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海外文物首次境內又展又銷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進博會溢出效應持續放大,打通政策堵點走通全流程

流落海外文物首次境內又展又銷

第三屆進博會首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5件海外文物,今天將在上海完成銷售、清關、結算的全過程。這意味著,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首次經進博會平臺打通了政策堵點。

這5件海外文物,來自日本資深藏家的累世舊藏,均為中國古畫,落款為南宋的趙伯駒及明代的沈周和仇英。古畫內容涉及西巡圖、庭院仕女、山水長卷等,有絹本也有紙本,是進博會舉辦以來首次參展的進境文物展品。

這批古畫之所以能來中國參展,得益於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於今年10月12日聯合發布的《關於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在進博會展期內,展商銷售文物類展品,可享受5件以內的稅收優惠政策,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此次參展的展商香港鴻暢騏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紀曉蒙告訴記者,這批古畫成本清單為34.9萬美元,共減免稅款達29.76萬元人民幣。

這批古畫進境、展示、留購,創造了進博會速度。今年11月3日,在上海海關及上海市文物局雙方監管下,日本回流文物現場開箱查驗;5日,正式亮相進博會;9日,籤訂進口代理三方協議;23日,上海海關、上海市稅務局根據國家文物局文件,認可上海文物商店作為進口代理商的身份。12月9日,有望完成所有後續工作。

據透露,這批古畫早在展出前,便有中國國內多位藏家聯繫諮詢,希望在進博會上一睹真容,並表達了強烈的購買意願。最終,古畫在第三屆進博會閉幕前一天敲定留購,由山東一位私人買家購得。不過,根據國家文物局10月28日發布的公告,這批享受了稅收優惠政策的文物類展品,未來會在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進行不少於3年的公益性展示,公眾也有望一睹它們的真容。

記者了解到,這5件古畫的留購,最不同尋常之處在於,過去按照規定,中國個人買家無法在中國境內從海外機構處購買文物,海外機構在中國境內只能進行文物展示,不得銷售。因此,中國買家過去只能赴海外購買,且將文物帶回國時,由海關徵收13%的增值稅。而此次,受益於進博會「溢出」的政策紅利,中國個人買家不出國門,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購買,且無需繳納高額增值稅,第一次真正走通了流落海外文物在中國境內又展又銷的全流程。

據展商介紹,近年來,中國文物的回流量驚人,僅香港鴻暢騏達公司,每年全球範圍內通過公司回流到中國內地的文物量就達3萬件,且中國民間私人買家是回流主力。此次,海外文物走通了通關、進境、展示、交易、代理、免稅、交割、結算等一整套流程,將為更多散落海外文物經進博會平臺回流複製經驗。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政策的真正落地,既有利於促進海外中國文物回流,也有利於持續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提高國外文物類展商參與中國市場的積極性,充分彰顯進博會作為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的意義。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個人買家首次在「家門口」實現流落海外文物購買
    該批貨物來自日本,均為中國古畫,分別是沈周(款)《雪江山水》長卷、仇英(款)庭院仕女軸、仇英(款)《西巡圖》長卷、仇英(款)山水人物長卷、趙伯駒(款)青綠山水長卷,古畫內容涉及西巡圖、庭院仕女、山水長卷等,有絹本,也有紙本,為進博會舉辦以來首次參展的進境文物展品。圖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進境文物展品。
  • 進博會溢出效應持續放大打通政策堵點走通全流程 流落海外文物首次...
    第三屆進博會首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5件海外文物,今天將在上海完成銷售、清關、結算的全過程。這意味著,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首次經進博會平臺打通了政策堵點。
  • 進博會首單:5件古畫變商品-首次享受進博會免稅進口政策,在上海...
    記者 詹皓晨報訊 在今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上,首次展出了5件中國古畫,在國家有關部門和上海市的通力合作下,順利完成了銷售、清關、結算等一系列手續,並於12月9日完成最後的交接,5件中國文物藝術品首次通過進博會實現了回流。
  • 5件文物類展品變商品,順利完成免稅進口業務
    市文物局說,第三屆進博會首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5件海外文物,日前在上海會展海關完成留購審批及通關申報手續。這5件海外文物,來自日本資深藏家的累世舊藏,均為中國古畫,分別是沈周(款)《雪江山水》長卷、仇英(款)庭院仕女軸、仇英(款)《西巡圖》長卷、仇英(款)山水人物長卷、趙伯駒(款)青綠山水長卷,有絹本,也有紙本,是進博會舉辦以來首次參展的進境文物展品。
  • 5件文物類展品變商品,順利完成免稅進口業務
    市文物局說,第三屆進博會首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5件海外文物,日前在上海會展海關完成留購審批及通關申報手續。這5件海外文物,來自日本資深藏家的累世舊藏,均為中國古畫,分別是沈周(款)《雪江山水》長卷、仇英(款)庭院仕女軸、仇英(款)《西巡圖》長卷、仇英(款)山水人物長卷、趙伯駒(款)青綠山水長卷,有絹本,也有紙本,是進博會舉辦以來首次參展的進境文物展品。
  •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文物展門票在哪裡預約?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時間:4月28日—8月2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  票價:免費不免票  預約入口:點擊進入  該展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粵博舉辦的首個線下新展,將展至8月28日。
  • 2020省博物館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時間+預約入口)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時間:4月28日—8月2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  票價:免費不免票>   該展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粵博舉辦的首個線下新展,將展至8月28日。  此次展品包括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7件,珍貴文物佔比非常之高。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餘江寧表示,這是近年來首次較大規模舉辦的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專題展覽。  首次在廣東展出的8件回歸文物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 免繳近30萬稅款,第三屆進博會首單文物類展品進口業務完成結算
    這是海外文物首次藉助進博會平臺進行展示和交易,包括明代書畫大師沈周的《雪江山水》長卷,明代畫家仇英的長卷《庭院仕女》《西巡圖》和《山水人物》,還有一幅宋朝畫家趙伯駒的青綠山水長卷。2020年12月9日,界面新聞從上海市文物局獲悉,此次參展的5件文物類展品已經順利達成免稅進口業務,並最終完成交易、代理、免稅、交割、結算等流程。
  • 天水成紀博物館歷屆海外回流文物展回顧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超過一千萬件文物散落海外,當前,流失文物回歸有依法追討、外交談判、商業回購和捐贈等多種方式,但業內專家稱,隨著文物藝術品價格的逐漸增長,一件古代文物藝術品動輒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數量龐大異常,商業回購不是長期之道。讓流失文物得以回家,中國仍然任重道遠。
  • 給流落的中國文物「一個家」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文物流落海外。在北美民間,不乏懷揣連城之璧而秘不示人的私人藏家。   「這些人,有的年事已高,子孫對其藏品興趣稀薄;有的對世藏幾代的文物不懂,手頭需要用錢。他們成為我的主要『上家』。」通過行家介紹,做國際貿易積累了一定經濟實力的李振中進入收藏圈子,開始了他的海外中國文物收集徵程。
  • 日本東京博物館《三國志》大展:曹操高陵相關文物的首次海外展出
    的旗號時,不禁讓我緊張疑惑:這次考古藝術向的三國歷史展,是會升溫熱血歷史,還是冷卻浪漫演義呢? 這次展覽精選展出了全國46個博物館的162件三國文物,這些博物館雖然我全都想去,但去過只有6家!講真,作為三國迷,專門飛來東京看這展,比在國內逐個博物館巡遊,可划算多了!
  • 流落海外文物現墨爾本集市,留學生花40塊拿下,上鑑寶專家都服了
    流落海外文物現墨爾本集市,留學生花40塊拿下,上鑑寶專家都服了對於近代的中國來說,戰爭是一個比較頻繁出現的關鍵詞,由於清帝國的閉關鎖國,導致整個華夏帝國與世界脫軌,而同期的世界正在進入快速的發展階段,知道落後的清政府,被西方的船堅炮利打開大門以後,才意識到自己腐朽,但是憤怒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 韓國:海外文物展或只借複製品(圖)
    韓國:海外文物展或只借複製品(圖)   韓國《文化財保護法》規定:在有形文化財(即有形文物)中,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為「寶物」;在「寶物」中,最具人類文化價值的稀世珍寶才能被稱作「國寶」。對寶物和國寶的認定,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有一條界限,即歷史在50年以上的文物才能算作有形文化財,國寶則必須有100年以上歷史。此次將展出的半跏思惟像高93.5釐米,頭部帶有三山式寶冠,因此也稱「三山半跏思惟像」。
  • 中國兩尊肉身菩薩流落海外:一個被追回,一個他國拒絕歸還
    在幾千年的積澱下,我們國家的文物數量極其龐大,去過國博的人應該都知道,國博的藏品從原始時期直到近現代時期,上上下下一共有幾層,倘若想一天之內就把它看完是不可能的。可是,並不是所有歷史的遺物都安然地被保護在我們自己的領土裡,除了這些被珍藏在博物館的藏品們,還有很大一批數量的寶藏文物們因為各種原因流落海外。
  • 那些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
    我國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遲遲不能回歸故土。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1924年華爾納從敦煌盜走的唐代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歷代帝王圖》: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作為唐朝人物畫的最高水平之一,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三大流落到日本的珍品,件件都是國寶級文物,卻不知何時能回家
    三大流落到日本的珍品,件件都是國寶級文物,卻不知何時能回家一提起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的璀璨文明史,相信我們所有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會為之驕傲,而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瑰寶,有的看起來氣勢磅礴,有的看起來小巧玲瓏,這些有形的財富如今被我們稱為古董
  • 敦煌文物流落海外,王道士被千夫所指,他是否該對這場浩劫負全責
    散文中對敦煌文物流落海外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痛恨,也描繪出一個愚昧又可恨的歷史罪人的形象——王圓籙。王圓籙是一個道士,負責看管莫高窟。但是他為了很少的錢財,就將莫高窟中的無比寶貴的文物賣給外國冒險家,被一箱一箱、一車一車地拉走。這些文物已經不可追回,如今中國的學者想要研究敦煌的歷史和藝術,也只能向外國人購買資料。王道士成為一個千夫所指的罪人。
  • 上海·「黑石號」丨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國,和孩子必去的跨國大展
    除了此前推薦過的與,上海博物館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跨國」大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2020年9月15日-2021年1月10日上海博物館二樓第二展廳展覽免費 須提前預約入館一艘千年前的商船,滿載屬於大唐的珍寶在蘇門答臘海域沉沒,被發現後落戶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 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首次走進杭州
    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首次走進杭州每日甘肅網12月8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連日來,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史前遺址博物館專委會、杭州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和臨洮縣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洮河遺韻——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在杭州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展出,此次展出時間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28日,這也是臨洮文化展首次走進杭州。
  • 中國最珍貴的五件國寶,丟失後流落海外,回歸難度巨大
    (註:本文為曰古談今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中國最珍貴的五件國寶,丟失後流落海外,回歸難度巨大。我們華夏大地向來地大物博,不知道有多少文物在我國國土上誕生,無論它們是不太值錢的東西還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都是我國千百年來大國文化的象徵,我們今天就要說這最珍貴的五件寶貝,它們珍貴無比,卻除了第一件正在回歸外,其餘都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