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用腳走路用心旅行」,讓我們開啟發現之旅,共賞自然美景。
說起集市,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在我國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差不多有村鎮的地方就有集市。熙來攘往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五顏六色品種繁多的商品、熱氣騰騰的美食、混合著各種味道的空氣,是所有集市共同的特點。當然,不同的集市商品各有不同,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集市的各種趣聞吧。
最早的集市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最早的集市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後期,當時是以物換物。有固定地方的集市,大約出現在殷朝。《史記.平準書》雲:「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也」。可見那時已經出現了集市的雛形,不過只是以物易物,將自己多餘的物品去換取需要的物品。這應該是我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集市吧。
集市的發展歷史
東周列國經過徵戰兼併後,迎來了第一個城市建設高峰期,同時手工業和商業也得到大力發展,催生了手工作坊和商品集中的『市』的發展。到唐朝時期,商業極大的繁榮,大都長安更進一步加強了集市的統一管理,並設有統一管理市場的官吏,管理著集市的商品,度量衡和稅費的收繳等。唐朝是對集市統一管理的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有手工業者和商人開始沿街擺攤,並以此為中心,形成了街市,甚至出現了夜市。
到了宋朝,四通八達的交通進一步推動了商業的繁榮。《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的北宋末年東京沿街的繁華盛況。至此,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了商業街,這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了彌補商業街的不足和農民交換農副產品的需求,有的城市在城門附近設有草市,還有的在固定場所定期舉辦集市,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集市的作用
在解放初期,我國的集市經濟曾一度出現了中斷,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慢慢恢復。現在主要出現在農村的鄉鎮,交易商品一般為比較低價的日用品,易耗品和農村的生產生活資料。集市是在簡單經濟活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擔負著農村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農副產品的收購和交易的重要職能。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補充了商場超市商品的不足,又使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了謀生之路,減輕了國家的就業壓力。
農村集市一般都有固定的地點和周期,以方便交易和管理。集市在通過以商促農,繁榮農村經濟,溝通城鄉聯繫等各個方面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商的快速發展,物流的方便及時,更多的人選擇了網絡購物,從而大大擠壓了集市的生存空間。本來趕集就是很辛苦的事,冬天寒風刺骨,夏季烈日暴曬,甚至有時天氣突變還會雨雪加身,就是這樣,現在大多數經營者也是每況愈下,越來越艱難,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將來的出路在哪裡。
集市-兒時對一顆糖果的牽掛,集市-過年時孩子對新衣新鞋的期盼、集市-熙來攘往人群的喧鬧、集市-帶來美好回憶的地方……
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的集市會成為「歷史」嗎?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你對自己家鄉的集市有什麼樣的情感呢?一起來說說吧,期待您的參與。
點擊「分享」傳遞美好生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