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旅遊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還在緩慢恢復中,但是旅遊賽道的重量級選手,已經提前布局未來。凱撒集團收購途牛部分股份落定即為一例。途牛近期在資本市場上牛氣沖天,或是凱撒集團入股帶來的最直接效應。
攝圖網
京東投資途牛前後近6年,出清途牛股份是否意味著放棄旅遊業?當然不是。在凱撒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凱撒旅業的定增預案中,京東是重要投資方,選擇頭部企業下注,投資也就有更大確定性。人類終究會戰勝疫情,聰明的錢已經悄悄布局。
01
凱撒集團接手,途牛股價暴漲
根據11月20日,京東和途牛提交至SEC的文件,凱撒集團下屬公司Hopeful Tourism 與京東下屬公司JD Investment HK, JD Investment BVI完成途牛78061780股A類普通股的交割(包括直接持有的12436780股途牛A類普通股及間接持有的65625000股途牛A類普通股)。
上述交割完成後,凱撒集團對途牛合計持股比例達21.1%,且凱撒方面可以向途牛董事會委派1名董事,替換掉原先京東方面的董事代表。
最終收購方案和5月底凱撒集團對外公布的草案基本一致。京東出清途牛股份,凱撒集團成為途牛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僅僅次於海航系(持股27%左右)。
此收購消息對途牛股價刺激尤其明顯。交割完成後,途牛股價一路上揚,從11月19日的2.12美元/ADS,漲至11月26日時的3.53美元/ADS,4個交易日就大漲60%。進入11月以來,途牛股價已經從1.04美元,漲至3.53美元,累計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239%。
途牛在今年4月股價最低時能跌至0.7美元左右,面臨納斯達克上市長期低於1美元將被摘牌的窘境。此後不久,凱撒集團宣布收購京東持有的途牛股份,途牛股價迅速拉升至1美元以上,暫時脫離這一窘境。而後,在11月這波大漲中,途牛已悄然遠離了1美元左右「生死線」。
從帳面收益看,根據途牛26日市值4.8億美元測算,凱撒集團持股21%途牛股份,市值大約1.0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6.6億元,已經浮盈四成以上。
2019年前以出境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途牛。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疫情還有蔓延趨勢,因此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但是途牛近期股價大漲,頗為牛氣的「獨立」行情,和凱撒集團入主不無關係。
02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資源和渠道優勢互補
遭遇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旅遊業受災較為嚴重。途牛自2014年上市後,長期處於虧損狀態。2020年上半年途牛收入不到2.1億元,同比下滑79%;淨虧損3.5億元,同比有所擴大。
凱撒和京東達成交易,對於OTA中的「老大難」途牛,凱撒集團勇於出手,投資邏輯到底是什麼?
首先釐清凱撒集團的資產版圖。凱撒集團,全稱是凱撒世嘉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實際控制人是陳小兵。截至2019年底,總資產為104.6億元;主要業務包括文化、旅遊、投資和數科等板塊。
其中在旅遊板塊中,主要資產包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凱撒旅業(000796)。凱撒旅業將旅遊與會獎活動、商旅服務、體育賽事、戶外運動等相結合,打造參團遊、度假、郵輪、自由行、航線包機等多種產品系列,覆蓋休閒度假、高端婚禮、戶外、體育賽事、滑雪、海島、極地探險等數百種產品,成為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旅遊服務商。
在銷售模式上,凱撒旅業採用線下實體店和線上融合的全網營銷模式;客戶群體主要滲透國內一、二線城市和三線核心城市。
途牛創立於2006年,避開彼時風頭正勁的OTA雙雄攜程與藝龍,它們主要在機票和酒店建立了護城河,途牛如果硬碰硬,不僅需要足夠的財力,只怕到最後也是頭破血流。因此途牛劍走偏鋒,從度假旅遊板塊切入,本質上是度假產品零售商,並因為在出境跟團遊的優勢地位,受到資本青睞,紅杉、弘毅、淡馬錫、攜程等PE以及產業資本出手投資,最終也以在線度假概念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途牛上市後,京東和海航先後投資現金超過8億美元,先後成為途牛大股東。
雖然持續虧損,但是經營長達14年,途牛並沒有倒下,保留了核心資產。其主要優勢在於掌握數千萬線上客戶的消費習慣,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做有針對性的精準營銷。凱撒旅業在線下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和較大的市場佔有率。此外,途牛2017年後拓展線下,凱撒旅業在線上也有布局。
另外,從產業上下遊關係來看,凱撒作為度假旅遊產品上遊資源方,而途牛作為渠道方,將得到凱撒更多高品質產品資源;與此同時,凱撒產品通過途牛的在線銷售渠道,也將優質產品推送到更多消費者身邊。
如果這兩個各自領域的頭部公司牽手,產生化學反應,這是可以期待的。而這,還有更堅實的基礎。
03
更大的資本局悄然成型
從股權比例看,凱撒集團持股途牛21%,沒能控股途牛。而根據此前公告,因為途牛處於虧損中,上市公司凱撒旅業不會立即出手,從控股股東凱撒世嘉的控股股東凱撒集團手中接下途牛股份,但是多方有約定,未來將享有受讓途牛股權的優先權。
京東投資途牛不算少。2014年12月,2015年5月,兩次投資現金(3億美元)大約加上資源(1.1億美元),總價值4億美元。即便是只計算3億美元現金,6年後退出,總價值大約7000萬美元,大約相當於持股成本20%左右,看起來不是一件划算的買賣。
不過,京東還有後手。
凱撒旅業今年5月公開的定增(修訂案)中顯示,將募資11.6億元,發行對象為文遠基金、宿遷涵邦、華夏人壽、上海理成管理的理成7號和青島浩天。其中宿遷涵邦就是京東系全資子公司,參與凱撒旅業的定增計劃。如果發行完成,京東將成為凱撒旅業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之一。
由此可見,京東明面上市從途牛抽身而退,實際上通過入股凱撒旅業,繼續下注旅遊業。京東多年的布局,不會因途牛投資暫時受挫,而放棄。
不應該被忽視的還有海航系,現在是途牛第一大股東,同時海航旅遊集團是凱撒旅業第二大股東,至11月2日,持股比例為21.83%;大股東凱撒世嘉持股凱撒旅業23.2%。京東投資途牛虧損不少,海航投資途牛成本更高,同樣虧損很高。如果不像京東這樣割肉,如何減少損失乃至不虧退出,也需要一番仔細考量。
海航持股途牛比例為27%左右,有兩個董事席位;凱撒集團持股途牛為21%左右,有1個董事席位,這兩方在途牛董事會共計佔據三席。在未來有可能的情況下,凱撒和海航就途牛股份達成合作,則無論是在董事會,還是股東大會上,話語權都將顯著提升,對於途牛未來戰略也會施加影響。
也請不要忘記還有攜程,也是途牛投資方之一,雖然持股小於5%;但在途牛董事會中佔據一席。而攜程也在近期和京東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也為後續參與各方合作中,埋下伏筆。雖然攜程是途牛小股東,但如何將價值最大化,難道攜程就不想?
途牛和凱撒集團資源整合值得期待;未來各方坐下來研究更深層面的資本運作,股權重新分配,不同樣充滿想像力?當一切塵埃落定時,也就意味著國內旅遊業版圖重新劃分。
雖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有蔓延之勢,但是人類戰勝新冠只是時間問題。旅遊從業者苦於肺炎疫情已有一年,只怕還要繼續苦熬等待拐點到來。但旅遊業仍然是全球消費剛需,需求被壓制後會釋放井噴行情,參照2003年非典過後的2004年,結論也很明顯。
「聰明的錢」如凱撒集團在此時抄底途牛,需要勇氣。京東用轉讓途牛的資金,計劃全部投在凱撒旅業身上,同樣是對未來的堅定看好。投資就是這樣,等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屬於你的機會已經很小。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投資於當下的旅遊業,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