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沒「錢途」?這些業界大佬出手,立志考古的女孩兒太受寵了!

2020-12-20 陝西西安婦聯

近日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

以文科676分的成績

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她選擇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引發關注

鍾芳蓉父母外出打工7年

每年看望她的次數不多

她從6年級開始在校寄宿

一月回家一次

獨立自強的她考取高分

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

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

千萬網友送上祝福:

真·全村的希望!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

選考古專業有問題嗎?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成績出來後,有高校招生老師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諮詢。

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消息衝上熱搜後,引發熱議。

有網友對鍾芳蓉

「報考考古專業」的選擇產生疑惑:

為什麼不讀更好就業、更賺錢的專業呢?

鍾芳蓉的爸爸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對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對此

鍾芳蓉本人通過微博

進行了回應:

↓↓↓

全國考古圈實力寵妹,

這些考古大佬決定罩她!

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

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

也掀起了考古界的關注

陝西省文物局@漢唐網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

考古並不冷門,考古需要女生加入,堅持自己的夢想是快樂的!考古是可以探索中國從哪裡來的科學,姐妹相信我自己親手發掘出來的歷史,科學的揭秘,跟從別人獲知的歷史是不一樣的,會很興奮。地下依然埋藏著的許多秘密,等著新一代的考古姐妹去揭秘。歡迎加入溫暖的考古大家庭,希望在你考古的領域裡乘風破浪。

他們還做了一個霸氣的決定

為未來的小師妹送上大禮包!

▲ 陝西省文物局 @漢唐網:贈《陝西古代文明》一本

▲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保護中心:贈《西安西漢壁畫墓》一本+絲路日曆一本+絲綢之路口袋書一本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贈圖書禮包——《秦兵馬俑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2009—2011年)》、《秦始皇帝陵二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秦文字通論》+文創禮包——秦風小將一套、金屬武器書籤一套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在為她送出祝福禮物的同時

許下霸氣承諾:

凡第一志願報考@西北大學

考古、文保等專業被錄取的

均可獲得贈書一套

歡迎大家加入考古文博大家庭

在這條溝通古今、啟迪未來的路上

我們與你們同行!

據不完全統計

還有這些業界「大佬」

也為鍾芳蓉送去了特別的祝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張瑞 :贈《再見經遠——2018中國水下考古「經遠艦」調查工作紀實報告》作者籤名蓋章版一本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君:贈江口沉銀三件套—— 《江口沉寶》文物圖錄+定製版手鏟+同款衝鋒衣

@瀋陽博物院:贈《新樂文化論文集》一本+新樂遺址史上第一款木雕鳥的鑰匙扣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巖@考古大家談:送出《解讀南海I號——打撈篇》一本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考古:贈《黃淮七省考古新發現2011—2017》《考古河南》+定製標尺1套、手鏟1把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考古:贈《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清水劉坪》一本,《西戎遺珍: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文物》一本

@湖北省博物館 :贈方勤館長籤名本《曾侯乙》圖錄一本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贈《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一本,《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本

@廣州考古:贈送《廣州考古六十年》和《廣州出土珠飾研究》各一本

央視節目組邀請:

堅持夢想,你的未來一定不同凡響!

@CCTV10探索發現也在微博上表示:

《探索·發現》向鍾芳蓉同學發出邀請:本科四年假期,你可以作為節目組的特邀成員,和我們去往全國最重要的考古現場實地體驗!我們的兄弟欄目《考古公開課》也向鍾同學發出邀請:本科四年中,你可以參與每一次節目的現場錄製,與考古界大咖們面對面交流!

北京大學:

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在官方微博作出回應:歡迎鍾同學報考@北京大學~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樊錦詩鼓勵鍾芳蓉:

不忘初心 堅守理想

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和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給即將迎來大學生活的鐘芳蓉送去了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

圖書記述了樊錦詩在北京大學考古系的青春求學往事,50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等動人故事,表達對鍾芳蓉的祝福和希望,並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考古的力量:

一生擇一事 一事終一生

鍾芳蓉所提及的樊錦詩先生,為何帶來如此之大的榜樣力量?

1963年7月,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帶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來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國家的文物事業中,在大漠深處一待就是50餘年,為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奉獻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極大地提高了敦煌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1998年,年近60歲的樊錦詩成為繼常書鴻、段文杰之後的第三任院長。眼看著壁畫和塑像一天天變化,樊錦詩心裡著急,「莫高窟是人類的無價之寶,萬一有閃失,我們就是罪人。」一邊是千年文物亟待保護,一邊是百萬遊客期待觀賞,樊錦詩開始琢磨著怎麼把洞窟裡的瑰寶搬到洞窟外面給遊客參觀。

2000年前後,計算機開始進入中國老百姓的家庭。樊錦詩一接觸到信息技術,腦海裡產生兩個大膽的構想:一是要為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建立數字檔案,利用數位技術永久保留莫高窟的「容顏」;二是以球幕電影的形式,讓觀眾以身臨其境之感,近距離體驗和欣賞洞窟文物。儘管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但樊錦詩做事只有一個標準:只要對保護莫高窟有好處,克服萬難也要上。

今天熠熠生輝、重煥光彩的莫高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人類文明的驕傲。而今天所有這一切,我們不能忘記這背後的一群人,一代一代賡續相傳的「敦煌守護人」。正是這樣的榜樣力量激勵了年輕一代,讓他們甘於克服阻礙,投身於祖國的偉大復興當中。

留守女生考高分,選北大考古專業

為什麼會被質疑?該反思的是誰?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不以名利為初心,不以偏見為苑囿,堅持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實乃獨立、自信、自強的年輕宣言!祝福這位妹妹,願她在考古的道路上秉持初心、努力進階、乘風破浪,能夠成為下一位「樊錦詩」。

每一種選擇,都值得尊重

每一種熱愛,都可能成功

祝賀鍾芳蓉願你在人生新的起點永葆初心,乘風破浪!

來源:綜合自女性之聲、中國婦女報、中國青年報、人民網、文博圈、新浪微博等

視頻:@北京大學

編輯:小紅

校對:曉曉

初審:劉昆

終審:小燕 大臉貓

相關焦點

  • 留守女孩回應「讀北大考古沒錢途」:聽從內心的聲音就好
    她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有一些網民認為專業「太冷門」「沒錢途」。近日,記者前往耒陽,與鍾芳蓉面對面交流,聽這位高分考生講述了背後的故事。從廣東趕回耒陽的父親表示,沒聽說考古專業,但支持女兒的選擇。鍾芳蓉的母親則有點犯嘀咕:聽說考古專業的前景一般,是不是換一個?學校的老師也提出不同的意見,連身在北京、讀過大學的遠親都打來電話勸說。網上的各種議論聲,更是撲面而來。然而,鍾芳蓉態度堅決。
  • 還記得報考北大考古的女生嗎?如今成團寵,收考古圈50斤重禮物
    說起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這個女孩子,可能很多人看新聞或者刷視頻的時候都看到過,之前因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沒「錢」途等標籤就廣受關注,如今又收到考古圈多份禮物,名副其實的「團寵」,拆禮物拆到手軟,也讓網友著實羨慕了一把,網友也戲稱「像極了郭襄過生日」,也有網友比喻「像極了波特先生開學時的樣子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為了反駁這些看法,在過去一段時間,從北大到多個省份的考古、文博機構都給她送上厚禮,並發聲支持她。當然與此同時,也有考古學同行的博主反思普通、從未引起關注的考古學畢業生面臨的真實困境,因為無緣考古、文博機構而只能做著並不相干的工作。考古是令人敬仰的工作。
  •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系,遭網友指責沒「錢途」,那是不懂有多吃香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系,遭網友指責沒錢途湖南耒陽,一位名為鍾芳蓉的女生,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引起了轟動。然而,這並不是這件事的焦點,畢竟每年考高分的人並不少,真正引起大家熱議的是,這位女生報考的是北大的考古系。676分報考北大,大家並不意外,然而報考了考古專業卻被很多人不理解。
  •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遭群嘲,後續發展太暖心了
    那些只會說風涼話的人,可能對考古一無所知。簡單的說,考古是通過古人遺留下的實物,研究古代歷史和復原古代社會的一門學問。因為史書對古代歷史和社會的記載是很粗線條的,通過考古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書上沒有的歷史細節,有時候還能糾正史書記載的錯誤。而對於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歷史,那更是主要靠考古學來書寫。
  • 感謝「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先生,誰說留守女孩不能報考考古系
    沒想到,網上居然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起因是鍾芳蓉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願,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結果蹦出了一群網友,有人說考古專業冷門,將來不好找工作;有人說沒錢途,現在喜歡,將來有後悔的時候;甚至還有人說,村裡長大的孩子眼界有限,所以做選擇時候也是完全憑一時衝動。
  • 寓教於樂的考古文創打開「歷史的盲盒」
    (中國新聞網12月5日)  據報導,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土坨坨」,可設計者們卻提取了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當玩家用配套的「考古工具」,把土一塊塊鏟開時,就會看到青銅器、元寶、銅佛等各色文物仿製品,感受到十足的考古樂趣。  盲盒之所以「好玩」,正因為滿足了消費者追求驚喜感的消費心理。
  • 整個考古圈興奮到掀棺材板了……
    最終,鍾芳蓉因為喜歡歷史,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小姑娘的家人沒說什麼,網友先站出來反對——「考古?江湖大佬還放出口風,考古圈團寵就這麼定了,以後走到哪兒都是熱烈歡迎。有排面。這還沒完呢。三門峽把壓箱底的考古報告都拿出來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要是家大業大,以上所有我們先來一套吧。最絕的是科學出版社,艾特一眾官微:未來四年的考古報告你隨便挑兩本,我們沒的你直接管他們要。
  • 留守女孩高分報考古系引質疑:「考古工作者從來都不會成為富有的人」
    按:日前,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因為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關注,被網友認為「沒錢途」。一些網友認為報考這樣的冷門專業,未來會很清苦,而且工作不好找,留守女孩應該多賺些錢來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面對這些質疑,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為她送上了包括書籍、考古周邊、實習機會在內的「考古大禮包」。
  • 張光輝:考古 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
    考古專業冷門、沒前途,事實果真如此嗎?考古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生活晨報記者走近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聽他講述自己從事考古工作的經歷。先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就讀,後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深造。在求學的日子裡,眾多專家、學者旁徵博引的精彩講述令張光輝大開眼界。同時,多彩的考古實習生活,更是指引著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 考古圈團寵名副其實!
    日前,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有聲音質疑考古專業沒「錢途」。不過,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她表示希望當一名老師或是在博物館工作。 隨後多個省市的考古研究機構向鍾芳蓉送出專業大禮包,鼓勵她篤定信念。有網友評論稱她是「被全國考古寵起來的小女孩」。
  • 「留守女孩」學考古,專業沒前途?河北表示不服
    消息衝上熱搜後,網上出現一種聲音考古專業冷門,還可能找不到工作…… 得知有網友覺得考古沒前途,有一群考古「大佬」表示不同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  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他們做了一個霸氣的決定,為未來的小師妹送大禮包!
  • 從小學考古,不可錯過這些書
    經常聽到家長們說,家裡小朋友對考古很感興趣,但自己又不太懂,不能教小朋友。想買書給小朋友看,但是那些關於考古的書籍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太難懂了,找不到合適的書。對於天生喜愛聽故事的孩子來說,繪本是最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形式啦。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發布多項考古成果
    會議特邀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家瑤,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郭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董新林,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慄建安等國內知名專家參會。
  • 河南"考古界奧斯卡"名單出爐 五大考古新發現是這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實習生 程賀 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和《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8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於3月1日在鄭州召開。在論壇上,來自全省十二個考古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項目進展情況,後由專家評委會成員無記名投票,最終,被譽為咱河南考古界的"奧斯卡"——"2018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新鮮出爐,欒川龍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滎陽官莊遺址兩周及漢代手工業作坊遺存、義馬上石河春秋墓地、漢魏洛陽城北魏宮城及其周邊附屬建築遺址、開封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五個考古項目入選。
  • 啟封中原記憶 考古專家講述東漢帝陵等考古新發現
    中新網鄭州4月23日電(劉鵬 梅志剛)22日,一場以「啟封中原記憶,感知河南考古」為主題的考古新發現報告會在河南博物院拉開序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業界專家學者向社會公眾集中披露了鄭韓故城遺址、洛陽東漢帝陵等考古新發現。
  • 金沙遺址「拍了拍」你 《考古公開課》還原真實的考古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8月3日報導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走紅網絡,考古再一次被送上熱搜。真實的考古究竟是什麼樣呢?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歡迎更多年輕一代學考古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歡迎更多年輕一代學考古 2020-09-01 15:49:48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1日告訴記者,鍾同學的名次還不是該院最高的,還有省內排名更靠前的學生選擇了北大考古,「名次不重要,這些孩子都很優秀,他們對考古的熱愛更重要。」  北大1日開啟新生報到。雷興山當日也來到北大邱德拔體育館報到現場迎接新同學。
  • 洛陽考古博物館開館,「公眾考古」能否實現
    「日後還會推出到考古現場參觀等體驗活動,讓廣大群眾更直觀地了解考古知識,培養考古興趣。」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信息中心副主任侯秀敏說。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洛陽這家考古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的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讓考古走向大眾。
  • 金沙遺址「拍了拍」你《考古公開課》還原真實的考古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8月3日報導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走紅網絡,考古再一次被送上熱搜。真實的考古究竟是什麼樣呢?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的大型考古歷史文化類電視欄目《考古公開課》首度以雲連線的方式,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北京演播廳進行同步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