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尾新疆大頭魚放流回故鄉臺特瑪湖

2020-12-21 新華網新疆頻道

工作人員投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扁吻魚(新疆大頭魚)

  11月1日開始至10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州若羌縣臺特瑪湖進行增殖放流440萬尾魚類。其中首次放流了兩萬尾瀕危野生魚-----「新疆大頭魚」,讓其回到故鄉,用實際行動裝點美麗家園。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臺特瑪湖生態修復物種增殖放流活動儀式上,工作人員按照操作規程對放流魚苗從檢測檢疫、放流數量、放流規定等方面全程監督,確保放流工作順利進行。簡短的儀式後,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水盆、塑膠袋緩緩將魚苗放入河水中,入水後的魚苗成群在河中遊來遊去,活力十足,整個現場呈現出一片魚水相親和諧景象。

  為了時時掌握新疆大頭魚回到自己故鄉的情況,和隨時能夠追蹤它們,自治區水產研究所專門在每條大頭魚的身體上做了螢光標記和定位晶片,以便更好的研究它們。

  「這是新疆第一次向臺特瑪湖放流扁吻魚,又稱「新疆大頭魚」,也是第一次採用標誌放流的方式,放流的扁吻魚體內注入帶有編碼的PIT電子標籤,經過若干年後可以通過無線射頻獲取扁吻魚體內標籤的編碼,從而了解到它的生長情況,掌握放流效果 。」 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牛建功說。

  此次放流的扁吻魚又稱新疆「大頭魚」、「虎魚」、 「南疆大頭魚」等,屬鯉形目,裂腹魚亞科,扁吻魚屬。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起源於3億年前,有著古魚類活化石之稱,屬一級保護動物,與陸上大熊貓同屬一個級別,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該魚是塔裡木河盆地動物區系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物種,僅分布於塔裡木河水系,在魚類分類中也是少有的單屬種魚類。

  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蔡林鋼介紹說:「首次向臺特瑪湖增值放流魚類, 增殖放流的魚類中主要包括鰱鱅魚,還有草魚、扁吻魚,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魚類,扁吻魚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重點保護魚類扁吻魚原來在臺特瑪湖最早是有分布的,這次放流讓它重新回歸故鄉,回歸故裡。」

  據悉,本次自治區2020年集中增殖放流項目,共向臺特瑪湖放流新疆大頭魚兩萬尾。這兩萬尾大頭魚,是2005年左右新疆水產科研所,歷經4年的時間,在塔裡木河流域7大水系25條河流,採集魚類標本3000餘尾,經過近10年的科學研究繁育而來。從位於1200多公裡外的昌吉拉運至若羌縣。同時,還通過招標從昌吉拉運了鰱魚、鯉魚、草魚、貝加爾雅羅魚等7個品種,共440萬尾,在臺特瑪湖、康拉克湖進行放流,使其形成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了讓臺特瑪湖逐漸恢復往日的生機,此次除了放流7種魚類,還從內地引進了螃蟹和草蝦,用於進化水體和增加魚類的食物鏈,使其更好的生長和恢復新疆大頭魚的種群。

  「後續如果螃蟹在臺特瑪湖生產比較好的話,我們可以在康拉克湖區域進行螃蟹的水產業發展。」 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牛建功說。

  臺特瑪湖是塔裡木河與車爾臣河的尾閭,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隨著2001年起連續多年的治理和生態輸水,截至2019年底,自治區已累計向塔裡木河下遊輸水超過80億立方米,下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臺特瑪湖最大湖面和溼地面積已達511平方公裡,各種植物、鳥類繁衍生息於此,也已形成了天藍水綠的一幅和諧景象。此次大批量魚類增殖放流,若羌縣為後期的漁業管護也做好充分準備工作。

  「非常感謝兄弟地州昌吉州和阿勒泰地區給我們若羌縣臺特瑪湖送來扁吻魚等珍貴魚種,魚苗比較大 ,質量也很較好,投放以後我們將加大巡湖力度,加強對臺特瑪湖湖區漁政執法管理,長期駐守人員,確保此次投放的魚苗正常生長繁殖。」若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石國海說。

相關焦點

  • 臺特瑪湖生態持續改善 金秋美景惹人醉
    金秋九月,臺特瑪湖眾多鳥類在家園自在遊弋。若羌縣臺特瑪湖區域,由於上遊持續來水,水面不斷擴大,以往的沙丘和野灘被大片水澤覆蓋,溼地植被煥發生機。在秋日的陽光照射下臺特瑪湖波光粼粼,水草飄渺、飛鳥翱翔。今年入夏以來,受周邊地區強降雨以及車爾臣河、塔裡木河上遊洩洪等因素影響,臺特瑪湖湖面面積急劇擴大,湖區周邊紅柳、胡楊、蘆葦等植物面積明顯增加,野鴨、野兔、水鳥等野生動物數量也呈增多趨勢,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吸引了疆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 很快,我將第三次見到臺特瑪湖
    2016年國慶節,我和妻子自駕去了若羌,看到了那條傳說中的磚砌公路,還邂逅了臺特瑪湖。至於為什麼要說邂逅?容我後面再講。(若羌街頭的樓蘭姑娘雕塑)若羌,位於新疆東南部,隸屬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積20.2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浙江省的面積,是全國陸域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 新疆跨度最長鐵路橋臺特瑪湖特大橋跨湖而建!還有震撼美景等你來探索!
    臺特瑪湖特大橋2014年動工建設,全長24.5公裡,是目前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簡支梁橋,大橋採用 T形橋臺、花瓶式實體橋墩。         據了解,格庫鐵路2014年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建成通車,其中新疆段線路從海拔3200米的青海省茫崖翻越海拔3900米的阿爾金山,經若羌、尉犁至新疆第二大城市庫爾勒,全長680公裡,臺特瑪湖特大橋是整個新疆段的控制性咽喉工程,施工面臨沙漠、湖區複雜條件,因此,臺特瑪湖特大橋能否如期完成建設,關係整個格庫鐵路建設的進度。
  • 新疆大頭魚保衛戰:全人工繁殖技術取得成功
    新疆大頭魚保衛戰:全人工繁殖技術取得成功2014-07-21 23: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烏魯木齊晚報去年8月,8500尾扁吻魚魚苗在拜城克孜爾水庫放流。扁吻魚標本(資料圖片)7月17日,在新疆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看著自己經手繁殖的扁吻魚(俗稱大頭魚、老虎魚),吐爾遜·提立瓦爾地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新疆大頭魚與大熊貓同屬一個保護級別,但它已幾近滅絕
    什麼是新疆大頭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新疆大頭魚。新疆大頭魚又稱「虎魚」、「扁吻魚」,是中國的特產魚類,也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起源於3億年前,有古魚類活化石之稱,目前在世界上僅存於塔裡木水系。
  •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 砥礪奮進的五年|臺特瑪湖:曾經乾涸似鹽殼 如今美麗成景區
    218國道兩側的臺特瑪湖一片寧靜。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來說,若羌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綠洲,因為這裡有臺特瑪湖。臺特瑪湖是塔裡木河的尾閭湖泊,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1972年以來,塔裡木河下遊大西海子水庫以下363公裡長的河道長期斷流,臺特瑪湖乾涸。乾涸後的臺特瑪湖,湖心很快被沙漠所掩埋,成為一塊平地,原來生長在湖區的植被日益枯死。臺特瑪湖蛻變為一個巨大的鹽殼,只剩下殘存的紅柳、胡楊根系固定的一個個沙土包。
  • 新疆野生魚好神奇!大頭魚是水中大熊貓,娃娃魚比恐龍還古老!
    新疆河流、湖泊眾多、縱橫交錯,養育著十分豐富、多樣化的野生魚類。新疆獨有的野生魚種有158種,數量不計其數!新疆大頭魚、娃娃魚這兩種野生魚,您聽說過嗎?真的很神奇啊!大頭魚起源於3億年前,娃娃魚距今3-4億年前。第二:曾一度滅失!消失20年後,又神奇般地重現人間。第三:特別的珍稀!中國特有,新疆獨有,和大熊貓、中華鱘一樣珍貴!第四:長得很怪異!
  • 增殖放流數萬尾「翹嘴魚」,鄭州釣友助力黃河生態保護
    為此,鄭州熱心釣友馬寧提出:何不搞一些增殖放流,來提升黃河魚類種群數量,增加基因交互的機會,這對母親河來說,很有意義。這個想法不錯,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眾多熱心釣友的支持。說幹就幹!釣友們紛紛出謀劃策,積極組織眾籌。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就有165位釣友積極響應,籌集了近8000元魚苗款。
  • 通燧舉行長江增殖放流活動,5萬尾魚苗重回母親河
    12月9日下午,崇川區天生港鎮街道通燧社區聯合黨建共建單位,在天生港電廠碼頭開展「增殖放流護生態 助力長江大保護」生態放流主題活動。近幾年,長江河道生態保護越來越受重視,沿江政府部門對長江環保工作大力加強,長江生態逐步回暖。然而,由於以前的電捕撈、密網捕撈,大小魚種損失慘重的狀況亟待改觀。
  • 嶽陽市增殖放流1870萬尾「夏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8日訊(記者 徐亞平 徐典波 通訊員 李天明 李丹陽)今天,嶽陽市在漁港碼頭舉行 2018年度三峽後續項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嶽陽市農委黨組成員、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鄒國良,市農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四新帶領漁政系統執法人員、市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小學生及漁民代表,將1870萬尾「夏花」放歸東洞庭湖。本次活動由嶽陽市農委與嶽陽樓區農林水務局聯合舉辦,主題為「增殖漁業資源 養護洞庭生態」,共放流「四大家魚」6萬多公斤。為了提高魚苗成活率,主辦方製作了專用放流槽進行放流。
  • 大頭魚的頭能變得更大嗎?
    大頭魚和白鰱均以浮遊生物為食,人工養殖成本低廉,還能調控水質。大頭魚主食浮遊動物,白鰱主食浮遊植物,在野外水體它們如影相隨。大頭魚雖然是一條好魚,經濟效益也很不錯,然而當下老百姓和一些商家對市面上的一些大頭魚卻不太滿意,這又是為什麼呢?第一,大頭魚從古到今尚無經過人工選育的優良養殖品種面世。
  • 塔裡木河尾閭臺特瑪湖成南疆第二大湖泊
    我區連續兩年實施塔河全流域生態輸水  臺特瑪湖成南疆第二大湖泊  本報庫爾勒11月4日訊記者劉東萊報導:3日上午,塔裡木河尾閭臺特瑪湖煙波浩渺。從湖區往北,深秋的胡楊林一路向塔河上遊浩浩蕩蕩鋪展開去,綿延2000餘公裡,給塔克拉瑪幹沙漠戴上了一條金色的項鍊。
  • 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
  • 深圳南山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原標題:南山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目前正值南海休漁期。記者6月26日從深圳南山區經濟促進局獲悉,該局邀請部分區政協委員、熱心市民及漁民代表,在深圳灣海域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
  • 東臺成功放流黑鯛及黑鯛標誌魚800多萬尾
    日前,條子泥墾區(一期)海洋工程和江蘇東臺200MW海上風電海洋生態補償項目在我市鐵板沙海域舉行黑鯛苗種及黑鯛標誌魚苗種增殖放流活動。專家組及相關工作人員從如東太陽島登船出海,放流活水船提前抵達鐵板沙海域等候。在省海洋漁業指揮部等單位專家的現場指導下,工作人員隨機抽包對苗種質量、規格、數量進行了檢查、測量、計數。
  • 黑龍江撫遠放流120萬尾大馬哈魚苗入黑龍江
    4月28日,黑龍江省撫遠市舉行了2020年大馬哈魚人工增殖放流活動,120萬尾大馬哈魚苗經過數月的人工繁育飼養後被投放到中俄界江黑龍江中,撫遠市已連續31年來向黑龍江流域進行大馬哈魚人工增殖放流活動。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
  • 澄江市向撫仙湖增殖放流100萬尾抗浪魚
    掌上春城訊為恢復撫仙湖抗浪魚的種群數量,12月9日,雲南省澄江市向撫仙湖增殖放流了100萬尾人工養殖的抗浪魚魚苗。撫仙湖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國家一類飲用水源地,也是我國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近年來,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撫仙湖抗浪魚種群數量得到了初步恢復。澄江市撫仙湖管理局水產工程師張力介紹,本次增殖放流的抗浪魚魚苗總共100萬尾。投放當天,撫仙湖管理局對三個投放點的魚苗進行了檢驗,每車魚進行三次取樣,每次取樣一公斤,進行魚苗的體長測量、數量計數等,以此來確定每一公斤魚苗裡面有多少尾抗浪魚,以及魚苗的成活率、總重量等。
  • 從羅布人村寨到臺特瑪湖 無人機帶你看塔河沿岸生機盎然
    金秋十月的臺特瑪湖,水面波光粼粼,218國道從這裡穿過。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豆興軍 王琦銘 張冬梅)近日,記者從位於塔裡木河中遊的輪臺縣老草湖鄉、尉犁縣羅布人村寨出發,一路到達塔河尾閭臺特瑪湖,使用無人機航拍塔河流域主要節點和水利設施,俯瞰塔河沿途的植被、農作物等構成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