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地標!國內首家建築科技主題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開館

2020-09-05 建築界


  8月19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館。成為中國建築科技和建築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

  8月19日,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暢遊建築科技的海洋。

  該科技館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並運營,建築面積 1.9 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旨在傳承中國建築文化、促進建築科技發展,打造中國建築文博、展覽、科普領域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成為中國建築科技和建築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

  展館展陳面積約 6000 平方米,包括常設展、主題展、臨展。其中常設展廳分為古代、荊楚、現代及未來四大展廳,全面展現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荊楚建築成就、現代建築科技及未來建築展望。

  走進序廳,仰頭就能看到圓形天頂中央的《天文圖》,標註天文圖像;腳下則是銅刻的現存最早、最完整、精度最高的中國全國性地圖——《禹跡圖》。站於其中,仿佛忽然穿越到千百年前的浩瀚宇宙,漫漫星辰,感受到古時人們天圓地方的宇宙探索。「得知開館消息,我第一時間就在『建築科技館』公眾號上預約,憑身份證就能進來參觀,看了震撼的序廳就知道不虛此行。」家住光谷的陳先生拿著《導覽手冊》,幸運地成了第一批入館的遊客。

  從序廳走進開闊明亮的公共大廳,大廳採用透明玻璃鳳尾天窗,公共大廳一側是臨展廳,正在展出的是「兩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不僅展示在抗疫期間以中建三局為代表的一支支逆行的鐵軍如星火般集結,一個個平凡的身軀挺起了中國脊梁,共克時艱匯聚起磅礴偉力的歷程,更有深層技術解密,如裝配式建造、BIM智能化建造、汙水處理等數十項先進技術,全面解析介紹「中國速度」背後的「中國力量」。

  步入古代建築展廳,構築之美映入眼帘的是鏤空隔扇門,帶著木質古樸清香,一刻跨入千年古建築時光掠影,探索古建築之美。在這裡你可以親手體驗古人智慧——能抵抗10級地震頂天立地的鬥拱榫卯結構、防水防潮極盡奢華的琉璃瓦當、中國第一塔——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這些古代建築元素一木一瓦一雕無不體現著古代人對美與趣味的極致追求,也體現了運營方中建三局的匠心。為了完美展陳,中建三局在全國實地尋訪優秀古建築,並請專業團隊等比例縮放後製作,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荊楚建築展廳,展示了自古至今楚人對天、地、人的探求,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荊楚大地上的建築有融合四方的特點。自1861年漢口開埠,武漢從傳統封建城市向近代都會轉型,各類型西式近代建築星羅棋布於三鎮間,武漢的城市面貌悄然發生改變。這裡陳列的江漢關大樓模型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之一,漢口租界的核心建築,承載著幾代武漢人的城市記憶。位於武漢漢口的古德寺糅合了哥德式基督教教堂、羅馬式天主教教堂、拜佔庭式東正教堂、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風格,是典型的「中西雜糅」建築。利用全息影像技術,全方位了解我們身邊的建築,這些建築不僅是城市的百變面孔,也是城市的五彩華裳。

  現代建築展廳集體驗感和互動性一體的展廳。這些建築模型背後透露出的是現代設計師們一次又一次追求建築高度、跨度、深度和廣度的努力和探索。無論是手繪畫板的設置還是裝飾設計的巧思,都能讓逛展的你過一把設計師的癮。似星河瀑布般的透光材料牆也會讓你沉浸科技感探索中。智慧城市、智慧家居走廊仿佛時空隧道,銀白色牆壁與螢光LED燈管的縱橫交錯構成未來科幻空間,極具科技感。

  未來建築展廳的布展形態充滿奇異的未來感。7個巨大的銀白色管道從天頂墜下,站在管道下方的腳印上,即可觸發上方關於未來建築的影像。四周陳列著一些未來建築理念模型,跟著它們一窺建築師們的前人之思,後人之想。不論是行走城市、空中城市、水中城市還是插入城市都讓人對未來生活環境無盡遐想。「好好玩,我下次還要來。」看完未來建築影像,4歲的潘小名興奮地說,「我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展館按國家一級博物館、5A 級景區標準建設,有料又有趣。展館配套了科普教育區,不定期舉辦社教活動,促進親子互動,讓參觀的兒童寓教於樂,暢享科技魅力、普及建築知識,推動了武漢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填補武漢以及國內建築科技博物館的空白,為武漢市文化旅遊提供一個「打卡」場所。

  以上就是建築界新聞頻道為您帶來的「光谷地標!國內首家建築科技主題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開館」的內容,建築界新聞頻道也將持續關注更多熱點的新聞,歡迎關注我們,關注建築界行業熱點新聞~

相關焦點

  • 探秘國內首家建築科技主題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
    8月19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館。本報記者柳潔攝8月19日,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暢遊建築科技的海洋。
  • 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
    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在這顆建築的「種子「裡,所有「建築迷」將可以自由穿越於7000年的中國建築隧道。中國建築科技館位於武漢光谷高新大道與花山大道交匯處,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並運營,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5A級景區標準建設,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
  • 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啟用
    近日,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開館啟用。走進3D列印建築的現場,一棟7.2米高的雙層小樓映入眼帘。中建集團旗下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在該雙層建築原址升級打造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設置有3D列印展廳、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先鋒驛站、辦公區四大區,兼具企業展示、科技體驗、人才培養、辦公等多重功能,旨在展示現代建築產業技術魅力,推動現代建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 據悉,2019年底,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在河源市龍川縣列印了原位「輪廓工藝」3D列印雙層建築,完成淨用時不到60小時。
  • 河源龍川: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啟用
    活動中,馮建華、何偉良、黃添勝、許遠峰、張春軒、李鑫共同為中建二局建築3D列印展館揭牌,標誌著國內首個3D列印展館正式開館。與會人員參觀了3D列印展廳、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先鋒驛站、鋼結構車間等,詳細了解中建二局3D列印技術、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企業發展規劃等方面情況。
  • 在武漢,飽覽建築科技之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建築科技館古代建築展廳的鏤空隔扇門,帶著木質的古樸和清香。本報記者 柳 潔攝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近日開館。科技館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入館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暢遊建築科技的海洋。該科技館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並運營,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主持設計,旨在傳承中國建築文化、促進建築科技發展,打造中國建築文博、展覽、科普領域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展館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包括常設展、主題展、臨展。
  • 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
    8月19日拍攝的中國建築科技館(無人機照片)。 當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展館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在開館當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也在此開展。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 2345下一頁8月19日,參觀者在中國建築科技館內參觀。
  • 中國建築科技館
    每周三我都會出門拍照,所以我會關注一些適合的目的地,最近「中國建築科技館」常出現在視野裡。那個地方離我家也比較近,正好今天下雨,探探館還是不錯的。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光谷東的現狀給了我更多的感觸。中國建築科技館靠在光谷之星背後,位置還是比較好找的。不知道館內的展覽是否會定期變化,我今天去看的那個展覽內容感覺還是挺豐富的,有中國從古至今的各種建築。特別是古代那部分,在聽了講解員的解說之後,不由得在心裡默默感嘆,真的是巧奪天工。
  • 中國建築科技館建成開放 大光谷又添網紅新地標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董育雄 通訊員 鍾三軒)8月19日,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7000年前河姆渡房屋,「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模型,融匯中西的荊楚建築……徜徉其間,流連忘返的觀眾們可以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精髓。「兩山」(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建設專題展覽同日舉行。
  • 探秘光谷新地標!《光谷在建》帶您走進中國建築科技館
    這一期《光谷在建》帶您走進剛剛開放的光谷新地標中國建築科技館!精彩內容——這是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展陳面積約參觀須知 :地址:武漢東湖高新區晨暉街3號(地圖軟體搜索「中國建築科技館」即可)開放時間:8月19日-9月26日:每周五、周六、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館)9月26日起: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
  • 中建科技產業園:產業旗艦聚集地強勢崛起
    11月23日,中建科技產業園(中建·光谷之星)登上長江日報第二屆武漢產業新地標再發現系列報導。此前,中建科技產業園(中建·光谷之星)入圍「新地標·新航向·新徵程」第二屆武漢產業新地標再發現評選活動,投票正在進行中。
  • 武漢新地標•中國建築科技館
    2020年8月19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開館。 展館展陳面積約 6000 平方米,包括常設展、主題展、臨展。其中常設展廳分為古代、荊楚、現代及未來四大展廳,全面展現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荊楚建築成就、現代建築科技及未來建築展望。 展館按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標準建設。
  • 李祖原大師新作:武漢中國建築科技館,外觀形似「種子」
    8月19日,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武漢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在這顆建築的「種子「裡,所有「建築迷」將可以自由穿越於7000年的中國建築隧道。
  • 寬創案例|感受古建築智慧、暢想未來城市,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
    8月19日,作為國內首個以「中國建築」和「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國家級展覽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盛大開館,該展館的展陳設計凝聚了寬創人的智慧和汗水,寬創此次打造過程中秉承尊重事實,嚴謹細緻的原則。
  • 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一手遊覽攻略來啦
    8月19日,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全球展館, ——中國建築中國建築科技館,一顆將萌芽的種子中國建築科技館是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位於中建科技產業園E地塊,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總建築面積約6.97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1.86萬平方米。
  • 光谷這一全新地標,才是未來的「宇宙中心」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廣電、華為、海爾、浪潮、啟明星辰、中國信科、長飛、東風汽車、360、奇安信等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光谷中心城成功吸引了全球目光!厲害的還不止這些......8月19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
  •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中國建築科技館
    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暢遊建築科技的海洋。展館展陳面積約 6000 平方米,包括常設展、主題展、臨展。其中常設展廳分為古代、荊楚、現代及未來四大展廳,全面展現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荊楚建築成就、現代建築科技及未來建築展望。
  • 武漢再添一地標,全國首家建築科技館今日在漢開館
    記者李永剛 攝8月19日,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在這顆建築的「種子」裡,所有建築迷將可以自由穿越於7000年的中國建築隧道。
  • 來打卡建築科技館,中國建築7000年歷史任你暢遊
    打卡英雄城武漢 【來打卡建築科技館,中國建築7000年歷史任你暢遊】7000年前河姆渡房屋,「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模型,融匯中西的荊楚建築……10月3日,秋雨連綿,今年8月開館、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徜徉其間,流連忘返的觀眾們在這裡暢遊於7000年建築科技的海洋
  • 光谷H+認真落實「科教興國」,光谷東勢不可擋
    2020年8月,光谷中心城又添新地標,全國首家建築科技館開放參觀。場館建築面積為1.9萬平方米,是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的地標式建築。這無疑為光谷H+所處的光谷中心城再添異彩。中國建築科技館、光谷國際會展中心、湖北省科技館三館集聚,廣納全國參展人群,為光谷H+帶來豐富短租客源。建築可以說是「土」與「木」的結合,中國卻創造性的孕育了以鬥拱為代表的各類轉世建築,中國建築科技館等比縮小並還原了一系列中國古代出人意料的工藝和建築,讓民眾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同時參古通今,解構武漢經典建築。
  • 建築研學|小小少年科技夢 解密古今建築謎
    翻開建築這本活的歷史教科書開始我們的研學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0月30日,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六年級450餘名師生尋跡探史,前往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啟了一場建築研學之旅。認識建築的第N面「本次研學的『行前一課』先由你們來上。」行前一課是研學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