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北山上的國學館牡丹園松柏蒼翠,落葉樹木吐綠,一派生機勃勃。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3日電 (杜萍 高瑩)「目前,南北兩山綠化面積達到58萬畝,成活各類樹木1.5億株,植物種類已達75科424種,常見的脊椎動物有76種,初步形成了一個人工森林生態體系。特別是25萬畝上水工程造林區,絕大部分已經成林,具備了較高的鬱閉度,形成了林蔭遮蔽的森林景觀。」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任智斌談起綠化情況如數家珍。
資料圖。圖為山上的小路曲徑通幽,路邊春花爛漫。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蘭州「兩山夾一河」的地理特徵,呈現出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的景象。時至暮春時節,蘭州城邊的山上松柏蒼翠,落葉樹木吐綠,時令花木鮮花怒放,一派生機勃勃。
但在新中國成立前,蘭州黃水照荒山,南北兩山因為降雨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旱,立地條件差,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長期以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綿延橫亙的濯濯童山。
上世紀50年代起,蘭州人民便開始在南北兩山植樹播綠。「那時候還沒有提灌,為了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每年冬天人們在黃河裡鑿冰,將冰背上山,埋在挖好的樹坑裡,來年栽樹時,保證樹木所需水分。」任智斌介紹。
到上世紀80年代,甘肅省委號召社會各界承包荒山,建立義務植樹基地。黨政軍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先後有300多家在兩山承包荒山,從黃河引水上山,實施工程造林。到2000年,蘭州市開始實施了大規模的工程造林。
資料圖。圖為蘭州北山九州臺上森林鬱鬱蔥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現在,南北兩山的樹木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目前建成林地58萬畝,在蘭州市城區周邊、主要交通幹線形成了生態綠色屏障。「蘭州南北兩山的綠化,在改善蘭州生態環境條件,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在涵養水源、固土保肥、淨化空氣、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任智斌表示。
南北兩山綠化的成績離不開每個管護人員的辛勤付出。如管護蘭州國學館牡丹園片區的蘭州樹木園,管護林地2000多畝,十個管護人員平均每人管護200多畝。「為了管護好這片林子,我們基本全年都在山上,從春季開始修枝剪葉,栽樹補種一直到澆灌,再到冬天的防火。因為都是山地,每個工作人員都是步行管護樹木。雖然辛苦,但作為一個護林人員,這是我們的責任。」蘭州樹木園黨支部書記苗國榮說。
目前,兩山綠地佔城市綠地面積的36.58%,據中科院相關科研機構評估顯示,蘭州南北兩山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從1999年的4.6億元到現在的50億元左右,持續監測顯示林區空氣負氧離子達到世衛組織空氣清新標準。
任智斌介紹,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特別是蘭山公園、徐家山公園等文化旅遊景點在南北兩山相繼建成,兩山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歷史文化、生態旅遊文化和綠色消費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體系。目前,每年上山旅遊休閒的遊客達300多萬人次。
在已有基礎上,為實現春有山花爛漫、夏有層巒疊嶂、秋有層林盡染、冬有松柏常青的全景蘭州。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提出了「1234」總體發展思路,進一步提高管理管護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森林公園,全力提升景觀效果。
今年,蘭州市重點推進九州臺、大蘭山等大景區建設,建立完成休閒景點、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打造南北兩山山地運動帶,為民眾提供類型多樣、文化豐富、功能全面的綠色生態服務。同時實施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觀效果、挖掘兩山歷史文化資源、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