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花開,萬物生長,正是韶光淑氣的好時節,然而有一種生物也迎來了它生命的黃金時節。隨著氣溫逐漸的走暖,春雨綿綿化作四處積水,在這適宜的條件下蚊子開始繁衍生息。恰好四月份又是愛國衛生月,因此春季滅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了。
一、蚊子的孳生環境
蚊子的生長周期需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通常而言,成蚊吸血成功後3-5天就能產卵,2-3天後,卵就能變成幼蟲,即孑孓。幼蟲生活於水中,約10天左右變為蛹。蛹經過1-3天,羽化為成蚊。
由此可見,蚊子在其生命的前三個階段都離不開水,所以清理積水是控蚊的關鍵。早春滅蚊,清除易孳生蚊蟲的各類積水,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是可以快速降低全年蚊蟲基數,降低夏秋季蚊蟲高峰期密度的有效措施。
一般而言,蚊子會在以下六大類環境中滋生:首先是各類小型容器,包括丟棄的一次性杯子、飯盒、塑料碗、礦泉水瓶;其次是居民家中的水生植物容器和閒置的缸、罐、盆;然後是戶外的落水井蓋、沙井、房屋周邊的排水溝、樹洞、支撐樹木的竹竿;接著是廢棄的輪胎、假山坑洞、蓄水池、工地坑窪地表;再次是地下車庫的雨水井、排水溝;最後是居民屋頂積水、雨篷積水、空調冷凝水等。
二、常見的幼蚊孳生地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蚊蟲的常見的孳生地主要有室內放置的綠植、綠化帶內的雨水井蓋、房屋周圍的排水渠或水溝、地表雨水井、車庫集水井、假山石洞以及居民生活中堆積的瓶瓶罐罐和廢棄輪胎等。
三、常見的成蚊活動區域
蚊子的活動面積廣泛,成蚊通常會在居民區附近的荒地、房屋周邊的溝渠、地下車庫、坑窪的地面、溪流或噴泉的周邊、天井水體附近以及社區內部的灌木叢或竹林中活動。
四、如何開展早春滅蚊
1、孳生地排查
在常見的幼蚊孳生地或成蚊活動區域進行仔細的排查,確保明確蚊蟲的孳生地點以及形成規模。
2、溝通與反饋
通過排查發現積水,小規模的積水能清除的隨手清除。大規模的積水如溪流、噴泉等無法自己清除的立刻聯繫社區,發揮街道社區的作用,組織力量全方位的清除蚊子孳生條件。定期對孳生地進行排查,詳細記錄排查情況,採用專業方法對區域內成蚊密度進行監測,掌握成蚊的密度變化。
3、群眾治理
早春滅蚊活動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參與,僅僅依靠管理部門以及病媒防製作業隊伍是無法全方位,無死角將其解決的。我們要做好科普宣傳,發動群眾,組織各街道各社區群眾對社區環境進行清掃,將缸、罐、盆、瓶等小容器積水倒掉;用泥土、黃沙填平各種坑、窪、溝等容易積水坑、洞等;清除環境中各種小容器、垃圾袋等;疏通明溝、下水道、溝渠、河流等。
4、專業治理
對於某些複雜環境,就需要專業的病媒防製作業力量發揮作用了。專業的蟲控工作人員通過背負式常量噴霧作業,機動常量噴霧作業,超低容量噴霧作業等等作業方式對蚊蟲的孳生地進行滅蚊處理。
滅蚊行動的關鍵時期在春季,堅持環境治理為主,清除蚊蟲孳生地,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藥物。在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下,就一定能夠滅除蚊蟲,提升我們城市的人居環境品質。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