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進入尾聲,在本屆北影節上,嘉賓雲集的電影節電影大師班,無疑是電影行業從業者與影迷關注的焦點。一直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僅是影迷們的狂歡,更是國內外電影從業人員的盛大聚會。在這裡,我們不僅分享喜人成果,也討論困難、探討解決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跟隨他們在電影之路上一起上下求索,在他們的話語間重新「發現」電影。
美國電影協會MPA大師班:人才培養和創意創作成電影工業化核心
8月24日,美國電影協會MPA大師班率先開講,以「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邀請中外資深電影人通過現場與雲端展開視頻對話,與中國青年電影人交流。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在大師班發表演講。他提到,電影工業化不單是某個部門或某一環節的簡單升級改進,而是貫穿整個電影上下遊產業鏈的系統工程。為了加快電影工業化進程,我們要不斷學習借鑑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的成功經驗,在國家電影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美國電影協會和成員公司通過舉辦中外合拍電影論壇和影片展映,以及「中美人才交流計劃」,每年邀請一批優秀中國電影人前往美國參加學習交流,為中國電影工業化和人才培養夯實基礎。
當天的大師講堂環節由凡影諮詢創始合伙人李湛主持,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趙方、青崧影業創始人、董事長葉寧、《西遊降魔篇》《影》製片人艾秋興和《百萬美元寶貝》《投名狀》製片人安德魯·摩根,就「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培養體系」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葉寧認為,近一兩年以來,國際電影市場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而對於中國來說,新的產業布局和工業化正在進行調整,中國的電影工業正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把握這個機會的話,中國將會從一個電影大國變成電影強國,使得電影自身的擔當與這個國家的文化、實力相稱。他表示,中國電影工業一方面需要系統化培養出懂得藝術、尊重市場規律的人才,另一方面重在創意階段如何選材和創作出一個好的故事,如果把這兩塊基石做得紮實,中國電影的產品質量會得到極大提升,好產品的產量會翻倍上漲。
李安大師班:三十年,電影夢
8月25日,李安導演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如約開講,與影迷們分享作為電影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在談到東方與西方創作環境下的異同時,李安說:「東方是非常講意境的,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有一個似有似無的東西,這是我在東方的體驗。我們的東方繪畫裡面,人都很小,天地山水非常大,裡面的留白非常多,講意境,講結構,而西方可能和他們的遊牧民族有關,它的徵服性、侵略性比較強,所以個人的決定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這是西方電影可以很好看的地方。東方要怎麼樣融入或者改變它?我覺得一個新技術,觀眾需要新的東西,可能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怎麼樣把我們習慣的東西、我們擅長的東西、我們的強項,比如像意境、似有似無的結構,還有整體的崇敬天地的感覺,把它發揮出來,融入到西方文化當中,我們應該是蠻有機會的。」
如今,李安的電影創作已然從家庭倫理情節劇的格局中脫胎蛻變,他導筒下人物角色對身份認同的困惑也不再限於自我的生活圈層,而是涉入到紛冗的社會現實與廣漠的時代背景中去。文人意識的自覺令他觀照的對象也逐漸從中產階級家庭輻射至更為開闊的文化社會群體。對此李安導演講到,「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我最安全的舒適圈其實是冒險,如果不冒險我會非常焦躁不安,我覺得事情會變得很糟糕,這是個很奇怪的心理,但我覺得一個電影人應該具有冒險精神。」
自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李安在電影拍攝技術上的不斷嘗試,也成為近年來業內人士與觀眾討論的熱點。在談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技術使用所遭遇的質疑時,李安回應說,「蘋果和橘子不能比較,如同2D影片和3D影片也無法比較,2D影片大家已經做得非常好,膠片電影本身也是非常成熟的藝術。數碼和3D技術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它本身還站不穩,處在一個嬰兒階段,所以這個東西拿來比較其實不太一樣,也不能說2D的不夠用,需要升級,不能完全這樣想,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針對如今流媒體對院線電影的衝擊,李安則表示,「觀眾不進影院而在家裡看,你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你要做他在家裡看不到的東西,只有自己努力,創造新的影像、新的故事,才能真正讓觀眾走進影院。影院有它的儀式感和群體感,我相信電影院。」
傑茜卡·豪絲娜大師班:女性視角探尋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漸近線
26日晚,憑藉《小小喬》入圍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導演傑茜卡·豪絲娜,做客北影節大師班。在一小時的活動中,豪絲娜詳細回顧了自己從短片到長片及入圍坎城的經歷,解讀了自己影片當中一貫的主題和美學探索,將自己創作電影的技法傾囊相授。
關錦鵬:用純粹之心,述說動人的故事
28日晚,知名導演關錦鵬做客北影節大師班,給本次活動劃上完美句號。關錦鵬一直以來被譽為「最懂女人心」的導演,因為在他的作品當中,女性為愛執著,為愛堅韌,他的鏡與窗,映照著一段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很多優秀的女演員,美如梅豔芳、張曼玉等等,在他的電影當中,定格在永遠美好的畫面。
在談到如何拍攝以女性為主題的影片、靠近片中的女性角色時,關錦鵬說:「我並不是拍一個女性角色,就滿滿地只裝載著女性的感受去拍。我倒覺得有一種思維很有趣,正視自己的選擇,我甚至可以有些時候從男性的觀點跳出來,很客觀地對待我自己戲裡面女性的角色,但是有些時候又甚至有點自憐自傷的走進我女性角色的世界,這種矛盾很有趣。」
在提問環節,有觀眾向關錦鵬請教,在電影新的語境還有環境下,講述兩性關係與情感題材的電影,能有什麼新的突破,關錦鵬則回答:「把故事的人物做好,把故事說好,把情境弄好,電影能打動人,那是最好的。不要說什麼新的電影環境或者新的語境,我覺得純粹很重要,要抓住一些自己相信的東西,不管環境怎麼改變。」
伴隨著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進入尾聲,本次的大師班活動也圓滿落下帷幕。聆聽各位電影行業前輩的觀點,分享他們的創作經歷,總能讓熱愛電影的我們,獲益匪淺。今年對於任何電影節來說,都無疑是特殊的一年。與此同時,我們深知舉辦電影節之於整個電影行業的重大意義。因此,儘管困難重重,我們依舊保持著與電影人的密切溝通,在第一時間向國內外知名電影人發出了大師班的邀請。用李安導演的話來說,越是在這樣艱難的時刻,越需要電影人們相互團結、相互支持。電影人與影迷的支持,令我們更加堅定了克服技術困難舉辦大師班的信念,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走向第十個年頭這一裡程碑時刻,我們以電影為媒介,拉近創作者與影迷的距離,不忘北影節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