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
2020年12月18日,安溪最頂尖的鐵觀音匠人們,內心註定無法平靜。
評選出屬於2020年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優勝者——兩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八名「安溪鐵觀音名匠」
因為,就在今天,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組委會正式公布成績,,他們還將分別獲得100萬元、5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
另一邊,同樣焦灼的,還有一直以來關注「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所有愛茶人士。
實際上,如果你對鐵觀音有所了解和偏好,那麼,這個稱得上「鐵觀音最頂尖的對決」你一定不會陌生;如果說,茶界有哪個賽事是全程在媒體和社會各界的注視下進行的,那絕對非「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莫屬!
毫無疑問,這場被譽為行業內首創、賽制最嚴、參賽面最廣、產業影響最深遠、關注度的賽事,是整個2020年中,屬於安溪鐵觀音最盛大、最重要的賽事。
而今年,是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舉辦的第四年。在過去的幾年裡,隨著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舉行,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價值在2020年已經達到1426.86億元,連續5年蟬聯全國茶葉類品牌價值首位。
6位大師、20位名匠、近140名優秀制茶能手
迄今為止,前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已經為安溪縣選拔出,而良好的「傳幫帶」機制,對於近年來安溪縣鐵觀音制茶技藝和產品品質的提高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百萬茶鄉人民全力打造茶界頂級賽事,斥資百萬重獎千裡挑一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於2020年4月1日拉開帷幕,也開啟了世界名茶之鄉——安溪這場一年一度的茶界巔峰之戰。
百萬茶鄉人民全力打造茶界頂級賽事,斥資百萬重獎千裡挑一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於2020年4月1日拉開帷幕,也開啟了世界名茶之鄉——安溪這場一年一度的茶界巔峰之戰。
這七個月也是波瀾壯闊的七個月。
本屆賽事從4月開始,直到10月中下旬結束,其間持續了七個月。而,
在此之前,安溪境內各地制茶能手巧匠便紛紛開始摩拳擦掌,躍躍試欲。而,我們也再一次被安溪人的團結精神所震撼——一個縣的鐵觀音大師賽,便有令人驚嘆的2126人報名參賽。空前的規模,還湧現出90後新生代制茶能手,也讓今年的整個賽事充滿懸念。
經歷永遠是鋪墊,要「過五關斬六將」,必須得有硬功夫。在這一場博弈中,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中,所有的匠人們可以說,是展現了畢生功力。
茶園管理、烘焙、評茶、茶文化基礎考試、講茶
最後,來自安溪全縣範圍內各鄉鎮的30名鐵觀音制茶高手躋身決賽,他們是從等各個維度進行全方位PK的優勝者。在決賽中,他們將通過自採青制茶和統採青制茶比拼鐵觀音初制技術,從而決出能夠代表安溪鐵觀音,甚至帶領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提高的大師與名匠。
△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決賽30名選手合影
七個月後的今天,在萬眾矚目下,這個答案已經明了——
來自龍涓鄉的陳建平、李凱林,分別以91分、89.11分的最高分數獲得了「安溪鐵觀音大師」稱號,他們將各自獲得100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
而被評為「安溪鐵觀音名匠」的八名匠人,林森泉、陳偉昌、蘇金帶、陳雙炎、詹朱祥、陳志鵬、謝振邦、林輝毅,他們也將分別獲得工作研究經費5萬元。
他們,當之無愧!
回顧整個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無處不體現安溪鐵觀音的匠人精神,以及安溪政府對如此大規模、高規格比賽的把控力。同時,譜寫出同心一致推動安溪茶產業健康發展的安溪鐵觀音人的堅守與風採。
據不完全統計,各鄉鎮舉辦各種形式的鬥茶賽、茶王賽、累積高達65場次。
實際上,各鄉鎮為了評選出最強的制茶匠人參與到大師賽中,還針對實際情況,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選拔賽、推舉大會,全縣各地比拼熱潮此起彼伏。
七位名匠捲土重來,三十二位「老」將躍躍欲試,傳遞出了學茶制茶無止境、精益求精的態度。
按照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組委會指出,今年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是往屆選手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其中,
倡導新時代茶師不但要有手上功夫,還要能文能武,品德素質過硬,能為傳統茶文化和制茶技藝立言、立德、真正無愧於大師稱號。
另一邊,大師賽針對參賽選手普遍實踐能力強,理論能力弱的情況,還通過賽事平臺邀請行業知名專家進行現場培訓。實際上,這個舉措是
實際上,在疫情的背景下,也為今年的賽事提出了更高的執行要求。在本次決賽現場,全縣組織90名工作人員全力配合,確保賽事有序進行。而,參賽的30位頂尖制茶高手聚首比拼,全封閉、全程監控,在相同的場地,使用相同的器械,36個小時的連續奮戰。選手們懷揣著同樣的匠心,展示出不同的制茶技藝和理解。
這也就意味著,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所要選拔的大師——
「大師」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不只是一腔熱血,更不是一朝一夕;不僅是選技術,更是憑積累與氣魄,尊重與傳承;這,也或許就是安溪人最想要的一致結果。
始於2017年,如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共產生了6位大師,24位名匠。顛覆傳統鬥茶賽、評茶模式,選拔培養制茶能手。可以說,整個大賽品牌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其創新、嚴謹、科學的賽制設計,被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列為賽事的執行標準,成為行業賽事標杆!
實際上,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賽制執行公平公正,讓安溪鐵觀音茶人紛紛以參加大師賽為榮。
用心做茶是安溪茶人一直以來的堅守,講好安溪茶故事則是新時代下的新要求。區別於傳統鬥茶賽,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不僅在制茶、評茶等環節,標準難度不減,還將講茶、答題,茶園管理納入賽事評選過程,開創全國茶葉賽事之先河。
既考驗選手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考察選手對茶葉基礎知識、茶產業、茶文化等方面的思考與理解能力。
這無疑,也讓整個賽事的難度大幅度提升。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安溪縣「十佳茶園」也新鮮出爐,印證著安溪茶農科學化管理茶園的成效。
對應的是,通過創新賽制的加入,科學茶園管理,能更好的引領安溪茶農回歸精耕細作、堅守茶山。目前,安溪有機茶園面積已達35萬畝,成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除此之外,高水準的審評專家團隊,更能確保「大師」含金量。
在本次審評中,為了保證公平和公正,來自全國各地的22位專業評委,除了延續以往的審評方法外(按照國家標準GB/T23776的茶葉感官審評方法及審評規則),對每個評委評審的結果也進行了評分,去掉後面偏差比較大的7人,這樣能夠促使最後大師跟名匠的結果能夠讓業界和社會更認可。
著名烏龍茶專家、評委會成員陳鬱榕女士在完成審評後表示,這次的鐵觀音大師賽是相當成功的。在我國和其他地區相比,它是獨樹一幟的。參與審評的茶樣一個從工藝上保留了傳統,第二是在方法上進行了創新,第三個在品質上,穩定性、持久性和耐泡性都顯得表現不錯。
事實上,通過四屆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所不斷湧現出的制茶能手,是安溪鐵觀音產業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生力軍。他們的表現不僅提振了安溪茶葉從業者們的信心,提高整體制茶水平、也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助力安溪鐵觀音品牌不斷再攀高峰。
四年來,在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引導下,各鄉鎮制茶技藝回歸傳統,傳統制茶工藝早已深入人心。
而,大師、名匠們帶著使命和責任,在安溪縣各大產茶鄉鎮,進行茶鄉巡禮,帶徒傳藝、聯繫基地、服務茶企。促進安溪茶產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制茶技藝水平不斷提高,年輕的制茶能手大量湧現,以大師、名匠為核心的安溪茶產業技術人才及服務隊伍進一步夯實。
對應的是,以大師名匠為核心的安溪鐵觀音制茶能手也構成了一套安溪獨有的高素質、高水平制茶人才體系。其中,大師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名匠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
通過大師賽人才政策,真正把我們的『土專家和田秀才』變成了官方認可的專家。
組委會表示,「目前,有一些茶產業高層次人次,已經跟我們當地的高校、科研院進行深度合作,有益的嘗試,向我們茶產業大健康與生物醫藥等領域邁進,去創新,賦予茶產業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