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蕭瑟開始爬上這個寂靜的村莊,太陽把薄霧衝開,給枯黃的大地和綿延的群山鍍上一層金色光暈。鴨子在淺淺的溪水裡伴著落葉一起遊向遠方,周醫生在雞群中給它們灑下清晨的第一頓飯。在犬吠、雞鳴,一切家禽甦醒的時刻,生機與活力也隨之甦醒,生命應有的冗長蓋過了季節的輪迴。周醫生行走在鋪滿落葉的小路上,用一個藥箱、一件白大褂對這個村莊進行著守護,對全村人的生命進行著縫縫補補。
窪子店村位於遼寧省凌源市劉杖子鄉,地處遼西丘陵山區,四面環山,溝壑縱橫,我們要採訪的主人公周英苓,和其他的村民一樣,就生活在這片重巒疊嶂的大山之中,這一轉眼,就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他們是闖關東人民的後代,保持著自古流傳下來的生存方式,春種秋收,世世代代延續。
周英苓是這個村子裡的醫生,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年的醫齡,在當地可以說是遠近聞名。村民們都習慣叫他周先生,診脈,抓藥,打針,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周英苓都一絲不苟。對村民們來說,周英苓更像是村落的守護者。年輕人們大多在外地讀書或者工作,所以周英苓常常看望留守的老人們,給村裡的老年人義務量血壓,是周英苓的日常工作之一。
採訪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三個藥箱,時光的斑駁已經讓藥箱失去了原有的樣貌,用手使勁扣下藥箱的一片鐵鏽,可以看見七十年代的字跡「窪子店村藥房專用」。無法想像這個藥箱在當年是怎樣承載著周醫生的醫術走遍全村,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用破的三個藥箱不僅雕刻著時代的印記,更體現著他在鄉村醫生這條路上的堅定。
村醫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產物,時至今日,很多上年紀的老村醫已經幹不動了,只能選擇退休。這幾年,國家加大農村醫學定向生的培養,但補給速度不能及時跟上老村醫退休的速度,導致一些村衛生室後繼無人。據了解,目前仍有部分臨近退休的人員,年紀均超過70歲,隨時都有退休的可能。如果沒有年輕力量的及時注入,村醫數量減少的情況仍將繼續。
周英苓便是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老村醫」,他的妻子今年也已經74歲了,身體狀況不怎麼好。因為我們的到訪,她還是親自下廚招待,小雞燉蘑菇——這道傳統的東北菜,在農家的大鍋裡,更能燉出家的味道,她用家裡採來的野生的蘑菇為原料,爆鍋後加入雞塊,再倒入生抽,老抽,料酒翻炒雞塊,讓其均勻上色,接著添湯加入蘑菇,文火燉二十分鐘,最後,一鍋地道的美食端上了餐桌。周醫生說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都去了大城市,但村子裡的一些老人不願意「進城」、「離不開家」,所以他的工作也「撂不下挑子」,在這大山裡和熟悉的人生活在一起,吃到妻子做的農家菜,也是最幸福的事了。
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沒有先進的醫療條件,周英苓就是這樣靠著他的努力,一個人,走遍山裡的每一個角落。幾十年的星河歲月,改變了他的面容,卻沒有改變他守望的的靈魂,像這樣守望在中國農村的醫生還有近200萬,或許他們的容貌、年齡、所處環境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作為鄉村醫生的責任。他們是獨行者,但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獨行者,在廣袤的大地上鑄成了一道道堅固的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