專業技術是發展的硬道理,堅持才能勝利。本屆大會將繼續秉承以往重實際,接地氣,求創新,有特色的學術風格,進行專業內廣泛深入的交流。所有的會議報告,都是每位講者親自治療的患者。沒有臨床一線的治療經驗,就沒有發言權。治療的效果是最終裁判點。踐行獲睿智,患者收利益。

 

第十二屆三博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研討會召開-新華網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15356

相關焦點

  • 顯微外科手術,菏澤已是省級水平
    文/片 本報記者 周千清   日前,在濟南召開的山東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成立大會暨山東省第九次手足外科學學術會議上,菏澤博愛醫院院長鍾國棟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這是對鍾院長專業水平的肯定,也是對菏澤在顯微外科領域發展的認可。  消息傳回來,菏澤有了首位山東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副主委,很多人興奮不已。
  • 三博石祥恩:淺談神經外科醫生畫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著名神經外科教授AL Rhoton發表500篇文章,以及MT lawton主編多本腦血管病專著和文章,都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教,以圖片和畫圖受到醫生的青睞,被認為是國際最受歡迎的文章和書籍,幾乎每位臨床醫生都學習他們的神經外科解剖和手術文章,全球各個角落的報告都引用他文章的視圖,一幅經典畫圖可以改變手術方式和臨床治療,產生時代的新意,值得神經外科醫生學習和掌握。
  • 第306醫院專家顧建文詳解聽神經瘤顯微外科手術
    作者簡介:顧建文,著名腦外科專家,博士導師,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全軍神經外科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理事。(3)面神經保留階段: 1961 年H ouse 首先將顯微外科技術引人聽神經瘤手術, 使聽神經瘤手術治療進人面神經保留階段。手術顯微鏡、顯微手術器械、雙極電凝、神經電生理監測以及神經影像技術日趨成熟, 特別是19 7 2 年CT 的問世使神經影像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即由直接顯示腫瘤代替了由腦血管造影和腦室造影間接顯示腫瘤的歷史。
  • 第十二屆上海-釜山海洋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12月16日,第十二屆上海-釜山海洋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韓兩國政府部門、涉海學會、大學、研究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近60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事業單位代表匯聚一堂,圍繞「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產業合作」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 濟南顯微外科醫院怎麼樣?用專業技術促進患者健康
    近日,濟南顯微外科醫院接到的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黃院長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今天就來跟著黃院長了解下如何解決找醫院的問題。  先說說專科醫院VS綜合醫院  不知道專科到底怎麼樣?有沒有傳說中的好?專科醫院其優勢就是技術比常規綜合醫院更精通,醫師專業水平更高,因此治療疾病治癒率則會更高。
  •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顯微外科治療——平均隨訪32年以上158例病例
    1977年同一雜誌的同一卷發布了Caspar和Yasargil兩位大師關於顯微外科椎間盤切除術的文章各一篇。1978年Dr.Williams發布了第一篇關於MLD技術、器械以及超過5年的530例病人結果的文章,從而使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顯微外科治療在北美和歐洲廣泛開展。顯微鏡下腰椎間盤切除手術雖然已經開展了四十多年,但直到現在仍然是最常見的手術。
  • 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景博士簡介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男,31歲,漢族,中共黨員。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講師,主治醫師,講師,博士。2005年獲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2008年起就職於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病區。目前主要從事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顯微血管減壓術(MVD)手術工作。
  • 第十二屆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國際會議召開
    第十二屆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國際會議召開 2019-06-05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膽取石技術治療膽結石好嗎?看看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專家怎麼說
    保膽取石技術治療膽結石好嗎?膽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將膽囊切除後會對消化系統造成一定的創傷,所以目前保膽取石術被人們所青睞。那麼,保膽取石術效果好嗎?這也是眾多患者在治療時最關心的問題。對此,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微創外科的專家表示,保膽取石術不僅可以把結石清除乾淨,最重要的是保護了膽囊不受傷害。
  • 第十八屆全國漿紗與漿料應用研討會南通召開
    第十八屆全國漿紗與漿料應用研討會南通召開 發表時間:2018/12/21
  • 第三屆全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研討會在南通召開
    第三屆全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研討會在南通召開 來源: 南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0-12-22 字體:[ 大 中 小 ] 2020年12月7日,由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南通市建築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承辦的第三屆全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研討會暨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
  • 第13屆OpenFOAM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
    6月24-29日,第13屆OpenFOAM國際研討會(The 13th OpenFOAM Workshop,OFW13)在上海交通大學木蘭船建大樓召開。OpenFOAM國際研討會是開源計算流體力學平臺OpenFOAM一年一度的盛會,每次會議都匯聚了全球計算流體力學領域知名專家和青年學者,一起探討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進展。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微雕高手」重塑患者人生
    手足畸形矯正,周圍神經卡壓松解,四肢腫瘤切除,創傷修復等等,都是林國棟的專長,這源於他對手足外科的手術臺有著忠誠的熱愛。現在,手足外科對於林國棟而言,是將堅持一生的事業,更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平臺。2013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顯微外科醫生血管吻合大賽中,林國棟現場比武,縫合小白鼠尾部的血管,最終獲得一等獎。顯微外科手術要求動作相當精細,要完成如此高精準度要的手術得經過特殊的訓練。由於技術精湛、手法嫻熟,林國棟還 被冠以「微雕高手」等稱號,在顯微外科治療領域赫赫有名。手和腳是集骨骼系統、神經系統、肌腱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為一體的極為細膩的人體構造之一。
  •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高規格面肌痙攣手術培訓班舉辦
    西部網訊 2020年9月11-9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顱底腫瘤及顱神經疾患診療組主辦的高規格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MVD)手術入路及解剖操作培訓班落下帷幕,本次培訓受到省內外20餘家醫院,60餘名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一致好評。
  • 【喜訊】惠州三院神經外科胡永珍醫生斬獲廣東省神經腫瘤手術病例...
    【喜訊】惠州三院神經外科胡永珍醫生斬獲廣東省神經腫瘤手術病例大賽二等獎!,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青年醫生胡永珍的參賽病例「術中螢光顯像輔助切除腦膠質瘤」斬獲二等獎!
  • 第二屆智慧交通技術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浙江交通集團總經理詹小張,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愛民,浙江交通集團副總經理姜揚劍、汪東傑出席研討會,來自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浙江省高速交警總隊和北京,山東,廣西,甘肅,陝西,上海,福建等7個省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和智慧交通設計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專家,以及浙江交通集團總部相關部門、有關子(分)公司負責人等150餘人齊聚一堂,共話智慧高速。
  • 仁心仁術 勇攀高峰——我院神經外科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10月16日,安鋼總醫院神經外科為一名61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恢復良好,痊癒出院。此項手術標誌著我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及血管病治療的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12月10日,我院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患有頸動脈狹窄的68歲女性患者手術。
  •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傳軍博士:用手術刀解決顱腦「大」問題
    功能區膠質瘤是指與人的意識、言語、肢體活動等密切相關區域的膠質瘤,理想的手術結果就是既切除腫瘤,又保護腦功能,對神經外科醫生挑戰極大。三院神經外科郭主任帶領團隊採用「雕刻式」腫瘤切除技術,成功為病人進行了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