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茶松香苑——安溪鐵觀音有機茶園的「探秘之旅」

2020-12-2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經濟泉州 ,作者吳巧芳 陳紹峰

經濟泉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看泉州,泉州經濟領域最具權威與公信力的發布平臺。

四月,天氣溫和晴朗,正午時候,日光懶懶地賴在樹上,趁著天高雲淡的好天氣,一行人驅車前往安溪閬苑巖遊玩。

時值安溪開茶節,路上車來車往,熱鬧非凡;車子繞過蜿蜒小路,轉至一茶園院子門前停下。見院落無人,只好在茶桌一旁安靜等候。

這是閬苑巖山上的一處茶莊,名為:松香苑,別有一番韻味。

午間飯時,茶屋主人老伯從山上茶園回來,向記者解釋了茶園名字的由來:風雨過後,通往茶園的山路會落滿松果,加上春夏秋冬,徐風陣陣,四周花香撲鼻,故名「松香苑」。

老伯一面介紹茶園,一面熱情地為大家斟茶,就座茶桌周圍的客人,都向老伯行了叩指禮。相傳,這樣的叩指禮來自於乾隆年間,當年,乾隆微服私訪,在茶館為下屬斟茶,下屬感到惶恐,便要三跪九拜來謝恩,可是為避免暴露皇帝身份,就改為叩手,叩手與叩首同音,也表示下屬行了感謝之禮。

旁人一番解說,記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飲茶竟有這番講究。

今天,這種禮節逐漸發展為民間做客的感謝禮。而平輩與晚輩的行謝禮也各自不相同。

沒想到尋茶之旅一開始,記者便被這有趣的茶文化所深深「抓住」。

老伯見一行人對茶有所探求,便耐心為記者進行解說與展示。老伯將煮沸的開水把新茶衝了一遍,過濾掉的茶水可以幫助洗滌杯盞,待茶碗的水已盡,老伯又重新添水。這回,淡黃中透著青色的鐵觀音茶湯便呈現在記者面前。眾人飲茶時,老伯將茶蓋掀起,遞給面前的茶葉品鑑師張松苓,張師傅提起茶蓋,在鼻尖聞了聞,然後就著這一泡鐵觀音,圍繞著茶與老伯暢聊了起來。

幾盞茶過後,一行人決定去參觀山上的茶園。

正值午間,清風襲來,整個山林都發出颯颯聲響,茶園也頓時熱鬧起來。如此熱鬧的午後,實在很難讓人拒絕春天的邀約。

一行人遊走於松香苑小道,看山林各自成片,錯落有致,金銀花遍布其中,林木搭成的柵欄圍成一圈,烏雞自在地在山林裡散步,與茶園及周邊植被形成了「有機」生態圈。這也是松香苑與別處茶園的不同之處。老伯介紹,為改變產茶質量,推崇無公害有機化,老伯與茶園持股人劉秋玲女士一起研究了「雞+草」的群草肥茶新種植模式。

而這樣的種植模式,在全國茶業培植裡並不常見。它結合了森林公園地貌廣闊的優勢,又推動生態循環利用,將雞鴨糞便化為養料融入茶園,改變了過往有害化肥的養成,也受到許多養殖戶的歡迎,茶園又常年草叢茂盛,雞鴨亦有食可覓。如此環環相扣,有機生態茶園就在此過程裡逐漸形成。

到了下午,茶山上雲蒸霞蔚一片,宛若畫中。正值開茶季,許多茶農在此採茶,他們低著頭,彎著腰,戴著閩南特色的鬥笠在日光下精挑細選,細碎的摘茶聲在靜謐的茶園裡此起彼伏。

經過鐵觀音種植區時,老伯特意停留片刻,為大家解釋了採茶之道:採摘茶葉,觀察葉子成色很重要,嫩綠透亮的新葉,是茶農較為欣賞與需要的,除此之外,老而深色的厚葉,一般都選擇留下,為後來長出的新芽進行光合作用等。

約莫下午三點,一行人又輾轉至茶園別處,順著老伯指引的方向,再遠眺茶園,一片粉綠相間。粉色是花海,綠色是鐵觀音和紫薇,紫薇因尚未開花,仍是綠色一片。老伯說,茶園的養成不為種茶而種茶,也注重觀光者的旅遊生態體驗。成立松香苑,也是結合茶葉生產銷售與茶旅休閒觀光為一體,在茶鄉安溪,這樣的茶園養成模式實屬另一種創新。

再逛到別處,一座灰色瓦片屋前,老伯為此駐足,「當年,曾有一名不受寵愛的妃子來到此處修行,妃庵是那時所建。」歷經多年,建築早已有些破敗,不過,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後來的妃野茶,所謂妃野,茶水味道實屬濃厚,且有幾分苦澀。然而,也有不少人很是喜愛。

如今,松香苑,卻不只產茶鐵觀音、妃野等,近幾年,他們也在努力研製白茶,白茶的好處實在很多,最重要的是它有保健功能。老伯笑說:「心有度,健無語」的健康茶便來源於此,也是松香苑過去現在要努力達成的願景之一。

走至山路蜿蜒處,老伯另闢下山道路,走在前,他腳步利索地引領大家走下石階。在石階旁,一堆枝幹縱橫交錯地生長著,有些高至兩三米,這些便是野茶樹。按老伯的話來說,這些茶樹的採摘並不簡單,需要兩三人合力完成,但也十分有趣,因為這樣的茶種並不多見。

隨著午後陽光逐步推移,距離山下的目的地也越來越近,一行人走走停停,再抬頭仰望高處,道路兩旁的綠色薄葉已被陽光照得透亮,山間迴蕩著腳步與鳥叫聲,農夫踩著三輪車,將身後木柴緩慢送下山,夕陽照在茶園每一處地方,整個山間茶園都布滿了柔和的光。

下山時,老伯告訴記者,這是他堅持很久的生活,也是他很喜歡的地方,在這裡,茶能洗滌凡塵喧囂,也能提供別處「熱鬧」,但願今年夏天繁星時,茶園亦有別番熱鬧在進行。

夕陽漸隱在叢林之後,大家手中各自拎著一鬥笠,背著光,一行人離開了松香苑茶園。南北朝蕭衍曾言:「綠樹始搖芳,芳生非一葉。一葉度春風,芳芳自相接。」這幾句詩,恰似松香苑的「茶境」。

進入城市的喧譁裡,心仍然停留在瓜果飄香、生態無染的松香苑——那個遠離喧囂的「有機茶園」令人沉醉。

END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醉茶松香苑——安溪鐵觀音有機茶園的「探秘之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安溪鐵觀音手工茶 一斤賣出18萬元(圖)
    >  好山好水出極品好茶  國家級生態縣的天然好滋味  福建省十大醉美縣城第一名——安溪,已在去年通過環保部「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都說好山好水出好茶,即便已經得此殊榮,安溪縣政府仍然繼續堅持把茶園生態放在首位。
  • 安溪有機茶認證面積居全國首位 茶園認養模式走俏
    當年,他遍尋安溪多個重點產茶鄉鎮的十幾個山頭,最終選擇在桃舟鄉建設了2000畝鐵觀音有機茶園,只因這裡空氣富氧離子高,土壤有機質及微量元素豐富,水源純淨,且沒有任何的汙染源,非常適合種植有機茶。  據業界人士透露,安溪某知名茶企,也將在桃舟開闢5000畝的有機茶園,目前已在規劃中。
  • 鐵觀音 秋茶香!安溪鐵觀音成茶市熱點
    安溪縣領導、京東集團高管、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學者、安溪茶企負責人等嘉賓匯聚一堂,開啟秋茶豐收的序幕,形成了此次「共話安溪鐵觀音未來」的深度對話。  活動期間,茶界專家及企業代表圍繞安溪鐵觀音升級轉型等問題進行解讀與探討,分別以「好茶園、好茶葉、好產品、好市場」四個角度的茶品牌發展基石為題展開演講。
  • 福建日報視點|安溪鐵觀音,走進莊園時代
    「養在深閨」的原生態茶園的魅力,通過現代的方式向人們展現出來。生態、休閒、曼妙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演繹,自然而然地成為一條重要主線。於是,以「網際網路+有機茶+認養」的發展思路,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現代莊園,使茶業與二、三產業有機融合,成為冠和茶莊園的不二選擇。「冠和茶莊園2000畝的茶園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生態良好,空氣清新。
  • 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何以五連冠?
    護好生態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66.57%,被稱為氣淨、水淨、土淨的「三淨之地」。 這得天獨厚的生態,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安溪縣委、縣政府精心呵護結出的累累碩果。 安溪縣著眼於茶產業的永續發展,護好生態,構築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防火牆」。 築牢生態屏障。
  • 「豫」見安溪 茶香之旅——10多家中原媒體聚焦安溪 感受茶鄉魅力
    金秋十月,秋茶採制正當時。10月10日~12日,包括央廣網河南頻道、河南電視臺、河南省廣播電視臺、河南商報、鄭州電視臺、中原網、河南縣域經濟網等在內的10多家媒體組成的採風團走進安福建省安溪縣,開展「『豫』見安溪 ·茶香之旅」聯合採訪活動。
  • 鐵觀音頂尖對決 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成績最終出爐
    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2020年12月18日,安溪最頂尖的鐵觀音匠人們,內心註定無法平靜。因為,就在這天,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組委會正式公布成績,評選出屬於2020年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優勝者——兩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八名「安溪鐵觀音名匠」,他們還將分別獲得100萬元、5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
  • 安溪鐵觀音「匠人天團」誕生記
    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2020年12月18日,安溪最頂尖的鐵觀音匠人們,內心註定無法平靜。百萬茶鄉人民全力打造茶界頂級賽事,斥資百萬重獎千裡挑一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於2020年4月1日拉開帷幕,也開啟了世界名茶之鄉——安溪這場一年一度的茶界巔峰之戰。百萬茶鄉人民全力打造茶界頂級賽事,斥資百萬重獎千裡挑一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於2020年4月1日拉開帷幕,也開啟了世界名茶之鄉——安溪這場一年一度的茶界巔峰之戰。
  • 安溪鐵觀音的五連冠:好生態、好品質、好品牌
    這得天獨厚的生態,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安溪縣委、縣政府精心呵護結出的累累碩果。 安溪縣著眼於茶產業的永續發展,護好生態,構築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防火牆」。 築牢生態屏障。從縣域大生態—茶山綠化—茶園小氣候—綠色生產技術推廣四個層面立體推進,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35萬畝,為茶葉上好生態底色。
  • 央視《致富經》走進感德「制茶大師」,陳兩固了解感德鐵觀音
    其製作的鐵觀音在各種級別的茶王賽中,多次獲得金獎茶王,並經層層選拔,榮獲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殊榮。經他研究實驗的「茶園梯壁種植黃花菜以及茶樹修剪新技術」等成果,在安溪縣數萬畝茶園推廣,影響廣泛。隨著安溪鐵觀音受市場追捧,在利益的驅使下,前些年,一些茶農放棄耗時費力的傳統做法,這使得安溪鐵觀音茶葉生產的門檻降低。而陳兩固卻一直堅持傳統制茶技藝。主張用羊糞、豆稈等農家肥。他在自家茶園裡植樹,在梯壁上種草,而這些最傳統的「笨方法」,卻有效改善了土壤和茶園生態環境,出品的茶葉質量連年提升。
  • 安溪鐵觀音蜜茶引領健康潮
    安溪鐵觀音名聞天下,可是鐵觀音蜜茶卻鮮有人知。近來,在安溪中國茶都,一款既保持茶之韻又兼藥之用的蜜茶,引起了許多茶商和茶客的青睞,這款蜜茶還被雅稱為「蜜藏的鐵觀音」,是一種市場漸銷的保健新茶飲。在安溪,「陳年蜜茶」選取純正天然農家自產冬蜜和五年、十年優質陳年鐵觀音,以陶製大缸作醃製器具,技術上延續蜜茶古老製作工藝,不僅口感甘甜清香,還具有消煩解膩、調理腸胃、美容養顏、解酒等功效。來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的魏勸良介紹說,製作蜜茶已經有百年歷史,老一輩一直作為降暑消脹的土藥方。他說,老一輩製作的蜜茶保質期不到一年,如何延長蜜茶的保存期限,一直成為難題。
  • 推廣紅心鐵觀音品種,安溪鐵觀音「回歸傳統」
    不少茶農、制茶大師通過經驗總結,認為正宗的傳統安溪鐵觀音有三點——正源、正育、正藝。「傳統」的前提便是選用優良茶樹品種「紅心歪尾桃」。 成立紅心鐵觀音保護提純技術研究會,建立紅心鐵觀音茶樹保護區,改造老舊茶園大量種植紅心鐵觀音……安溪正掀起一場鐵觀音「正源」運動,以促進整個產業的上升式發展和二次騰飛。
  • 安溪西坪鐵觀音今日開搶
    6大名茶中,來自安溪西坪鎮的高山生態鐵觀音,香韻醇正,口感濃厚,將是本次茶香盛會的一大亮點。來自鐵觀音發源地海拔千米以上有機茶園  鐵觀音的崛起被譽為是茶葉界的傳奇,如今,「無鐵不成市」,足以說明安溪鐵觀音在茶葉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鐵觀音古茶都——安溪西坪鎮則是鐵觀音的發祥地,在那裡,湧現出了眾多龍頭茶企,無處不彰顯著「茶葉原鄉」的獨特魅力。
  • 直面消費升級 吳裕泰布局有機茶市場
    掌門人親把有機茶質量關  鐵觀音是此次吳裕泰重點推出的有機茶品類。俗話說「春水秋香鐵觀音」,生長時間越長的茶葉經過特殊加工後味道就越好,鐵觀音秋茶也是入冬前的首選茶葉。而冬天自古以來是萬物進補以備冬眠的重要節氣,在吳裕泰人眼裡,茶樹冬眠「睡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來年的茶香指數。「農家肥,立冬上」,是吳裕泰「從茶園到茶杯」一百多年來重要的質量管控時間節點。
  • 九大安溪鐵觀音茶葉主產鄉鎮巡禮
    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乃中國茶葉的第一品牌,也是福建省的一張亮麗名片。安溪許多鄉鎮都生產茶葉,因地域不同,鐵觀音的滋味和風格也不盡相同。今天,和鐵哥一起,走進九大安溪鐵觀音茶葉主產鄉鎮,了解其特色所在,品味不同的安溪鐵觀音!感德鎮地處安溪縣的西北部,介於閩南廈泉漳金三角之間。宋代,為金田鄉感德裡,寓「以德感化」之意。
  • 這就是安溪茶園
    這就是安溪茶園   暮春時節農事忙   又到一年春茶香   每年「五一」前後   安溪鐵觀音迎來春茶最佳採摘期
  • 安溪茶旅 新地標 龍涓鳳山巖禪茶之旅
    閩南網訊 安溪龍涓,從明朝起便是個有傳奇色彩的產茶鄉鎮,產自這裡的安溪鐵觀音有著獨特的地域香,再加之龍涓師傅們的傳統工藝巧手炒制,觀音韻尤為明顯。因而「好茶龍涓」,早已名聲鵲起。  若你對茶也痴迷,那一定要到龍涓去看一看,尤其是每年農曆二月,安溪龍涓鳳山巖禪茶之旅,茶迷們真心不容錯過。
  • 現在這個時候,安溪鐵觀音秋茶已經上市了
    最近有位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現實,他說,他想買非常正宗的鐵觀音送給朋友,但是不知道怎麼選,市場上的鐵觀音價格不等,是真是假?人們已經不知道哪裡才有真正的鐵觀音?那究竟怎麼才能買到好的鐵觀音,喝到真正的百姓茶呢?下面讓我來告訴你。福建的安溪,我的故鄉,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
  • 鐵觀音茶不醉人人自醉
    鐵觀音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愜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著名作家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只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為『文化』,成為『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著的東西。而那捕捉不著,又是從實際中來的。」品安溪鐵觀音茶葉,真正的內涵便是品生活。有了這一個「品」字,生活就有了味。
  • PP視頻《尋味中國》帶你品味烏龍茶之首:安溪鐵觀音
    在PP視頻即將上線的第三十期《尋味中國》中,尋味人將來到風華絕代鐵觀音的故鄉福建安溪,尋覓鐵觀音在唇齒間流轉的香氣,探索它位列十大名茶之首的奧秘。烏龍茶兼有綠茶的鮮濃和紅茶的甜醇,是中國六大茶類中,獨具特色的茶葉品類。智慧的茶人,用一雙巧手,讓安溪的茶成為了烏龍茶中的翹楚——鐵觀音。走近鐵觀音,就是走近愛茶之人的精神世界。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它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徵,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衝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鬱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俗稱有「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