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具小作坊,到年銷6億的拼多多新品牌,這個江西小夥靠一秘訣

2020-12-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8年前,羅海龍返回江西南康繼承家業,父親留給他一個家具作坊、兩個工人和9萬塊本錢。憑藉江西人吃苦耐勞的韌勁和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定位,羅海龍逐漸將家裡的小作坊發展成年銷6億、廠房超過16萬平方米、擁有1000多員工的龍頭企業。

羅海龍的成功是江西南康家具產業的縮影。二十多年來,地處內陸的贛州市南康區也從一無所有,「買全球、賣全球」,打造出一個年產1800億元的龐大家具產業集群。

8年時間,羅海龍從做配件起步,到做成品家具,再到做套系家具,一步步打造出一個現代家具製造企業,但今天,他有更大的目標:樹立一個知名家具品牌。

▲羅海龍待人謙和,但在業內卻被同行稱為「價格屠夫」。(攝影:順子)

11月16日,他的企業團團圓家具宣布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將運用「反向定製、品銷合一」的模式,聯手打造家具新品牌「優居未來」。

貸款10萬元起家

2012年,在溫州幹銷售的羅海龍返回南康,開始打理父親的家具廠。他很快意識到,家裡的小作坊繼續幹下去難成大氣候,他決定轉型生產家具配件,為大廠做配套。轉型的資金不夠,他向政府申請大學生創業貸款,獲得10萬元,加上父親給的9萬元,一共19萬元,開始創業。

當時南康家具產業規模雖然已過百億,但產業小、散、亂,亟待轉型升級、增強供應鏈實力。羅海龍選擇去做配件的時間點,與南康產業帶的發展轉折點恰好契合。

提及當初的心路歷程,羅海龍表示:「坦白說,我放棄父親工廠的原有模式去生產配件,很大一部分還是有賭的成分。」而羅海龍「賭贏」的是,南康家具產業帶的冉冉升起,更多的廠家需要更好的供應鏈、更好的產品。

羅海龍回憶,當時心裡壓力比較大,最初的廠房是在鄉下搭的竹棚,設備就在竹棚下運轉。「最開始的那時候,2012年的冬天,南康下了一場大雪,差點就把棚子給壓垮了。」

但羅海龍沒有放棄,2013年初,他泡在設備前反覆改進工藝,花費三個月把低屏條(床頭下半部分的木板)的三道工序優化為一道工序,減少了殘次品率,終於生產出物美價廉的配件。

▲團團圓工廠的每個生產環節都會反覆優化。(攝影:順子)

產品生產出來了,但羅海龍沒有任何銷售途徑。他騎著電瓶車,到南康各個工業園去推銷自己的產品。功夫不負有心人,羅海龍的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之後的一年時間,羅海龍靠著這個配件,實現七百多萬元的銷售額,並在第二年翻番達到一千五百多萬元。

在此過程中,羅海龍把團團圓的成功歸結為「性價比的階段性勝利」,早年做配件的經歷,讓他對家具的細節和成本的把控做到了極致。「我們從原材料端就開始進行規劃,比如造一個沙發,我會計算一根原材料如何極致分配,才能剛好用在沙發的不同兩個地方。」

羅海龍對品質的把控也極為嚴格,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他都會親自下生產線與工人進行細緻溝通。就這樣,團團圓工廠所生產的整個家具套系中,每個類別都有堪稱教科書級的爆款產品。

「性價比」為王

一位南康的家具同行這麼形容羅海龍,「我們當地很多人應該感謝他,他對產品的設計、成本的控制和質量的把控都到達了極致。」在如今諸多南康家具企業生產的產品中,有很多爆款產品,就是團團圓授權的專利產品。

2013之後,羅海龍和團團圓進入快速發展期。2014年4月,羅海龍進入家具成品行業,當年銷售額達到3500萬元。2017年初,他將公司搬進了由政府興建的南康家具產業園。

往後,南康家具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從2012年底的100億元壯大至2019年底的1800億元,增長18倍;從業人數由當時的10萬人左右增長至如今約50萬人,家具企業達10000家,家具物流企業492家。

「我們的原則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價格更低的家具」,羅海龍表示。但在2019年,因為發動價格戰導致同行圍攻之後,羅海龍決定要做品牌,還要選擇合適的平臺。「家具這個行業太缺少品牌了,南康1800億的盤子裡,應該出現至少一個全國知名的品牌,但現在來看還沒有」,羅海龍說。

在和朋友合作做了兩年電商之後,今年7月,羅海龍進行了新的嘗試,他成立電商團隊,開始在拼多多上運營「優居未來」這一品牌。

▲「優居未來」上線拼多多平臺第一個月,銷售就突破100萬元。(攝影:順子)

樹立新品牌

對羅海龍來說,拼多多無疑是最適合團團圓的平臺。拼多多去中心化的流量模式,無疑給「優居未來」的高性價比家具帶來福音。工廠直發,減少運營上的開銷,加大產品的優惠力度……讓利消費者,本就符合羅海龍對自家產品的定位。

「在下一階段,我希望自己能夠聚焦大數據模型,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消費者需求,塑造產品品牌力有很大幫助」,在他眼中,拼多多是他下一個增量的開始。

2018年底,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通過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培育自主品牌。這就意味著,羅海龍得到了一份「考卷答案」——在平臺向團團圓輸送基於家具類目消費者畫像的產品結論後,工廠能夠基於產品結論對包括產品類型、尺寸、定價以及設計等方面進行反向定製,直接針對消費者痛點。

▲基於平臺的消費需求數據,團團圓的研發決策周期從三個月壓縮為一周。(攝影:順子)

和拼多多的交往,也讓羅海龍產生了新的打算:在拼多多上再走一遍團團圓的發展之路。按羅海龍自己的話說,這是典型的「降維打擊」。

第一步,羅海龍打算依託強大的供應鏈去製造爆款。「我們的工人每天都在生產大大小小、類目和級別各異的產品,製造這樣的爆款可以說手到擒來。」他表示。在此前提下,羅海龍還會依據平臺數據進行產品升級,再擴充產品的類目,以高頻產品帶動低頻產品進行發展。

第二步,羅海龍打算增強「優居未來」在線上消費的體驗,包括通過VR(虛擬實境)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更直觀地體驗;通過智能設計軟體,直接在線模擬消費者的房間情況,為消費者設計場景效果圖,讓消費者有更好的環境體驗。

「我把個人的想法和平臺去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因為我和平臺的想法基本上相類似,這是我沒想到的」,羅海龍笑著說道,「當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高薪聘請相關的人才,這點是大部分南康企業都應該去做的。」

相關焦點

  • 江西南康家具打造新品牌矩陣 千億產業「拼」升級
    中新網11月16日電 繼10月下旬宣布新品牌計劃全面升級後,拼多多迅速吹響中國家具行業品牌建設的「集結號」,江西南康成為首塊試驗田。11月16日,在南康家具新品牌計劃大會上,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未來五年,平臺將聯合南康優秀家具製造企業,通過『反向定製、品銷合一』的模式,幫助南康孵化20個十億級家具品牌。」
  • 拼多多上的家具新品牌:創始人半路出道,20個月「拼」成行業黑馬
    兩年前,江西南康家具工廠老闆毛晶晶做了一次「賭博」。當時他不甘於幫外地商家供貨,打算自己做電商。「天意」讓他選擇了拼多多。這個當時還不受追捧的新電商平臺,隨後幾年,展現了驚人的爆發力,為中國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毛晶晶抓住了機會。
  • 抓鬮抓到拼多多,江西南康殺出一匹家具品牌黑馬……
    拼多多,無疑是這一運動的先驅者。11月16日,在江西南康家具新品牌計劃大會上,當地兩大龍頭企業匯明生態與團團圓家具宣布,將聯手拼多多,分別打造家具新品牌「匯明創家」與「優居未來」。作為南康家具產業縮影象徵的團團圓家具,其新的發展節奏,則指明了一條可行之路。依靠19萬元和一個小作坊起家,團團圓家具創始人羅海龍從生產家具配件開始一路做大,如今工廠產值超過6億元,但依然沒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在往線上發展時,羅海龍並不確定與哪個電商平臺更匹配。
  • 家具行業新品牌計劃發布:拼多多5年協助打造10個線上版宜家
    去年,南康家具行業總產值超過1800億元,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實木家具製造基地。南康家具主打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深受拼多多平臺用戶歡迎。南康家具產業帶也是拼多多家具類目的重要貨源地之一。據贛州市南康區家具電商協會統計,拼多多平臺南康家具店鋪超過2000家,2019年成交額突破100億元,湧現出聯圓世家、卡洛森、君聖馬等一批家具新品牌。
  • 拼多多:未來五年培養一批年銷10億級家紡品牌
    11月24日消息,今日,拼多多在河北石家莊,發布了北方家紡產業帶新品牌計劃。計劃未來五年,支持高陽毛巾、深澤布藝、廊坊門帘等河北家紡產業集群的發展,培養出一批年銷10億級的品牌,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幫助形成北方家紡產業高地。
  • 拼多多放出豪言 將打造10個線上版宜家
    繼10月下旬宣布新品牌計劃全面升級後,拼多多迅速吹響中國家具行業品牌建設的「集結號」,江西南康成為首塊試驗田。2020年11月16日,在南康家具新品牌計劃大會上,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未來五年,平臺將聯合南康優秀家具製造企業,通過『反向定製、品銷合一』的模式,幫助南康孵化20個十億級家具品牌。」
  • 孵化一系列「黑馬」新品牌 拼多多正在書寫更多產業帶的答卷
    從半路出家到年銷2億開始布局電商之時,毛晶晶做了幾個鬮,並最終抓到了「拼多多」,這次有些戲劇化的經歷也如多米諾骨牌般影響了聯圓日後的更多選擇。2019年4月,毛晶晶打算在拼多多旗艦店上架一些新中式的家具產品。但拼多多新品牌實驗室告訴聯圓,當時的用戶更喜歡中式風格。
  • 10年60倍,誰在推動南康家具創造奇蹟?
    2009年的時候,南康家具還以小作坊為主,在全國沒什麼名氣,全行業總產值不過32.5億元,企業銷售產品時都不好意思打「南康家具」的旗號。億到2019年的1800億元,南康家具行業實現了10年增長60倍的奇蹟。
  •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布局家居業,電商巨頭加速博弈增量市場
    它們被一個接著一個地擺上桌子,等待拼多多新品牌實驗室工程師的「檢驗」,但得到的答案是——「都不行」。在與拼多多合作後,施密特根據拼多多反饋的用戶數據等信息,調整產品研發方向,將「健康、時尚、黑科技」作為新款保溫杯的核心開發需求,定製了一款「智能溫顯」保溫杯。這款產品上線後,直接拉動店鋪月銷破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拼多多與家居的「火花」事實上,與施密特的合作只是拼多多將目光瞄準家居行業的一個縮影。今年11月,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就落戶於家居之都江西南康。
  • 20個月做到拼多多家具類目第一,這品牌是怎麼冒出來的?
    兩年前,江西南康家具工廠老闆毛晶晶做了一次「賭博」。當時他不甘於幫外地商家供貨,打算自己做電商,但他面臨「二選一」的難題——入駐天貓還是入駐拼多多?他看不清楚,最終決定抓鬮。「天意」讓他選擇了拼多多。這個當時還不受追捧的新電商平臺,隨後幾年,展現了驚人的爆發力,為中國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 線上逛「宜家」不是夢 繼美妝後 拼多多又將目光瞄準了這個行業
    原標題:線上逛「宜家」不是夢 繼美妝後 拼多多又將目光瞄準了這個行業   繼美妝行業之後,
  • 10個「線上版宜家」提上日程,拼多多家居新品牌野心有多大?
    單單提「南康」,你可能對這個已被合併到贛州的小城毫無印象,但說到「南康家具」,線上買過家具的朋友已恍然,「高性價比」是多數消費者對南康家具的評價。南康家具雖有知名度,但卻沒有品牌被消費者記住——產品有實無「名」的境地讓南康家具略顯尷尬。
  • 國民羽絨服品牌鴨鴨全面擁抱拼多多,48年老字號借新電商喚醒暖冬記憶
    雙11落下帷幕,鴨鴨成為拼多多平臺上最受歡迎的羽絨服品牌之一,這個溫暖了中國三代家庭冬日記憶的國民老品牌,正在新電商持續煥發新的生機。江西共青鴨鴨(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江西共青羽絨廠,成立於1972年,在80年代以其輕柔保暖的特性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優勢,改寫了中國傳統的以棉衣為冬季禦寒服裝的歷史,讓中國的消費者知道了「什麼是羽絨服」,並創下了至今行業內無人打破的日銷10萬件銷售神話。
  • 拼多多(PDD.US):利用3+1個品類進行突破,「拼品牌」與多多買菜推動...
    落實到拼多多上,下階段增長重點在ASPB——依靠用戶粘性和商戶數提升合力推動。華創證券認為電商進入到對用戶「精耕細作」階段,此階段激活用戶購買力;現階段拼多多著力提高平臺規範性,推動小飛輪(B端與C端正循環)帶動大飛輪(平臺與C端正循環)。
  • 東莞政府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推動東莞製造衝擊1000億銷售額
    拼多多將聯合東莞市引入超過10000家優質東莞企業和品牌,打造面向平臺6億消費者的「東莞優品館」,商品覆蓋東莞實力雄厚的製造業和豐富的產業帶資源。同時,藉助直播等新型數位化展銷技術,雙方將推動東莞製造的消費品全鏈條,在線上衝擊1000億年銷售額的目標。
  • 90後小夥在拼多多賣水果 靠著「原產地直發」一年銷售額破億元
    90後徐州小夥闖電商 「拼」出水果新天地每天忙碌在果園和倉庫,在拼多多上開水果店鋪已經3年的劉闖,介紹說,目前廣西南寧倉庫的皇帝柑日均發貨量在2萬單,到了發沃柑的季節,日均發貨量好的話會破3萬單。91年徐州小夥劉闖, 2017年開始接觸電商,崛起的拼多多引起了劉闖的注意,有很多物好價優的農產品很受歡迎,成交量也很高,周圍的親朋好友幾乎都在用。劉闖最開始把家裡的蘋果在拼多多平臺上試水。拼多多上的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打造高性價比產品,不僅僅需要原產地直發保證水果質量,劉闖認為要在拼多多上生意火爆還必須要走量。
  • 【拼多多:5年內計劃催生10個線上版宜家】11月16日,在南康家具新...
    2020-11-16 15:01:32來源:FX168 【拼多多:5年內計劃催生10個線上版宜家】11月16日,在南康家具新品牌計劃大會上,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未來五年,平臺將以銷定產,幫助南康孵化20個十億級家具品牌,同時還將聚焦全國五十多個家具產業集群,協助打造10個線上版宜家。」
  • 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家居爭奪戰
    京東家居家裝市場第一個十年,依託自身的品牌優勢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目前實現了從家居產品到流通再到安裝施工和售後服務的全鏈條布局,京東家居家裝的「行業第一」目標已進入倒計時。拼多多下沉市場的大王,百億補貼狂掃三四線城市家居家居建材家裝市場。2018年,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級啟動「新品牌計劃」。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一、 拼多多上市以來的回顧 拼多多上市以來,業務重心可分為: 1)2015-2018 年的「低價爆款+遊戲低成本引流」;
  • 大手大腳花錢的農村小夥 靠兩個字年銷兩個億
    大手大腳花錢的農村小夥 意外開啟了財富大門今天的主人公王汝榮,1985年出生在賓川縣金牛鎮新坪村。17歲那年,他種下了一畝葡萄,賺了8000元。可就是這件事,卻意外地為王汝榮打開了一扇財富大門。當時,賓川縣葡萄產業的在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水果經銷商聚集到了賓川,一個職業也應運而生,那就是葡萄經紀人,也稱為葡萄代辦。2004年,一個外地客商來賓川縣進葡萄,需要一個當地代辦,他相中了王汝榮。原來,接觸幾天,這個客商除了覺得王汝榮很機靈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汝榮既有摩託車,也有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