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膜覆蓋對土壤環境及芋艿生長的影響

2020-12-20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11 期

作者:白娜玲1,2,3,4,張海韻1,3,4,張翰林1,2,3,4,鄭憲清1,2,3,李雙喜1,3,4,張娟琴1,2,3,何宇5,呂衛光1,2,3,4*

單位:1.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2. 農業農村部上海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試驗站;3. 上海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4. 上海市設施園藝技術重點實驗室;5.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

摘 要

為探討不同地膜覆蓋對作物生長及土壤地力、汙染物殘留的影響,應用3 種不同地膜覆蓋處理(普通白色非降解地膜F、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H、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Z)及無地膜對照(CK)種植芋艿,對苗期土溫、芋艿產量和土壤中養分、微塑料、鄰苯二甲酸酯(PAEs)類塑化劑等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表明:不同地膜覆蓋處理均可提高芋艿產量10.20%~29.61%,順序為F>H>Z>CK;收穫期時,F 處理地膜剩餘量最高,Z 處理中地膜崩解較H 處理快;不同地膜覆蓋處理均存在微塑料和PAEs 殘留,但差異不顯著,微塑料含量為260~393個·kg-1(幹質量),PAEs 含量為0.87~1.17 mg·kg-1。

研究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減少土壤白色汙染,且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產效果優於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結 論

(1)不同地膜覆蓋處理均提高了芋艿苗期土壤溫度,但對收穫期土壤養分(鹼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總有機碳)無顯著影響。

(2)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後期崩解效果好於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白色非降解地膜處理中殘膜剩餘量最高。

(3)與無膜對照相比,普通白色非降解地膜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產效果明顯,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而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產效果不顯著。

(4)地膜覆蓋處理都存在微塑料和PAEs 殘留問題,3 種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需對覆膜技術可能引起的環境風險進行後續深入研究。

責任編輯:鄭慶祥

校對和審核:潘淑君 王農

相關焦點

  • 地膜栽培西瓜對土壤、病害及增產的作用
    蓋地膜後可使膜下的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西瓜根系的生長發育。據有關試驗測定,瓜畦蓋地膜後,土壤容重可降低6%~10%,土壤孔隙度則增加20%,土壤中的氣、液、固三相比例與未蓋膜者相比,氣相和液相的比重增加,固相減少,土壤的通透性能得到明顯改善。
  • 農村人說種植:給馬鈴薯種植地覆蓋地膜,有以下6種好處
    二、保水水是植物生長發育的根源,因此水在土壤中不僅影響著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還影響著土壤本身的化學和物理性質上的活動。地膜覆蓋後,土壤表面就形成了一層不透氣的物理阻隔層,使土壤中的水分垂直蒸發受到阻礙,切斷了土壤中的水分與地表層的水分交換通道,迫使水分在膜下循環和橫向蒸發,讓土壤中的水分蒸發速度減慢,從而提高了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
  • 人工栽培韭菜,運用地膜覆蓋種植的這5種方法,助你實現高產
    01韭菜的選地和整地因為我們直接撒籽的苗長出來容易分散,所以不便於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而只有育苗移栽的韭菜才能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種植。還有就是在種植韭菜的時候,很多地區的播種時間都是不一樣的。然而其他時間段我們就要努力控制溫度了,一般在生長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即可。雖然說溫度高時,韭菜要比平時生長的速度快一些,但相對來說也是會有影響的。
  • 地膜覆蓋土豆什麼時候種最好?後期應怎樣管理?
    馬鈴薯根據種植時間的不同,一般分為春馬鈴薯和秋馬鈴薯。昨天剛立春,馬上就要進行春馬鈴薯的種植了,在栽培技術和後期管理上有很多注意要點。一、栽種時間春馬鈴薯一般是在斷霜前20~25天,氣溫穩定在5~7度的時候進行播種,我們北方這裡基本上是在清明前後開始種植,播種時有播上壟、播下壟,和平播後起壟等三種播種方式,地膜栽培就得使用播上壟地膜覆蓋方式,這種播種方法可以使幼苗提前出土,同時增產效果也比較顯著。
  • 棗樹種植土壤的管理方法
    對於栽植較密,進入盛果期的棗園,如根系已交錯布滿全園,可採用隔年隔行深翻法,避免過多地傷害根系,削弱樹勢,影響坐果。棗園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可以破除地錶板結,減少水分蒸發,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肥料分解,尤其乾旱季節,保墒效果尤為顯著。
  • 無盡夏繡球在春天修剪,入冬前進行覆蓋,土壤ph值不同花顏色不同
    種植無盡夏的位置選擇在花園裡面的話對花期的盛衰影響會比較大一點。無盡夏繡球是一種短日照的植物,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溼而且半陰涼的環境裡面,每天低於2到3個小時的光照,會讓開花的數量減少,最好每天至少要進行6個小時的光照和通風。在春天進行整形修剪,是最為合適的季節,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它和普通的八仙花不一樣。
  • 種植芋頭時,地膜什麼時候除掉?
    芋頭地裡的地膜什麼時候除掉好?芋頭地裡的地膜,在播種時是為了提高土壤溫,催發芋頭種塊儘快生根發芽,生長幼苗。其次是為了保墒保水,減少水分蒸發,保持水分在地膜下循環,避免乾旱,影響芋頭正常生長發育。還有地膜在地裡由於下雨泥土粘滿表層,降低了透光能力,遮擋了太陽光線,能夠抑制雜草種子發芽,阻止綠色雜草的光合作用,控制雜草的生長,特別是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抑制和防止雜草生長的作用。因此,芋頭在種植期,沒有必要地收理已經失作用的地膜,等等收穫芋頭時,再集中處理。目前,所用地膜都是綠色環保型農膜。
  • 馬鈴薯早熟栽培選用啥地膜?相信科學,用事實說話,透明膜好
    農耕子參加了商洛市第一次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培訓(1986年年底),2017年主要推廣地膜玉米和春季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以後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地膜馬鈴薯、地膜花生和地膜蔬菜栽培方面,一直延續至今,對於地膜栽培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後來,也參與了商洛市馬鈴薯高產創建活動,當地馬鈴薯產量得到了又一次大的提高。
  • 大棚內種植,黑色地膜,透明地膜如何選擇還傻傻分不清?
    由於這兩種地膜的特點完全不同,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下棚的技術員非常的討厭黑色地膜,喜歡透明的地膜,種植戶完全相反。技術員認為,黑色地膜不利於根系的生長,透光差,莖葉感受溫度高,根系感受的溫度低,尤其在冬天出現低溫天氣的時候,土地的溫度因為使用了黑色地膜,溫度遲遲上不去,作物生長比較的緩慢,而且植株越弱,也越容易得病,尤其是根系的一些病害,環境的原因,難以治癒,而且小苗在剛栽種的時候,使用了黑色地膜,緩苗比較的慢,很容易出現漚根的現象,成活率下降不少。一些潛在的損失,以及病害的發生,都非常的容易到來。
  • 地膜洋蔥種植技術,不知道的趕緊學起來
    地膜洋蔥是近幾年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洋蔥種植模式。地膜洋蔥能夠提高洋蔥的抗寒能力,促使安全越冬。避免洋蔥受凍嚴重,在春季也能夠有效的促使洋蔥進入返青期。而且還能夠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和洋蔥產量。 那麼地膜洋蔥該如何種植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地膜洋蔥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 馬鈴薯生長對水分有什麼要求?薯農有經驗
    一般冬季各地最小也要經歷過一至二場大量的雨雪天氣,冬天氣溫低,土壤水分蒸發量小,都會保持一定的可靠性的墒情。在西北乾旱地區,春季土壤墒情還是非常適合馬鈴薯種植的。只要土壤有一定的墒情,馬鈴薯就可以播種。乾旱地區,馬鈴薯播種後,久晴不雨,土地隨翻隨種,並且隨時鎮壓保墒,或覆蓋農膜,有利於馬鈴薯正常出苗。
  • 種植春土豆覆蓋地膜,管理技術很關鍵,4點不能忽視
    現在有很多人會選擇春天種土豆,因為是反季種植,所以大多採用的是地膜,不過在管理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土豆生長的後期,管理不當產量自然就會受到影響,現在來看看地膜春土豆後期應該如何管理。1.除膜培土在進行地膜春土豆的種植時,當植株的地上部分長到了30釐米左右,土豆的地下塊莖就已經開始變大了,周圍的溫度也達到了25度左右,這個時候就要趕緊把地膜給去除了,否則溫度過高對土豆的生長很不利。在除膜後,除草的工作要做好,要對土豆的根部進行兩次培土,這對產量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同時也可以預防土豆出現病蟲害,為土豆的生長提供了優質的環境。
  • 地膜土豆,什麼時候栽種?怎麼後期管理?
    地膜覆蓋種植的春土豆,一般種植的時間在「春分」節氣前後,也就是3月中旬前後,收穫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土豆成熟後就進入休眠期,大約經過30~100天以上,才具有發芽能力,春季種植的土豆,儲藏種子的溫度為0~4度,隨著春季溫度的升高,土豆的種植也即將開始。
  • 棉花不同時期遭受風災的預防及救災措施
    一、風災及伴隨的其它天氣過程對棉花的影響1、破壞地膜覆蓋風災對地膜覆蓋的破壞是最直觀且影響較重的危害。在棉花播種後出苗前及出苗後,都會對棉花生產造成損失。出苗前遭受風災地膜被破壞,會影響棉花正常的發芽出苗環境,造成棉花出苗困難形成的缺苗斷壟,破壞嚴重的需要重新播種,不僅增加生產成本,還會造成播種延遲縮短棉花生育期影響棉花生長。2、造成棉苗損傷甚至死苗風沙為主的災害性天氣一般風力達到6~7級,局部可達8~10級。
  • 土壤水分溫度測定儀的作用是什麼,它的具體應用分析
    土壤水分溫度測定儀可以測量記錄土壤溫室和土壤水分2個參數,測量精度高,存儲容量大,體積小巧,便於攜帶。我們都知道,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是要施肥的,而施用生物菌肥不僅可以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營養元素,且有利於根系的生長,但前提是根據不同的土壤環境而定,否則很可能花了錢卻得不到效果。 所以在施生物菌肥時,除了檢測土壤酸鹼度之外,利用土壤水分溫度測定儀來測定土壤溫度和水分也是有必要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施肥效果事半功倍。
  • 不同類型農田種植西瓜要注意什麼,了解西瓜的生長特性,做好整地
    不同類型農田中種植西瓜要注意什麼,了解西瓜的生長特性,做好整地!西瓜本身根系還是比較發達的,而且很多品種也有耐旱的特點,但是它卻很害怕水澇問題,本身對土壤還是有不錯的適應能力的,種植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儘量挑選沙壤土,因為這樣的土壤更加疏鬆一點,本身有良好的透氣性,而且能夠有不錯的保水肥的能力,對西瓜的糖分積累有幫助。首先、單純的沙土地對西瓜生長並不是很好。
  • 新毛芋艿「試水」雙季種植
    新毛芋艿是我市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特色農產品,每年的中秋節前後,是新毛芋艿集中上市的時間。但今年,新毛芋艿主要產地電站村開始「試水」芋艿的雙季種植,市民有望在6月份就能吃上正宗新毛芋艿。今年,電站村的芋艿種植地在電站生態園的北側。
  • 南京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環境,為茶樹的生長創造了優越的自然環境
    南京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環境,為茶樹的生長創造了優越的自然環境南京位於長江下遊,東臨長江三角洲,南連太湖水網,西靠皖南山區,北接江淮平原。南京地貌屬丘陵地區,低山丘陵面積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4。5%。當雨水衝刷地面,土壤中很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鐵和鋁的氧化物不易溶解,會結晶成一個個的粒團,這就是黃棕壤、紅壤的原形。隨著地理氣候的變遷,在滄海桑田的作用下,最終被裸露出來,經長達數萬年的風化,成為黃棕壤或紅壤。南京丘陵山地的土壤風化較為完善,腐蝕物的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呈酸性,含有部分沙粒,孔隙率高。透氣、排水良好。
  • 「小金豆」成就富民大產業——彰武縣花生萬畝地膜覆蓋栽培示範區...
    引來源頭水  2008年的春風在彰武縣的上空剛一吹過,彰武縣花生萬畝地膜覆蓋栽培示範區項目便舒展開美麗的翅膀。經過一番周密的安排,示範區設在葦子溝鄉,面積10000畝,結合該地區的自然狀況及花生生產實際,彰武縣農業部門因地制宜,不僅確定了合適的品種,而且在技術措施上狠下功夫,示範區良種普及率、精細整地施農肥技術、化學除草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種子包衣技術、機械覆膜技術均達到了100%。
  • 棗樹的土壤管理,這幾點你做到了嗎,快來了解看看吧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說棗樹的土壤管理,還有灌溉與排水的問題,如果大家是想了解棗樹的這一方面,希望我的文章能對你有幫助。一、土壤管理土壤是棗樹根系賴以生存的基礎,根系生長及生命活動好壞又直接影響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因此,加強土壤的打理,為根系生長活動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