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前日本間諜活動猖獗 曾情報編輯出版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甲午戰爭前日本間諜活動猖獗 曾情報編輯出版

2014-11-19 14:59:07來源:今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爆發,8月31日李鴻章給德璀琳寫了一封信,揭露日本間諜在天津及沿海偵探軍情活動,飭令協同「嚴拿送究勿貸」。現將文字錄下:

  札津海關德稅務司。札飭事,照得中日開戰以後,倭人奸細每多改裝易服潛匿街市偵探軍情,丞應查拿嚴辦。應飭委津海關稅務司遵照,密速訪查,無論華洋人等,如有為日本做奸細探報我國軍情者,應照萬國公法嚴拿送究勿貸。除行津海關道及大沽、北塘、山海關各營知照外,合丞札飭往德稅務司即便遵照辦理。此札!光緒二十年八月初一。

  明治維新後,日本侵華蓄謀已久。1878年為侵略朝鮮、中國,撤銷內閣「參謀局」,以直屬天皇最高軍令的「參謀本部」代替,隨後派出大批間諜,搜集中國有關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地理、風俗情報。1884年將搜集情報編輯出版《鄰邦兵備略》六冊,宣揚打敗清政府須擴充軍備。甲午戰爭前夕,日本間諜活動更加猖獗。1894年5月31日,據時任日本外務次官林董(兩年後任駐華公使)說,日本參謀本部宣示,能獲得中國總理衙門及北洋大臣之情報。

  天津是李鴻章指揮戰爭的司令部所在地,大沽是李鴻章海路運兵赴朝作戰出發港口。1894年7月21日至23日,李鴻章僱用英國商船「高升」號、「愛仁」號、「飛鯨」號載運2500名清兵,並派北洋艦隊「濟遠」「廣乙」「操江」三航護船。正在籌辦起運之際,日本間諜影子出沒大沽口。據《盛宣懷檔案》記載,間諜對三艘商船運載多少兵員、多少餉銀、由何人護送、開赴何口岸等軍情「無不了徹於胸」。他們往來於大沽碼頭梭巡,混入辦事人員的船,甚至「手持鉛筆、洋簿,將所載物件逐一記數」,然後電告日本軍部,日軍當即派出「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到朝鮮海面搜索。25日7時,北洋護航三艦駛抵朝鮮牙山附近豐島海面,即遭日艦突然襲擊,「濟遠」「廣乙」二艦被迫還擊,卻中彈過多,「濟遠」逃脫,「廣乙」受重創撞上海灘焚毀。日艦「吉野」也受傷逃跑。而隨後駛達的「操江」被日艦「秋津洲」追擊俘獲,「高升」被日艦「浪速」炮擊時,船上清軍只能用槍還擊,最後被魚雷擊中沉沒。除少數人遊至海島得救外,其餘清軍皆葬身海底,為國殉難。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

  李鴻章覺察日本間諜活動威脅的嚴重,寫信給德璀琳飭令嚴拿,只可惜為時已晚,此時距豐島慘案發生已一個多月,所以信中指出是「中日開戰以後,倭人奸細每多改裝易服潛匿街市偵探軍情」。而實際上,在開戰以前,日本間諜不僅潛匿街市,甚至深入大沽等沿海地區打探軍情。李鴻章對日本間諜活動的麻痺大意,加之日本間諜陰險狡詐,致使清軍在豐島海戰中付出沉重代價。日本不宣而戰,之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是應該記取的慘痛教訓。林開明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前日本對中國臺灣的幾次間諜戰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對亞洲鄰國的侵略野心逐步顯露,他們不僅權衡了各種戰略,為佔領朝鮮、中國臺灣和中國東北周密地進行了理論上、思想上、技術上、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準備,而且花費很大的功夫,對中國持續進行間諜戰,包括幾次對中國臺灣的間諜戰。
  • 日本間諜改變了中日甲午戰爭結果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頻繁的日本間諜活動影響了一系列的軍事活動,例如在豐島海戰和日軍進攻遼東半島、威海衛等地的行動中,他們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間諜也愈發猖獗。談到中日海軍的首次交鋒——豐島海戰的爆發,不得不提到日本間諜通過賄賂中國電報員得知「高升」號開船日期一事。
  • 日本間諜部門想教大學生如何搞情報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日本《日本時報》網站7月1日發表了題為《日本間諜機構向大學生開放間諜情報技術一日體驗活動》的報導,編譯如下:  嘿!負責國內和海外情報收集的公安調查廳現在讓大學生有機會體驗間諜情報技術了。
  • 甲午戰爭第一次抓獲的日本間諜,為什麼沒有斬首?而是執行槍決
    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派出不少間諜潛入中國,到處搜集情報。這對他們打贏甲午戰爭起了不小的作用。不過,也有不少日本間諜在中國落入法網,命喪中國。話說清末年間,有一位名叫石川伍一的日本人來到了中國上海,18歲的石川伍一身材不高,留著披肩長發、蓄著絡腮鬍須,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名藝術家呢。
  • 日本「青銅戰士」潛伏中國30多年,曾入軍事區!直到2016年落網
    而間諜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我國從古代就已經有了間諜活動。比如《左傳》記載「使女艾諜澆」、更有《孫子兵法》的《用間》篇之間將間諜分為五類,《說文解字》中對「諜」的解釋是:「軍中反間也。」日本培養間諜是出了名的厲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對中國的情報刺探活動達到高潮。上萬名日本間諜以經商或者是求學為由,進入我國流竄在各地,極盡手段的搜集情報。
  • 近代日本大間諜的自白書:沉睡90年的密檔首次翻譯出版
    宗方小太郎(1864年8月6日—1923年2月3日)是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資深日本間諜。他1884年秋來到上海,1887年開始間諜活動,1923年在上海去世。其間雖多次返回日本,但他一生的大半時間都生活在中國,是日本海軍省間諜。
  • 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除盲目自大外,情報最重要
    1894年7月,清軍的斥候前往朝鮮查看日本的情況,他們在素沙場看到了日軍的旅團,人數大概在四千人左右。由於對敵人的畏懼,他們把敵人的人數誇大成三萬人。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如果把這個消息傳回給統帥,會影響統帥對戰爭的判斷。而日本人早在開戰前就秘密搜集清兵信息,且他們覺得還不夠,在持續輸送間諜,幫他們搜集更多的信息。
  • 蔣豐: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對華間諜戰的?
    事實上,日本對中國的情報刺探,從甲午戰爭之前一直到侵華戰爭期間,從1972年中日兩國恢復邦交正常化之後一直到今天,就只有失手過沒有住手過。而且日本的情報能力也實在強大,舉個例子,在甲午戰爭期間,日本的情報能細緻到中國東北地區的風向,以及受風向影響時路邊草地的擺動變化。可能有人會問,這種無聊的情報能起什麼作用?
  • 日本經濟間諜官商合作 日立曾竊IBM最高機密
    偏好經濟情報盯住美歐科技前中情局局長威廉·科爾比曾說,大多數國家都會開展情報活動,對日本來說,情報活動多數集中在經濟領域。一名美國前大使曾說,在冷戰期間,日本人從未將太多情報資源用於監視前蘇聯,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美國以及美國的技術。
  • 日本妓女間諜學校,培養出大量美女蛇,曾讓少帥張學良痛恨不已
    少帥張學良匆匆趕回瀋陽,怒火衝天,殺父之仇,焉能不報,然而此時他手中卻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此事與日本人有關,同時日本人更裝得一臉無辜,極力扯清自己與此事的關係,這讓張學良既氣又恨,策劃這麼大的事情,一定有內鬼,為了找到證據,他下令,全境搜查參與此事的漢奸。
  • 美國中情局曾把衝繩當秘密基地 大搞間諜活動
    美國中情局曾把衝繩當秘密基地宋海博二戰以來,日本一直被美國當做挺進亞洲大陸的橋頭堡,美國的很多秘密行動甚至連日本政府也不清楚。日本《衝繩時報》近日爆料稱,在1945年到1974年衝繩被美軍佔領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曾利用衝繩作為間諜基地,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大肆進行間諜活動。許多間諜活動至今仍是高度機密。《衝繩時報》多年以來一直試圖弄清美國數十年間到底在衝繩幹了什麼。
  • 二戰前日本黑幫勢力:製造甲午戰爭導火索,曾統一東亞地下世界
    日本正式崛起的標誌是他們打贏了甲午戰爭,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而甲午戰爭的開端正是日本介入朝鮮東學黨事件,而這場東學黨事件的挑起和策劃人正是日本自己,不過挑起這個事件的策劃者並不是日本軍部,而是一群來自的日本的江湖黑道勢力——「黑洋會」。
  • 日本人是如何在中國收集「情報」的?這些方法讓國人防不勝防
    最近接連爆出「日本人在華從事間諜活動被拘」的消息,看完這個消息,我們才明白原來日本人在中國的間諜活動非常頻繁,而日本政府還專門向國民發布了一份在中國「防被抓指南」,詳細說明哪裡不能去、哪裡不能拍。日本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從日常的教育洗腦中就被植入了「情報」的概念,所以日本人無論外出工作還是旅遊,總是很自然地就會無意中去收集一些「情報」,如果和日本人接觸過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身上經常會帶著一個小日記本,經常地寫寫記記,也許很多人說了,寫日記嗎?
  • 揭秘日本間諜搖籃:小平學校
    日本在華間諜行為近幾年頻頻曝光。從2015年至今,中國政府公開披露抓獲的日本間諜已至少有5人。 在和平時代,一國針對他國如此頻繁地開展間諜行為實屬少見。但日本政府無一例外地予以否認。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 原朝鮮美女間諜金賢姬訪日 曾製造百人死亡空難
    報導稱,金賢姬當天上午乘坐日本政府提供的飛機抵達羽田機場,之後直奔位於長野縣輕井澤的鳩山由紀夫別墅。據分析,金賢姬之所以訪問鳩山由紀夫別墅,是因為鳩山由紀夫曾擔任日本民主黨綁架問題負責人。  雖然日本媒體競相採訪金賢姬的日本訪問,但具體日程一直被保密。日本政府以護衛為由,拒絕公開她的訪問行程。
  • 日本札幌妓女間諜學校,重點培訓女間諜,訓練她們運用美人計獲取...
    十九世紀末期,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國力迅速上升,對亞洲大陸的野心也日益膨脹。為實現其侵略計劃,日本人培訓了大量間諜。(民治維新後的日本)這些日本間諜,尤其是女間諜紛紛潛入中俄朝等國刺探情報,成為日本侵略軍的幫兇。鮮為人知的是,這些女間諜中有相當部分出自札幌妓女間諜學校。
  •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先進文化戰勝落後文化
    樂善堂成為甲午戰爭之前日本間諜的總部。當時日本政府非常窮,根本沒錢為間諜們提供任何經費,所有的經費幾乎全是岸田吟香贊助的。  這個日本間諜群,平均年齡只有19歲,甲午戰爭前平均在中國都待了三年左右。中國人的辮子要留很多年才比較像,這些日本間諜多把頭髮剃光,說自己是和尚;國語官話說不利落,就說自己是福建人。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軍隊日本對大請情報的滲透我們將時間倒回到甲午爆發前的300年。近代的日本武士,很多變成浪人去了大清甲午爆發前20年,日本的情報網就已經撒下。來華刺探情報的荒尾精少尉在1890年之前,日本因為要進行改革,還僅僅是從全方位地對當時的清朝進行了解,到了到甲午戰爭爆發前,這些日本情報人員則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清朝的兵力結構,特別是對於北洋水師和部署在遼東和山東的淮軍動向
  • 五面間諜,情報大王,多部諜戰片人物原型,歷史真實的「偽裝者」
    不少歐美大片中塑造的特工、間諜形象,都讓人對這類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對為其中跌宕起伏的劇情所震撼,為他們的機警應變而叫好。前幾年的熱播劇《偽裝者》中靳東所飾演的明樓一角,圈粉無數。在電視劇外,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人物。
  • 甲午戰爭中,日本間諜上廁所用手紙被發現
    臨行前,日軍用水雷艇捕捉到一條中國漁船,把漁民的衣服剝下,供他們使用;日軍司令官大山巖還親自為他們送行。由於他們早已蓄髮,並擅長漢語,很容易就通過了清軍設置的關口,獲取了清軍在遼東半島的兵力部署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