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重慶能源集團安穩電廠,新投產的兩臺66萬千瓦的機組快速運轉著——這裡,今年將有約45億千瓦時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
與其它機組不同的是,這兩臺機組按照「煤電一體化、坑口電廠」的原則靠近煤礦而建,省去了遠距離運輸電煤的成本。同時,機組抗事故能力更強,運行更環保。
在全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發展技術密集型、清潔生產的煤電一體化項目,是重慶能源集團拓寬煤炭產業鏈、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路徑之一。
來自市國資委的消息稱,今年我市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培育發展新動能,有效防範各類風險。
及早謀劃 去產能成效顯著
2015年12月,重慶能源集團安穩電廠與新加坡勝科集團(中國)公司合作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建設安穩電廠坑口煤電擴建項目2×66萬千瓦發電機組。其中重慶能源集團持股51%,新加坡勝科集團(中國)公司持股49%,引進外資約9.25億人民幣。
這兩臺機組日前投產,日均發電量約1200萬千瓦時,能為我市提供可靠的電源保障。
「重慶安穩電廠兩臺新機組的投產,與謀劃早、落實快分不開。」市國資委人士表示。
2013年以來,在煤炭市場疲軟、價格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重慶能源集團旗下煤炭企業經營形勢嚴峻。「集團公司旗下大部分煤礦資源稟賦差、質量差、生產效率低,虧損嚴重,不及早去除低效、無效產能,難以持續發展。」重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度過「嚴冬」?
重慶能源集團經過調研,啟動了四大戰略:淘汰資源稟賦差、安全生產無保障、扭虧無望的煤礦;改造升級存續煤礦,推行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專業化「四化」建設;抓好煤炭產業鏈延伸,加快實施安穩電廠項目、積極推進煤層氣抽採、煤炭地下氣化等煤炭清潔利用項目;尋求轉型,填補產業退出空白。
截至目前,重慶能源集團已經關停煤礦32個;旗下煤礦人均原煤產量比2013年提高了118%,原煤全員工效比2013年提高了32%;噸煤成本下降了76.5元,降幅21.2%,處於西南地區領先水平……
在去產能方面積極行動的不止重慶能源集團。
2015年末,由重鋼集團牽頭,城投、地產、建工、高速、交開投等6家國企共同出資組建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打響了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槍」。
2016年,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利潤4000萬元,有望為我市培育出一個基於鋼結構、覆蓋綠色建築全產業鏈的特色產業集群。
積極行動
清理處置「殭屍」「空殼」企業
今年初,有個數據令重慶機電集團上下振奮不已:2016年集團利潤同比增長29%。
近年來,重慶機電集團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釋放企業內在的機制活力。去年,該集團共關閉14戶「殭屍」「空殼」公司,清算關閉12戶廠辦大集體,壓縮5戶集團管理層級企業。僅此一項,每年可消除虧損源約3000萬元。
在處置「殭屍」「空殼」公司方面取得成效的市屬國企不止這一家。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去年完成清理處置「殭屍」「空殼」企業3戶,壓縮管理層級4戶,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共計2903.4萬元。
市國資委人士稱,去年,我市打出「組合拳」助市屬國企去除無效產能:
針對企業資產狀況、變現能力等不同情況,我市通過公開轉讓、清算註銷、破產關閉、重組整合、集中管理等方式,推進處置「殭屍」「空殼」企業。全年清理處置「殭屍」「空殼」國有企業231戶,分流安置在職職工6500人。
為壓縮企業法人層級,按照「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我市將市屬國有企業法人層級原則上控制在三個層級以內,著力解決部分企業法人戶數多、管理層級多、機構臃腫、管理效率低等突出問題,推動企業優化組織結構,打造精幹高效管理機構。全年市屬國企壓縮四級以下企業法人層級136戶。
深化之年
從五方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1月,2017年全市國資工作會舉行,會議明確指出,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屬國企將大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積極推進五方面工作:
在降槓桿降負債方面,將在「換、轉、展、消、嚴」5個字上下功夫。換,即以低息債置換高息債,以長期債置換短期債,優化債務結構;轉,即藉助渝康、信達、華融等資產管理公司AMC平臺作用,積極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權轉股權;展,即對部分債務展期、降息;消,即對企業嚴重不良債務,爭取金融機構用撥備消化一部分;嚴,即嚴格投資管理,規範投資決策程序,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嚴控高負債企業推高企業負債率新增投資,嚴控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新增投資,盤活沉澱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去過剩產能及房地產庫存方面,我市將繼續壓減煤炭產能,堅決關閉30萬噸以下礦井,今年計劃關閉礦井6對,壓減煤炭產能207萬噸;加快市屬國有房地產企業重組,加快消化市屬國有房地產企業庫存房屋,用兩年時間完成124萬平方米去庫存任務。
在清理處置「殭屍」「空殼」企業方面,今年市國資委將推動去「殭屍」國有企業47戶、「空殼」公司114戶。
在壓縮企業管理層級方面,今年將壓縮企業法人層級100戶左右,企業法人層次原則控制在四級以內,新設四級法人單位必須報市國資委審批。
在增加有效供給方面,將通過創新驅動增加新的有效供給,圍繞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市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開展創新,開發新產品、研發新技術、發展新業態、推廣新模式。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