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博界大事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二合一

2020-12-13 世界晉商網

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2家單位。院館合一將完整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的鏈條,「讓文物活起來」。

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據悉,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考古院也將先行先試,深層次探索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融合發展,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形成完整鏈條,構建富有山西特色、院館合一、考古和博物館兩個職能齊頭並進的運行模式,促進山西從文物資源大省到文物強省的轉變。

是文博單位的整合,也是歷史的交融回顧歷史,作為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前身的勘查組和原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前身的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在1952年、1919年分別成立。

老一輩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發掘現場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勘察組。近七十年來,主持發掘了西侯度遺址、丁村遺址、翼城棗園遺址、襄汾陶寺遺址、芮城清涼寺墓地、柳林高紅遺址、天馬—曲村遺址、絳縣橫水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侯馬晉國遺址、趙卿墓、婁睿墓、徐顯秀墓、隋虞弘墓、河津瓷窯址等百餘處重要的古代遺址和萬餘座古代墓葬、搶救保護珍貴文物數以萬計,為解決人類起源、農業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夏商周斷代工程、山西區域文化研究與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等研究課題,填補歷史空白,提供了大批珍貴的實物資料。先後有15項考古發掘項目獲得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10個項目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發表考古調查發掘簡報、報告和研究論文千餘篇,出版考古發掘報告和研究專著一百餘部,其中60餘部(篇)獲省級以上社科類獎。

蘇秉琦先生在侯馬工作站

山西北撖遺址房址

晉侯墓地車馬坑原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前身是原山西省博物館,歷史悠久,從1919年閻錫山在文廟成立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開始,太原文廟就成為全省圍繞文物博物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它成為博物館的歷史要從1915年說起,當時山西著名學者、教育家常贊春就提出,「請政府提倡孔廟廟旁附設教育儀器圖書,以為社會教育之補助」。孔廟,即後來成為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館址的文廟。

太原文廟大成殿1916年9月,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的創始人蘭承榮、柯璜等先輩在《請倡設聖廟教育館書》中直陳建館目的,「竊以教育之道,貴在普及民智民開」。閻錫山主政山西後,以興利除弊為施政綱要,特別是在1917、1918年這兩年裡,他多次到位於現在文廟的「洗心社」演講,雖然每次演講主題不同,但出現頻率最多的詞是「社會教育」「民德」「民智」。1919年10月,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在太原文廟正式成立。它與南通博物苑、北京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等一道開啟先進思想之風,文博事業之潮。

《山西日報》關於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開幕的報導(1919年10月9日)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建立之初,廣泛搜集圖書、動植物標本、金石文物、先賢遺文等藏品,且舉辦系列展覽,展覽的舉辦既起到了一定的社會教育作用,也為先進思想在山西的傳播做出了貢獻。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更名為山西公立圖書館,博物館成為圖書館的附設機構,但仍然發揮著其應有的功能。1933年,山西公立圖書館更名為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制定了以教育為主的辦館宗旨,舉辦的各種大型展覽、創辦的《山西民眾教育》月刊,為提高民眾的文化知識,促進社會教育水平,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1933年12月29日,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開幕典禮留念但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1月8日,太原淪陷。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隨之淪落日偽手中,館名先後為太原博物館、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館,文物藏品也蒙受慘重損失。

1941年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館衛生展覽布展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復「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館名。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閻錫山將兵工廠設在民眾教育館館址文廟,博物館工作被迫中斷,館舍建築和藏品再遭劫難。1949年4月,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由太原市軍管會文教接管組接管。6月,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更名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下設博物館部。1951年,按照「以改造原有博物館為主」的方針,山西省圖書博物館對原有陳列內容和藏品管理進行了改造和整頓。1953年9月,山西省圖書博物館與太原市人民文物館合併,在文廟建立山西省博物館。

20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圖書博物館博物部大門入口直至21世紀初,太原文廟一直作為山西省博物館的館址,但1990年代開始,廟苑古建築格局已無法適應現代博物館的功能需求,山西省博物館便開始尋求拓展新的空間。為此,1992年,政府決定籌建一座現代化新館。新館於2004年竣工,定名為山西博物院。在原山西博物館舊址,分別建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和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其中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在弘揚儒學精神、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等方面成果突出。

山西省博物館館門考古研究和文物展示結合未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將著眼山西考古資源特色,內設古人類研究所、華夏文明研究所、晉文化研究所、民族融合研究所四個核心學術研究部門,積極探索山西在東亞地區古人類起源與演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農業起源、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歷史地位,以及夏商王朝資源控制與國家政權鞏固關係模式以及晉在中華文化大一統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並從考古學角度揭示山西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成就。

柿子灘遺址發掘現場考古院還將打造多學科考古學研究平臺,在目前已經擁有的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食譜分析、材料分析等科技考古人才隊伍基礎上,繼續引進夯實,健全學科門類方向,為形成綜合的、多樣的科技考古學實驗室奠定基礎。

陶寺觀象臺未來太原文廟展陳空間將作為博物館開放,並依託山西豐富的出土文物資源,依託已有的考古學科研團隊和研究成果,創建具有考古學特色的考古博物館。從考古學學科發展的角度、從強調出土文物學術意義的角度,深度闡述展示山西史前及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向社會公眾科學傳播考古學知識,講好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山西故事,講好黃河文化孕育下的歷史文脈精神,講好出土文物背後所反映的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內涵。

徐顯秀墓壁畫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讓「三晉文物活起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考古博物館掛牌
    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2家單位。院館合一將完整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的鏈條,「讓文物活起來」。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揭牌成立
    黃河新聞網曲沃訊(記者 張李鵬)12月12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在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曲村聯合考古隊駐地小院揭牌成立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以及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孫奮增、曲沃縣委書記楊保春、縣長吳濱共同揭牌。提及曲村這個小院,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頗有感觸,他說,我們當前所處的這個小院是一座考古聖地、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是北大學子的精神家園、更是北大和山西考古同仁乃至山西人民友誼情誼的一個見證。
  • 文物古建大省,硬核操作: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系由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整合而來。山西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新組建的山西考古院將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會
    12月2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文廟道德講堂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曉毅進行專題宣講,全院職工參加。他號召全院職工要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穿考古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把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體現在考古工作的各方面,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推動山西考古事業邁出新步伐、實現新跨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偉業貢獻力量。會議還傳達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與院新任中層幹部及預備黨員進行廉政談話。
  •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
    9月18日,在山西省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的合作與指導下,「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此項展覽已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是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的重要舉措。
  • 《考古學報》2020年1-4期目錄索引
    不僅是國內外各考古機構、各大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必備典藏,也是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出版物,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刊物。《考古學報》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兼重政治正確與學術標準。刊發田野考古報告、考古學研究的專題論文,以及與考古學關係密切的其他重要論著。《考古學報》學風嚴謹,風格質樸,數十年一以貫之,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術特色。
  • 「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10月2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辦,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館、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山西省聞喜縣人民政府協辦的「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期兩個月。
  • 張光輝:考古 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考古,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
  • 浙江大學開展山西省七巖山佛教遺蹟數位化考古調查
    浙江大學開展山西省七巖山佛教遺蹟數位化考古調查佛教遺蹟佛教在線浙江訊 七巖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留暉村,山勢嵯峨幽深,東西峰巒櫛比,懸崖壁多天然洞穴,有的空間壯闊。現有東魏神龜二年(519年)佛教摩崖記事碑,表明至少在公元六世紀初即有佛教活動。
  • 重磅|北朝考古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張才芳和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書記、研究員張慶捷共同為「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北朝考古研究中心」揭牌  △張才芳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共同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冀南考古工作站」揭牌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山西兩大考古項目入圍初評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初評啟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部門選送的31項考古項目。其中,山西的夏縣師村遺址、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成功入選。據悉,此次初評將組織投票,最終選定20項進入終評。
  • 在山西早期聚落遺址,吉林大學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11月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節目,以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的石雕蠶蛹為題,聚焦了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考古工作的進展情況。據央視節目報導,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師村西北約1公裡處的青龍河故道河曲地帶。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起就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單位對師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 這位衡陽留守女孩成全國各大「考古門派」團寵!網友:恭喜小師妹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張瑞 :
  • 洛陽考古博物館開館
    洛陽又多了一座博物館!10日下午,洛陽考古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這是我國首家面世的遺址型考古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洛陽市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西段,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建設、管理並布設陳展。
  • 考古=沒「錢途」?這些業界大佬出手,立志考古的女孩兒太受寵了!
    ▲ 陝西省文物局 @漢唐網:贈《陝西古代文明》一本▲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保護中心:贈《西安西漢壁畫墓》一本+絲路日曆一本+絲綢之路口袋書一本▲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我國首座遺址型考古博物館——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
    11月15日,洛陽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唐代陶十二生肖。黃政偉 文/圖近日,我國首座遺址型考古博物館——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吸引眾多遊客來此參觀、體驗,品讀古都洛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該博物館依託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而建,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設管理,是一座面向社會公眾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陽曆年考古成果的綜合性場館。該館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館內共展出了從史前至明清時期洛陽出土的269件精品文物,以及考古故事、考古遺址遺蹟和考古工具等,未來,這裡將成為洛陽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和考古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 博物館文創進入「雙11」|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專委會主任變更 | 紅樓櫥窗推出山西文物保護成果展
    ,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家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專委會會員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出版單位的100餘位代表參加會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王原茵主持了大會發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委員會副主任孫英民、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局長彭明瀚、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副秘書長安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豆海鋒等文博單位、研究機構的代表結合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建設,按照大會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大會發言。
  • 陝西考古博物館開工建設 是全國首座考古博物館
    >華商報訊(記者 馬虎振)全國首座考古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將全面展示解讀中國考古史和最新考古發現陝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利在致辭中表示,陝西考古博物館將依託陝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先進的功能設計理念,創新科研和展示相結合的全新博物館業態,在陝西這片考古熱土上打造高端平臺,全面展示解讀中國考古史和最新考古發現,通過普及考古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貢獻力量
  • 洛陽考古博物館開館,「公眾考古」能否實現
    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座考古遺址博物館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西段,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建設、管理並陳列。在該館下沉式遺址展示區,可以看到洛陽多個朝代遺留的城牆遺蹟。
  • 探訪洛陽考古博物館
    河南洛陽考古博物館作為一座遺址型考古博物館,在開館一個多月以來,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參觀、體驗,品讀古都洛陽深厚的歷史底蘊。洛陽考古博物館依託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而建,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設管理,是一座面向社會公眾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陽曆年考古成果的綜合性場館。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館內共展出了從史前至明清時期洛陽出土的269件精品文物,以及考古故事、考古遺址遺蹟和考古工具等,未來,這裡將成為洛陽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和考古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