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打造五條通風廊道 南中軸增加新「奧森」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市規劃委解讀城市布局、行政副中心建設

  40萬人將疏解到行政副中心

  南中軸增加新「奧森」 打造五條500米寬通風廊道

  城六區往外疏解15%人口、建設五條一級通風廊道、行政副中心以行政辦公為主、通州水質未來達到三類四類標準……昨天,市規劃委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背景下如何進行城市布局、行政副中心建設進行了相關解讀。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表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批覆十年,首都已經步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但也存在人口無序過快增長、交通擁堵、城市空間「攤大餅」、大氣汙染等一系列問題。現在總體規劃修改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背景下進行,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優化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為統籌治理「大城市病」打好基礎。

  集體建設用地

  要「瘦身健體」

  過去十年發展中,城鄉建設未有效統籌及對集體建設用地缺乏管控,導致城鄉建設「攤大餅」式無序蔓延。初步統計,全市現狀集體建設用地約超過1500平方公裡,佔總建設用地的45%,將近一半的平原地區搞了建設,超過了40%的警戒線。本次總體規劃修改,集體建設用地成為「瘦身健體」的主要對象。

  在規模管控方面,集體建設用地要有分區、分類用地標準和減量目標。調整後的集體產業用地不能再「吃瓦片」,要跟城市高端功能對接,向科技研發、文化創意、休閒旅遊、養老服務等符合首都經濟發展方向的產業聚攏,並試點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等,使集體產業用地在瘦身減量的同時保障農民就業增收、提高發展質量。

  生態紅線區

  面積佔70%以上

  此次總體規劃修改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紅線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制定差別化的管控目標和管控措施。

  其中,生態紅線區面積初步劃定為市域面積的70%以上,未來將重點通過平原區集體建設用地減量還綠、規劃生態廊道建設等,實現75%左右的目標。該區域原則上是只增不減,嚴格禁建與生態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在生態紅線區內的村莊也要建設成美麗鄉村和城市「後花園」。16%為城市集中建設地區,這是未來城市主要的建設空間,中心城、新城、鎮中心區、獨立城鎮組團、重點功能區的集中建設區都在內,所有的大型建設活動必須在邊界內嚴格控制。在城市集中建設地區和生態紅線區之外是限制建設區,以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為主,主要實現減人、增綠、用地制約和城鄉一體化,這也是三個區域裡「減量瘦身」任務最重的一個。

  南中軸增加新「奧森」

  對接京津冀區域「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特點,北京將形成「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的空間結構。

  其中「一主」為中心城區,即城六區減去海澱後山、豐臺河西,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未來要嚴控增量,改善環境,在2020年疏解15%的人口、近200萬人;「一副」為行政副中心即通州,將重點承接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及相關服務部門的疏解轉移,職能定位是發展行政辦公、文化旅遊和部分商務配套;「兩軸」為中軸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這也是形成首都空間秩序的骨架;「多點」為順義、亦莊、大興、昌平、房山、懷柔、密雲、平谷、延慶、門頭溝10個新城和海淀山後、豐臺河西、北京新機場地區3個重要城鎮組團,將有序承接中心城區人口和適宜功能的疏解。

  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透露,在新版本的總規中,長安街與中軸線都將有所延長。傳統中軸線北邊已經有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而南中軸也會建設一個同等規模的公園,未來形成「公園對公園」的形式;而長安街及延長線,東邊是通州及大運河,西邊則是新首鋼產業區、門頭溝和永定河,是個「河對河」的格局。

  打造5條一級通風廊道

  此次總規修改,交通怎麼不堵、生態如何保護、職住平衡怎麼實現都將給予重點考慮。在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基礎上,北京未來要實現城市整體效能和宜居性的統籌。

  在生態方面,重點地區要恢復和新建一批公園綠地,以拒馬河、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泃河為主的河湖水系要逐步恢復生態功能,遠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至47%,減少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盲區。

  規劃特別指出,要在中心城建立多級通風廊道系統,打造5條500米以上寬度的一級通風廊道,十餘條80米以上寬度的二級通風廊道。通風廊道上遊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不宜進行大型的建設開發;劃入通風廊道的區域要嚴格控制建設規模。5條通風廊道分別是:沿植物園、昆明湖、昆玉河、玉淵潭的通風走廊,主要改善西北部通風環境;沿植物園、西五環及兩側綠化帶的通風走廊,主要改善西部通風環境;沿太平郊野公園、東小口森林公園、北中軸線、後海、北海、天壇公園、龍潭公園、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的通風走廊,主要改善城市核心區通風環境;沿清河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太陽宮公園、朝陽公園、東北五環綠地、東南五環分鐘寺、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的通風走廊,主要改善CBD核心區、中心城東部地區通風環境;沿京密高速、東五環及兩側綠化帶的通風走廊,主要改善中心城東部地區通風環境。

  交通方面,增加微循環系統建設和支路網規劃實施,2020年綠色出行比例超過75%;進行交通需求管理,大幅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2020年小客車出行比例和車均出行強度降幅不小於25%,並進行停車綜合整治。

  為了實現職住平衡,未來將加強住房保障和公平多元的公共服務建設。中心城區的新增就業崗位將重點壓縮,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中心城與重點新城方向的交通供給增加,縮短通勤時間;創新職住對接、產居聯動機制;至2020年全市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70%至80%的城市社區,遠期力爭全覆蓋。

  市政基礎設施方面,要建設「海綿城市」,同時提升城市景觀風貌水平和公共空間品質。重構北京「山水城市,兩軸十片」的風貌景觀格局,重點打造十片代表北京不同自然、文化、時代風貌特色的區域。

  40萬人將疏解到行政副中心

  在昨天的會上,市規劃委還重點介紹了行政副中心即通州的功能定位、規劃特點等。

  功能定位

  明確為發展行政辦公

  關於行政副中心的功能之前有很多傳言,這次行政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首次得到明確,主要是以行政及其配套為主,同時帶動部分文化旅遊、商務辦公等功能疏解。文化旅遊主要就是指的環球主題公園建設。

  行政機關選址

  大體在長安街東延長線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行政機關的搬遷到底在什麼地方,選址規劃已經完成,大體是在長安街東延長線上,按照程序還要報國務院定,所以具體的不能透露。

  疏解多少人

  40萬人

  到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遠期將帶動約40萬人疏解至通州。目前通州新城(這是通州城區的概念,不是整個通州行政區)已經有80萬人,按照規劃,未來通州新城將達到120萬人以上。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通州起到的是示範帶動作用,大興、亦莊、房山、昌平都要承接不同的疏解任務。

  新城暢想

  15分鐘生活圈

  行政副中心規劃的基本理念是創造更加優越的就業生活環境。通州多河富水,但在城市下遊,現在是劣五類水,將來要達到四類、三類水平。

  交通方面,要與中心城有便捷的交通聯繫,實現半小時到達;南北向交通網增加建設,加強與兩個機場的連接,建設S6號線與平谷線;建設京唐城際、京濱城際、京秦二城際,加強北京行政副中心與津冀互聯。在新城內部,通過小尺度街區、自行車和步行網絡體系、杜絕封閉大院等措施,建設一個以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區。

  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不低於中心城。增加大學、藝術中心、大劇院、會展中心、展覽館、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大型體育中心、三甲醫院等高等級服務設施,都市社區生活圈在15分鐘步行可達。建設海綿城市,實現約85%居民居住在距公園200米範圍內,步行十分鐘到達公園。

  孫文文

相關焦點

  • 北京將構建5條一級通風廊道 每條寬度500米以上
    北京將構建5條一級通風廊道  每條寬度500米以上,北京還將建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風道,劃入通風廊道區域嚴控建設規模  新京報訊 北京將構建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未來形成通風廊道網絡系統。
  • 高考地理小專題——通風廊道
    10月16日,北京霧霾持續。中國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如下左圖)」,以達到改善城市環境的目的。推測通風廊道的組成,並分析其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參考答案:組成:主要由公園、綠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組成。
  • 南中軸西側將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北京天橋地區緊鄰南中軸線,保留眾多明清、民國時期的老胡同。為再現南中軸景觀風貌,天橋地區將在今年以修復古建的方式,對三條胡同進行修繕,推動打造天橋文化探訪路徑。天橋地區今年將拆違7000平方米今天(5月8日)上午,西城區天橋地區,一處面積超1800平方米的違建被拆除。今年,該區域將拆違7000平方米,助力南中軸申遺。今天上午,西城區天橋地區,一處違建被拆除。
  • 穿城風散霧霾 成都將打造「8+X」條城市通風廊道
    7月5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新舉措」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召開,成都的規劃之變,也將讓1600萬成都人的生活發生變化。  在成都的最新規劃中,成都將打造「8+X」條城市通風廊道,為成都上空安裝上「新風系統」,讓市民在秋冬季儘量遠離霧霾。  那麼,成都的風來自哪裡?通風廊道路徑上的建築會有哪些方面的管控?成都古代的自然風道是如何設置的?
  • 北京城市副中心初步規劃兩級多條通風廊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開展通風廊道的規劃建設,初步規劃兩級多條通風廊道。杜吳鵬表示,北京已開展通州及周邊區域通風廊道構建前期工作。根據初步設想,作為城市副中心,通州地區將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規劃通風廊道,現初步開展了兩級多條通風廊道系統的規劃和氣候評估。據了解,規劃的區域包括通州、亦莊以及周邊鄰近地區。  氣象部門也表示,副中心將作為一個單獨區域,開展通風廊道的規劃建設,初步規劃建設兩級多條通風廊道。
  • 南中軸爆發!南苑溼地公園綠化過半 將再現「南囿秋風」
    伴隨8901億元城南計劃的昂首邁進,加之生態公園群落址、機場線以及京臺高速貫通、高新產業逐漸匯聚,南中軸區域憑藉其令人驚嘆的價值空間,異軍突起,已成為北京城市主角和新明星。  近兩年南城迅速崛起,南中軸優勢盡顯,南中軸上將依次建起千年綠苑—南苑溼地公園、南城「綠肺」鳳池公園、國家文化新地標機場公園,打造綠色中軸線。
  • 北京市中軸線通風廊道將北延40公裡
    昌平區昨日通報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進展情況,昌平區副區長李志傑介紹,今年昌平將重點推進北中軸城市通風廊道區域改造,拆除區域違建的同時推進平原造林,改善整個中軸線地區的通風環境。
  • 北京南中軸地區將建60萬平方米生態「綠肺」
    12月17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豐臺區了解到,位於南中軸上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B地塊綠化建設工程,已於近日順利完工,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南囿秋風」歷史風貌逐步顯現。
  • 城市副中心初步規劃兩級多條通風廊道
    通風廊道規劃區域包括通州、亦莊及周邊地區,一級風道寬度超500米,二級寬度超80米北京城市副中心將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開展通風廊道的規劃建設,初步規劃兩級多條通風廊道。城六區熱島面積已近80%近年來,北京市的城市熱島範圍逐漸擴大。
  • 項目組釋疑通風廊道:風將怎麼吹 道要怎麼建
    &nbsp&nbsp&nbsp&nbsp「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近日,北京將打造城市通風廊道治霾的消息引發熱議。記者專訪了北京中心城通風廊道系統構建項目組,獨家揭秘通風廊道的規劃始末及預期效果。
  • 氣象專家解讀城市通風廊道
    這也是城市通風廊道首次寫進廣東環保政策。  近年來,北京、杭州、武漢、西安、成都、廣州、惠州等地都將通風廊道納入規劃與決策的視野。其中,廣州今年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編制中的《廣州總體城市設計》也要求進一步確立更細緻的通風廊道方案。
  • 南中軸規劃已定,北京金茂府於發展核心區打造理想生活典範
    、文化軸,更打造北京南城國際中心,成為「大國首都新客廳」。  此外,北京金茂府坐擁宋家莊超大型交通樞紐,快速連接新機場線,至新機場僅需約30分鐘。更多的國際經濟要素、文化要素、科技要素隨著南中軸進入南三環區域,吸引大量國際化人群。  南中軸規劃國際居住區,隨著新機場和高端產業的布局落實,以及外事活動的建成,將吸引大量外籍及本土高淨值人群,正在成為北京新的國際生活帶,具有得天獨厚的人群基礎。同時三環內城核心區,儘量內城豐富的商業、教育、醫療等配套,引領現代化的多樣生活方式。
  • 打造生態「綠肺」,南中軸兩側建成公園綠地16處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記者今日(12月17日)從北京市豐臺區獲悉,該區以建設南中軸沿線生態廊道和周邊公園群為契機,在南中軸兩側區域共建成公園綠地16處。通過近60萬平方米大範圍綠化改造,逐步將南中軸地區打造成首都綠環南部生態「綠肺」。
  • 城南地區打造「一軸兩帶」 南中軸畔建萬畝森林溼地公園
    關注焦點焦點1南中軸計劃藍圖:打造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第三輪城南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展示首都歷史文化生態特色。行動計劃明確,未來三年推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發展,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製造業,推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同時,建立與「三大科學城」的對接轉化機制,抓好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打造高精尖產業集群。城南的科技園區在未來三年將著力提質增效。
  • 成都規劃建設「8+X」城市通風廊道
    成華區在建的聖燈公園、杉板橋公園、二仙橋公園、海濱公園4大中央公園,加上目前正打造的22.65平方公裡環城生態區,在成都市的上風位置形成了「楔形綠地」的嵌入格局,充分保障了成都「城市微風走廊」的清爽與健康。
  • 天府新區規劃兩條「城市通風廊道」(圖)
    製圖 楊仕成  日前,一則「北京欲建通風走廊」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北京、西安和福州多地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大型城市通風走廊,將嚴格保護「風道」,禁止在風道內建高樓。不經意間,「城市通風走廊」這個陌生的舊詞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面對霧霾困擾,人們再次寄希望於「風道之力」。
  • 北京南中軸規劃國際方案第一名來了!
    評審委員會聽取了五家設計團隊的方案匯報,並審閱、研究了應徵設計方案的文稿、展板、模型等成果,認真分析了各應徵設計方案的優缺點,認為5個應徵設計方案均圓滿完成此次徵集任務,以國際視野謀劃了南中軸地區的功能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 廣州市國規委透露:城區構建5主22次通風廊道體系
    記者從規劃和氣象部門獨家了解到,廣州結合主導風向和開敞空間布局,已經初步在市域層次規劃了5條主通風廊道,並細化中部地區5主22次的通風廊道體系:珠江前、後航道和西航道都是廣州的主通風廊道,廣州大道、廣園快速路和新、老中軸線則是次級通風廊道。   專家表示,經過若干年城市改造,如果完全達到規劃風廊管控要求,中心城區的熱島效應將有所緩解,酷熱範圍有可能明顯減少,空氣品質也會有所改善。
  • 乘鐺鐺車遊南中軸 北京將增三條夜景遊線路
    (原標題:乘鐺鐺車遊南中軸 北京將增三條夜景遊線路) 8月27日,
  • 愛琴海購物中心落戶北京南中軸
    以下新聞來自:南城那些事兒北京第二座愛琴海購物中心將落戶北京南城大興舊宮的世界之花,緊鄰北京南中軸的南苑地區,北京南城的大興舊宮、豐臺南苑人民有福了!如果此項目想火,南城君在此給出愛琴海五點建議:一是加強交通接駁,地鐵宋家莊站及8號線以及亦莊線舊宮站等相關站點,設立免費地鐵接駁購物班車(最好是純電動新能源車輛,外觀要時尚),有條件的在一些大型小區門口設臨時站;二是設立計程車、順風車、專車的上下車停靠點,場地要足夠大,方便顧客打車;三是進行裝修改造提升購物環境品位,現在人們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還有就是研究布局規避內部結構規劃不合理;四是在引進大眾品牌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