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臺「加密觀測」應對雪情
「數據+算法」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本報訊 實時更新的氣象大屏、作業區一體化平臺以及推進中的精細化預報系統……記者近日在省氣象臺看到,多種科技手段正輔助著「科學預報」,為氣象專家提供著更智能化的決策參考。
「從去年12月3日開始,我們就在全省範圍內啟動『加密觀測』,從凌晨兩點開始,每隔3小時就對天氣情況進行一次預報。」省氣象臺總工魏建蘇對著作業區「一體化平臺」向記者介紹,在這個電腦系統內,可實時看到全省各個觀測點發來的各類氣象數值,有的數值是觀測員傳輸上來,有的則是自動化監測設備自動傳輸而來。
省氣象臺專家介紹,全省監測站分為高空觀測站和地面觀測站,通過釋放探空氣球的高空觀測點全省共有南京、射陽、徐州3個點,地面觀測站分為國家基準站、國家基本站和國家一般站以及區域加密自動觀測站。國家基準站我省有南京、淮安以及呂四3個站。而以儀器監測為主的自動監測點,共有輻射全省各市縣的超1500個站點……這些星羅棋布於全省各個區位的觀測點,實時傳遞著區域氣象的各類數值,為預報員計算出「精準氣象」提供數據參考。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韓桂榮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的天氣預報在觀測、熱力學方程等常規基礎上,又嫁接基於算法分析的「數值預報」,也就是說,如今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是實況數據以及算法分析的共同結果。省氣象臺臺長康志明表示,目前,這種基於「數值預報」模式的數據平臺,可讓「局部」預報縮小至3公裡內,時間上最快可實現逐10分鐘發布未來0~2小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