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局文物保育不力被批 16幢建築養蚊子(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香港發展局文物保育不力被批 16幢建築養蚊子(圖)

香港黃竹坑新圍舊民居被長期打入冷宮,空置了20年。來源:香港《大公報》

    香港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長期無人打理,缺乏妥善保養,建築物均顯得破舊失修。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文物保育政策將展開檢討,審計署最新報告批評發展局現時的文物保育政策欠周詳,16幢由政府持有的文物歷史建築瑰寶,長期被丟空荒廢。當中10幢歷史建築,包括兩幢有逾百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淪為「孤兒仔」,未有政府部門認領以致長年失修。6幢歷史建築雖有部門認領,也被長期投閒置散,在黃竹坑的一幢二級歷史建築,政府花費500萬元(港幣 下同)收購保育,20年來卻重門深鎖,沒有開放予公眾參觀欣賞。

  截至今年2月,香港917幢已評級歷史建築物中,203幢由政府擁有,香港審計署發現,雖然大部分即193幢已撥給不同部門或非政府機構使用,但有10幢未撥作任何用途。當中,兩幢屬於價值較高的一級歷史建築物,分別是有127年歷史的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有115歷史的調景嶺茅湖山觀測臺,因為長期無人打理,缺乏妥善保養,建築物均顯得破舊失修。

  香港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樓高兩層,是港大醫學院第一任院長文遜爵士創立牛奶有限公司時,在薄扶林興建乳牛場時所建造,審計報告引述古物古蹟辦事處形容,這裡「可讓人回想起一家香港企業的成功故事」,但現時建築物破敗,四周雜草叢生。調景嶺茅湖山觀測臺位於茅湖山高處山坡,原是滿清官兵駐紮地,1905年轉為麵粉廠,麵粉廠於1908年倒閉,傳說廠東就地自縊身亡,該地其後改名為調景嶺。

  法定古蹟空置20年

  至於有部門認領的古物及歷史建築中,有6幢包括1幢法定古蹟長期被打入冷宮,空置了6年至20年不等。審計署特別指出,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的二級歷史建築黃竹坑新圍舊民居,政府於92年以350萬元收購後,原擬闢作民俗博物館,但隨著當局其後擱置黃竹坑公園發展計劃,該幢建築20年來從未開放,截至去年已花費150萬元翻新維修。直至最近康文署才試驗於周末及公眾假期開放。

  香港審計署又發現,就算有開放予公眾參觀的文物歷史建築,從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蹟辦提供數據顯示,由09年至去年,57項政府的法定古蹟中僅21項有安排導賞團,203幢政府的歷史建築物中只有51幢有導賞安排,市民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審計署建議發展局,採取措施妥為維修保養和善用文物歷史建築,責成古蹟辦與文物保育專員定期視察,定期舉辦導賞團。

  倡定期舉辦導賞團

  對於港府希望保育何東花園失敗的個案,香港審計署認為,發展局檢討文物保育機制時,在保育私人歷史建築方面,需汲取何東花園的經驗,參考海外做法,例如英國與西澳洲省,均有法定條文協助政府為保育目的收購私人歷史建築物,對收購價的評定準則,分別採用等同土地「如由自願賣家在開放市場賣出」的價值,或由當局與申索人議定,或由法庭決定。

  香港發展局局長響應稱,同意審計署建議。發展局已邀請古諮會協助檢討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政策,初步檢討範圍包括動用公共資源以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程度和方式,制訂更具體的機制和準則,並檢討維修資助計劃。

相關焦點

  • 香港發展局文物保育被批名不符實 16幢歷史建築養蚊子
    人民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文物保育政策將展開檢討,香港審計署最新報告批評香港發展局現時的文物保育政策欠周詳,16幢由香港政府持有的文物歷史建築瑰寶,長期被丟空荒廢。當中10幢歷史建築,包括兩幢有逾百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淪為「孤兒仔」,未有香港政府部門認領以致長年失修。
  • 香港212幢建築被評估為一級歷史建築(圖)
    香港雷生春共收到30個團體申請活化營運,成為最搶手的歷史建築。圖片來源:文匯報  新華網香港3月19日電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家小組近日完成對1444幢歷史建築的初步評估,建議將其中212幢評為一級歷史建築、366幢評為二級、576幢評為三級。
  • 香港212幢建築被專家小組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圖)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家小組近日完成對1444幢歷史建築的初步評估,建議將其中212幢評為一級歷史建築、366幢評為二級、576幢評為三級。香港雷生春共收到30個團體申請活化營運,成為最搶手的歷史建築。
  • 20幢舊唐樓擬保育 旺角"淫窟"或變歷史建築(圖)
    20幢舊唐樓擬保育 旺角"淫窟"或變歷史建築(圖) 2008年06月02日 09: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6月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市區重建局保育廣州式騎樓建築的工作已經展開,首階段先全力處理納入第一類別的具顯著保育價值的建築物,包括旺角上海街內一度淪為「淫窟」的一級歷史建築物唐樓。
  •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2008年12月03日 0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曉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二日通過,特區政府與司徒拔道四十五號景賢裡的業主進行非原址換地,以保育該幢歷史建築作活化再用。
  • 20幢舊唐樓擬保育 旺角"淫窟"或變歷史建築[圖]
    東方網6月2日消息: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市區重建局保育廣州式騎樓建築的工作已經展開,首階段先全力處理納入第一類別的具顯著保育價值的建築物,包括旺角上海街內一度淪為「淫窟」的一級歷史建築物唐樓。  據了解,市建局正探討不同方向的保育方案,包括應否參考灣仔「藍屋建築群」例子,嘗試「留屋又留人」。不過,由於這類舊式唐樓大多數業權不清,預計保育工作面對困難重重。  市建局早前宣布,保育全港48幢戰前廣州式騎樓建築,包括20幢具有顯著文物價值的舊唐樓,獲市建局選為第一類別需保育建築物,而當中10幢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 香港活化古建築計劃將申請 撥10億翻新7幢建築
    香港活化古建築計劃將申請 撥10億翻新7幢建築 2008年01月03日 11: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2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文物保育政策。
  • 香港大澳文物酒店奪得國際性文物保育殊榮
    of Merit,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首個獲得此項殊榮的項目。
  • 香港傳真|皇都戲院舊事與港島文物物業保育一二事
    觀點地產網 即使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香港,依然隨處可見古舊的建築佇立在城市中,皇都戲院是其一。皇都戲院落成於上世紀50年代,不僅是香港幾代人的回憶,還目睹了香港娛樂事業的輝煌過往,締造了上世紀70至80年代港產片的黃金歲月,甚至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港島最古舊的獨立單幢戲院。
  • 勵小捷在香港出席2013香港文物保育國際研討會
    11月29日上午,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應香港特區政府邀請執行「內地貴賓訪港」計劃期間,出席了在香港大學舉行的2013香港文物保育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和勵小捷副部長先後在大會開幕式致辭。
  • 香港百年蓄水庫羅馬式建築遭破壞,文物保育政策再受關注
    事件曝光後,香港當局對保留這個蓄水池,以至之後是否把它活化(將文物用作它用以求得到保育)持開放態度,但事件仍然引起外界不滿,令多次在香港引起爭議的保育政策重回公眾視野。一些區議員之後發起聯署,要求政府把這個蓄水池列為「暫定古蹟」,讓文物專家進行評估期間保護蓄水池免受進一步破壞。香港政府在2009年發出文件,要求各部門在進行工程前需要評估會不會對附近可能存在的文物進行評估。古物諮詢委員會當年又進行全港歷史建築調查,找出1444座歷史建築物,對它們加以評估和保護。
  • 香港大澳文物酒店獲選為2016年亞洲領先文物保育酒店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黃永光先生表示:「我們衷心感謝及欣悉香港大澳文物酒店榮膺亞洲領先文物保育酒店,這個榮譽代表了業界對我們工作的認同,給予仝人重大的鼓勵。我們將繼續努力推廣歷史文物建築的保育及其欣賞價值,促進大澳可持續旅遊的發展。」
  • 香港發展局局長訪大澳上「歷史課」(圖)
    中新網2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15日到訪大澳和東湧,了解大澳的文物保育工作和東湧的最新發展。早上參觀了由舊大澳警署活化而成的大澳文物酒店。舊大澳警署為發展局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項目之一。
  • 香港都市文化「另一面」:「活化」文物 保育生態
    香港已有24個郊野公園和22個特別地區供保育、消閒,四個海岸公園和海洋保護區,平均每年有1200萬人次到郊野公園遠足、露營、野餐等。目前,特區政府已把環保產業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201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5億元港幣用於擴大環境保育基金。  「香港是一個健康綠色的大城市,希望我們的保育工作能讓遊客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
  • 文化保育:香港警察宿舍的前世今生
    圖7:中央書院素麵欄杆殘件(來源: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官網)圖8:現存擋土牆以及牆縫裡的老樹(來源: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官網)2010年3月,香港發展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聯合發出邀請,徵求有興趣的社會機構和企業提交建議書,活化位於香港荷李活道、鴨巴甸街、士丹頓街和城隍街包圍的規則區域內的前已婚警察宿舍古蹟建築。
  • 香港四幢歷史建築徵活化建議
    人民網香港12月3日電 香港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今日公布,涵蓋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荃灣汀九白樓、灣仔景賢裡和馬灣芳園書室共四幢歷史建築。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是法定古蹟,由於抽水站已改為自動化運作和中央操控,水務署員工已無需在宿舍留宿。
  • 香港新一批「活化」歷史建築名單出爐
    人民網香港12月5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納入新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4幢歷史建築名單,並指將在本月13至16日舉辦開放日,讓有意申請「活化」的非牟利機構參觀。
  • 香港70"大騎樓"或活化 非古蹟特色建築亦堪保育
    灣仔大道東舊唐樓,擁闊大騎樓,是戰前華南地區流行建築特色。 文匯報圖  中新網3月12日電 香港的文物保育近年愈受社會關注。香港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稱,市建局將著手保育和活化約70幢戰前擁有「大騎樓」的廣州式唐樓,本月底正式公布有關方案。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羅義坤表示,市建局將保育和活化約60至70幢戰前擁有「大騎樓」的廣州式唐樓。他又說,有關建築物不一定是法定古蹟,建築物只要有歷史價值都可以保育或活化,「如有特色的建築、曾經有甚麼名人住過等等」。
  • 香港新成立保育歷史建築委員會
    人民網香港4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公布新成立的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委員會將就2016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宣布預留五億港元設立的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運作提供意見。現有的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將於2016年5月14日後納入該委員會。
  • 港經驗可助文物保育 黃永光倡設「保育歷史建築基金」
    劉玉珠表示,內地目前多個城市都在積極開展歷史文物的活化和利用,香港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黃永光建議,北京可以借鑑香港經驗,研究出臺《保育歷史建築之友》計劃等,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政府亦可以設立 「保育歷史建築基金」,從資金上保證《保育歷史建築之友》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