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小眾的城隍廟,迄今1000餘年,可看到宋元明清四朝建築

2020-10-15 馬且停

在結束了芮城永樂宮和廣仁王廟的旅行後,選擇在永樂宮前面租了一輛共享電動車,一路從永樂北路前往永樂路,大約15分鐘的樣子就到達了芮城另一個被列入中國重點文保的城隍廟。

雖然地處鬧市區,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文保單位並沒有吸引太多的遊客。當我走近大門的時候發現門是關閉著的,呼喊了幾聲走出來一個工作人員才幫我開了門。雖然起初因為工作日這種景點也關門有點沮喪,但想想或許因為真的太過於小眾,加上後來值班的老大爺看起來並非普通的老人,聽他的談吐可以了解到學識還算可以至少對於城隍廟了解的非常透徹,細細地跟我介紹了城隍廟的幾個看點。聽完他的介紹之後,我就在城隍廟內逛了起來,整個景區幾乎沒有遊客,因此我可以慢悠悠的行走在其中。

芮城城隍廟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也就是距今已經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如今保留下來的建築主要包括了中軸線上的建築以及東西兩側的配殿。

主要的看點就是啊雨中軸線從南到北的享亭、獻殿、大殿及寢殿。別小看這幾個殿堂,其實大有看點,中軸線上的幾個殿堂覆蓋了宋元明清四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過了山門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元代的享亭,這個大殿的最大看點就是又粗又大的圓木闌額,保留著濃濃的元代建築中的粗狂風格。

繼續往北邊走就到了獻殿,這是一座始建於明代,根據介紹可以了解到建造這個殿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大殿擺放貢品的壓力,可見曾經芮城城隍廟的規模極其輝煌。但是如今看到的是清代重修的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簷懸山頂,中部闢門直通往大殿。


從這個門中穿過就進入了城隍廟的主殿,也就是這裡最精美的建築。大殿是宋代的建築,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雖然有些建築是後期朝代維修時候更換過,但是大體的木構建築仍然是宋代的遺存。除了宋代木構結構之外,歇山部分的琉璃裝飾物同樣非常精美,尤其是"二龍戲珠"更是栩栩如生,這些琉璃製品都是明年時期的遺存。


大殿後面就是最後一進寢宮,始建年代已經不清楚了,如今我們看到的為清代順治三年到鹹豐元年期間不停重建和重修的遺存。因為看過了前面宋元明時期的遺存後,這個寢宮瞬間就暗淡了許多,不過垂花門的院門倒也挺特色。

雖然在中國有眾多城隍廟,像網紅打卡地上海城隍廟,中國現存已知的最大、保存最好的長治潞安府城隍廟等其實都要比芮城城隍廟更為閃耀,但是芮城城隍廟憑藉著存有四個朝代的建築,同樣算是一個驚喜之地。(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相關焦點

  • 山西不只有懸空寺,還有北宋遺存城隍廟,可看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保安的大爺,卻可以滔滔不絕地向你介紹關於芮城城隍廟的看點,從古建築聊到城隍廟的風俗,從芮城古蹟到山西古蹟,可謂是如數家珍。帶著這種崇敬感告別了他,我來到城隍廟的核心區域。所謂的城隍廟核心區域也就是中軸線上的幾座大殿,分別是可以看到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的享亭、獻殿、大殿及寢殿。
  • 中國保存完好的城隍廟,迄今600餘年,少見的儒道相結合景點
    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在平遙旅行的時候逛的城隍廟,雖然平遙古城內的景點很多,但是真正被列入中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古蹟並不算太多,而城隍廟就是其中的一個,並且是古城內第三個被列入重點文保的景點。平遙城隍廟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到目前已經有著6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都曾經經歷過火災被毀,因此如今我們看到大都是清代的建築
  • 福建泉州藏北宋時期清淨寺,迄今1000餘年,見證海上絲綢之路
    憑藉著悠久的歷史和曾經宋元時期的繁榮,使得泉州和北京西安一同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或者因為宋元時期中西海上貿易空前繁榮,使得當時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一度成為享譽世界的海上商貿通道,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順利成為了當地的東方第一大港。
  • 福建泉州藏有一座北宋時期清淨寺,迄今1000餘年,見證海上絲綢之路
    憑藉著悠久的歷史和曾經宋元時期的繁榮,使得泉州和北京西安一同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或者因為宋元時期中西海上貿易空前繁榮,使得當時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一度成為享譽世界的海上商貿通道,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順利成為了當地的東方第一大港。
  • 穿越宋元明清,金澤古鎮最美的秋天到了
    點擊觀看視頻「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中國是橋的故鄉
  • 去處‖穿越宋元明清,金澤古鎮最美的秋天到了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看一座橋,就是看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個故事、一縷煙火,一場回憶。橋,是人世間最情長的地方。既是方寸之間,也是天涯萬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金澤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隸屬上海青浦區,古稱「白薴裡」,始建於唐宋年間,迄今已有1300餘年的建鎮歷史,沿金澤塘、北勝浜而建,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鎮中河港縱橫交叉,是座典型的江南魚米水鄉。如今,它被稱為大上海最後一塊「靜土」,被時光遺忘的地方。
  • 上海「江南第一橋鄉」,一橋跨越「宋元明清」四朝,有最古老的橋
    至今,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分別保存在迎祥橋、祖師橋(如意橋)、放生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和關爺橋(林老橋),宋鹹淳三年建成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下塘街的河道上有五座古橋,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時代。
  • 浙江被低估的古鎮,迄今1000餘年歷史,免費開放比烏鎮良心
    說起中國的古鎮,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江南地區,譬如說烏鎮,西塘,南潯以及周莊。但畢竟這裡藏著眾多的水鄉古鎮,想要找到一個更為小眾的古鎮一點也不難,比如小馬今天要推薦的安昌古鎮,似乎算是浙江被遺忘的古鎮。
  • 明清風韻 鑑照古今—探秘登封城隍廟的前世今生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5000年文脈不斷的歷史名城登封,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除了中嶽廟、少林寺、嵩陽書院等8處11項世界文化遺產和少林功夫、登封窯傳統燒造技藝兩項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登封明清建築城隍廟等古建築亦值得探尋、回味。
  • 福建「國保」城隍廟,500年歷史,王陽明創建,供奉唐朝大詩人
    城隍,是中國古代儒道兩教都承認的地方守護神,宋元明清之時,就被朝廷列入國家官方祭祀之中。在漳州市平和縣境內,有一座城隍廟,雖然位於縣城,卻是以府城級別的城隍規制建造,可以說在福建省內都是獨一無二的特例。
  • 上海城隍廟:都市遊園地
    上海城隍廟,「始建於宋代,原稱淡井廟,因供奉華亭城隍,故又稱華亭城隍行殿」。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移建於今址,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這期間雖屢建屢毀,但其殿宇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持著明代格局,殿宇宏偉,飛簷聳脊,彩椽畫棟、翠瓦朱簷,氣勢莊嚴,香火極盛。    城隍廟歷史悠久,名揚天下,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護神,可見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
  • 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第一,長治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其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有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元朝初期,距今已有780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曾多次擴建重修。和我國古代大多數的高規格建築一致,這座城隍廟也是採用中軸式分布,中軸線上,從九龍壁(琉璃影壁)始,列有吊橋、街門、樓、牌坊、山門、戲樓、獻亭、中殿、大殿、寢宮。兩側配以耳殿、廓龐等,共有三院。整個布局,疏密有致,氣勢雄偉。各殿飛簷凌空,鬥拱交錯,殿頂琉璃,富麗堂皇。
  • 中國最完整明清古建築群就在身邊,你竟然還不知道
    在陝西,擁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縣城,這些縣城都保留著古老的建築。今天晨小晨要說的這個古老縣城就是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的三原。說到三原就不得不提三原城隍廟。城隍廟在中國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是很常見,但是今天晨小晨所說的三原城隍廟卻很特別,因為它是全總過現存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建築群之一,更是全國唯一被完整保存的城隍廟古建築群。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
  • 上海城隍廟 特色小吃果然「特色」
    上海城隍廟 特色小吃果然「特色」 上海城隍廟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城隍廟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位於黃浦區方浜中路的老城隍廟,是道教廟宇。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
  • 中國城隍廟很多,說到最特色,那麼一定非平遙三廟合一的城隍廟莫屬
    平遙古城因其底蘊深厚的氣息,一直以來都深受遊客的喜愛,除了冬日蕭瑟之外,其他季節來到平遙古城的話,都可以看到喧囂的狀態。對於我來說,平遙最讓我驚喜的則是那一座座被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古蹟,通過它們可以見證到平遙古城曾經的輝煌。
  • 明清建築1000餘間!霸氣!
    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始祖吳昭卿徙居至此,厚吳村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迄今已存在了近800年。  村中保存有近百幢、千餘間元明清等各代的廳堂樓宇、民宅大院、廬墅精舍等古建築。這裡的明代建築古樸、簡潔、凝重,清代建築繁雜、精緻、典雅,民國建築大氣、完美、實用。
  • 陝西省鹹陽三原城隍廟遊玩攻略
    三原城隍廟佔地面積13000餘平方米,現有建築115間,建築面積5350平方米。後經明成化、嘉靖、萬曆,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各朝陸續維修增建,歷時600餘年始成今日規模。 ▲圖:三原城隍廟
  • 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為何宋元明清四朝都有他?真是同一人嗎?
    如果汪夢九說的是真話,從南宋開始算,算到雍正年間,中間經歷的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都有他的蹤跡,如果都是同一個人,張三丰就活到了600多歲。我們現在已知世上最長壽的人是印尼146歲高齡的馬巴高索,現代社會最長壽的人只不過146,古人張三丰是怎麼活到600多歲的。因此,有人懷疑汪夢九沒說真話,畢竟這又不是載入歷史的史實。
  • 雜說廣州城隍廟\江勵夫
    有人據韓愈在潮州撰《祭城隍文》,推想唐代廣州已有城隍廟,但清代狀元莊有恭《重修城隍廟記》云:「宋元以前無考,大抵在前明之初」。清光緒《廣州府志》說得更明白:「廟建自前明,久傾壞」,乾隆年間官紳「呈請捐修……落成於癸酉之秋」(按即一七五三年)。  城隍之為神,其源古遠,據傳是由《周禮》臘祭八神之一的水庸衍化而來。隍的本義,是沒有水環護的城壕(有水環護者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