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也許平凡如我們,擁有的第一個秘密,就叫作喜歡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甜說影視。之前小編解說過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在今年6月6號又上映了電影版的,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討論一下《最好的我們》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的區別與相同之處吧!第一,扮演耿耿、餘淮的人物不同,電視劇中是由譚松韻和劉昊然飾演;而電影中是由陳宇飛與何藍逗飾演,這兩組搭檔將角色演繹的各有千秋。我認為這都是在校園裡青春的愛情,電視劇中的有更多小清新的味道;而電影中略微的有些沉重。
第二,劇情設計不同。電視劇中的耿耿、餘淮之之間有一個第三者,就是路星河。小編還記得其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路星河的56次求婚,抵不過餘淮的一句我回來了」。這句話很真實卻又很扎心,是這樣的沒錯,一個人的努力付出一定換不回她對她愛人的心。所以,小編覺得,既然別人不愛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了,肯定有愛你的人在等著你去找她呢!
而電影中成為兩個人之間阻隔的是:餘淮的媽媽,以及不想拖累耿耿的心。由於餘淮的媽媽得了尿毒症,餘淮與耿耿有七年沒有相見,但是兩個人愛對方的心一點也沒有減少。
第三,演繹的藝術手法不同。電視劇直接採用倒敘手法以此來作為開頭,接下來就是按照時間人物的發生過程來向觀眾呈現。而電影中是使用倒敘加插敘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故事。相較與這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小編更喜歡電視劇的拍攝,因為清晰、有條理,對於我這個文科生,邏輯思維較差的人來說,這樣我更有利於對內容的理解。
第四,不變的人物是張平班主任的參演。這個第一次帶班的班主任,他是一個好好先生,崇尚民主管理班級。所以,同學們都喜歡他。就連大大咧咧的貝塔也對她的老師產生了異樣的情愫。在我們青春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個讓我們都難忘的老師,他們在我們的學生生涯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啟發我們學習、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等等。
不變的還有就是班級裡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會為了同一個五四比賽去努力練習。
第五,講述的主題都是:最好的我們。其中,電影中還有創新一些新的內容:愛真的需要勇氣。這是餘淮和「怪胎」學長在五四比賽時給耿耿唱的表白歌。真的是這樣,愛真的需要大聲說出來。讓小編疑惑的是為什麼餘淮不和耿耿表白,明明那麼喜歡……
第六,結局都是開放式的設計。電視劇中餘淮和耿耿在他們種的樹旁邊見面,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這樣的呈現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他們兩個幸福的在一起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電影中的結局也是如此,需要我們開動大腦去思考……
不管是電視劇版的,還是電影版的《最好的我們》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就是在青春裡遇到了那個對的人就勇敢的去愛吧!小編還想問一個問題,大家喜歡哪個版本的《最好的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