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
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公眾號。
上一期我們聊到了民航客機發展史上的鼻祖,第一架有動力並可以控制的飛機,「飛行者」號的誕生。人們並沒有止步於萊特兄弟的發明,因為還有更多的人都期待能在天上自由飛翔。於是,人們開始探索能夠搭載更多乘客、更加安全的飛機。
在一戰後,美國的飛行表演發生了很多起事故,導致美國人都對飛機的安全性感到很擔心,以至於對航空業的發展毫無信心。但是,美國福特汽車製造商亨利·福特卻堅信航空能在以後大放光彩。當時福特汽車是很安全、很可靠的汽車品牌。而亨利·福特想用他品牌的好名聲來為大家製造安全、可靠的客機。這個大膽的想法可不是純粹的天馬行空。因為,他其實並沒有親自造這架客機,他只是收購了比爾·斯託特製造的客機,並將其改名為福特5-AT-B三發客機。
(圖片來自網絡)
比爾·斯託特的飛機借鑑了,德國著名的飛機製造商雨果·容克發明的,全金屬、波紋蒙皮結構。而事實證明,這樣的結構讓這架客機皮實且耐用,非常可靠,是一匹任勞任怨的「老駝馬」。
(圖片來自網絡)
該機安裝了3臺萊特J-5星形發動機。它的機翼的寬度約為24米、長度約為15米、高度約為4米,起飛重量約為6000千克,能坐15個人。別小瞧它只能坐15個人,在那時候這已經是挺多的人的了。它的尾輪上帶有減震器和可轉向尾輪。在客艙的內部設有柳條座椅,機尾有洗手間。在1925年,福特3-AT三發客機首飛成功,次年就推出了4-AT三發客機。192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最著名的5-AT-B三發客機,安裝了更強的發動機。5-AT-B三發客機這個機型生產數量龐大,所改進的型號也很多。這種客機的優點是採用了大大的上單翼,機翼的面積也很大,使其天生具備了很好的穩定性。在設計上,該機型在只有兩臺發動機工作時也可以飛的很好。即便是只有一臺發動機工作,它也能飛得很平穩。唯一的缺點是,起飛階段容易發生發動機失效停車。此時,失效發動機螺旋槳會產生很大的阻力,稍有不慎便會導致致命的墜機事故。
(圖片來自網絡)
5-AT-B三發客機還有一個暱稱「錫鵝」。它性能出眾、可靠性高,能完成筋鬥、橫滾等動作,甚至還能實現倒飛。從該系列的第一個型號3-AT開始,到1933年推出的最後一個型號,福特三發客機總產量約為200架,有超過100家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可安裝上浮筒改成水上飛機,或者採用滑橇起落架在冰雪機場上起降。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機型自從一開始就被大眾所歡迎,成為人們的喜愛。這個機型也讓全球又開始重新相信了飛機是安全可靠的,讓航空業又恢復了生機。
(圖片來自網絡)
結束語:
這期是「民航客機演變史」系列裡的第二章,往後我會陸續發布更多章節,歡迎您持續關注哦!
(文中數據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