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敗退貨櫃成替選,無人便利店或將逐漸對中小玩家關上大門

2020-12-12 藍鯨TMT網

「我們這的無人貨架已經全部撤走了。四月底對方撤走東西時,說五月初會上新品,然而今天過來把貨架也運走了。」一位杭州網友近期向藍鯨TMT記者反映。無人貨架工作人員同時還告訴他:未來將不再為辦公室鋪貨,公司開始戰略轉型。

藍鯨TMT記者 任子勳

無人貨架的焦慮氣息,不知不覺瀰漫開來。

此前,藍鯨TMT曾獨家報導《獨家丨果小美全國業務或將停滯,因融資壓力將放棄自營新零售》,多位一線城市的前果小美員工向記者反饋,果小美將放棄無人貨架和新零售。而螞蟻金服也曾在今年相繼傳出投資入股猩便利與果小美的消息,只不過最終都無疾而終。

種種疑雲讓圍觀者感受到資本的舉棋不定。

雖然對當下的困局仍沒有人公開承認,但平臺業務的重心卻在悄然變化。據媒體報導,包括便利蜂與七隻考拉等平臺都正向封閉式貨櫃轉型。

讓人疑惑的,除了「替補上場」的無人貨櫃能否扭轉局面,還有資本的寒潮,是否會進一步衝擊到無人便利店。

偷竊易退貨難,無人值守的監管與冷漠惹爭議

近期杭州蕭山警方破獲了一起無人便利店偷竊案件。利用無人便利店內留存的相關證據,警方迅速抓獲了罪犯。雖然破案之易猶如解答一道「送分題」,但對於無人值守的便利店商家來說,一個微不足道的技術漏洞卻可能變成自己的「送命題」。

在杭州一案中,嫌犯在未結帳的情況下成功騙過了大門的產品識別,並隨後帶領2位同夥用相似的作案手法數次洗劫,給商家帶來了巨大損失。短短20來天,便利店的損失從一箱牛奶,演變成近萬元。

類似的案例廣州也曾發生,只不過小偷為了規避檢測,在二維碼上動起了歪腦筋。等到商家意識到商品庫存與實際銷售出現較大出入時,已錯過了追回損失的黃金時間。

除了偷竊案件常常讓商家後知後覺外,無人值守對用戶也造成了一定困擾,比如退換貨問題。《重慶法制報社》曾報導,有顧客在居然之家的無人店鋪中,遇到商品質量問題,卻又維權未果的難題。

據報導,顧客在結完帳後才發現商品出現保質期問題,但在店內卻未發現「暫不支持退換貨」,或「如需退換貨請撥打電話」的提醒。事後,該便利店相關負責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用戶聯繫客服並將商品留在店內,由客服通知管理人員到店檢查,進而再退款。中間過程環節繁多,且耗時難定。問題是,有多少顧客能為了單價數元的飲料零食,額外浪費一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來等待退款呢?

「新零售包括兩大要點,一個是以顧客體驗作為核心出發點,另一個是科技作為主要引導手段」,銀河證券新零售資深分析師李昂告訴藍鯨TMT記者,一方面,從新零售的角度上來講,它提供了一些新的消費方式,也無形中創造了新的需求。但比較遺憾的是,對於用戶在消費過程中的不滿,現在還無法顧及和解決。

但另一方面,他認為,新零售顛覆了過去幾十年對於零售的認知,參與其中的企業應顧及到溫度感的重要性。從中國的國情來講,國人偏向於喜歡交流,也喜歡與便利店的員工產生友好的互動關係,這種消費觀念中所蘊含的感情連結可能在新零售中難以體現。

巨頭爭天下,傳統零售企業伺機而動

當下,無人便利店暗流湧動,既有像繽果盒子,小e微店這樣靠自身一步步打入市場的,也有淘咖啡這種背後有阿里巨頭光環加持的企業。據早期一份不完全統計,海爾、小米和諸多知名投資機構都曾在這一領域下注。

在李昂看來,無人貨架的故事是否會在便利店上重演,比較難說。鑑於阿里、京東和亞馬遜等巨頭企業都在積極入局探索,科技企業在未來將引領行業的趨勢,而零售型企業則會根據自身利益來判斷是否入局競爭。

相較之下,既沒「背景」,也沒有供應鏈基礎,或者貨幣化的創業型公司或將很難生存。

「現在無人便利店可能佔地不大,但它依然是一個資產,只要選址得當,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窗口,並即刻發揮效應,產生現金流。很多科技公司和實體零售企業想通過這個服務,把顧客引流到實體的消費主場景中。」他告訴記者,商家所看重的,是十平方米消費場景背後更廣闊的未來。

而在新零售之爭中,除了最受關注的騰訊與阿里外,京東近期也頻繁參與其中。三者從線下生鮮店的比拼一直延續到無人便利店。

在2017年8月,螞蟻金服方面宣布開放無人值守技術,商家可通過接入相關開放平臺來使用螞蟻金服的相關數據,除了提高自家技術的市場滲透,也推出了天貓精靈未來館和淘咖啡這兩種無人業態的線下商超。而京東方面除了和騰訊的戰略關係緊密外,還在近期宣布計劃將於2019年在全國開設500家無人超市。

對於這種高昂的態勢,京東集團副總裁與大數據平臺負責人翁志告訴藍鯨TMT記者,在京東看來,相較於貨櫃,無人便利店是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對傳統便利店的一次革命性升級。

「無人便利店相對於傳統便利店,能有效減少運營成本及人工成本,而且效率極高。掃碼進場、貨物識別、離門支付,這是當下無人便利店的主要形式,只用一部手機就能貫穿整個購買場景。同時,無人便利店本身內部的知人,知貨,知場相關技術,也可以以不同模塊的形式,支持線下傳統零售的用戶體驗和運營優化」,翁志表示。

不過李昂告訴記者,對於科技企業來說,供應鏈是他們面臨的難點問題,而零售型企業要解決的主要還是技術上的難點。這也是為什麼在佔據了選址和經驗兩塊優勢下,傳統商超在無人便利店依然會慢阿里京東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一步。

翁志認為,目前無人便利店最大的挑戰在於無人值守的監管問題,但是無人值守商店所提倡的概念並非真正的「無人值守」,而是減少大量人力成本,並實現更快捷的收銀效率和購物體驗,達到減少店面裡的人力成本輸出,以及促使自助購物讓消費變得更加簡單。

李昂的觀點與翁志相似,在他看來,監管問題應屬於社會問題的範疇,如何保證顧客和便利店的信任關係和社會責任關係,需要一個系統性的解決辦法,「就好比共享單車剛出來時,有人擔心用戶會不會把車騎回家了。包括之前有流浪漢睡在便利店當中,都會產生影響。」

而針對供應鏈問題,京東與阿里兩大企業的戰略布局可能走的較為靠前。翁志向記者透露,京東的物流網點在擴展無人零售業務時,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通過把京東物流網點作為貨品的前置倉,來使補貨更高效,並提高商品周轉周期,以此來形成京東的競爭壁壘。

而從此前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長曾鳴提出的S2B2C模式來看,阿里則是希望借用B端的力量來影響市場,通過在線數據化來扶持B端商家,再讓B端商家來服務C端用戶,以此來實現供應鏈管理。

最後,李昂表示,對個人信息安全非常令人擔憂。目前來看,由於無人便利店購物過程中,需要完全依賴於用戶的信息傳遞,依賴指紋,面部特徵,以及支付信息等各種個人信息,因此在數據安全上的隱患也不容忽視。

結語

在相關分析人士看來,短期內,阿里與京東做無人零售的主要目的,仍是通過試點來試探未來的新商業模式。由於阿里和京東在該領域最終仍要走零售路線,並依靠導流獲客和客單價來掙錢,因此無人便利店在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之前,仍將停留在實驗階段。

「無人便利店的初衷是進行成本的升級改造,在配送上可能是一天多次,也可能是定點、定時、定量,需要在供應鏈中更多的精細化處理。所以我覺得大規模複製對於零售企業來說,是不現實的事情,但能否發展長久,最終還是要看能不能更契合消費者的需求。」李昂說道。

相關焦點

  • 無人貨架哀鴻遍野,智能貨櫃浪潮來襲,無人零售終端未來走向如何?
    商品損耗率高、投放無效、盈利不達預期等問題逐漸浮現之後,無人貨架市場迅速退燒。  2018年12 月 18 日,有消息傳出京東到家無人貨架倒閉,將由餓了麼接手深圳貨架。京東到家相關負責人透露,京東到家暫停無人貨櫃項目「京東到家 Go」,重點回到主營的到家業務和達達業務上。  2018年1月,僅現身4個月的成都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被爆停運。
  • 無人貨架的泡沫快破了,下一個新零售爆點是無人貨櫃?
    無人貨架只是過渡型產物,無人貨櫃將成為主流輿論圍繞無人貨架的探討已經足夠多,貨損是最大問題。這裡不爭論人性善惡問題,如果人人自覺,那這個社會就簡單了,做生意需要將人性因素考慮其中,無人貨架貨損問題主要出在這些公司的「投機」思維上。辦公室無人貨架市場突然爆發,迫使這些拿了融資的創業公司必須要迅速搶佔點位。
  • 從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 這場轉型生死戰帶火的是冰箱硬體廠商
    像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城市,能買到日用零嘴的便利店跟居民們的距離並不算遠。記者留意到,在「在樓下」的智能貨櫃選址不足200米外的小區內,就有一家弘德便利店。在該便利店內,鴨脖滷味、酸奶飲料、速食餅乾樣樣俱全,唯一沒有售賣的是水果。這也契合多家涉足無人零售的公司的判斷:水果依舊是智能貨櫃與便利店選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點之一。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無人貨架是「短距」、「即時」需求的產物不管是無人便利店,還是無人貨架,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距離用戶更近,方便用戶更加即時地獲得商品。有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是發現無人便利店的不靠譜後,才重新審視傳統便利店的可貴之處,因而才有了傳統便利店受資本熱捧的局面。
  • 從Hunter到Farmer 每日優鮮便利購的無人貨架精細運營「新課題」
    艾瑞諮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無人零售市場(含自助販賣機、開放貨架、無人便利店)交易規模將突破650億,2017~2020年年複合增長在50%左右。此外,目前各大企業都處於邊成長邊試錯階段,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無人貨架將成為零售生態的重要一環。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認為,「無人貨架是『建築物級』零售的代表,它最為核心的價值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離人更近,顆粒度更細。
  • 無人貨架風雲再起:巨頭入場,頭部玩家新一輪困境初顯?
    與共享單車一樣,無人貨架出現不過一兩年,就經歷了從各方混戰到頭部之戰兩個階段。在持續不斷的燒錢點位大戰中,無人貨架實現了野蠻生長,最終卻因為太過「野蠻」導致市場荒涼遍生。滿目瘡痍的無人貨架被眾人高唱涼涼之際,巨頭卻開始強勢入場。面對巨頭強有力的入局,無人貨架市場將發生什麼變化?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 為什麼無人貨架公司逃不過A輪死?
    這些找到「下家」的都是無人貨架領域的中型玩家,此前的融資額均在千萬級別。我們在採訪中獲悉,中型玩家的退場只是開始,2018年上半年將有眾多無人貨架創業公司退出市場,能找到接盤的只有少數,更多的是清盤離場。
  • 無人貨櫃支付流程設計
    前兩年起,我司在新零售領域做了一個孵化項目——無人貨櫃—信用購。主要是以無人貨架的方式,為寫字樓上班族提供零食、飲料等商品。並採用線下無人貨架,線上小程序+微信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本篇將介紹下其中小程序部分的相關設計。
  • 無人貨架的空中樓閣塌了,紛紛轉型封閉貨櫃,甘來的想像空間更大了嗎?
    無人貨架企業紛紛離場   如今的無人貨架,就像孔子眼中實踐周禮做得太過的學生;而以甘來為代表的智能售貨機,也許又是追求人工智慧漫長道路上的另一個學生。無人貨架也許更接近用戶,也許能獲得更少成本,也許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開放貨架,最大程度地考察人性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如今看來又成了空中樓閣。
  • 辦公室最適合無人貨櫃,但社區的市場價值更大
    目前來看,無人貨櫃的功能尚不夠完善,還有很多細節需要不斷優化,但一般的正常使用問題不大,已出現市場化的契機。最適合無人貨櫃的場景就是辦公室,但規模更大的市場卻是社區新零售。無人貨架只是過渡型產物,無人貨櫃將成為主流輿論圍繞無人貨架的探討已經足夠多,貨損是最大問題。
  • 他們將無人便利店、自助售貨機、生鮮便利店組合在一起了
    無人值守貨架,自助果切機,無人便利店,生鮮便利店這些新零售物種組合在一棟大樓裡,那將產生什麼效應?生鮮遇到無人業態,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小咖去這棟組合了多種新零售物種的大樓裡去看了看。無人便利店這棟大樓位於上海長寧區的易貿大廈,是著名生鮮平臺易果集團總部,在易貿大廈一層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名字為日談一果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
  • 無人超市行情火熱,百鮮網用貨櫃+後臺進入市場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零售行業毛利漸漸走低,自2016年3月盒馬鮮生獲得投資後,新零售的概念就開始流行起來。2017年第二季度,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等無人超市項目獲得融資的消息使得無人超市的概念進入大眾的視線。艾媒諮詢預測,2017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389.4億元,未來五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至2022年市場交易額將超1.8萬億元。
  • 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店要把無人貨架擺進你的辦公室了
    國內最大的水果連鎖店百果園,如今要來你的辦公室放個無人貨架賣水果了。  9月15日,百果園公布了其與七隻考拉、好品、領蛙等公司聯合發起了「大百果聯盟」的消息,意在向辦公場所的寫字樓投放具有溫控功能的無人貨架,百果園在全國擁有2600多家店鋪,可以為無人貨架提供日配服務,也就是說,這些水果和店裡一樣新鮮。
  • 無人便利店、自助售貨機、生鮮便利店組合在一起會怎麼樣
    聯商網消息:無人值守貨架,自助果切機,無人便利店,生鮮便利店這些新零售物種組合在一棟大樓裡,那將產生什麼效應?生鮮遇到無人業態,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聯商網》去這棟組合了多種新零售物種的大樓裡去看了看。
  • 長陽創谷園區集合了無人奶茶店、無人便利店、無人健身房
    根據大門上標記的名稱,自西向東分別是無人奶茶店、無人便利店和無人健身房,貨櫃的外牆上寫著品牌方的名稱繽果盒子。  透過無人奶茶店的落地玻璃幕牆,記者看到,一個大大的黃色機器人站在奶茶製作設備前「待命」。奶茶櫃檯旁邊還有個出售冰淇淋的櫃檯,上方是電子屏幕,下端是可以伸手進去拿東西的透明窗口,窗口裡面是粉紅色的機器設備。  往前走一點點,就到了無人便利店的門口。
  • 正在發生的「貨架革命」,其實是一場空間革命
    4.阿里和京東的倉儲及物流能力,可以滿足店主碎片化的採購需求,不用再像此前只能成箱的採購方式來佔據店面空間。貨架倉儲化。線上是社區新零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圍繞社區消費的各類零售店公眾號、外賣平臺、獨立的便利店APP等產生的交易額佔比在不斷提升,未來夫妻店的貨架將充當這些線上社區零售平臺的倉庫,《社區新零售》中也有探討過未來社區零售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關係。
  • 無人貨架走入下半場:裁撤、收縮和一場只有三個月的風口
    產品形態也將從單純無人貨架拓展至智能無人貨櫃設備,甚至無人便利店。就像過去團購、共享單車、充電寶等等賽道經歷過的一樣,風口引來大批玩家,只有整合洗牌之後,真正的獨角獸才能殺出。無人貨架現在也走到了這樣的關口,只不過這次留給創業者的風口期更短,只有三個月。果小美危機與風口轉向不足4個月,無人貨架頭部企業果小美經歷了從大舉擴張到急速收縮的過山車歷程。
  • 無人超市來了!西安已有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
    2016年初,瑞典出現了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門,用手機綁定信用卡支付的無人便利店。2016年底,亞馬遜在美國推出無人便利店,通過感知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和貨架上商品的移動來計算是誰拿走了哪一件商品,通過掃描手機上的亞馬遜客戶端來完成購買,顧客無需排隊、無需等待結帳。
  • 無人貨櫃智能化成趨勢,「小萌科技」要用機器視覺技術切入
    2018年,智能貨櫃代替無人貨架成為新的風口。據《2017年無人貨架行業白皮書》統計,17年共有二十多家無人貨架創業企業獲得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30億元。然而高貨損率、差強人意的消費體驗和薄弱的供應鏈讓無人貨架賽道在短短半年內盛極而衰。在跑馬圈地的上半場基本結束後,無人貨架公司共同的趨勢是走向貨櫃化、智能化。京東、蘇寧、全家等大型零售商均開始轉向布局智能貨櫃。每日優鮮便利購、便利蜂、螞蟻等創業公司也開始進行從無人貨架向智能貨櫃的迭代。
  • 廣州愛士多智能便利店收縮 無人零售熱潮降溫
    i-store無人店項目方相關負責人去年還曾對外說,「未來將在廣州開出500家便利店,覆蓋廣州市及周邊,打通一個物流閉環『三小時必達』。」公司將開啟人人眾籌新模式,推出「我的公司在家門口」活動,不用承擔運營風險,不用考慮選店、人力、配置、選品、供應鏈等一系列煩惱。如今看來,上述規划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