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在古代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那麼重陽節又有什麼寓意呢?
在《易經》中,「六」為陰,「九」為陽,農曆九月九,二九重合,亦稱之為「重陽」。
登高望遠
傳說在東漢時期,河南汝河住著一個瘟魔,每年九月九鬧瘟疫,家家都有人會因此病倒,有一位叫桓景的青年為給父母報仇,決心要打敗瘟魔,於是他收拾行囊踏上了拜師學藝的路,經過他不斷的努力,終於習得一身武藝,在九月九的前一天,仙人送給他一包茱萸葉和一壺菊花酒,叮囑他分與家鄉父老,並讓他們登高避禍。趁瘟魔害怕之時桓景殺死了瘟魔,此後便有了九月九登高躲避災禍的風俗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望遠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山嶽的崇拜,古時人們生活困難,大自然人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而現在已經慢慢轉成了一項娛樂活動,在借著重陽,一家人登高望遠,充分享受家庭生活。
吃重陽糕
在中國,重陽節吃重陽糕已經流傳了很多年了,重陽糕又稱花糕,「糕」與「高」同音,象徵著「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等美好的寓意。
賞菊
晉陶淵明以愛酒、喜菊而出名,菊的品格高尚、壽命長。恰巧又開在重陽,賞菊也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文人墨客在重陽節留下千古名句吧:
1、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