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輕鬆長距離遊自由式不累的個人體會

2020-12-12 舶來的世界tiswim

「自由式是不是最累的,如何練耐力呢?我老是遊不長?」有網友又問了我一個這樣的問題。所以也就再來談談輕鬆長距離遊自由式的跟人體會。

當經過練習能夠長遊自由式之後,你就會發現它是非常非常輕鬆的泳姿。之前其實我有多次回答過網友們提出的類似問題了,我始終都覺得,能夠長遊,甭管是那個哪種泳姿,都和耐力都沒有什麼太太的關係。最關鍵的是要能控制好呼吸和動作的節奏。遊泳相關的日誌寫的多了,網友們的交流也逐漸多了起來,一些老司機們也都總結概括了各種的心得體會,其中有一條「遊不長練嘴,遊不快練腿」我是非常贊同的。想要能夠輕鬆長遊,首先就是要能解決呼吸的問題,但順暢呼吸的前提是能夠很好地掌握動作技巧,而當遊累了,呼吸變得有些混亂的時候,又可以通過技術來調整呼吸狀態,總之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

為什麼說能不能長遊和耐力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呢?我來說過例子。曾經在視頻網站上看到過中國臺灣的一位遊泳愛好者,八十多歲的老爺子了,每天漂蝶遊三千米。大家都知道蝶泳是遊著非常累的一種泳姿,但人家八十多歲的年紀了,體能和耐力大家說再好能好到哪裡去呢?但人家卻能漂蝶漂個三千米出來。所以我覺得長遊和體能,耐力真的是沒有太大關係,能輕鬆長遊下來憑的全是技術,用技術的手段來控制好呼吸和動作的節奏。當然了,如果想要遊得更長,更久,也必須要有很好的體能和耐力才行,不然十幾公裡,幾十公裡也不是誰都能堅持遊得下來的,但千八百米的距離真的就是和體能和耐力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

那麼技術到底有哪些技術,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再多說這個話題,以前的日子中寫過很多了,網上也有很多不錯的技術講解。所以這裡就說下如何練耐力吧,堅持遊泳本身就是一種耐力的訓練,可以加強心肺功能,所以堅持遊也就能練得了耐力,但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建議採用高強度無氧間歇遊的訓練方式。如果單純只是放鬆式的養生遊的話對體能和耐力就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了。好了,又囉嗦了一些沒有太多實質性東西的個人體會,希望能對還不能輕鬆長遊自由式的朋友們遊啟發和幫助吧。

相關焦點

  • 初學自由式該怎樣學的一點兒個人體會
    國內學習自由式的朋友我想絕大多數都是已經在學會了蛙泳的情況下才開始學習自由式的,應該說基本上已經適應了水,也是已經有了一定水性的,所以我想保持在水中的前後平衡,做漂浮,做漂浮轉水中站立等等這些基礎中的基礎動作我覺得基本上也都是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的。所以我覺得練習在水中的身體側轉,控制好身體在水中的左右平衡就將成為你學會自由式至關重要的第一課。
  • 自由式分為幾種方式?全浸式自由式與傳統式自由式有何不同?
    我覺得遊自由式就兩種方式。一種是競速方式的自由式,一種是休閒方式的自由式。競速自由式裡又分短距離競速和中長距離的競速,遊的方式分別也不一樣。短距離的打腿採用六次腿,划水採用中或後交叉的划水方式,這種方式動作頻率快,體能消耗大。
  • 關於自由式同側打腿,對角線打腿,一點兒遊自由式的個人體會
    有網友問「自由式打腿是同手同腳嗎?」我想這要問的應該自由式的打腿和手臂的動作是不是同側進行的吧?我覺得這其實真是個挺模糊也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作為一名自由式愛好者,我也曾經有過困惑,因為我看過很多的教程,有的教程裡說要同側打腿,划水,可這讓我覺得,這樣的話那不就是遊順拐了嗎?有的教程裡說,打腿,划水時候,手腳要成對角線,我想這樣就不應是順拐了,可實際遊的時候卻依然需要同側的手腳同時動作,所以那我到底是不是遊順拐了呢?
  • 從全浸自由式到傳統自由式,不過是滑板車滑行距離短了一些
    然而,重心轉移或者說重力轉移(原文是Weight Shift)的概念對於不了解全浸自由式,尤其是根本沒以全浸的方式下水遊進的人來說,仍然難以理解,於是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全浸是騙子,一種則神化全浸。事實上,全浸理念目的在於讓人們享受遊泳,而不只是將它當作是一種運動。
  • 94歲學會自由式輕鬆長遊,談談學習全浸自由式的關鍵和前提
    很多專業運動員都是童子功,遊泳運動尤其如此,即便被稱作「飛魚」的菲爾普斯也不例外。這表明了一個基本事實,對於成年人來說,學習遊泳已經沒有走專業路線的可能。成年人能夠遊起來,遊得輕鬆而長久是更重要的目標,也是更適合的目標,如果要進入運動領域,那麼鐵三或許是一個選擇。
  • 自由式弱側換氣的一些心得體會
    問題描述:目前沉迷於練習全浸自由式中,右側換氣比較熟練,打腿用二次腿,划水送肩轉體什麼的感覺都沒太大問題。想練習左側換氣,但是怎麼都抬不起頭來。自己懷疑是轉體不夠,但是在水中明顯感覺得到轉體足夠了,但是頭卻一直在水中,也懷疑是左手划水力度不夠,這種情況應該如何練習?
  • 自由式遊個十幾米就沒有力氣怎麼辦?
    蛙泳可以做到暢遊不累,而自由式卻在百米甚至50米過後就氣喘籲籲。回答者中多半沒有親身體會,什麼阻力呀、姿勢呀、肌肉呀等等,都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其中有一位說:換氣不充分,倒是著了邊際。而自由式不同,需要側面吸氣,水下鼻子吐氣時,還需要顧及手臂的前伸和另一臂的划水,還要顧及身體、肩、髖的轉動,這樣就把換氣的功夫給耽誤了。自由式教學要求側面吸氣後,頭就轉回看池底(偏前方),並立即開始吐氣,實際上難以將肺裡的廢氣充分吐出來,因為身體始終是平的,不像蛙泳可以抬頭讓呼吸道傾直一次,我們平時沒有處在這種體位呼吸的習慣,所以吸入的空氣沒能在體內進行充分的交換!
  • 關於蛙泳或自由式怎麼老是遊不遠一點個人意見(遊泳的每一釐米)
    經常有很多水友會問我,怎麼遊不遠?尤其是剛剛學會個把月的水友;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遊多遠才是遊得遠?2000米還是5000米,還是更遠,對於新手和熟練的水友完全是兩個概念。先說說新手的概念:首先一個1000米以內如果遊不到,基本上算是對遊泳技術的不夠熟練,尤其是換氣;我們遊不遠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遊的過程中,消耗越來越大,影響到了我們對自己的呼吸的控制,所以才會遊不了那麼遠。
  • 世錦賽男子200米自由式孫楊晉級決賽 遊出賽季個人最佳
    男子200米自由式半決賽,孫楊以1分45秒31名列小組第二,總排名同樣第二,順利晉級決賽,季新傑排名第10,遺憾無緣決賽。比賽焦點1、孫楊遊出1分45秒31的成績,總排名第二晉級決賽,距離衛冕更進一步。2、孫楊在200米自由式遊出今年個人最好成績,目前世界排名第二。
  • 自由式學習中的誤區,傳統自由式練習與全浸自由式練習的改進重點
    2、傳統自由式練習的不足傳統自由式一開始是長時間的打腿練習,緊接著是划水練習,最後是划水與打腿的配合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習者在遊進的過程中逐漸體會發力的技巧,時機,配合的微妙,這有賴於泳者的悟性和天分。
  • 如何練習自由式巡航技術
    而在我們自由式技術中也有巡航技術,具有一種劃幅長、流暢而優美的特點。我們在初學自由式的時候為了提高遊進速度而犧牲了身體的流暢性。要想練習巡航技術首先就要放慢划水的速度,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平衡成流線型。其次我們要掌控好身體的流線型,使之成為一條直線,這是練習劃幅長而流暢的基本手段。通過這個練習可以提高身體的流暢性和伸展性以及身體對水流的感覺。
  • 學會2點,輕鬆遊好2次腿自由式技術
    愛好者們在遊長距離自由式的時候多數都是選擇2次腿進行遊進(包括全浸自由式),那麼要想用2次拍的節奏遊自由式,手腳(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和姿勢變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及姿勢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學習遊泳的愛好者們。
  • 全浸式,快速學會遊自由式的教學方法
    所謂的「不靠譜」我想大多數情況只是經驗不足,或是不了解學員實際需求,不太會和學員溝通並且不怎麼太會教學員而已。說說我學習自由式的感受吧。當初學自由式之前,每當看到別人輕鬆,漂亮遊自由式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我想絕大數成人遊泳愛好者和我應該一樣,首相想的一定是「我能快速地學會自由式,並且能輕鬆地遊起自由式來」。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與競技自由式技術上的差異
    從來沒有哪一位運動員在100米以下的自由式中選擇兩次打腿,那會被認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競技自由式選擇兩次腿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節省體能,所以全浸自由式選擇兩次打腿的目的也基本基於此原因,省力,可以讓你遊得更長。
  • 這3種自由式遊法,終於來了!(髖驅,肩驅,全驅)
    因為起碼以後,你會明白以下道理:   你不會再去冤枉教練,說「你教我的,怎麼和視頻上不一樣」   你也不會再去胡亂模仿視頻上的動作,因為你已經清楚:哪些遊法是你力所能及的,哪些遊法已超出你的身體先天條件和水感,再模仿都是徒勞!   你會大概知道:短距離怎麼遊,長距離怎麼遊,比賽怎麼遊,休閒怎麼遊。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競技自由式愛好者中也有一部分人對全浸自由式保持完全牴觸的態度,我也覺得大可不必,技術獨有的優點我們需要學習,糟糠之處我們摒棄就是,只有不斷借鑑和學習長處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抱歉,今天的開場白有點長,我們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全浸自由式的技術特點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技術特點就是前交叉、兩次腿。
  • 全浸式自由式中前手偷跑是怎麼回事?
    有網友問「自由式手臂動作中,前面的引導手是儘量向前伸直,還是向下平衡身體讓腿部升起,還是保持抱水姿勢」這麼一個問題。通常我們遊自由式的時候遊的都是前交叉的方式,所以這裡就先以前交叉為例來說說實際我的實際體會吧。
  • 自由式會換氣卻越遊越累,常見的三個主要原因
    已經掌握自由式換氣的泳者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蹬壁出發時猛如虎,遊到100米左右猛勁就消耗完了,遊過300米至500米左右開始有點感覺有點累,甚至產生遊不動的感覺,掙扎著再遊個100-200米左右就徹底趴窩熄火了。
  • 全浸自由式適合大眾的背後原因
    比如自由式的打腿,全浸對打腿的學習周期好像並不長。因為全浸的受眾都是一些愛好者,他們並不需要同專業運動員一樣天天拼命的訓練,而且他們也並不追求極限速度,只要遊起來夠飄逸,能達到健身的效果就可以了,你在泳池裡「duang duang duang」遊上幾十幾百米,肯定不如靜悄悄的瀟灑遊完2000米來的愜意。
  •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深入淺出剖析全浸式
    什麼是全浸式自由式  全浸式到底好不好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