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鹿特丹港

2020-12-16 中國港口網

最新的數據顯示,荷蘭國土面積全球排名第137位,人口數量排名第68位,但荷蘭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十個最主要發達國家之一,人均收入也排名前二十。荷蘭的經濟特點是外向型經濟佔主導,對外貿易、投資及消費整體表現良好。荷蘭在電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行業技術先進,金融服務和保險業發達;陸、海、空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是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荷蘭是世界三大農業出口國之一,其農業以高度集約化、高產著稱。荷蘭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歐盟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福布斯「2018年最佳商業國家」排名中,荷蘭位列第三。

 

圖1 荷蘭GDP(2008-2017)(單位:十億美元)

數據來源:World Bank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8年1-6月,荷蘭貨物進出口額為6833.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其中,出口360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進口3228.7億美元,同比增長18.9%。貿易順差375.6億美元,同比下降1.1%。

表1 2018年1-6月荷蘭對主要貿易夥伴出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表2 2018年1-6月荷蘭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荷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約六成的貨物貿易在歐盟區域內進行。2018年1-6月荷蘭對歐盟(28國)出口2541.9億美元,增長14.2%,佔其出口總額的70.5%;自歐盟(28國)進口1479.0億美元,增長20.3%,佔其進口總額的45.8%。在歐盟區域內,荷蘭的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是德國和比利時,1-6月出口額為792.9億美元和381.9億美元,增長12.8%和15.2%,佔荷蘭出口總額的22.0%和10.6%;主要進口來源地仍然是德國和比利時,1-6月進口額為489.1億美元和265.3億美元,增長19.7%和16.3%,佔荷蘭進口總額的15.2%和8.2%。在歐盟區域外,荷蘭最大的出口夥伴是美國,1-6月出口143.4億美元,增長33.0%,佔荷蘭出口總額的4.0%;中國和美國是其主要的進口國,1-6月進口463.5億美元和221.8億美元,增長15.1%和12.3%,佔荷蘭進口總額的14.4%和6.9%。

荷蘭的貨物貿易一直處於順差狀況,順差額主要來源於歐盟國家中的德國、法國、比利時和英國。2018年1-6月荷蘭與上述四國的順差額為303.8億美元、192.1億美元、116.6億美元和114.3億美元。貿易逆差主要來源於中國、俄羅斯和美國,1-6月逆差額分別為402.5億美元、98.1億美元和78.4億美元。

分商品看,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礦產品是荷蘭的前三大類出口商品,1-6月出口945.7億美元、515.2億美元和499.9億美元,分別增長16.6%、20.9%和18.4%,佔荷蘭出口總額的26.2%、14.3%和13.9%。荷蘭前三大類進口商品為機電產品、礦產品和化工產品,1-6月進口額為870.3億美元、572.2億美元和368.1億美元,分別增長19.3%、25.2%和19.2%,佔其進口總額的27.0%、17.7%和11.4%。

2018年1-6月,荷蘭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24.5億美元,增長12.5%。其中,荷蘭對中國出口61.0億美元,下降3.8%;荷蘭自中國進口463.5億美元,增長15.1%。荷蘭與中國的貿易逆差402.5億美元。

荷蘭對中國出口排名前三位的產品是機電產品、食品、飲料和菸草和化工產品,1-6月出口額分別為16.7億美元、8.5億美元和7.6億美元,機電產品下降12.8%,食品、飲料和菸草增長29.0%,化工產品增長15.6%,佔荷蘭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7.3%、13.9%和12.5%。 

荷蘭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1-6月進口額為329.1億美元,增長15.0%,佔荷蘭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1.0%,中國在該類產品上佔有較大優勢,是荷蘭機電產品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佔荷蘭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37.8%,中國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德國、美國、日本、比利時等國家。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保持優勢,家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等輕工產品佔荷蘭同類商品進口市場的37.3%和18.7%,在這些產品上,德國、比利時等是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表3 中荷雙邊貿易額(2012-2018上半年)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一直以來,東方與西方通過貿易緊密相連。貨物通過海陸空流通於兩大洲之間。荷蘭是最早開拓東亞新航線並與之實現商業聯繫的海上貿易國家之一。從17世紀初開始,荷蘭就和中國建立起了商貿關係。

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交匯處,港口覆蓋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及滾裝船航線,是通往歐洲的天然門戶和重要的國際樞紐。作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既是歐洲最大的原油、石油產品、穀物等散裝貨轉運地,同時又是世界最大的貨櫃轉運港口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ECT貨櫃碼頭。

目前鹿特丹港有瓦爾-埃姆港區、梅爾沃港區、維爾港區、波利斯港區、博特萊克港區、歐羅波特港區和馬斯萊可迪港區七個港區,港口主要以處理液態散貨和貨櫃為主,其碼頭通過能力達每年2.15億噸,貨櫃通過能力達每年1700萬TEU;在液態貨物方面,鹿特丹港除了專業化的液態散貨碼頭,還擁有5個煉油廠、45家化工和石化公司、3家工業燃氣生產商以及長達1500公裡的輸油管線,其中液態散貨的吞吐量佔歐洲前十位港口液態散貨吞吐量總和的50%以上。鹿特丹港的貨櫃碼頭縱深 900m,碼頭前沿最大水深 24m,可接納現今最大的貨櫃船進行裝卸,裝卸船效率每小時可達50~60箱。

圖2 鹿特丹港貨櫃吞吐量(2011-2017)

數據來源:www.smu-cemil.com

圖3 鹿特丹港幹散貨和液體貨吞吐量

數據來源:www.smu-cemil.com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給鹿特丹港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5月,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與和記港口集團下屬企業ECT Participations B.V.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協議。前者以1.25億歐元收購後者擁有的鹿特丹港Euromax貨櫃碼頭35%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加上此前擁有的股份,中遠太平洋擁有Euromax貨櫃碼頭47.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該港是500多條航線的船籍港或停靠港,通往全球1000多個港口,其25%的貨櫃吞吐量來自中國。Euromax貨櫃碼頭是最先進的無人操作裝卸碼頭,年裝卸量約700萬標準箱。碼頭連接鐵路,為貨物往來歐洲內陸腹地提供了理想選擇。

同時,中歐班列也給昔日的「海上馬車夫」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6年11月,成都-蒂爾堡-鹿特丹鐵路班列正式啟動。這是目前從中國到荷蘭最快也是唯一直達的貨運鐵路。

2018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荷蘭,總理提出: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合作。中方願與荷方加強港口、物流、海關等領域合作,為打造高效暢通的亞歐大通道做出積極努力。

本文由「港口網www.chinaports.com」特約上海海事大學

 周鑫、沙梅獨家提供

參考文獻:

[1]中國商務部網站

[2] https://www.yidaiyilu.gov.cn

[3] www.smu-cemil.com

[4] 鹿特丹港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魏路闓


相關焦點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阿姆斯特丹港
    荷蘭是世界三大農業出口國之一,其農業以高度集約化、高產著稱。荷蘭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歐盟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福布斯「2018年最佳商業國家」排名中,荷蘭位列第三。「歐洲門戶」之稱,是「一帶一路」海陸交匯之地,同時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 在「一帶一路」終點感受歐洲港口的魅力 | 「一帶一路」海外港口...
    德國不萊梅組合港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德國不萊梅組合港由不萊梅港和不萊梅哈芬港組成的不萊梅組合港,是歐洲最重要的通用港口之一。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被譽為「歐洲門戶」,覆蓋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及滾裝船航線
  • 荷蘭皇家孚寶:上海是否可以複製鹿特丹港的成功?
    荷蘭皇家孚寶集團 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艾爾克·霍克斯特認為,中荷兩國都有悠遠的港口發展史,其中上海是「一帶一路」建設下的重要樞紐,而鹿特丹是中國貿易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因此,上海可以借鑑鹿特丹港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下的中心城市地位。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英國費力克斯託港
    分國別(地區)看,2018年美國、德國、法國、荷蘭和中國是英國前五大出口貿易夥伴,出口額分別為364.665億英鎊、252.926億英鎊、171.005億英鎊、164.532億英鎊和135.584億英鎊,其中對美國、法國、荷蘭、中國出口增長5.3%、1.4%、12.5%和5.1%,對德國出口下降1.2%,佔英國出口總額的14.7%、10.2%、6.9%、6.6%和5.5%。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南非德班港
    貿易順差第一位來源地不詳,順差額為10.5億美元,其次為波札那、納米比亞、莫三比克和荷蘭,順差額分別為8億美元、6億美元、5.7億美元和4.9億美元。除上述產品外,塑料橡膠、鞋靴等輕工產品和家具玩具等也為南非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HS類),在南非自中國進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分別為4.9%、4.3%和4%。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俄羅斯聖彼得堡港
    該碼頭通過廣泛的支線網絡與歐洲的港口——鹿特丹港、漢堡港、不萊梅港和安特衛普港等相連。布朗卡(Bronka)碼頭,是近年來新建的碼頭,吞吐量目前可達到190萬-300萬TEU,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FCT碼頭的壓力。表2 聖彼得堡海港FCT碼頭裝卸設備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巴基斯坦喀拉蚩港
    製造業是巴基斯坦經濟支柱,紡織業是巴基斯坦工業中最重要的行業,其次為食品加工業,近年來工程、機械、電子、汽車、化工等行業也逐步發展。「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這是中巴雙方於2015年4月20日啟動的雙邊項目。項目總價值估計為620億美元,其中包括基礎設施、鐵路和能源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的開發將連接中國新疆地區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喀拉蚩港。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越南胡志明港
    2017年,越南和中國籤署了關於共同實施「兩廊一圈」和「一帶一路」計劃的合作文件。2019年4月25日-27日,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率團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出席了開幕式、圓桌峰會和高級別會議等活動。阮春福高度評價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各項議題。在越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越南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自然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
    圖2 雅加達港貨櫃吞吐量(2012-2018)數據來源:Lloyd's List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在2018年與中國籤署了推進「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建設的諒解備忘錄
  • 廣州港與荷蘭鹿特丹港籤署友好港協議 廣州港「朋友圈」好友增至46個
    7日,廣州港與荷蘭鹿特丹港正式籤署友好港協議。廣州港「朋友圈」再添一名「好友」,增至46個。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連接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和滾裝船航線,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航運樞紐和歐洲門戶。廣州港是華南地區綜合性主樞紐港和貨櫃幹線港。2017年,廣州港在荷蘭正式設立了歐洲辦事處,有效拓展了廣州港在歐洲的業務往來合作。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
    截止2018年9月底,在馬來西亞的十大類進口商品中,中國出口的機電產品、賤金屬及製品和化工產品在馬市場中佔據優勢地位,進口額為159.1億美元、37.6億美元和24.2億美元,分別增長16.0%、23.8%和29.2%。另外,馬來西亞自中國進口的運輸設備的進口額增幅較多,增長35.9%。表3 中馬雙邊貿易額(2012-2018年1-9月)
  • 鹿特丹港四分之一貨物來自中國
    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荷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理優勢突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有四分之一的貨物都來自中國。作為雙邊合作一直以來的亮點,兩國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也乘「一帶一路」東風再上臺階。
  • 盤點「一帶一路」上的那些海外港口——歐洲篇
    荷蘭: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現在還正好處在「一帶一路」的終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如今,阿姆斯特丹港成為了荷蘭的第二大海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最大港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往中東歐的門戶港口。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泰國曼谷港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2)曼谷港曼谷港由泰國港務局負責管理和運營,海運航線可達中、日、美、歐和新加坡等地區和國家。在相對良好的經濟大環境下,泰國進一步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將泰國打造成國際重要交通和物流樞紐。中泰鐵路是兩國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也是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重要的互聯互通項目。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斯裡蘭卡科倫坡港
    近年來,斯裡蘭卡政府致力於打造以創新、出口、創業為中心的經濟體,擬將科倫坡打造成為立於杜拜和新加坡之間的印度洋上的國際金融中心;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絲路基金」等合作,拓展其與印度、新加坡等國的貿易往來。
  • 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四分之一貨物來自中國
    荷蘭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處。歷史上,始自中國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跨越萬水千山,最終在今天的荷蘭交匯。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荷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理優勢突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有四分之一的貨物都來自中國。
  • 【獨家】 「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紡織業是巴基斯坦工業中最重要的行業,其次為食品加工業。近年來,工程、機械、電子、汽車、化工等行業也逐步發展。巴基斯坦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成員國,同時也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自由貿易區的組織成員。
  • 欲保歐洲第一位置 荷蘭鹿特丹港緊盯中國商船
    荷蘭《人民報》、《新鹿特丹商報》等主流媒體近日在重要版面刊登消息:荷蘭著名的鹿特丹港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其地位已被中國的上海港取代;而且,新加坡港也超越了鹿特丹港。至此,雄踞世界港口榜首42年之久的鹿特丹港退居第三位。這一歷史悠久的港口究竟怎麼了?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越南海防港
    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增長3.76%,對GDP貢獻率8.7%;第二產業增長8.85%,對GDP貢獻49%;第三產業增長7.03%,對GDP貢獻率43%。全年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升3.54%,控制在國會預期的4%以內。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
    中柬雙邊貿易近年來,中柬雙邊經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已連續多年位居柬埔寨的第一大進口國。柬埔寨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紡織品、皮革以及機械、電子產品等;而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則為大米、大豆等農產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柬兩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進行了多項合作。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就是兩國「一帶一路」合作豐碩成果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