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

2020-12-20 每日甘肅

圖為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甘肅重要考古發現(2000~2019)》《甘肅省基本建設考古報告集(一)》《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戰國戎人造車》四部考古著作。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蘭州11月27日電(記者 馮志軍)記者27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編著的《甘肅重要考古發現(2000~2019)》《甘肅省基本建設考古報告集(一)》《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戰國戎人造車》四部考古著作於近日陸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據介紹,這四部學術著作的集中出版,是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的展示,也為推動甘肅考古乃至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

《甘肅重要考古發現(2000~2019)》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2000-2019年甘肅的重要考古發現。近二十年來,為解決一些重大的學術課題和熱點問題,甘肅陸續開展了多項主動性考古發掘。該書發表了多個近年重要考古發現的資料,如磨溝遺址、馬家塬墓地、石家墓地、大堡子山遺址及2019年剛發現的吐谷渾唐慕容智墓。

本次結集出版《甘肅省基本建設考古報告集(一)》中14篇簡報,時代上以甘肅省已經發掘的魏晉時期遺址、墓葬為主,兼收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發掘項目。反映甘肅省考古工作成果,解決發掘成果的整理與公布滯後的現象,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15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肅天水市組織召開《甘肅毛家坪遺址車馬坑整體提取及實驗室考古發掘工作》項目初步驗收會。專家組現場考察了實驗室清理、加固、拼接及保護復原的三輛遺蹟車馬。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2019年8月,在甘肅張掖召開了「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國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以絲綢之路和秦漢文明為主題,把絲綢之路放到整個秦漢文明之中觀察、思考和審視,並進行了分組討論。《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絲綢之路與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即是這次會議精選的三十餘篇論文。

《戰國戎人造車》以馬家塬出土車輛材料為主,在此基礎上研究戰國西戎造車。馬家塬出土車輛完整,且非常豪華。作者參與了現場發掘,並對出土的車輛進行了復原,且繪製了詳細的破解、拆解分析圖,並對車輛的製造技術及工藝美術裝飾做了詳細的論述,給研究者提供了直觀、真實的視覺效果。有大量精美車輛圖片的本書,是一部關於造車方面可讀性很強的著作。

相關焦點

  • 「中央媒體看甘肅」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拉開...
    這意味著,甘肅最後的「貧困堡壘」被勝利攻克。至此,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隴中苦瘠甲於天下。」千百年來,貧困的影子始終縈繞在隴原的山川大地上,而今,甘肅終於歷史性地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數萬枚千年簡牘「安身立命之所」封頂
    馮志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8日電(記者 馮志軍)歷時一年多建設,甘肅簡牘博物館建設項目主體18日封頂,這意味著「漢簡之鄉」甘肅長期「沉睡」在庫房的數萬枚千年簡牘擁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過不了多久,這批珍貴文物將走出「深閨」,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
  • 甘肅省博物館將舉辦《和田玉:考古·故事》講座
    中國甘肅網11月1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17日獲悉,由甘肅省博物館主辦的絲綢之路與甘肅考古新發現系列講座之第四講,將於11月20日15時至16時30分在省博1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屆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志勇將為大家講述和田玉的考古文化故事。於志勇,1991年畢業於西北大學,長期從事新疆考古、漢唐西域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博物館社會教育等工作。曾任新疆考古所副所長、所長;2016年至今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兼新疆大學、西北大學等碩士研究生導師。
  • 【中央媒體看甘肅】境外社交媒體走進肅南縣
    【中央媒體看甘肅】境外社交媒體走進肅南縣 2020-11-2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此次評選共收到有效投票215張,其中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200票,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35票以上,選票結果非常集中。
  • 陳夢家誕辰105周年:《陳夢家著作集》出版瑣憶
    原因其實很簡單,且看考古所寫於1990年的《編後記》:「為使本書高質量的與讀者見面,中華書局不惜工本,特用鉛字排印出版。……華昌泗同志生前為刻制難字。」據說,之前華先生專為此書刻制了五千多個古文字。現在華先生已經故去,工藝也遭淘汰,只得電子重排了。於是,我又從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用了五個月的時間,重新一個字一個字地校讀了一遍,出版部校對科也安排了三個校次。
  • 武威「銅奔馬」登上央視《考古公開課》
    武威「銅奔馬」登上央視《考古公開課》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1月30日,央視科教頻道《考古公開課》聚焦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以「天馬傳奇」為主題,全面介紹了我國漢代青銅雕鑄藝術的高超水平
  • 英文《兵馬俑--秦代歷史、秘密與最新考古發現》出版
    英文《兵馬俑--秦代歷史、秘密與最新考古發現》出版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永正 記者 趙爭耀)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全力支持,英國作家愛德華·伯曼Edward Burman先生用英文撰寫的《兵馬俑--秦代歷史
  • 【中央媒體看甘肅】石頭當畫筆 盡述「戈壁情」
    【中央媒體看甘肅】石頭當畫筆 盡述「戈壁情」 2020-12-01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發布多項考古成果
    ■早報記者 張素萍 許鈸鈸 莊麗祥 文/圖為加強泉州古城保護和發展研究,展示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昨日在泉州酒店召開。
  • 「文化故事」浙江考古「前浪」傳說(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圖片由王群力 王牧 黃滋 提供「引子」爸爸一天到晚在寫東西。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前身)職員施昕更先生在良渚的試掘,1938年《良渚》報告的出版,成為浙江考古的發軔。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田野考古活動幾乎完全停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規模基礎建設的開展,考古任務艱巨,急需補充新鮮血液。
  • 預告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學術交流會
    以集中展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的最新考古成果為主旨,邀請川渝兩地從事巴蜀考古一線工作的青年業務骨幹,在我院舉辦一場網絡同步直播的專題考古成果學術交流活動。參與多個國家重點工程的地下文物保護工作,主持實施了多個文旅融合項目,2017年帶隊參加了重慶首個中俄西伯利亞聯合考古涉外合作項目。編寫著作1部,先後發表考古簡報、論文共10餘篇。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天祝:雪落梯田景色美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天祝:雪落梯田景色美  2020/  12月7日拍攝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的梯田雪景(無人機照片)。  大雪時節,位於祁連山東端的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瑞雪初霽,景色迷人。
  • 考古2019︱秦漢考古:大一統的秦漢,在手鏟與筆下呈現
    作為在新中國成立後新發展起來的考古學分支,秦漢考古的工作量和學術成果一直位居各時段考古的前列。2019年,經過多年工作的山東鄒城邾國故城遺址的調查、發掘簡報集中發表,2018J2出土的帶銘文新莽度量衡器,引起學界高度重視。主持了獅雄山遺址前四次考古的邱立誠,在梳理《五華獅雄山》報導的第五次考古成果後指出,該報告判斷的圍溝「應是建築的組成部分」,遺址非「定揭」(道)縣,是「年代為南越國時期」的「長樂臺」(行宮)遺址。
  • 「中央媒體看甘肅」「金城學長」論壇: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
    甘肅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府僑辦主任、省僑聯黨組書記萬澤剛表示,「金城學長」論壇是增進各地域留學人員之間合作交流,引導留學人員主動融入科技自立自強、服務省市發展大局的創新舉措和務實行動。同時,要求廣大留學人員要把自身所長與國家所需、地方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徵程中貢獻智慧力量。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2020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公布!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化石在列
    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選,同時,中蒙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的發現名列其中。▲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網站截圖,紅圈標記處為丹尼索瓦人化石發現成果,該成果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進行考古調查所得。
  • 讓「三晉文物活起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考古博物館掛牌
    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據悉,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二合一
    據悉,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
  • 全國首座考古博物館來了,2021年建成迎客
    去年9月,全國首個考古主題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在長安區正式開工建設。上月,陝西考古博物館項目通過基礎工程驗收工作,標誌著該工程項目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果。作為全方位展示中華古代文明追溯過程的專業類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預計2021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