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南北兩山數十載播綠 人工森林生態體系漸形成(圖)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蘭州南北兩山數十載播綠 人工森林生態體系漸形成(圖)
2017-04-23 14:33: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殷偉豪

    蘭州北山上的國學館牡丹園松柏蒼翠,落葉樹木吐綠,一派生機勃勃。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3日電 (杜萍 高瑩)「目前,南北兩山綠化面積達到58萬畝,成活各類樹木1.5億株,植物種類已達75科424種,常見的脊椎動物有76種,初步形成了一個人工森林生態體系。特別是25萬畝上水工程造林區,絕大部分已經成林,具備了較高的鬱閉度,形成了林蔭遮蔽的森林景觀。」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任智斌談起綠化情況如數家珍。

資料圖。圖為山上的小路曲徑通幽,路邊春花爛漫。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蘭州「兩山夾一河」的地理特徵,呈現出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的景象。時至暮春時節,蘭州城邊的山上松柏蒼翠,落葉樹木吐綠,時令花木鮮花怒放,一派生機勃勃。

  但在新中國成立前,蘭州黃水照荒山,南北兩山因為降雨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旱,立地條件差,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長期以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綿延橫亙的濯濯童山。

  上世紀50年代起,蘭州人民便開始在南北兩山植樹播綠。「那時候還沒有提灌,為了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每年冬天人們在黃河裡鑿冰,將冰背上山,埋在挖好的樹坑裡,來年栽樹時,保證樹木所需水分。」任智斌介紹。

  到上世紀80年代,甘肅省委號召社會各界承包荒山,建立義務植樹基地。黨政軍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先後有300多家在兩山承包荒山,從黃河引水上山,實施工程造林。到2000年,蘭州市開始實施了大規模的工程造林。

資料圖。圖為蘭州北山九州臺上森林鬱鬱蔥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現在,南北兩山的樹木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目前建成林地58萬畝,在蘭州市城區周邊、主要交通幹線形成了生態綠色屏障。「蘭州南北兩山的綠化,在改善蘭州生態環境條件,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在涵養水源、固土保肥、淨化空氣、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任智斌表示。

  南北兩山綠化的成績離不開每個管護人員的辛勤付出。如管護蘭州國學館牡丹園片區的蘭州樹木園,管護林地2000多畝,十個管護人員平均每人管護200多畝。「為了管護好這片林子,我們基本全年都在山上,從春季開始修枝剪葉,栽樹補種一直到澆灌,再到冬天的防火。因為都是山地,每個工作人員都是步行管護樹木。雖然辛苦,但作為一個護林人員,這是我們的責任。」蘭州樹木園黨支部書記苗國榮說。

  目前,兩山綠地佔城市綠地面積的36.58%,據中科院相關科研機構評估顯示,蘭州南北兩山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從1999年的4.6億元到現在的50億元左右,持續監測顯示林區空氣負氧離子達到世衛組織空氣清新標準。

  任智斌介紹,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特別是蘭山公園、徐家山公園等文化旅遊景點在南北兩山相繼建成,兩山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歷史文化、生態旅遊文化和綠色消費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體系。目前,每年上山旅遊休閒的遊客達300多萬人次。

  在已有基礎上,為實現春有山花爛漫、夏有層巒疊嶂、秋有層林盡染、冬有松柏常青的全景蘭州。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提出了「1234」總體發展思路,進一步提高管理管護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森林公園,全力提升景觀效果。

  今年,蘭州市重點推進九州臺、大蘭山等大景區建設,建立完成休閒景點、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打造南北兩山山地運動帶,為民眾提供類型多樣、文化豐富、功能全面的綠色生態服務。同時實施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觀效果、挖掘兩山歷史文化資源、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工程。(完)

相關焦點

  • 蘭州南北兩山綠化調查
    據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張麗霞介紹,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南北兩山已經形成了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態體系,造林面積已達60萬畝,有各類樹木1.5億株,植物種類已達75科424種。張麗霞說:「在兩山25萬畝上水工程造林區內,已經形成了成片的森林,隨處可見林蔭遮蔽的森林景觀,形成了4000多公頃的綠地。」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據測算,2019年,前往南北兩山的遊客總量達到3688.55萬人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謝家麗說,《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對2015年和2019年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評估,由此推算出生態服務價值的年增長率情況。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丨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價值76億元
    1月8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召開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2019年達76.7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6.68倍。
  • 評論:喜見蘭州兩山綠如茵
    喜見兩山綠如茵貟小敏蘭州是山水城市,兩山對峙,大河中流,山水形勝,構成了蘭州獨特的地理風貌。南北兩山是蘭州的天然屏障,也是休閒旅遊的好地方。截止目前南北兩山綠化面積達58萬畝,33萬畝乾旱造林區激活了原生植被,1.5億株樹木成活。兩山綠地納入城市綠地近4000公頃,兩山林區已成為城市周邊的生態屏障。同時兩山建成森林公園20多處,休閒、遊覽基地80多處,成為市民休閒、健身、旅遊的好地方。
  • 從「8棵樹」到1.6億棵樹 蘭州兩山書寫綠色奇蹟
    8月3日,蘭州市各媒體記者和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指揮部工作人員一起,登九州臺,至「省門第一道」,全視角報導蘭州市兩山「綠色奇蹟」,描繪蘭州生態蝶變之路。綠色奇蹟:誓把荒山變青山築牢綠色屏障蘭州地處黃土高原,南北兩山降水稀少,蒸發量大。「石山土蓋頭,就像和尚頭」,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南北兩山在外地人眼中的樣子。
  • 從8棵樹到1.6億棵樹 蘭州兩山書寫綠色奇蹟
    8月3日,蘭州市各媒體記者和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指揮部工作人員一起,登九州臺,至「省門第一道」,全視角報導蘭州市兩山「綠色奇蹟」,描繪蘭州生態蝶變之路。1 綠色奇蹟誓把荒山變青山築牢綠色屏障蘭州地處黃土高原,南北兩山降水稀少,蒸發量大。
  • 從8棵樹到1.6億棵樹,蘭州兩山書寫綠色奇蹟!​
    大蘭山、皋蘭山,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綠樹為底,綴以鮮花,宛如給蘭州披上了一層彩衣霓裳。「兩對青山相呼應,層林深處眾鳥鳴」,蘭州兩山能夠重現此景,傾注了幾代人幾十年的心血和汗水。從過去民間流傳的「8棵樹」,到如今62萬畝、1.6億株成活樹木,蘭州人民歷經70餘載,用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精神,書寫了敢叫荒山變青山的綠色奇蹟。
  • 打造「綠廊道」管護「大氧吧」市政協調研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及...
    加強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與治理既是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黃河流域蘭州段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全面了解我市南北兩山生態保護及治理情況,近日,市政協開展專題調研,剖析查找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加強保護與治理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2019年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綜合價值已達76.74億元
    1月8日,記者從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召開的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2019年達76.7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6.68倍。蘭州南北兩山林業生態建設經歷了70多年的探索治理、近40年的集中治理過程,初步形成了地區比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態體系。
  • 蘭州,濯濯童山披綠裝滿眼青翠醉人心
    但隨著多年來播綠計劃的有力推進,蘭州在城市綠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昔日的濯濯童山也已經變為豐草長林。看青山綠水 幸福感都提升不少「遠山含黛,近水如煙,如此氣質的蘭州才招人喜歡。」9月1日,蘭州細雨朦朧,綠意盎然的南北兩山和水帶鑲嵌的黃河風情線讓蘭州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水墨畫,在蘭州生活多年的網友「越鳥巢南枝」在朋友圈發出如此感嘆。
  • 看金城70年滄桑巨變 譜「精緻蘭州」華彩篇章(圖)
    70年來,蘭州城市交通、水利、市政等設施條件有了大幅改善,全市公路裡程11609.75公裡,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寶蘭客專、蘭渝鐵路建成通車,主城區道路1365.04公裡、面積2618.6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15平方米,建成大橋特大橋64座、立交橋20座,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 蘭州南北兩山景觀提升又添亮點
    &nbsp&nbsp&nbsp&nbsp羅九公路沿線景觀提升,是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景觀提升的重點工程,也是蘭州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為民興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朱鎔基總理植樹紀念林周邊景觀提升改造項目位於蘭州市羅九公路西端蘭州樹木園範圍內,總長1.4公裡,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435萬元。工期一年,改造完成後,將於明年7月份向公眾開放。
  • 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全力改善金城北大門形象 打造精緻「省...
    原標題: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 全力改善金城北大門形象  打造精緻「省門第一道」
  • ■傳承黃河文化 奏響時代凱歌 水潤金城 綠映兩岸 高質量發展讓...
    為讓廣袤的荒山禿嶺披上綠裝,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市南北兩山林地從小到大、積少成多,如今已形成了完善的人工生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管理管護體系。目前,南北兩山綠化面積達到62萬畝,常見的脊椎動物達76種。
  • 看金城70年滄桑巨變 譜「精緻蘭州」華彩篇章
    70年來,蘭州城市交通、水利、市政等設施條件有了大幅改善,全市公路裡程11609.75公裡,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寶蘭客專、蘭渝鐵路建成通車,主城區道路1365.04公裡、面積2618.6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15平方米,建成大橋特大橋64座、立交橋20座,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 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堅守萬頃林海 潤澤千裡汾河 播綠無垠山川
    (原標題: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堅守萬頃林海 潤澤千裡汾河 播綠無垠山川)
  • 蘭州:搭建「綠橋」—讓自然林與城市園林握手
    讓環城生態圈與城區園林規劃中的綠色資源實現對接,在周邊天然森林與蘭州城區園林之間,選擇有條件的地方,以15公裡的寬幅架設「綠橋」,讓天然森林的生態效應流進城區,從而改變城區的大氣環境應用生態環境綠化措施,擴大南部山區森林覆蓋面積,加強「冷湖效應」,加大南北區域之間的溫度場差,強化風場,可有效地解決蘭州市上空的逆溫層,加快城市汙染物的擴散速度「綠橋」工程的建立形成,
  • 從「兩山荒」到「兩山綠」:高原夏都的綠色變化
    新華社西寧9月2日電題:從「兩山荒」到「兩山綠」:高原夏都的綠色變化新華社記者王浡從滿城黃沙的高原小城,到2015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數十萬人用了整整30年,成就了如今的高原夏都西寧市:南北兩山鬱鬱蔥蔥、河湖溼地休養生息、綠地公園隨時可憩……綠色生態變化正在成為西寧市民獲得感
  • 蘭州:打造「大蘭山」生態休閒景區群組
    首先是成為蘭州城關南部生態屏障,通過嚴格控制南山城市建設,以建設生態綠化帶為基礎,以山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為重點;強化本地特色植被種植、調整種植結構和模式,形成森林景觀風貌的同時,強化人工輸水系統、雨水收集系統以及節水型設施等水生態設施建設,使之成為蘭州中心城區的「城市生態綠肺」。
  • 蘭州:黃河之濱 美如畫廊
    山綠蘭州,坐落於黃河河谷,南北兩側綿延起伏的山地和溝壑縱橫的黃土梁峁,呈現「兩山夾一川」地貌。其中,黃河幹流蘭州段全長150.7公裡,城區段河道長47.5公裡。白塔山碼頭附近,行走在黃河河道健身步道,河道淺灘不時有行人在撿拾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