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國保」城隍廟,500年歷史,王陽明創建,供奉唐朝大詩人

2020-12-25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城隍,是中國古代儒道兩教都承認的地方守護神,宋元明清之時,就被朝廷列入國家官方祭祀之中。

在漳州市平和縣境內,有一座城隍廟,雖然位於縣城,卻是以府城級別的城隍規制建造,可以說在福建省內都是獨一無二的特例。

這座城隍廟迄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建造者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哲學家,一代大儒、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

明清兩代,城隍信仰大行於世,在各個都城府州縣皆立有城隍廟,並且當地城隍廟建築的等級,與地方官衙同一等級。

當時縣城的新官上任,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正式接印之前,要去城隍廟中齋戒留宿。

古人講究天人感應,官員們這麼做的原因,正是希望城隍爺託夢於己,以求得縣城中的幽隱之事。

城隍信仰的濫觴,究竟起於何時?傳說堯舜之時就有人祭祀城隍神,但是並無確切文字記載,經過專家學者的考證,城隍二字最早見於《周易》中爻辭。

據《周禮》記載,早在周代,就有「臘祀」,其中八臘之神的「水墉」,即田中溝渠之神,被認為是城隍信仰的起源。

而最早出現「城隍神「三字,則是在南北朝之時的《北齊書·慕容儼傳》,彼時北齊與南梁爭雄,慕容儼鎮守郢城,梁國大都督來攻,情勢危急。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須臾,衝風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

梁國將領見勢不妙,又以鐵索橫江,防禦森嚴。

「儼還共祈請,風浪夜驚,復以斷絕,如此者再三。城人大喜,以為神功。」

城隍顯靈後,在南北朝戰亂不休的背景之下,很快就風靡各地,在南北兩朝,皆受到了底層老百姓和統治階級的追捧。

唐朝之時,城隍信仰已經遍地開花,眾多名士都曾為城隍神寫過祭文、祈雨文,如大詩人杜甫、大文豪韓愈,張九齡、杜牧、李商隱等。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傳說他落魄之時,曾經在土地廟待過,而土地神只是城隍爺手下的小官。

於是在其登基之後,便命令全國各地大蓋城隍廟,並且史無前例的將城隍廟分為四個等級「都府州縣」,對應的城隍神又有四個不同的爵位「王公侯伯」。

在明朝文人筆記中,曾經記載朱元璋對時任大學士的宋濂,說起建城隍廟的初衷: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可見,對於封建帝王而言,城隍信仰最主要的作用還是維持皇帝家天下的統治。

清朝乾隆時期,更是親封皇叔愛新覺羅·允禮為熱河都城隍神,並御賜神號「方隅」,位列第一品級,統領全天底下的城隍神,被人稱之為「天下第一城隍」。

城隍廟與其它廟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供奉的神祇。

各地廟中的神靈塑像不盡相同,譬如上海老城隍是西漢著名權臣霍光,蘇州城隍爺是戰國四君子的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有民族英雄文天祥。

大抵上各地的城隍神都是歷史上有過傑出貢獻之人,或是直接為當地百姓帶去福祉、守護一方的英雄人物。

平和縣城隍廟佔地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是恢弘的五進院落,主殿內供奉的竟然是唐朝著名大詩人、畫家,有著「詩佛」之稱的王維。

王維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長安洛陽兩地徘徊,與閩地幾無任何瓜葛,又為何成為平和縣的城隍神,這一獨一無二的現象又該作何解釋?

這恐怕與心學大師王陽明有關,當初正是王陽明奏請朝廷,在平和縣以府制建築城隍廟。

他一生非常推崇王維的詩畫作品,或許正是這種「愛屋及烏」之心,才將王維推上了城隍神的高壇之上吧!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與平和蘆溪漳汀巡檢司、漳汀城隍廟
    漳汀城隍廟外景有近500年歷史的漳汀城隍廟滄桑而厚重,它坐落在美麗的青山下,雖然不大,卻典雅精緻。屋頂為懸山頂燕尾脊,石、磚、木結構,青磚牆砌,坐西南朝東北,佔地面積約210平方米。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神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所以,在城隍廟前當時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說法。
  • 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城隍爺的傳說,城隍爺的來歷
    在中國,一般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廟,供奉著代表一級陰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老爺。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城隍廟的設置因何而來? 資料顯示到七幾年時墳包還有140米大,南北寬36米,兩斜面19米,東斜面26米,高度為11米左右。 1980年,鄭州市博物館把墳給挖開了,墓道上下使用了3003塊空心磚扣合而成,墓壙長9米、寬4.5米,是鄭州規模最大的漢代空心磚墓。
  • 三原城隍廟供奉的是李靖
    三原城隍廟參觀三原城隍廟屬於臨時動意。看完李靖故居,時間尚早,便尋思在近處找一景致消磨時光,城隍廟距離李靖故居不遠,於是便匆匆地趕往城隍廟。城隍廟位於三原縣東大街,它創建於明朝初期的137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是國內現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傳統建築群。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縣級三原,因為城隍廟,增色不少,它已經成為三原旅遊的招牌和出手名片。這個名片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原城隍廟供奉的是李靖
    三原城隍廟參觀三原城隍廟屬於臨時動意。看完李靖故居,時間尚早,便尋思在近處找一景致消磨時光,城隍廟距離李靖故居不遠,於是便匆匆地趕往城隍廟。城隍廟位於三原縣東大街,它創建於明朝初期的137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是國內現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傳統建築群。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龍虎山道協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桂卿的傳奇
    桂卿(公元910-992年)――貴溪市鄉賢名人,系九江及周邊桂氏的發脈始祖。其先祖有一名叫桂武仲的人,在唐朝時官封安南都護,祖父桂世昌任睦州(今浙江淳安)太守。從那時起,全家人搬到江南居住。他出生於五代十國的亂世,從小既好文也愛武。當時天下分崩,南唐國戰事不斷,少年時代就勇武有力的桂卿表現出色,投軍之初,敢在敵軍眼皮底生俘「舌頭」,有膽有勇,憑實力賺得個外號,叫「捉生虎子」。
  • 福建福清城隍廟:見證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交流
    福建福清城隍廟:見證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交流 2017-01-09邢國慢 攝  中新網福清1月9日電 (陳仁傑 鄭松波)在福建福清城北繁忙的清榮大道旁,矗立著一座宏偉的仿古建築,這就是福清城隍廟。目前,福清城隍廟主體框架建築已完工,下一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18年底全部建成。  福清城隍廟始建於宋代康定元年(1040年),歷史上幾經興廢。福清城隍廟與臺灣大部分城隍廟一樣,供奉的城隍爺都是周苛,二者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
  • 長江三大廟之一的上海城隍廟,到底供奉過幾位城隍爺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旁,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廟裡供奉的神靈很多,比如霍光大將軍、太歲、慈航真人等等。
  • 小小城隍街 有座管全省的城隍廟
    N欄目主持 李帥 包華 實習生 林璐 福州鼓屏路有條窄窄的小街,叫做城隍街,因為街裡有座威名遠揚的城隍廟而得名。 走進城隍街,街口倚著一塊「城隍廟官地碑」,轉過一個巷口,就看到聞名遐邇的「福建都城隍廟」,殿裡供奉著城隍。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原來,滬浙沿海崇祀霍光大將軍,最初是祈求大將軍捍海、保平安。在上海地區現存最早的地方志《雲間志》中,記載了民間崇祀霍光的起源傳說:三國時期,吳主孫皓病重,有天晚上夢到霍光附身侍從對他說:金山鹹塘風潮為害,民不聊生,我霍光是漢代有功之臣,有治理海患的能力,奉我為神,立廟祀之,就可讓你病癒,還保一方平安。
  • 廈門城隍金身今日被請入城隍廟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圖)
    2012年,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臺灣廟宇金蘭會會長陳安,曾數次到廈門城尋找城隍蹤跡未果。在廈門福德文化聯誼會會長林福壽支持下,他們拜訪本地專家,了解古城歷史。熱心人士被華僑及臺灣同胞對城隍文化的熱衷所感動,組建了廈門城城隍文化調查組,進行田野調查。他們通過研究廈門歷史,搜索網絡信息,發現城隍廟最後一任道士住持鄭烏保存有一座金身。
  • 太原城隍廟是怎麼沒落的,你知道廟裡原來供奉的是誰嗎?
    在解放路北端,城坊東街東北角,有一座城隍廟,廟裡早先供奉的是位太原的城市守護神。城隍廟則是專門祭祀護城神的廟宇,用來求雨、祈晴、禳災、保福壽安康。太原城隍廟廟會,除了祭祀,上香,唱戲,還有賣藝的、耍把戲的、都集中到廟院西半邊地大場子裡。廟前的大街上搭滿了各種各樣賣貨的布棚,賣小吃的、賣布匹綢緞的,估衣的、裁縫的、補鍋釘碗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樣的熱鬧場面要延續10天半個月。一直到1913年,太原城隍廟廟會因為歷史原因被中斷。
  • 濟南城隍廟,為何1個廟裡,供奉著2個城隍神?竟是因為一幅畫
    一方城隍,保一方百姓。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保谷豐民足。城隍信仰就是對於主管城池的神靈的信仰,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城隍神並不是自古就是有的。它是古人以溝渠神為雛形,結合佛、道二教的鬼神理論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神靈。城隍信仰是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習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
  • 唐朝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唐朝詩人為什麼如此膜拜漢朝?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唐朝詩人尤其喜歡「以漢喻唐」,「以漢喻唐」是指用漢朝的名稱典故來反映唐朝的事情,這是唐詩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首「漢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詩,把唐玄宗稱為「漢皇」;杜甫的《兵車行》中,把唐玄宗稱為「漢武帝」作為「漢代皇帝」。
  • 上海到底有幾座城隍廟?
    上海浦東川沙城隍廟川沙城隍廟位於浦東新區川沙鎮西市街,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清代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重修,使一度風雨飄搖的城隍廟重顯昔日輝煌,後在文革時期破壞嚴重,2014年由浦東新區及川沙新鎮政府出資修繕城隍廟,並於當年竣工。
  • 臺北霞海城隍廟-單身求姻緣,已婚保幸福!
    位於臺北市迪化街一段的臺北霞海城隍廟,雖然恭恭敬敬地供奉著鼎鼎大名的霞海城隍爺,卻因城隍腳下的月下老人而吸引信眾前來朝拜,據說凡是誠心求取姻緣都能終成眷屬,成為聞名全臺的「愛神」。臺北霞海城隍廟始建於公元1856(鹹豐六年),距今已有144年的歷史。
  • 【璀璨懷川】修武縣城隍廟的歷史與傳說
    唐朝姓李,對於也姓李的道教老祖極度推崇,而在『續道藏太上老君說城隍威應消災集福妙經』中提到的城隍二字,也在唐朝之後於中國各地成為家喻戶曉的信仰神祇。叄旗村等13個村接來送往(據傳這叄個城隍過去均有聖旨存卷,系明洪武四年即西元1371年由明太祖朱元璋赦封)。
  • 跟著唐朝詩人去旅行·長安篇
    出行沒有飛機、高鐵,卻完全不影響唐朝詩人對旅行的熱愛。他們邊遊玩,邊作詩,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吟誦出來的。唐朝的許多大城市,譬如長安、揚州等,也都留下了詩人們的足跡和詩篇。從本期起,讓我們沿著幾位唐朝詩人的足跡,去感受他們筆下的秀麗山河吧!
  • 大溪鄰鎮九峰都城隍廟將舉辦「五朝大醮」醮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一九峰鎮。
  • 熱力發布南寧的城隍廟有啥不一樣
    2017年6月28日,南寧市迎接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重大公益性項目、南寧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項目「三街兩巷」項目金獅巷、銀獅巷保護整治改造(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包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邕州知州蘇緘殉難遺址和城隍廟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