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州過河船重出江湖 坐船打卡刷爆朋友圈
▲大人、小孩兒……輪船擠滿了
▲渡船靠岸居民拿起手機興奮地拍起來
▲江邊耍水等待過河船
江面輪船熱鬧起來
▲曾經的萬縣港客運站(資料圖,來源於網絡)
▲80年代的萬州港(資料圖,來源於網絡)
上周,萬州因大橋檢修恢復輪渡,瞬間刷爆了朋友圈。曾幾何時,過河船是萬州人唯一的過江工具,是難以割捨的城市符號。一時間,江邊熱鬧了,排隊打卡坐船成了時尚。過河船承載了老萬州人滿滿的童年記憶,大家紛紛建議它能保留下來。
開通首日6000餘人乘坐
因萬州長江二橋封道檢修,萬州臨時開通客運渡船,由長江北岸薴溪河碼頭(萬達逸林酒店對面),至長江南岸草店子碼頭(濱江一號小區對面),單程票價每人次2元,運行時間為上午6點30分至晚上7點30分。
萬州恢復輪渡模式,過河船重出江湖!消息一傳開,萬州人的朋友圈沸騰了!7月19日開行第一天,多達6000餘人乘船過河,有的是為了上下班,有的純粹是為了體驗,尋一把兒時坐過河船渡江的記憶。「尖峰時段,早上6:30至9:00,下午5:00至7:30有5艘船,一般時段有3艘船,基本能滿足過江市民的乘船需求。」萬州區港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猶記姑姑出嫁時花鋪蓋
上周末,萬州區南濱公園迎來了不少等待渡江過河的人,有的特地從重慶主城、成都等地前來感受一趟高峽平湖的過河船。
「十多年沒坐過過河船了。」上周六傍晚,在主城上班的鄒東帶著一家人來到江邊。「來了來了,快快快,我們排好隊……」大家整齊劃一排隊等候,看著遠處江面上駛來的渡船,鄒東激動不已。「記得姑姑出嫁時,家裡大人們挑著一床床新被子過江的場景。」鄒東告訴記者,姑姑是奶奶最小的女兒,嫁到了翠屏山那邊,公交加輪渡,去一趟少說也要兩三個小時。奶奶暈車,但不暈船,所以每次去女兒家最期待坐船。兒時去姑姑家串門,成了小朋友們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汽笛聲響起,好似回到童年:坐過河船到江對面,漂亮的鵝卵石,軟軟的沙灘,停泊在江邊的木船,在船上跳來跳去等待浪花顛簸……
輪船進港場景記憶猶新
65歲的鄭國華是土生土長的萬州人,萬州恢復過河船,他也滿是激動。據他回憶,小時候,他每天都會到客運站外面的兩塊黑板告示牌確認上水和下水的輪船,捕捉心儀的那幾艘大輪船。他情有獨鐘的是巨無霸大輪船「民眾號」。記憶中的「民眾號」又長又大,立有兩個大煙囪,一進港,莽莽的汽笛聲就有與眾不同的氣勢。「我好期待它的到來。只有夏季洪水季節,它行走在長江黃金水道上,冬季枯水季節很少光顧萬縣港。」
「民眾號」是鄭國華心中的「高富帥」。一看到黑板上告示,「民眾號」到萬縣港,他會邀約鄰居小夥伴,晚上吃完飯迫不及待地一路狂奔到碼頭。鄭國華回憶,重慶下來的大輪船乘風破浪,抵達萬縣港時正值夕陽餘輝中。他總是傻傻地呆在江邊一個角落,迎接大輪船徐徐進港,聽到一串譁啦啦的下錨聲,輪船一下就安靜下來。旅客們提著大包小包魚貫而行,下了船開始登上梯子,和來接他們的親友碰面後甚是親熱。這些場景,觸動著他幼小的心靈,至今記憶猶新。
一排排輪船燈火燦爛
曾經,萬州人民唯一的交通出行通道,就是這條長江黃金水道。在鄭國華記憶裡,這些輪船一排排停泊,燈火燦爛,像一幢幢摩天大樓立在水中。
「那時候還叫萬縣港,客運站的關注度不得了。船票不好買,要提前去買票,如果能認識一名港務局客運賣票人員,那算是遇到了貴人。尤其是企業單位接到緊急通知到省城開會出差,買船票到重慶是必須的。」鄭國華介紹,港口頻繁進出船隻,上水下水的江字號輪船穿梭而過。大輪船好多,到十七碼頭就能看那繁榮的場景。
如今,這一情況呈顛覆性的變化:萬縣市變成了萬州區,高峽出平湖,萬州就成了一座平湖城市。時代在發展,萬州在同步,交通有了很大的變化,萬州有飛機,有高鐵,還有條條高速公路。快速便捷的交通一下改變了舊時格局,把萬州長江水運甩了幾條街。「如今到萬州港,這裡不再熱鬧。大輪船變成了旅遊船,時不時能看到幾艘,已經失去往日的輝煌。」鄭國華感嘆。
呼籲留住過河船留住鄉愁
萬州恢復輪渡,讓遠在他鄉的萬州人也沸騰了,大家紛紛建議政府部門能將過河船延續下去。
「保留下來就是這座城市的記憶。你看主城兩江遊、長江索道多火呀,說不定過河船還能成為我們萬州的人氣景點。現在城市交通擁堵,多一種交通工具出行,既環保便捷,還能找尋城市記憶。外地遊客來這裡,也能多角度觀賞咱們高峽出平湖的美景。」46歲的張楠住在萬州陳家壩街道,他上班在江對面的萬州老城,雖然平時都是開車上下班,但輪渡恢復後,他每天步行加輪渡,好似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時候,河面沒有這麼寬,但總感覺要坐很久才到江對面,現在還沒什麼感覺,就已過江到岸了。」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圖
網友聲音
網友彩霞:「不管是50歲以上的大爺大媽,還是幾歲的小朋友,都需要這樣來感受萬州古老的歷史文化,這麼有意義的事情確實要留傳下來!
網友定遠:於交通、於旅遊、於歷史都有保留意思,建議政府認真考慮甚至精心打造。
網友「駱那耳朵」:同意保留,不僅便民,也有利於從另一個角度欣賞萬州風景,而且過河船本身就是平湖之城的一道特色風景。
(責編:馮粒、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