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仍失敗?其實後面還提了倆人

2020-12-17 尋歷史真相

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曹操

01

三國戰亂時期,每一路諸侯都想統一天下,但是競爭激烈,實現統一大業是難上加難。

眾所周知,司馬徽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然而,劉備得到了他兩人的幫助,最終還是沒有成就大業。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劉備太弱?

史書曾有記載,劉備此人處處想著百姓,懂得深謀遠慮。所以說,最終失敗並不能說明是他的原因。

02

為了讓諸葛亮出山,劉備花費了功夫,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幫助。諸葛亮這個人非常聰明,而且心中頗有計謀,在跟隨劉備整個過程中,諸葛亮立下了汗馬功勞。從初期到後期,劉備一直在按照諸葛亮的思想來做事,尤其是三分天下的思想,最終都成功了。

大家都知道這兩人指的是誰,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就是龐統,這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心中的謀略都能勝過千軍萬馬。曾經靠著龐統拿下了益州,靠著諸葛亮擒住了孟獲。擁有這麼兩個厲害的人才,為何沒有安定天下?

其實上述說的安天下只是前半句,後面還有一句,想必只有很少人聽過,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03

簡單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咱們可以解讀為:如果劉備有劉巴和法正的幫助,那麼大業可成,漢室可興,一旦這兩人有一個人不在了,他想要成就一番霸業的想法就會破滅,漢室難以興旺發達。

法正作為劉備的謀士,最開始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他就給劉備出過點子。但是讓人可惜的是,法正和龐統兩人都先後去世,這讓劉備接受不了,嚴重影響了蜀漢的發展。在這之後,劉備就逐漸頹敗。

有人說了,劉巴這不是還在嗎?相對於其他三個人來說,這個人說白了貢獻比較小,作用比較小,雖然是幫助過劉備,但是此人一直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大作為。

這幾個人都是劉備軍中謀士,都在劉備發展之路上出過力,但是隨著一個人又一個人的離去,這句話的意義已經沒有了,就像是筷子一樣,四根筷子綁在一起衝擊力才大,僅僅靠著一根筷子,作用就非常小了。

不然的話,憑藉他們四個人的力量,他們肯定能讓蜀漢有一番作為。

04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件事,想要有一番作為僅僅靠著自己不行,需要手中有各式各樣的人物,這樣才能有綜合優勢,才能一統大業。

雖然劉備沒能完成平定天下的夢想,但是在當時還是比較好的,至少對比曹操和孫權一點不弱。

05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有些丟人

國外男子先天臉部畸形,卻娶了漂亮老婆,孩子出生後兩人沒了笑容

晚清第一名妓很漂亮嗎?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她一席話退一國兵

世界僅此一例,奧地利小夥先天侏儒症,後得巨人症,身高暴長1米多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為啥07年被我軍淘汰?

參考資料《三國志》《全三國文》

文章題目: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仍失敗?其實後面還提了倆人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卻還是失敗,其實只因下句話
    大家都知道,《三國》裡劉備的軍師事——諸葛亮。事實上,當時的三國有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臥龍、鳳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然而二人都是有身份、有才能的人!臥龍大家都可以猜得到,指的就是諸葛亮,歷史上有名的勝仗有很多:第一次大獲全勝的博望坡之戰,隨後的赤壁之戰恐怕是諸葛亮一生的榮耀;而很少有人知道「鳳雛」是誰!「鳳雛」就是龐統,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連環計,還有他處理政務的能力,把一年的公務可以壓縮到一個月處理完畢!
  •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全得卻敗了?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全得卻敗了?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大家都清楚三國中有一個非常什麼的老者,那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他教出了許多徒弟,並且都是人中龍鳳,而最出名的三個徒弟就是諸葛亮、龐統、徐庶,而這三人中,諸葛亮與龐統更是被人們稱為臥龍鳳雛。並且世人還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可是為何劉備全得卻敗了?其實是因水鏡先生還有一句話沒說完。
  •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劉備得二為什麼還失敗了?
    在《三國演義》中,皇叔劉備曾偶遇名士司馬徽,兩人在草堂促膝長談,司馬徽見劉備有志向卻一事無成,便向劉皇叔推薦了兩個人,即諸葛亮和龐統。書中第35回記載: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令人奇怪的是,司馬徽出門時竟然仰天大笑說:「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惜哉!」說完後,飄然而去,劉備嘆曰:「真隱居賢士也。」這是司馬徽在小說中的二次出場,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能掐會算的世外高人形象。於是,他的這兩句經典臺詞火了起來。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能一統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眾所周知,適逢亂世國家就會出現一種「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狀,更有甚者人們為了能夠在亂世生存下去就會違背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而「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卻還是敗了?他忘了後面兩句
    而當年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也就是曹劉孫三人身後,各自都跟隨著一幫名士。這一段歷史便流傳百年,後元末明初時期的小說家羅貫中對這一段歷史進行了藝術性的加工。在史料的基礎上做戲劇性的改變,最終成就了如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而在這本書之中。最為出名的名士便是諸葛亮了,他便是水鏡先生口中「臥龍鳳雛」之中的「臥龍」。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何仍失敗?他忘記了後半句
    在這東漢末年的亂世裡,劉備從最底層慢慢爬起,一路有了諸多名將良臣相伴,任何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是,他卻是三國時期第一個失敗的陣營,英雄也好,智者也罷,最終全都化成了空。一番細細交談後,那句至今依然十分有名的話語應運而生:「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在水鏡先生的心中,「臥龍」諸葛孔明和「鳳雛」龐統絕對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大才。而在後來的發展裡,劉備也確實得到了他們二位的鼎力相助,但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呢?只因為,司馬徽的話還有後半句。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司馬徽還說了4字,道破劉備失敗玄機
    司馬徽綽號水鏡先生,是潁川陽翟人,他一生精通兵法、經學、道術等多門學問,他還收了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三位超級徒弟,他如同鬼谷子一樣,自己不出山,但天下盡在他掌控和預料之中,因此
  •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有得天下?
    問得好,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請一定要注意這個安字。換句話說,臥龍諸葛亮和送出龐統都是守天下之臣,而非得天下之臣。為什麼這麼說呢?臥龍和鳳雛都是上馬可管軍,下馬可管臣,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而這樣的全才劉備有兩個。按理說劉備一定會得到天下。因為諸葛亮,龐統他們守成的優勢要遠大於創業的優勢,因為創業需要進取,而守成則需要平衡關係。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卻還是敗了?他忘了後面兩句
    而當年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也就是曹劉孫三人身後,各自都跟隨著一幫名士。這一段歷史便流傳百年,後元末明初時期的小說家羅貫中對這一段歷史進行了藝術性的加工。在史料的基礎上做戲劇性的改變,最終成就了如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而在這本書之中。最為出名的名士便是諸葛亮了,他便是水鏡先生口中「臥龍鳳雛」之中的「臥龍」。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兩個皆得,為何也沒能安天下?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個皆得,為何也沒能安天下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兩人不和。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諸葛亮比龐統早一點出山,劉備是如魚得水。
  • 臥龍,鳳雛,冢虎,得一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
    導語:臥龍,鳳雛,冢虎,得一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當時著名的人評者水鏡先生,在通過八卦佔卜後得出天下將出現三個大才:歐龍、鳳雛、冢虎,而這三人都是當世大才,得其一人便可安定天下,後來這三人分別對應了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其中劉備更是獨得其二,但是為什麼最後反而是曹魏奪得了天下,或者說是司馬懿的後代從曹魏那裡繼承了天下,而不是劉備勢力得到天下呢?
  • 臥龍、冢虎、鳳雛、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3個為何仍贏不了
    傳說中,劉備在著手締造蜀漢時,遇到了一個隱士,即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道家隱士,精通奇門兵法,學識淵博有知人之明,劉備聽了他的建議後,一直牢記於心。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即安天下!劉備得其三,為何仍失敗?
    對於三國的局勢,水鏡先生有過這樣預言「漢末將有四大名士,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其一便可得天下」,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劉備一生得了其中的三個名士,為何還是沒有得天下,只是三足鼎立而已呢? 劉備得到的第一位名士就是「臥龍」諸葛。
  • 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滿了劉備一句話,因此三分天下
    然而司馬徽無意出山,但是卻給劉備介紹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當時荊州的兩大名士,並揚言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這就引發了劉備之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等橋段,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打臉,當時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卻最終只能三分天下,那麼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誤呢?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蜀漢還是亡,原來後面還有一句話更為關鍵
    人們熟悉司馬徽,來自劉備和他的一段經典對話。當時依附劉表的劉備前去拜訪,與司馬徽就時事交換看法,司馬徽則謙虛地說道:「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很好奇,「伏龍、鳳雛」都是誰?司馬徽則回答:「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對於兩人的談話,《三國演義》直接總結了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有更重要的一句,卻一直被忽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有更重要的一句,卻一直被忽略!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意思是得到諸葛亮和龐統一個就可以平定天下,成就霸業。其中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原來司馬徽還說了4字,道破劉備失敗玄機
    司馬徽之所以天下聞名,其實只因他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宣傳他的兩大弟子的廣告詞,10個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世人往往不知
    此時水鏡先生就指點劉備,「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聽了這話之後很高興,想要具體詢問水鏡先生,臥龍和鳳雛究竟為何人時,沒想到水鏡先生卻故弄玄虛岔開了話題。劉備聽從水鏡先生的指點,轉而開始去隆中草廬三請諸葛亮,後來他還得到了被稱為鳳雛的龐統。劉備曾經一度認為,得到二人之後自己從此便可以安得天下,沒想到蜀漢最終也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世人都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二者皆得,為何最後還落得亡國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