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各位精品咖啡界的先進咖啡師,愛好者們大家好,我是 咖啡才鳥 James,在『咖啡學習之路的正確打開方式』系列篇幅中,會逐一與大家分享我個人在咖啡道路上的學習心得與觀點。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幫助想學咖啡、或已經入行的夥伴們梳理一下其中邏輯,當然每人的發展大多取決於個人興趣以及自己對未來的規劃,這個思想不是簡簡單單看一篇文章就能糾正過來的,如果你在這方面正有疑惑或從未思考,那接下來請往下細讀。
在序篇中我有說到:咖啡學習的第一步應該是從「金杯萃取」開始(若還未看過此文的童鞋請點擊上一篇:咖啡學習之路的正確打開方式-序篇查看)
只有當你了解並掌握金杯萃取(Brewing)的概念後,再來學習咖啡師(Barista)才能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咖啡師Barista專指學習用意式咖啡機製作的課程)在了解Brewing後準備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開始學習Barista前,請先別著急,我想先展開Barista的技術層面來談談對這門的課程看法。
如果把Barista從技術角度拆分開的話,會分兩個「流派」:拉花流 & 萃取流
拉花流的Barista們注重:牛奶選擇、打發方式、融合角度、穩定擺動、提收乾淨利落。創造的是一杯杯精彩絕倫,猶如藝術品般的咖啡。
萃取流的Barista們注重:豆子選擇、布粉填壓、粉水比例、萃取技巧、不斷修正口味。使用有限資源,創造一杯杯無限接近完美風味的咖啡。
(我想偏激型的咖啡師已經對上面那段解釋感到不悅了,請注意我是以方向概念來區分,並不是狹指拉花流咖啡師都不會萃取,而萃取流咖啡師都不懂拉花)
拉花可能是讓多數人有興趣了解咖啡的第一步(我當年也是看了Hoffmann的WBC視頻後才知道原來咖啡還能這麼整)那些美輪美奐的拉花背後是數不清的咖啡豆和牛奶堆積而成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些刻苦練習拉花的咖啡師們每月光為了買練習豆、練習奶就要燒掉幾千元工資(注意是練習豆,從這個觀念開始兩個流派已經分道揚鑣了)他們不斷翻牆在外網反覆研究業內高手們的最新作品,各種臨摹苦練以求某一天能達到相同水準甚至超越前輩自創風格。
我們暫且不論最終達到那個高度的咖啡師能有多少人。
我想問你是否有計算過:自身為此付出的 成本 與 收益 的比例?
在2016年我們經常看到有碗雞湯是這麼寫的:任何人只要在一件事情上花一萬小時,他就是這件事的專家。在當今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社會中,這句話已經開始不靠譜,更何況從咖啡師刻意苦練拉花這件事,我的觀點是:極其不合算。
當你越來越年長時,你會發現自己有兩個稀缺資源,注意力 & 時間。所以我自己在學習任何新技術之前都要思考一些基本問題,再來評估要不要花費這兩個稀缺資源來「投資」學習這門技術。
第一.你想學的這門技術能給你未來創造多大價值?(衍生價值越多越好)
第二.這門技術是否需要通過大量刻意練習才能獲得,並且習得後是否還需源源不斷投入時間、精力、金錢成本才能維持一定水準?
第三.如果我一段時間(非長期)不練習這門技術,是否會有很大程度的退步?
我想不僅是咖啡師,大多數人都沒想過這些事情吧?沒關係只要開始思考任何時候都不晚,相信我,想明白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關係到你今後的學習方式,更關聯著你未來的職業規劃。
在 『咖啡學習之路的正確打開方式-中篇(下)』 我們一起來做解答
轉載聲明:本文授權轉載自「咖啡才鳥」,微信搜索「咖啡才鳥」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