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老味道 新體驗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一座具歷史價值、原本要面臨清拆的居民樓,經過翻新「活化」後,近日成為香港旺角花墟的新地標,命名為「GoodPoint優點」,提供零售、藝術文化活動等服務,滿足不同人士的需要,也為社區增添新氣象。

  香港致力在發展和保育並重之間取得平衡。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取的其中一種手段,也就是在保留一些具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同時,善用這些建築物,為它們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眾享用。

  「以前全都講錢和發展,這是以前的思維。新一代的思維,大家都重視(在發展和保育之間)找到平衡。」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向新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香港對歷史建築保育的意識越來越強,活化形式也傾向多樣化。

  位於旺角花墟這個鮮花零售集中地的「優點」,樓高4層,是香港第一代鋼筋混凝土建築,保留了上世紀30年代初法式建築設計的優雅簡約特色,是當時小資產階層的住所,有「摩登公寓」之稱,後來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翻新後,現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負責管理營運,一樓和二樓售賣健康食品、三樓用於舉行社區藝術文化活動、四樓開辦長者興趣班。

  從前的「摩登」樓房,經過歲月洗禮而變舊,重新改造策劃後又再時尚活潑起來,「優點」只是香港近年推出的眾多建築活化項目之一。

  據特區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介紹,香港部分活化項目通過辦事處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開展,當中包括邀請非牟利機構就如何以社會企業形式使用相關建築物,以提供服務或營運業務遞交建議書,詳細說明如何保存有關的歷史建築,並有效發揮其歷史價值;就財務可行性而言,社會企業可如何營運;以及如何令小區受惠。

  另外,法定機構香港市區重建局也負責處理部分活化項目,花墟的「優點」就是其中之一。陳智思說,「優點」本來要面對清拆命運,若非市區重建局把它翻新活化過來,那些展現七、八十年前建築風格的地板、樓梯,便無法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而去年開幕的「PMQ元創方」由一座三級歷史建築改建而成,由一個致力推動創意文化教育的慈善基金會管理,以優惠租金出租給年輕設計師,打造成創業產業基地。這地方還設有空中花園,提供大片公共休憩空間;一樓露天廣場不時舉辦展覽和主題活動,吸引不少遊客參觀。

  通過活化,將歷史建築與社區連接起來,不僅讓人能繼續欣賞它們原有建築特色,還可創造就業機會,甚至有助推廣所屬小區的特色。

  以大澳文物酒店為例,坐落於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香港漁村大澳,由建於1902年的舊大澳警署活化而成,以非牟利社會企業形式經營,創造了大量就業職位之餘,更推廣了大澳的獨特風情。這項目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

  其他活化項目還包括一級歷史建築雷生春,於2012年起由空置住宅變為由香港浸會大學營運的中醫藥保健中心,為市民大眾提供醫療服務;由舊式公營房屋翻新而成的美荷樓青年旅社等。

  談到是否所有古舊建築都要保留,陳智思則認為不一定,因為當中涉及龐大的公費,社會未必負擔得起。

  「香港剩下來的(舊式建築物)不多,拆了不少,其實選擇不多,重點在於保留下來新的用途,大家是否認同。」他說,大澳警署、雷生春、美荷樓等項目,都是活化後剛開始以新模式操作,相信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更清晰看到整體社會的認同程度。

  陳智思強調,活化保育並不能盲目地一窩蜂去做,尤其這牽涉花費納稅人的金錢,大家對建築物的用途自然有較大期望,會考慮是否值得這樣做。

  但另一方面,他認為,把別具紀念性的建築物保留下來是值得的,否則再過一些日子,香港的年輕人可能再沒有機會親身接觸這些舊建築物,只能從書本感受它們的風格和味道。(記者 張雅詩)

相關焦點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讓老建築煥發新生命
    6月4日,香港市民在石屋家園懷舊冰室享受美食。石屋家園前身為侯王廟新村31-35號,二次大戰後,石屋一帶成為寮屋區。2010年石屋通過「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得以活化,並於2015年開始營業成為市民喜愛的懷舊冰室。
  • 「活化計劃」為香港老建築增添新活力
    「活化計劃」為香港老建築增添新活力   【解說】眼前這棟藍白相間的三層建築位於香港流浮山山頂,這裡不僅可以俯瞰香港屏山,還可以眺望后海灣和深圳。建築物頂層的兩個圓柱體瞭望臺和地面層入口用繁體字和英文標出的「入彈處及退彈處」都揭示了這棟建築曾經的用處。這裡就是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香港前流浮山警署。
  • 香港如何「活化」歷史建築
    吳玉潔攝   走過滄桑,歷史建築在當代的命運是什麼?在香港,從2008年特區政府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到2016年公布第5期,香港如今已有近20個「活化」項目,其中8個已投入服務,分別為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澳警署、雷生春堂、芳園書室、美荷樓、前荔枝角醫院、舊大埔警署和石屋。
  •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
    空氣中瀰漫著清香,綠樹掩映青瓦紅牆,間或有幾聲鳥鳴,入眼所及,尖頂的平房建築皆有近百年的歷史,身處在饒宗頤文化館裡,不禁感嘆香港鬧市還有如此清雅的所在。 這是香港歷史建築「活化」工作的一個剪影。 在香港,摩天高樓間隱藏著1400多座歷史建築,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百年過往,也承載著市民共同的回憶。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 培養本地居民的歸屬感
    年近六旬的建築師劉先生,每天都會駕車駛過尖沙咀半島那條布滿世界名品店的廣東道,他在見證一幢幢摩天大廈拔地而起的同時,對自己熱愛的香港淪為「石屎森林」憂心忡忡,原因在於,留在記憶中的那些老建築,那些記錄香港成長痕跡的一磚一瓦,正在一點一點消逝……  其實,香港特區政府已然在和非牟利機構合作,保護並活化再用歷史建築,探索一條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文物保護新路。
  • 香港新一批「活化」歷史建築名單出爐
    人民網香港12月5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納入新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4幢歷史建築名單,並指將在本月13至16日舉辦開放日,讓有意申請「活化」的非牟利機構參觀。
  •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圖)
    信息 遊香港,住在「活化」的歷史建築裡(圖) 2016-08-04 16:02:43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他山之石,香港活化歷史建築見聞
    香港致力在發展和保育並重之間取得平衡。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取的其中一種手段,也就是在保留一些具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同時,善用這些建築物,為它們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眾享用。  「以前全都講錢和發展,這是以前的思維。新一代的思維,大家都重視(在發展和保育之間)找到平衡。」
  • 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作者 張曉曦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近日在內地出席活動時,發表題為《歷久彌新:細說香港古建築的活化利用》演講,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於2008年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工作的裡程碑,並介紹了在該計劃下實現「活化」的香港建築實例。
  • 香港歷史建築:在活化中「重生」
    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對於一座歷史建築,是讓它成為只供陳列的遺物,還是喚醒它,重新發揮它的實用功能?香港選擇了後者。  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用的一種手段。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經過翻新活化後,不僅保留了原有風貌及特色,還為社區帶來了經濟、教育和社會價值。
  •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裡的「文藝綠洲」
    新華社記者閔捷 攝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記者閔捷 戰豔)香港九龍灣馬頭角道,一座由古樸的紅磚建成的院落引人矚目。院子的中央原樣保留著長長的飲水槽,那是當年為運到這裡進行檢疫和屠宰的牛準備的。這座佔地1.7公頃、近百年前的檢疫、屠宰中心,如今「活化」成「牛棚藝術村」,有15個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在這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裡。
  • 香港歷史建築:在活化中「重生」 賦予新的意義
    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對於一座歷史建築,是讓它成為只供陳列的遺物,還是喚醒它,重新發揮它的實用功能?香港選擇了後者。  將歷史建築活化,是香港保育文物採用的一種手段。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經過翻新活化後,不僅保留了原有風貌及特色,還為社區帶來了經濟、教育和社會價值。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收到建議113份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收到建議113份 2008年05月23日 00: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發展局今日表示,共收到一百一十三份非牟利機構提交的計劃書,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首批七座歷史建築進行保育及活化工作。
  • 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為青年旅社
    原標題: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為青年旅社   新華網香港12月20日電 由香港歷史建築美荷樓「活化」而來的YHA美荷樓青年旅社20日舉行落成典禮。這也標誌著香港特區政府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6個項目全部落成供市民享用。  美荷樓是特區政府在1954年興建石硤尾邨時所建。
  • 香港採取多種方式活化歷史建築促進旅遊業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年永剛):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重視歷史建築保護及活化工作,希望與社會各界可繼續攜手合作,為更多旅客和市民提供全新的歷史及文化體驗當天,林鄭月娥在出席位於尖沙咀的「1881公館」——前水警總部建築群開幕典禮時表示,特區政府對富有歷史價值的法定古蹟實行文物保育政策,自2007年開始,至今已經取得了多方共贏的良好效果。例如「大館」——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開館一年來,到訪的市民及遊客超過200萬人次,極獲好評。
  • 香港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獲選名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5日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評審結果,中環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粉嶺聯和市場、元朗前流浮山警署及屯門前哥頓軍營等4個由非牟利機構提交的方案獲選,陸續展開活化工程。
  •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將展開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將展開 2008年01月16日 1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月16日電 香港發展局未來三個月將舉辦一系列文物保育活動
  • 香港四個歷史建築將活化 前流浮山警署變導盲犬基地
    香港四個歷史建築將活化 前流浮山警署變導盲犬基地 2018-07-   中新網7月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發展局5日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四個項目,其中空置近16年的三級歷史建築前流浮山警署,確定將其活化為首個香港本地飼養及訓練導盲犬場地,本地導盲犬繁殖量可望增加一倍。
  • 香港:實行古建築「活化」保護計劃
    前法院變成藝術課堂,舊警署變身文物酒店,醫院舊址化身文化園林……一種新的文物保護理念在香港不斷被實踐、理論化、傳播和印證,同時也不斷刷新著人們的驚喜。這個理念,就是文物的「活化」保護。所謂「活化」,即為歷史建築尋得新生命,做一個新用途,讓公眾得以走進並欣賞這個歷史建築。
  • 香港發展局長:創意活化83年歷史建築「虎豹別墅」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日前,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網誌撰文,稱早前參觀有83年歷史的「虎豹別墅」,即「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項目之一,現已活化成「虎豹樂圃」音樂學院。發展局期望通過具創意的活化再用計劃,為舊建築注入新生命,同時讓市民有機會觀賞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