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之後無日本,什麼意思?

2020-12-16 飛春讀傳

我不知道這是誰出的題,也不知道出題人是從哪裡得到的相關消息,從而說出這樣一句讓人費解、錯誤可笑、似是而非的話。

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答了。

但既然是邀請回答,我還是就我熟悉的領域內來給你理清思路,幫你提問和幫你回答吧。

首先,裕仁二字用得有誤。

裕仁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日本第124代天皇,他的年號是昭和,所以日本人稱他們的天皇,常常用年號來代替他的名字,以示尊稱。

他們死後,日本就稱他在位的那段時間為昭和時期。

所以,你說裕仁之後無日本,恰當的表述應該是「昭和之後無日本」。

明治天皇,他的名字叫睦仁,「明治維新」歷史有名,但我們沒人說是「睦仁維新」。

其次,「昭和之後無日本」,說法不客觀。

為啥這樣說?

「××之後無××」,很容易讓人想起「崖山之後無中國」類似的話。這都是從某一角度對歷史進行的概括。實際上歷史車輪滾滾,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歷史事件,中國永遠存在。

正如柏楊先生所說,無論歷史怎麼更朝換代,無論它怎麼分合融合,無論它叫什麼名字,中國依然在那裡,它的地理位置不變,它上面生活的人種不會大變,它沉澱下來的文化和歷史共同寫就一個大寫的中國。

而我們炎黃子孫,任何時候都屬於這個中國。

用××之後無××加以概括,是用某一層面基因的消亡而對一個國家進行的片面概論,也對,但不客觀。

再次,「昭和之後無日本」,我覺得搞錯了。

應該是「明治之後無日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治天皇開創了日本近代傳奇,把一個弱小島國經過系列改革,收回了皇權,加強了中央集權,天皇說話算數了,天皇的位置名副其實。

但之後,他的兒子大正天皇有病,在位14年有一半時間都被大臣們左右著,明治的元老左右著皇權,桂太郎被稱為「躲在龍袖裡的傢伙」,什麼意思,天皇無權無能唄。

再之後就是昭和天皇裕仁,他20歲攝政,你說一個毛頭小子,能有什麼權利左右元老大臣。

明治創造的軍事強國和那幫野心勃勃的軍國分子,把他奉為天皇半神人,但大事上常常軍部擅自做主,多次叛亂,裕仁想管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我聽說過「明治之後無日本」。

還有人從文化上來解讀這句話,說明治維新把日本全盤西化,脫亞入歐,所以日本不再如以往那樣,成為東方國度。

最後,我再來說下你的問題本意。

我想你是說昭和之後日本完蛋了的意思。

如果這樣理解,「昭和之後無日本」也說得通。

為啥呢?

日本二戰死了好多人,(裕仁投降前叫囂的「一億玉碎」,大概只有7000萬吧。)尤其是男人,二戰結束後還不到3500萬吧,剩下的都是女的和孩子。

而美軍佔領後,你也知道發生了什麼,國家號召日本女人以身獻國,公私合營,全力與美國大兵媾和。

於是,一批混血兒出生,《草帽歌》唱的那個電影《人證》就說的這事。

說這什麼意思呢?日本和族血脈不純了,日本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投降時與之俱焚了,有血性的真正的武士道、代表日本男人精神的武士道,自殺了,戰死了,剩下的都是贗品。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人,與戰前大不同了,日本文化也大不同了,日本天皇也被閹了。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到了平成這一代,被稱為「平成養豚」了。什麼意思?昭和之後的日本男人,豬一般碌碌無為了。

這麼一分析,你說「昭和之後無日本」,還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呢。

【本文史料參考:《天皇裕仁傳》等】

相關焦點

  • 1945年日本為何會宣布投降?一年之後,裕仁天皇道出了實情
    因為日本計劃侵佔完中國之後,將其全部納入日本領土範圍,不得不說,日本的野心是巨大的。只是令日本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最終竟然持續了八年之久,並且最終還是以日本國家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告終。 對於一個性情兇殘的國家而言,日本的投降,是不是出自於真心實意的呢?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曾經,在日本天皇裕仁去世之後,日本方面曾經希望中國能夠派出代表並出席葬禮,然而,面對著日本的這一請求,中國方面卻僅僅回復了四個字。那麼,為什麼在日本天皇去世之後,中國會成為受邀對象,而在此次事件中,中國對日本說出的四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 老照片:溥儀霸氣出訪日本,去時裕仁親自迎接,走時裕仁彎腰送別
    1934年,日本秩父宮雍仁親王代表裕仁天皇來到東北慰問溥儀,也是這一次來訪,為後來的溥儀受邀出訪日本埋下了伏筆。   圖為日本秩父宮雍仁親王抵達大連港   1935年4月初,溥儀應日本裕仁天皇的邀請,動身前往日本。
  • 裕仁天皇與中日戰爭
    一個身形瘦削的老人與米老鼠一起散步,灰白的頭髮和眼鏡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在訪客籤名錄上,他寫下了「裕仁」。  孩子們的喧鬧聲和熙攘人流很快淹沒了他。沒有人理會他,沒有人在乎「裕仁」是何人。  但是,歷史不會忘記,他曾經用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作賭注,卻輸掉了一切。  一九零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櫻花。燦爛繽紛。
  • 大家可以說說裕仁他到底是不是戰爭的罪人
    後來在戰鬥中日本重創了珍珠港美國的海軍,日軍還佔領了東南亞,但是在中途島的時候慘敗,這一消息震動了裕仁。之後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方式,既然還被裕仁同意了。由此可見裕仁確是一個戰爭罪人無疑。看著少帥裕仁劇照,發現天皇裕仁還是非常霸氣的,在霸氣中還有著意思斯文。或許這就是眼鏡最大的作用吧,即使你看起了不像一個書生,在你的鼻梁上擱一副眼鏡,就對會讓便的斯文起來。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可見古代皇朝為了爭奪政權,其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而近代也有一件關於身份的疑雲事件。曾經在第二世界戰中投靠法西斯陣營,最終慘遭失敗的日本裕仁天皇,因為戰爭失去了日本民眾的支持,導致民眾對於裕仁天皇公信力越發質疑,裕仁天皇一時間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他真正的危機,還要屬幾十年前,那場誰是「真正的天皇」之間的較量。
  • 裕仁天皇離世,特邀中國參加,一怒之下中國回復四個字
    裕仁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也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掌管日本長達63年,這位天皇在位期間對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最後不僅不追究責任,不起訴也不逮捕,而且他的23名高級將領也逃過此劫,全體都不受責。
  • 31年前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我們參與葬禮,官方霸氣回復4字
    侵華戰爭中日本給我國造成的傷害人們至今都記憶猶新,而這場戰爭背後的最大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可恨的是日本在二戰中戰敗之後,天皇裕仁竟然將所有責任都推到了那些戰犯身上,最終逃脫了軍事法庭的懲罰。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如果裕仁自己選擇退位,將會得到皇室全體的支持。數日後,東久邇宮直接告知日本新聞界,他個人曾經敦促侄婿裕仁考慮退位的三個「適當時機」。儘管第一個時機「當投降文件籤署之時」已經錯過,另外兩個適當的時機還未到來。照東久邇宮看來,裕仁應當在憲法修正之時或是佔領期結束、和平條約締結之日考慮退位。新聞界甚至推測最有可能的是天皇之弟高松宮攝政,直至皇太子成人。
  • 一戰爆發時,墨索裡尼在報社工作,裕仁在上學,希特勒在幹什麼?
    大家知道,二戰軸心國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主,德國元首是希特勒,義大利元首是墨索裡尼,而日本天皇是裕仁,那麼在一戰剛剛爆發時,這三個人在做什麼呢?一戰爆發於1914年,這一年墨索裡尼31歲,是一位革命家。早在1902年,墨索裡尼就活躍在義大利政界,一開始是跟著其他人鬧革命,但每次都被逮捕入獄,革命效果也不是很好。
  • 二戰末期準備與盟軍同歸於盡的日本人,是如何被裕仁天皇勸降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廣播投降詔書的日子。即便是這天,日本國民依然在準備著「一億玉碎」,他們擦拭著自己的刀具,隨時準備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犧牲。然而就在聽到天皇的名為「終戰」實為「投降」的詔書後,他們中大多就像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就幹嘛去了,最多就是哭一哭,因此自殺士兵比較多,大多數日本人還是情緒穩定接受了戰敗。
  • 日本裕仁天皇去世,給中國送一份請柬,中國四字回復,氣瘋日本
    其實,日本和中國的戰爭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用一個餅來形容這兩個國家,那麼中國就是這個餅,日本就是上面的一粒芝麻,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根本沒把日本放在眼裡,到後來,我們也沒有因為自己是大國而欺負日本這樣的小國。
  • 日本民眾如何對待二戰戰犯?從裕仁天皇的葬禮上,可見一斑!
    日本民眾如何對待二戰戰犯?從裕仁天皇的葬禮上,可見一斑!裕仁天皇,又稱昭和天皇,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長壽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但是這是詭辯、這是斷章取義的理解,軍部給天皇的任何提議都要經過內大臣的審核,裕仁不同意根本就不會拿出來商議。裕仁是二戰日本最大的戰犯,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他最終的以逃脫審判。1989年1月7日裕仁死於癌症,時年87歲。下面這組照片反映的是裕仁死後,日本民眾對待戰犯的態度。
  •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參加國葬,我國四字回復
    前言:眾所周知,日本是依靠明治維新開始,逐漸走向強大的,不過在明治維新前,日本雖有天皇但無真正實權,自從明治藉助了西方學說,他發動了武士階級衝破了幕府統治,開啟了一個天皇實權的時代。日本幕府時代的倒下,意味著日本天皇實權時代的開始,從那時候起,日本天皇大權在握,不再是一個擺設了。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裕仁已經不再想做「現神」,也不希求維持「明治大帝」所定的憲制體系。但有趣的是,歷史上的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家康是同時代人,德川家康通過軍事力量開創的江戶幕府徹底將皇權架空;而時過300多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以軍事力量進駐日本,裕仁也面臨著後水尾天皇的境況。
  • 東京審判時,日本裕仁天皇為了脫罪,還找了兩個「替身」
    在二戰後的東京大審判中,東條英機、松井石根等七名甲級戰犯被處以絞刑,而作為挑起二戰的最大元兇,日本天皇裕仁卻全身而退,甚至連庭審都沒有出席。裕仁天皇之所以能逃過審判,一方面是麥克阿瑟對他的庇護,另一方面則是多虧了他的兩個「替身」——東條英機和木戶幸一。其實,在東京審判中,包括中國、蘇聯等數個國家在內的代表團,都明確提出了廢除日本天皇制、對裕仁處以絞刑的主張,但由於美國人從中作梗,這些提議都被否決了。
  •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何未將裕仁天皇列入戰犯處死
    1946年4月3日,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遠東委員會"決定對日本裕仁天皇不予起訴。6月18日,遠東審判首席檢察官基南在華盛頓宣布對日本天皇不以戰犯論處。消息剛出,便引起軒然大波,受日本侵害的國家、國際仲裁機構以及部分日本國民都表示,裕仁做為國家元首,理應作為頭號戰犯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與懲罰。
  • 侵華時期的日本天皇裕仁名義上沒有任何權力,實則是一個戰爭狂人
    裕仁的父親也就是大正天皇,從小多病,1912年7月30日,在明治天皇死後繼位。但由於其是個病罐子,1926年,他也隨明治天皇歸去,裕仁就成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1921年裕仁到歐洲網羅黨羽,在1921年年底回到日本,12月大家把他扶成了攝政王。當裕仁成為攝政王之後僅過了一個多月,1922年2月1日他的最大政治對手山縣有朋由於年老體衰就去世了。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裕仁天皇淡定地說了4個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裕仁天皇還通過廣播發表了投降宣言。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日本民眾據說當時就哭了,而且明顯心有不甘,而軍方不少高級將領則選擇了其他的宣洩方式。8月16日,一位名叫大西瀧治郎的日本人在留下遺書後於家中自盡。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這個國家曾經在歷史中,向很多國家都發起過戰爭,而且日本人的手段是非常殘忍可怕的。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