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才能絕不在郭嘉之下,他的發明如:木牛流馬,連弩等,到現在都還有人在研究。諸葛亮以精於治國聞名於世,行兵布陣被司馬懿稱為「天下奇才」。在用人方面,諸葛亮也有過人之處。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而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他是一個喜歡雲遊四海的智士。花一個月的時間就把一個縣令一年的公務處理妥當。在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被其誠心打動,決定下山幫助劉備一起興復漢室江山。解除人民疾苦。公元208年,諸葛亮在劉備帳中。
龐統和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龐統的一生短暫而精彩,死時年僅35歲,比郭嘉還早逝,這似乎再次證明了「天妒英才」這個成語,讓人唏噓不已。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龐統為劉備取益州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龐統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盡頭,在攻打雒城時,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純粹是意外,並非演義中說的中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這純粹是演義在貶低龐統)。觀龐統一生,與其他謀士相比,龐統算是寡產,出的計謀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龐統的早夭,限制了他的發揮,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歲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謀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
而龐統35歲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順,在東吳得不到重用,後投靠劉備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認識到了龐統的大才,重用龐統,而此時距離龐統的大限已經不遠了。當然龐統沒有讓人失望,從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時間裡,龐統用自己的表現讓歷史記住了自己,也讓自己躋身與頂級謀士之列。龐統的夭折,是對劉備集團一次沉重的打擊。劉備從此少了一位「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謀士,
但是後來呢,事實證明了司馬徽的那句話有些偏頗,因為蜀國的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但是卻沒有能安天下,反而是失天下了,這就讓後世很多人都是在研究這個問題。「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NO!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雖然有臥龍打天下,但蜀漢容易被人鑽空子,倘若法正與劉巴任意存在一人,則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劉巴是個財政人才,這人一心想投靠曹操,赤壁之戰後,荊州在劉備手裡,劉巴不能北上投奔曹操,結果繞交趾到西川,在劉璋手下做事,劉備佔領西川後,他向劉備謝罪,劉備寬恕了他,就在劉備手下做事。張飛也對他很恭敬,可見此人確實很有能力。劉備佔據西川後,軍用不足,請教劉巴,劉巴說「易而,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市。」劉備照辦,幾個月就府庫充實了。諸葛亮曾自嘆不如劉巴。
後來也證實臥龍諸葛亮確實牛B,騷擾魏國讓魏國吃盡了苦頭,鳳雛走馬觀花,早早的在落鳳坡收場了,也沒有建立什麼不世之功,所以名聲不大。其實世人不知道在這以後還有一句話:「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可見法正和劉巴二人的重要性啊。法正擅於奇謀,不過早逝,後來是由劉巴頂法正當差事,遺憾的是,在劉備稱帝不久之後,劉巴就逝世了,如果此二人有一個活著,諸葛亮就不會憂慮蜀國後方有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