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如何「活化」歷史建築
吳玉潔攝 走過滄桑,歷史建築在當代的命運是什麼?在香港,從2008年特區政府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到2016年公布第5期,香港如今已有近20個「活化」項目,其中8個已投入服務,分別為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澳警署、雷生春堂、芳園書室、美荷樓、前荔枝角醫院、舊大埔警署和石屋。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讓老建築煥發新生命
6月4日,香港市民在石屋家園懷舊冰室享受美食。石屋家園前身為侯王廟新村31-35號,二次大戰後,石屋一帶成為寮屋區。2010年石屋通過「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得以活化,並於2015年開始營業成為市民喜愛的懷舊冰室。
-
香港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獲選名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5日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評審結果,中環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粉嶺聯和市場、元朗前流浮山警署及屯門前哥頓軍營等4個由非牟利機構提交的方案獲選,陸續展開活化工程。
-
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作者 張曉曦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近日在內地出席活動時,發表題為《歷久彌新:細說香港古建築的活化利用》演講,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於2008年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工作的裡程碑,並介紹了在該計劃下實現「活化」的香港建築實例。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老味道 新體驗
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取的其中一種手段,也就是在保留一些具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同時,善用這些建築物,為它們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眾享用。 「以前全都講錢和發展,這是以前的思維。新一代的思維,大家都重視(在發展和保育之間)找到平衡。」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向新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香港對歷史建築保育的意識越來越強,活化形式也傾向多樣化。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 培養本地居民的歸屬感
人民圖片 閱讀提示 香港開埠一個多世紀裡,留下了1444幢歷史建築,它們默默見證著城市的成長。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建築大多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長期閒置。 2007年起,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保育措施,包括對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推行「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為保存私人歷史建築提供經濟誘因等。
-
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為青年旅社
原標題: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為青年旅社 新華網香港12月20日電 由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而來的YHA美荷樓青年旅社20日舉行落成典禮。這也標誌著香港特區政府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6個項目全部落成供市民享用。 美荷樓是特區政府在1954年興建石硤尾邨時所建。
-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
空氣中瀰漫著清香,綠樹掩映青瓦紅牆,間或有幾聲鳥鳴,入眼所及,尖頂的平房建築皆有近百年的歷史,身處在饒宗頤文化館裡,不禁感嘆香港鬧市還有如此清雅的所在。 這是香港歷史建築「活化」工作的一個剪影。 在香港,摩天高樓間隱藏著1400多座歷史建築,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百年過往,也承載著市民共同的回憶。
-
他山之石,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見聞
香港致力在發展和保育並重之間取得平衡。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取的其中一種手段,也就是在保留一些具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同時,善用這些建築物,為它們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眾享用。 「以前全都講錢和發展,這是以前的思維。新一代的思維,大家都重視(在發展和保育之間)找到平衡。」
-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圖)
信息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圖) 2016-08-04 16:02:43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香港歷史建築:在活化中「重生」
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對於一座歷史建築,是讓它成為只供陳列的遺物,還是喚醒它,重新發揮它的實用功能?香港選擇了後者。 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用的一種手段。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經過翻新活化後,不僅保留了原有風貌及特色,還為社區帶來了經濟、教育和社會價值。
-
「活化計劃」為香港老建築增添新活力
「活化計劃」為香港老建築增添新活力 【解說】眼前這棟藍白相間的三層建築位於香港流浮山山頂,這裡不僅可以俯瞰香港屏山,還可以眺望后海灣和深圳。建築物頂層的兩個圓柱體瞭望臺和地面層入口用繁體字和英文標出的「入彈處及退彈處」都揭示了這棟建築曾經的用處。這裡就是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香港前流浮山警署。
-
香港新成立保育歷史建築委員會
人民網香港4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公布新成立的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委員會將就2016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宣布預留五億港元設立的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運作提供意見。現有的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將於2016年5月14日後納入該委員會。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收到建議113份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收到建議113份 2008年05月23日 00: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發展局今日表示,共收到一百一十三份非牟利機構提交的計劃書,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首批七座歷史建築進行保育及活化工作。
-
香港歷史建築:在活化中「重生」 賦予新的意義
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對於一座歷史建築,是讓它成為只供陳列的遺物,還是喚醒它,重新發揮它的實用功能?香港選擇了後者。 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用的一種手段。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經過翻新活化後,不僅保留了原有風貌及特色,還為社區帶來了經濟、教育和社會價值。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將展開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將展開 2008年01月16日 1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月16日電 香港發展局未來三個月將舉辦一系列文物保育活動
-
香港四個歷史建築將活化 前流浮山警署變導盲犬基地
香港四個歷史建築將活化 前流浮山警署變導盲犬基地 2018-07- 中新網7月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發展局5日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四個項目,其中空置近16年的三級歷史建築前流浮山警署,確定將其活化為首個香港本地飼養及訓練導盲犬場地,本地導盲犬繁殖量可望增加一倍。
-
尋訪香港古建「活化」後的新生命
「藍屋」、「雷生春」、大澳文物酒店……這些風格各異的古建築,隨著時代變遷而「活化」煥發新的生命,成為摩登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位於港島石水渠街的「藍屋」,可算是灣仔最容易辨識的樓房,因為樓如其名,通體藍色。這座1920年興建的四層建築,樓梯間的牆壁、單位內的窗戶均由木材製造,露臺部分則採用鋼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數有露臺建築的唐樓。
-
香港發展局長:創意活化83年歷史建築「虎豹別墅」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日前,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網誌撰文,稱早前參觀有83年歷史的「虎豹別墅」,即「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項目之一,現已活化成「虎豹樂圃」音樂學院。發展局期望通過具創意的活化再用計劃,為舊建築注入新生命,同時讓市民有機會觀賞和使用。
-
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公示 含人民大會堂等429處建築物
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公示 含人民大會堂等429處建築物 原標題: 時訊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今年6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人民大會堂等429處建築物擬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