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歐洲門戶——荷蘭鹿特丹港

2020-12-16 和中移民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接德國,南鄰比利時,西北隔北海與英國相望。荷蘭,被稱為「歐洲花園」。

鹿特丹港,是荷蘭蘭第二大城市,歐洲頭號港口,被稱作「萊茵河上的明珠」「歐洲的門戶」。年吞吐量超過三億噸,每年約3萬艘來自各國的船舶停靠,500多個定期航班駛往全球1000多個港口。輻射面積方圓500公裡,內有1億6千萬歐洲消費者,為綜合購買力達8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提供服務,領世界之先。 鹿特丹這個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港長期以來是歐洲大海港,以貨櫃運量計算,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頭號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裡,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 鹿特丹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一個如此宜居的城市,心之嚮往。鹿特丹除較大的古老的市政廳外,著名建築都是現代化的,因此,被譽為「歐洲較現代化的城市」。登上高185米、被稱為「歐洲桅杆」的高塔,可鳥瞰全市,視覺盛宴美不勝收。 鹿特丹在歷史上幾經興衰。經歷過戰亂,然後一步步發展起來,成就現在的榮耀。歷史上的鹿特丹 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代爾夫特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佔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西班牙人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復發展時期。 到了16世紀,鹿特丹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許多港口,為對外交通和貿易奠定了基礎。到18世紀;鹿特丹的對外貿易更為蓬勃興旺,集中對法國和英國開展貿易,當時也有船隻遠航到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到19世紀,鹿特丹在轉口貿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於德國在1870年統一,在萊茵地區,特別是在魯爾地區實行工業化,使鹿特丹也相應地得到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及蘇伊士運河的通航,特別是1877年鐵路接通南部市區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運河新河道,使其運輸條件大為改善。城市的擴展,港口運輸網絡的建立,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河流和運河聯為一體,至20世紀初鹿特丹一躍而成為荷蘭第一大港,世界上設備優質的港口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鹿特丹遭受了巨大損失。1940年5月14日,德國空軍對這座城市狂轟濫炸,整個市中心和東部廣大地區完全被破壞,包括建於15世紀的聖勞倫斯大教堂在內的許多公共建築物被炸成一片瓦礫。只有市政府、郵政總局、股票交易所、波伊曼斯博物館等建築殘留下來,倖免於難。鹿特丹的瓦爾港機場(歐洲第一民用機場)也遭到破壞。1944年秋季,德軍撤退時還大肆破壞城市設施,如總長為7700多米的遠洋貨輪碼頭區和約40%的碼頭設備遭到破壞。今日鹿特丹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荷蘭已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它是歐共體最早成員國之一,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歐洲前列。其工業門類齊全,擁有歐洲頭號的煉油廠,造船業很發達,石油化工、家用電器、電子儀器、乳品加工、人造黃油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外還有汽車裝配、工程機械、鐵路器材、輕工業等製造部門。 步入鹿特丹,宛如置身於一座新興的大城市。它的城市建設規劃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新布局實施的,建築物基本上是戰後新建的,外觀新穎別致,大多為西歐風格,造型獨特,異彩紛呈。市區有規模宏大的銀行、保險公司和國際貿易中心機構。在老城區,許多街道路面是用石頭鋪成的,保留數百年前的風貌。鹿特丹是一座位於馬斯河沿岸的城市,市內河道很多,有各種各樣的船隻停泊在河邊。在建築物近旁,在河畔,在橋邊,荷蘭獨特的風車隨處可見,構成一幅幅如畫的景色。 市內交通十分方便,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地鐵和各類船隻。乘車經常要過橋、過河,在河網裡穿梭行駛。市區街道整齊清潔,其主要特點是居民住戶的樓層窗戶都養有五顏六色的鮮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歐洲港口花園城市。在郊區有許多菜園和花圃,種植各種蔬菜和花卉。商店裡商品琳琅滿目,市場供應極大豐富,出售的貨物大部分是來自歐共體的產品。街道上奔馳的有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除荷蘭本國的飛利浦產品外,尚有日本索尼、松下、日立和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產品。通訊郵電發達,街道上公用電話亭到處可見,對外聯絡頗為方便。各國風味的餐館、酒家、快餐店鱗次櫛比,還有華僑餐館供應地道的中餐。


鹿特丹夜景

鹿特丹也是一座著名旅遊城市,它每天要接待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畫廊、公園、圖書館、電影院和音樂廳。人民生活不僅有著濃鬱的文化氣息,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休閒時間去尋求生活的樂趣。

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的興盛衰敗,今日之繁盛成就了自己的城市名片。

相關焦點

  • 欲保歐洲第一位置 荷蘭鹿特丹港緊盯中國商船
    荷蘭《人民報》、《新鹿特丹商報》等主流媒體近日在重要版面刊登消息:荷蘭著名的鹿特丹港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其地位已被中國的上海港取代;而且,新加坡港也超越了鹿特丹港。至此,雄踞世界港口榜首42年之久的鹿特丹港退居第三位。這一歷史悠久的港口究竟怎麼了?
  • 荷蘭鹿特丹港貨物吞吐量4.69億噸,放在中國是什麼水平?
    在荷蘭,鹿特丹港不但是僅次於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歐洲最大的港口,常年貨物吞吐量在4.5億噸以上,在世界範圍內也能排入前十的位次。歐洲的門戶鹿特丹港位於荷蘭西部北海沿岸,地處北海航運要衝,有500多條航線,覆蓋全球近千個港口,是通過歐洲的天然門戶和重要的國際樞紐。依託荷蘭發達的鐵路、高速公路交通網,特別是作為主要腹地的西歐國家,工農業高度發達,以鹿特丹為中心,半徑600千米範圍內居住了近2億人口,產業和人口的密集程度僅次於中國的長三角。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鹿特丹港
    荷蘭在電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行業技術先進,金融服務和保險業發達;陸、海、空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是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荷蘭是世界三大農業出口國之一,其農業以高度集約化、高產著稱。荷蘭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歐盟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福布斯「2018年最佳商業國家」排名中,荷蘭位列第三。
  • 荷蘭皇家孚寶:上海是否可以複製鹿特丹港的成功?
    荷蘭皇家孚寶集團 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艾爾克·霍克斯特認為,中荷兩國都有悠遠的港口發展史,其中上海是「一帶一路」建設下的重要樞紐,而鹿特丹是中國貿易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因此,上海可以借鑑鹿特丹港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下的中心城市地位。
  • 廣州港與荷蘭鹿特丹港籤署友好港協議 廣州港「朋友圈」好友增至46個
    7日,廣州港與荷蘭鹿特丹港正式籤署友好港協議。廣州港「朋友圈」再添一名「好友」,增至46個。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連接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和滾裝船航線,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航運樞紐和歐洲門戶。廣州港是華南地區綜合性主樞紐港和貨櫃幹線港。2017年,廣州港在荷蘭正式設立了歐洲辦事處,有效拓展了廣州港在歐洲的業務往來合作。
  • 大洪災迫近歐洲西北部 荷蘭全境警戒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荷蘭鹿特丹港馬斯蘭特防洪堤壩兩個巨大的弧形鋼鐵大壩8日23時(北京時間9日6時)左右徐徐關閉,將大浪擋在鹿特丹港外。由於北海強颱風推動大浪迫近,荷蘭與英國等西歐國家正面臨自1953年以來最嚴重的洪災威脅。
  • 荷蘭物流行業在疫情之下的壓力不降反升
    作為「歐洲門戶」的荷蘭,在疫情之下又是如何肩負起連通歐洲的全球樞紐作用? 在這一榜單上,荷蘭常年佔據榜首與其背靠歐洲、面向世界的優越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地處北大西洋航路和歐洲大陸出海通道的交界處,荷蘭面向北海、背靠歐洲大陸腹地。以其為圓心的500公裡範圍內,可有效輻射倫敦、巴黎等歐洲重要消費城市。在這一方國土上築起的,是歐洲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阿姆斯特丹機場,以及歐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
  • 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四分之一貨物來自中國
    荷蘭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處。歷史上,始自中國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跨越萬水千山,最終在今天的荷蘭交匯。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荷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理優勢突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有四分之一的貨物都來自中國。
  • 荷蘭鹿特丹港加入中歐班列(成都-蒂爾堡)路線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成都5月21日電記者21日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悉,荷蘭當地時間5月21日11時30分,中歐班列(蒂爾堡-成都)發車儀式暨跨大西洋海運聯運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在荷蘭蒂爾堡市布拉邦特場站舉行。
  • 這個荷蘭人專做中國生意,九成「中國製造」從荷蘭速達歐洲
    這家公司如今每月處理約200萬個來自中國的包裹,經過「基於數據分析」的報關和分揀後, 98%的包裹從荷蘭發往歐洲其他國家,僅2%留在荷蘭。不管是機場還是港口,或是鐵路和公路,荷蘭相當成熟的物流網絡和開放的市場,讓這個面積只有2.5個北京市那麼大的國家成為了歐洲門戶,也成為了中國企業和商品抵達歐洲市場的重要樞紐。
  • 中歐班列(成都)牽線做媒 成都"結好"荷蘭物流門戶蒂爾堡
    一端連接著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成都,一端伸向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荷蘭蒂爾堡,伴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滿載著來自荷蘭、法國、西班牙等地的紅酒、奶粉、汽車整車等貨品的中歐班列(成都)緩緩駛入了成都國際鐵路港。
  • 荷蘭鹿特丹港正利用物聯網傳感技術實現港口的高效運營
    近日,荷蘭鹿特丹港務局(PoRA)和IBM宣布,雙方將就多年數位化舉措展開合作,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改變港口的運營環境,使港口和港口使用者受益。鹿特丹港,資料圖  據了解,該計劃還將為鹿特丹港整個42公裡的港口準備好「連接」船隻,甚至在未來還能自主航運。
  • 鹿特丹港2020年第一季度數據發布
    這種前所未有的狀況及其後果正在影響著包括鹿特丹港在內的國際貿易樞紐。鹿特丹港2020年第一季度的吞吐量為1.124億噸,比去年同期下降9.3%。然而應該指出的是,鹿特丹港2019年第一季度的貨櫃、LNG和生物燃料的吞吐量曾創歷史新高。
  • 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港、荷蘭國際物流協會、德國雷諾斯物流集團...
    荷蘭位於歐洲的交通中心地區,其冷鏈行業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尤其是在醫藥冷鏈物流方面,可以為中國提供許多借鑑和經驗交流。荷蘭國際物流協會受荷蘭政府經費支持,代表政府對外推廣荷蘭物流業,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建立或重組在歐洲供應鏈,同時開展研究和創新工作。
  • 巴西阿蘇港、荷蘭鹿特丹港與廣州港籤訂合作協議 廣州再添兩個...
    在本次大會上,作為主辦方的廣州收穫頗豐,繼7日傍晚廣州港與荷蘭鹿特丹港籤訂友好港協議之後,8日中午廣州港又與巴西阿蘇港等港口籤訂了友好港協議。至此,廣州港的「港口朋友圈」數量已擴大到50個。廣州港與阿蘇港合作是強強聯合對於成為廣州港的「姐妹」,阿蘇港副總裁特莎·梅傑顯得格外興奮。
  • 在「一帶一路」終點感受歐洲港口的魅力 | 「一帶一路」海外港口...
    其中,不萊梅港是德國第二大港,也是歐洲重要的中轉海港,目前處理的多為散貨和件雜貨,同時服務於不萊梅市發達的臨港產業。而不萊梅哈芬港是一個貨櫃樞紐港,同時也擁有歐洲最長的貨櫃碼頭岸線,長度近五公裡。該港口能為大型貨櫃船提供快速轉運服務,並擁有緊密相連的支線服務網絡,可與腹地建立起高效的運輸連接,以便將貨物繼續運往歐洲主要經濟中心。
  • 鹿特丹港:「港口至關重要,7 X 24小時不間斷運作」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對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鹿特丹港仍然開放營業。這是鹿特丹港務局總裁Allard Castelein給荷蘭的信息,荷蘭逾6%的盈利能力和385000個工作崗位都歸功於鹿特丹港的存在。
  • 荷蘭跨年新線路 | 穿梭海牙古今,走進最大歐洲港
    3Routes穿梭古今,感受海牙百年歷史文化;走進最大的歐洲港荷蘭跨年3條荷蘭旅行線路,帶你暢享聖誕美好假期。,卻是荷蘭的政治中心。這裡有著120多座著名建築和名勝古蹟,荷蘭的每一處著名景觀、人物、樹木等都以1:25比例微縮於此。你可以親自在鹿特丹港的貨船上裝載貨櫃,或是在鮮花拍賣市場上競價一束鮮花。【路線】從馬德羅丹微縮城步行3分鐘至Den Haag, Madurodam車站,乘坐22路公交車經9站後到達Den Haag, Centraal Station Uitstaph。
  • 荷蘭鹿特丹它是歐洲最大的煉油基地和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鹿特丹位於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口地區新馬斯河兩岸,距北海28公裡,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蘭第二大城市。城市市區面積200多平方公裡,港區100多平方公裡。市區人口約60萬,連同郊區城鎮在內共計105萬。鹿特丹港是西歐共同體貨物集散中心之一,有「歐洲的門戶」之稱。
  • 鹿特丹港四分之一貨物來自中國
    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荷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理優勢突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有四分之一的貨物都來自中國。作為雙邊合作一直以來的亮點,兩國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也乘「一帶一路」東風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