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園】飲茶大國土耳其(The Republic of Turkey)的茶園

2021-02-07 元泰茶生活


土耳其共和國北臨黑海,南面地中海,位於亞洲西部,歐洲東南部,是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土耳其原本不產茶,1888年土耳其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帶回了茶籽、茶樹苗,想在馬拉馬爾地區(Marmara)嘗試著種茶。但茶樹沒存活成功,以失敗告終。四年後,土耳其人又重返中國,再次引種,同樣種在馬拉馬爾地區,結局也是一樣的遺憾。最後總結下來,原因可能是馬拉馬爾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不適宜茶樹的種植。1924年,在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土耳其政府又從喬治亞引進茶籽、茶樹苗,種在黑海東部地區,建立茶葉實驗園。這一次試種成功了。
  


土耳其既是茶葉主產國,又是茶葉消費國,人均茶葉消費量居世界第一,年人均消費茶葉4公斤左右。在土耳其,100個人中96個人每天都飲茶,全國每天要消耗2.45億杯茶,茶葉消費的場所佔比分別是:65%的茶葉消費在家中,13%的消費在辦公室,11%消費在工作接待中。土耳其主要消費的是紅茶,佔90%以上;其次是綠茶、部分白茶和烏龍茶等,所生產的大部分茶葉用於內銷,每年茶葉出口僅4000噸,主要銷往歐洲、俄羅斯、中東部分國家。

後來到1947年,土耳其第一家茶廠在黑海東南部的裡澤鎮(Rize)建成。如今,土耳其絕大部分的茶園都分布在黑海東部的裡澤、特拉布宗、阿爾特溫等5個省份。土耳其是世界第五大產茶國,茶葉主要產自裡澤省。由於土耳其裡澤地區光照長、雨量充沛,茶葉採摘期長,茶葉生產季是每年的5-10月份,每年有3茬採摘期(第一茬5-6月;第二茬7-8月;第三茬8-10月),土耳其茶葉採摘主要採用半機械手工修剪的方式。土耳其具有90年的種茶歷史,主產紅茶。受到茶葉健康理念的影響,2008年土耳其開始生產綠茶,已有8年的綠茶製作史。現如今,土耳其也開始研製白茶,CAYKUR實驗茶園引進培育「福鼎大白」等中國茶種,至 2014年,土耳其已可以零星生產白茶。


土耳其的茶葉生產和消費直到20世紀中葉才逐步發展,茶產業和茶園面積都得到了擴大,而且慢慢地形成商品規模。大約1963年,土耳其茶葉產量突破了萬噸,隨著這洶湧的勢頭,在之後的歲月裡土耳其產茶量節節高。到了20世紀80年代,產量衝破了10萬噸,面對著堆積如山而且不斷積多的茶青,茶園、茶廠等產業鏈上相關的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感——過量的鮮葉極大增加了茶工的工作強度。於是,9萬噸的鮮葉卷著萬般無奈沉入了黑海,很多茶園在火海中告別茶葉大繁榮的時代,同時,土耳其又迎來了另一場噩夢——由於茶葉的急劇減少產生了產業大退步。好在經過後來的恢復,在20世紀末期,土耳其茶產量又有了新突破。
  


土耳其的茶園最早分布在黑海東部,在黑海東部的茶產地再分為二個茶區。一區是從阿拉科利灣到與前蘇聯的國境沿線的150公裡及黑海沿岸,二區是從瓦科弗基比魯到沃爾仕的125公裡。
  

這二個區域間最大的差異是降雨量。在過去幾十年間的平均每年降雨量,一區是2400毫米,約為二區的2倍,二個區域的年平均氣溫基本相同。種植茶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很重要,因為茶樹生長要有合適的氣候條件,因此適度保持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從五月上旬到十月下旬的6個月間,土耳其茶園持續高溫,茶樹的生長很活躍。這期間,茶樹必須有足夠的水分和高溼度。所以,總是細雨濛濛的黑海東部是最適宜栽茶的地區。
  

一區在茶樹生長期間內的總降雨量約為1200毫米,有足夠的水分,所以這個區域產量高。二區的赫塞羅那茨是名副其實的產茶地區,茶樹大部分栽種在陡坡地,土壤本來就肥沃,土壤中黏土的比例較高,在天然林下保持著適度的水分。該地區所具有的生態學特徵是世界罕見的。
  

土耳其茶工主要使用手剪採茶。其制茶業是由國營Caykur制茶工場和個體經營茶場這兩部分組成。「Caykur」是土耳其國家茶葉局「CayKurumu」簡稱,其成立於1973年,和大部分個體經營者都採用傳統制茶的方法,只有一部分個體經營者採用CTC製作法。平均來看,土耳其每年生產的紅茶中,Caykur制茶工場生產的幾乎要佔到70%,其餘的就是個體經營的產量。
 


 

土耳其茶葉協會成立於2008年,土耳其語稱為「CAYKUR」,英文譯成茶葉組織,不同於中國的茶葉協會,雖然都有官辦背景,但CAYKUR既是土耳其茶葉協會,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國有茶企。作為土耳其茶行業最高的管理委員會,主管全國茶葉行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工作,致力於監管、解決行業間的問題。

現在在土耳其,沒有「國家茶葉局」等政府機構,土耳其有關茶葉的部門,也很少與其他國家交流和合作,對世界茶葉的了解較少。為解決國內茶行業產能利用率低、成本高、價格低、收款得不到保障;協調解決小規模茶農、私有茶企之間等問題,土耳其茶葉協會應運而生。現任協會主席MEHMET ERDOGAN先生兼任CAYKUR所運營的茶葉公司的總裁,他曾經擔任過土耳其國家內閣的部長。


作為CAYKUR所運營的茶葉公司擁有45家茶葉加工廠,日加工鮮葉量達一百噸左右,CAYKUR不擁有茶園,只負責加工與銷售,不負責茶葉的生產,對茶農只是提供生產技術服務。CAYKUR每年向茶農收購的茶葉鮮葉量佔全國的50%以上,而茶葉市場銷售份額達55%。2009年,土耳其茶葉協會(CAYKUR)與裡澤商品交易所(官辦機構)合作,共同起草新的法規,內容涉及新配額制度、茶葉公司批准設立、茶農利益保障等方面。 

土耳其消費的茶產品呈現出多元化和便捷化的發展趨勢。茶葉產品種類豐富,製作方式多樣,涵蓋了傳統的散茶、袋泡茶、速溶茶、冰茶飲料等多個領域。CAYKUR公司推出的「didi」冰茶飲料,以其時尚的包裝、多種口味、方便攜帶等特點,迅速佔領市場,特別是深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土耳其人,早晨一起床,首先是一壺茶,然後刷牙、洗臉、吃早飯。在土耳其的大街上走,到處可以看到茶館,不少點心店和小吃店也兼賣茶。茶館的服務員,手裡提著一個很精緻的託盤,上面放著一滿杯滾燙的茶,串街走巷,挨門挨戶,給周圍的店鋪送茶。在茶館對面或附近工作的人,只要吹個口哨,打個手勢,茶館的服務員就心領神會,立即把茶送到。在長途汽車站裡或碼頭上,賣茶的人就更多了,他們邊走邊喊:「剛煮的茶!剛煮的茶!」學校、機關、企業和公司裡,都有專人負責煮茶、賣茶、送茶。在教師辦公室裡都有電鈴,每當公務員一聽到電鈴時,就忙著提茶盤和杯子趕到按鈴的辦公室去,而學生課間都在學校的茶室裡喝茶。
 


 

土耳其人是煮茶喝的,茶壺一大一小。講究的人家用銅壺和木炭煮,尤其在旅遊勝地的露天茶室裡,常常能見到侍者用木炭和銅茶壺煮茶的。客人們在陰涼處,一邊喝茶一邊看風景,只不過茶館裡的本地客人中大多是男性,婦女很少見。茶館對土耳其人而言不僅是喝茶的地方,其等同於休閒散心的場所,在那裡可以喝茶、聽音樂、抽水煙,當然還可以談生意。


延伸閱讀

為了加強中國與土耳其茶葉界的聯繫,增加兩國間的信息及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兩國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8月10日,中、土兩國茶葉協會在土耳其裡澤商品交易所會議廳召開 「中、土茶業大會」,土耳其茶葉協會召集了土耳其21家主要的茶葉公司(佔土方全國產量的95%)參會,在會上做了土耳其茶葉生產、銷售的詳細報告,並介紹和組織品飲了土方生產的所有茶葉產品;中方全面介紹了中國茶葉生產及內外銷情況,對中方所攜帶的茶產品進行了品鑑及專項推介;雙方在育種、栽培、檢測、標準、分類、包裝、價格、出口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地交流,達成以下合作共識:

1、加強茶葉技術交流與合作

與中國一樣,土耳其從1984年開始,茶葉生產打破國家壟斷的局面,允許私人企業的進入,從而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增強了茶葉市場的活力。近年來,綠茶、白茶、烏龍茶成為土耳其新的消費熱點,土方計劃引進中國的其他茶類製作技術,以豐富土耳其的茶葉市場;為進一步迎合市場消費的趨勢,增加綠茶的產量,土耳其將建立3個綠茶茶葉加工工廠;土耳其茶樹樹齡普遍老化,平均在70年左右,老的茶園需要翻新與品種優化,另外新發展6個茶園。以上這些方面 ,土方希望加強同中方從品種選育、茶葉種植、茶葉加工、茶園管理、茶葉機械設備等方面的合作,相互學習與借鑑各自的技術優勢。

2、開展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是茶的故鄉,擁有幾千年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土耳其茶葉的種植史不足百年。土耳其茶葉協會表示:「提起中國,首先就想到了茶,知道很多中國的茶文化」。土耳其作為茶葉消費大國、產茶大國,除在茶葉生產、加工等方面進一步提高以外,也將積極培育土耳其的茶文化。以茶文化積極推動茶葉經濟的增長,提高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中國的茶文化涉及茶道茶藝、茶具、茶畫、茶學等,內容豐富且文化底蘊深厚。雙方一致認為,開展茶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學習各自的茶文化特點,並以茶文化來拉動消費,從而推動茶產業的共同發展。

3、兩國協會建立定期交流機制

會議雙方商定,中、土兩國協會將建立定期交流機制,雙方將定期交換兩國茶產品資訊,互相交流兩國最新茶葉生產與消費數據,不定期組織中、土雙方企業到對方實地考察,加強交流與溝通,互相取長補短。中方將推薦優秀的會員企業與土方企業進行合作,共同搭建合作與交流的平臺。同時,加強行業組織中介服務作用,為發展中土兩國茶企的多邊貿易提供支持和諮詢服務。

應我方邀請,土方將組團,計劃於十一月到中國回訪,進一步探討與落實此次雙方會談成果。

如有您有好的茶園可以介紹,歡迎投稿給我們,投稿郵箱是3076204766@qq.com 。來稿一經採用,將獲贈價值不菲的精美茶禮一盒以酬謝。全國山河一片紅,振興茶旅遊,發展農村經濟,我們期待您來共築【茶人茶園】的精彩!

鳴謝:本篇主要圖文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朱仲海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親,如果您對元泰紅茶感興趣可到我們的線上網店進行選購:

①戀戀紅茶 淘寶網店http://minhongtea.taobao.com

②元泰微商城:微信【服務號】元泰茶業

③我的微店: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可直接進入購茶

客服專線:400-0303-555

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進入「我的微店」購茶

相關焦點

  • 【茶人茶園】臺北熊空茶園
    熊空茶園屬於1899年(即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前身)創立的臺灣農林公司,這個老字號的制茶廠,旗下的包含像是日月老茶廠、大溪老茶場、銅鑼茶廠、大寮茶文化館。捨棄機械化,從植苗、施肥、除蟲除草到採收、制茶皆採人工作業,希望把「有機,會更好」的道理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也因為全程有機栽培,在大自然食物鏈的運作下,熊空不但保有了最原始的山林之美,大地也反饋了最自然健康的作物──有機碧螺春綠茶、有機烏龍茶、有機蜜香紅茶,不僅質量純淨、皆通過慈心有機認證。尤其是茶香淡雅迷人、馥香回甘,讓消費者喝的每一口都是天然潔淨的好茶。
  • 【茶人茶園】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仙鶴觀茶園
    仙鶴觀茶園是歷史上的名茶產區,同時也是宜昌市最大的連片茶園。仙鶴觀茶廠位於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南岸海拔800米的山頂上。這裡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2.4℃,有效積溫5000℃,年降雨量1280mm,年幹茶產量10萬餘斤,名優茶產品達45%,是我國長江流域優質茶葉優勢栽培區域。好山好水出好茶,具史書考證,仙鶴觀茶園所在的山頭附近,就是扇子山,山下就是蛤蟆泉。
  • 雲南勐海:生態茶園茶飄香
    5月28日,南糯山村委會向陽寨村民小組村民勒陽在自家的生態茶園裡採茶。(新華網記者 姚兵 攝)  新華網昆明6月4日電(記者姚兵、吳寒)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是普洱茶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普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種茶、制茶、用茶、飲茶、貿茶歷史悠久。近年來,勐海縣推廣有機茶園、生態茶園建設,制定推廣古茶園管理、採摘、養護技術規範,提升茶葉品質,推進茶產業發展。
  • 【茶人茶園】追逐阿里山茶園的浪漫星空
    想過和你愛的人牽手體驗茶園的浪漫之旅嗎?今天介紹的茶園就很應景,一起來看吧!很多人知道每年春天漫山開滿櫻花的阿里山,知道歷史悠久的森林小火車,知道清晨看日出的觀景平臺。但你知道阿里山有著另一種體驗浪漫的方式嗎?那就是牽手愛的那個人,去尋找星空下的青青茶園。
  • 【茶界-趵青茶園】開啟「茶園眾籌」擁有私家茶園不是夢!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在柳埠鎮已經形成種植規模。認領成功後,眾籌茶園主名下的片區茶園所產精製茶葉歸眾籌茶園主所有。同時,茶園主還可以根據合作形式,享受不同的產品、服務以及資金回報。如優質茶葉、免費的茶文化山莊度假、參加主題茶友會以及一山一水一茶園主線旅遊等等。
  • 四川樂山:遊夾江茶園,看茶的世界
    園內建有天福茶博物館,為天福茶博物院第一分館,生動展示了茶的歷史,中國茶事,世界茶事,巴蜀茶文化等內容。茶博物館除了展示中華數千年茶文化發展史實材料為主題,兼顧宣傳與茶葉有關的各個行業。走進茶博物館主展館,花上半個多小時,可以了解一部具有三千多年的茶葉發展史。在這兒可以欣賞到四川的長嘴壺茶技、秧歌兒表演,以及不同民族、朝代的飲茶風情――茶藝表演。
  • 【新書推薦】《帝國茶園——茶的印度史》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研究員英國茶園的發展軌跡和歷史變革,以及其中個體的命運沉浮。繼《尋茶斯裡蘭卡》之後,又一本豐富而全面的茶之書。廣袤肥沃的阿薩姆平原成為了綠意蔥蔥的帝國茶園。從全書品質到裝幀設計,作者均親自把關,嚴謹校訂。裸脊鎖線精裝,潘通色印刷,進口雅質紙,以松木紙漿為原料,擁有植物纖維,紙色護眼,精緻雙封呈現。19世紀50年代,阿薩姆瘋狂的茶葉大開發180多年前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什麼決定在印度種植茶葉?英國人是如何在印度開發和締造一個紅茶大國?
  • 【茶人茶園】馬來西亞金馬倫高地(Cameron Highlands)茶園:茶人的天堂
    在這兒,潮溼的熱帶雨林保證氣候常年穩定,進而使得當地常有群山連綿起伏、茶園鬱鬱蔥蔥的美好景致。不僅是茶,鶯飛蝶舞、流瀑飛湍、蔬果鮮爽、紅莓沁香,這些同樣裝點了這個美麗的高地,為數以萬計的遊人提供觀賞地點和新鮮的瓜果蔬菜。
  • 國際茶日,副縣長帶你山海茶園品「仙茗」
    5月24日,以「海上茶路,話說象山」為主題的象山縣首個國際茶日活動在山海之巔的黃避岙鄉高登洋茶場隆重舉行。海拔300米高山海茶場裡,來自各地的茶客置身於400畝碧綠茶樹之間,在古韻古樂中,品鑑茶藝師溫杯、潤杯、聞香、鳳凰三點頭魅力,感受茶香餘韻。
  • 醉茶松香苑——安溪鐵觀音有機茶園的「探秘之旅」
    原來,飲茶竟有這番講究。 今天,這種禮節逐漸發展為民間做客的感謝禮。而平輩與晚輩的行謝禮也各自不相同。 沒想到尋茶之旅一開始,記者便被這有趣的茶文化所深深「抓住」。 老伯見一行人對茶有所探求,便耐心為記者進行解說與展示。老伯將煮沸的開水把新茶衝了一遍,過濾掉的茶水可以幫助洗滌杯盞,待茶碗的水已盡,老伯又重新添水。
  • 【茶人茶園】臺灣大禹嶺茶區
    大禹嶺茶區位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合歡山,剛好是在南投、臺中、花蓮三縣交會點,分布在中橫公路97公裡到105.5公裡之間的茶園,海拔高度在2300公尺到2800公尺。整個茶區以中橫公路105.5公裡茶園及104公裡茶園高度最高,達到2800公尺,為全世界最高的茶園。100公裡以上的茶園高度都在2350公尺以上。100公裡以下的大約在2200到2400公尺之間,是目前生長海拔高度最高的烏龍茶產地。
  • 東方茶園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1993年至2013年統計數據:名列世界茶產量前列的國家也包括肯亞、土耳其、阿根廷等,那裡也擁有獨具地方歷史發展和文化特色的茶園景觀。早在1300年前,陸羽《茶經》已對茶生長的理想環境給出了準確而全面的總結,呈現了基於中國地理的美感與活動。但目前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 風光無限好,茶園更怡情
    翠奪晴光,風情古道,茶園秀色留春老。相攜茶友踏青來,當年明月清風鬧。暫別紅塵,重斜側帽,茶園靜處尋艾草。走進茶園,看看美景,體會下匠人做茶的初心,用當地的水,品一杯當地的新茶,別有一番風味。我們興致高漲,在茶園間穿梭,手指觸到芽尖,柔嫩的觸感令人舒適愜意。
  • 為什麼土耳其和火雞都叫「Turkey」?
    所以說今天土耳其居民的祖先全部來自中亞地區的突厥人的移民,土耳其人叫自己的國家為Turkey,是「土耳其人國」的意思,所以土耳其的英文就成了Turkey。而火雞和土耳其為啥同名呢?其實是個蜿蜒曲折的誤會!
  • 東方茶園 - 人民網
    本報記者 齊 欣攝日本起初的申遺主題為「日本茶文化代表性遺產群」;2014年更改為「日本茶鄉(發源地)——宇治茶生產景觀」,主題更突出,遺產要素更明確,包含位於京都府及下轄南部山區8個市縣不同類型的18個遺產點。圖為京都南部山城地區的宇治綠茶產地的茶園冬日景象。 解 立攝印度茶園裡,採茶的工作景象。
  • 茶園到文化小鎮
    在當下回歸自然,尋求身心愉悅的休閒度假旅遊熱中,城市人往往選擇生態旅遊,生態觀光茶園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中國古來就講究以茶養生,在茶經裡面有明確記載,「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茶是什麼病都治日本靜岡縣市著名的茶鄉,茶葉消費量很大,因此靜岡縣人均壽命很高,遠高於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前蘇聯高加索地區有個聞名世界的「長壽鄉」,當地人長壽的秘訣便是飲紅菌茶
  • 肯亞的世外茶園_凱裡喬
    而著名產茶區之一,是凱裡喬 Kericho 地區。從奈洛比驅車沿著104國道往西北方向約300公裡,就進入肯亞著名產茶地區凱裡喬。凱裡喬地區種植茶葉,可追溯到上一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時期,最早是Brooke Bond起家, 後來落到James Finlay, Unilever (聯合利華)等跨國公司手上。
  • 《茶是故鄉情》茶園敘鄉情!
    片名「茶是故鄉濃」寄託了當地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們的根在這兒,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他們,這是從小玩到大的故鄉,一草一木都有感情。老人希望在百年歸老後,也還會葬在這裡。他們感謝和尊重大自然,珍惜這塊土地,精心種植和呵護茶樹,把飲茶文化發揚光大。對於小人因一時的貪財之念種植禍國殃民的罌粟花(鴉片)予以堅決抵制,不輕易糟蹋土地。村民們萬眾一心保衛家園,決不能讓賴以生存的土地就此毀於一旦。
  • 全國首個茶園休閒區,8萬畝茶園免費進,被譽為「最後的江南秘境」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從神農時代,中國人就發現茶、利用茶。喝茶總能給人帶來心緒上的安寧,與茶作伴的時光,總是那麼淡雅從容。我國作為一個酷愛飲茶的國度,境內擁有許多的茶園,這些茶園的自然風光非常優美,也成為了中國人休閒度假的一個好去處。
  • 觀茶·記 廣汽豐田雷凌雙擎英德茶園行
    國慶黃金周,糾結在家攤著還是出門自駕的時候,手裡的那杯發澀的紅茶,似乎撩起我那不安分的心,看來家是呆不住的了,出門蹭茶去。「得閒飲茶」不僅是廣東人的問候語,而事實上不管「得閒」還是「不得閒」,喝茶都是老廣生活的日常。筆者對茶的喜愛,打從一個來自英德的大學同學帶我入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