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緯度戰慄:鐵鏽地帶的衰落,意味著北半球經濟重心全面南移

2021-01-08 東西南北一壺酒

2020年,中國前三季度城市GDP出爐後引發了人們熱烈的討論。這是因為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地區僅剩北京一城,而其餘的九個席位全部都是南方城市。

這似乎看起來是歷史常態的回歸,畢竟唐宋以後,經濟南重於北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而我們如果把視角擴大到全球,尤其是北半球,你會發現不論是美國、德國、英國,北部似乎都在衰落。

這些衰落的地區,無一例外處於高緯度地區。那麼,為何鐵鏽地帶會衰落?為何整個北半球經濟重心都在南移呢?

一、全球有哪些著名鐵鏽地帶

鐵鏽地帶這個詞彙,最早流行於美國,主要形容的是東北部五大湖地區重工業城市的衰退。用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因為這裡人口銳減,鋼鐵都生鏽了,所以得名。

後來,凡是曾經因為工業繁盛而後衰敗的地區,都被冠以「鐵鏽地帶」的稱呼。

全球著名的鐵鏽地帶有美國東北部、中國東北、俄羅斯烏拉爾工業區、日本北九州、德國魯爾區、法國洛林區、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等。

二、為何鐵鏽地帶會衰落

1、工業化完成

工業化時代,大生產、大資源、大消耗,傳統工業區大多靠資源上位,一時風光無兩。但是當工業化完成,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種種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產業優勢消失、人口流失,重工業城市開始衰敗,新興的科技型城市則開始興起。

2、新經濟興起(產業結構升級)

在經濟領域,從來沒有什麼行業可以一直充當頭雁,所以當重工業衰敗後,新經濟開始興起。

新經濟以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為主,在城市競爭中明顯更有活力。於是馬太效應凸顯,強者更強,失敗的一方越發衰敗。

看看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規劃就清楚,重工業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3、氣候因素

鐵鏽地帶大多位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就是一個字,冷!而人類其實更適合於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於是低緯度的南方自然成為首選。美國人從東北部跑到南方的陽光地帶,中國人從東北跑到廣東、海南,日本人從北九州跑到東京,都是如此。

4、資本本身的因素

學過《資本論》的都知道,資本從來都是從利潤低的地方跑到利潤高的地方,既然工業不賺錢了,自然要跑到賺錢的地方去。

這時候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把工業轉移到低發展水平國家,利用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還有一個就是搞金融,搞壟斷,實現壟斷利潤。

試想一下,資本都出逃了,工業不衰敗就沒有道理了。

三、北半球經濟重心南移有何表現

鐵鏽地帶衰落,那麼自然就有其他地方興起,從北半球來看,這就是整個經濟重心的南移。

1、南方經濟佔比更高

在中國,南方經濟佔比超過六成,且有進一步加大地趨勢,未來很可能達到七三開;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州也是南方州佔大多數,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則包攬前兩名;在日本,經濟幾乎集中於東京都。

2、南方人口佔比更高

除了經濟,南移的表現自然就是人口。撤離高緯度寒冷區,奔赴南方陽光地帶成為很大一部分鐵鏽地帶人口的選擇。於是,南方人口大幅增加,北方人口流失就成了鮮明的對比。

3、南方文化更強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由於經濟更發達,人口更多,南方文化自然更強勢。舉例來說,單論動漫來說,如果中國北方沒有北京,恐怕和南方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四、鐵鏽地帶何從破局

其實,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當戰爭來臨的時候。畢竟,如果你自己不能造,那麼誰會賣給你呢?

縱觀全球著名的鐵鏽地帶,有的成功實現了復興(魯爾區、伯明罕、匹茲堡),有的則全面走向破產(底特律)。對於成功的經驗來說,不一定適合我們,但是自然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治理環境、發展新產業、拓展高邊疆都是可以借鑑的方法,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下,單靠模仿恐怕還是很難實現振興。畢竟東北振興提了多少年,至今還不是一樣沒什麼起色嗎?

或許,在世界大環境之下,某些地區就應該打破「產業空心化」的趨勢,專門發展實體經濟。畢竟,不管是金融還是網際網路,沒有實體經濟兜底,就是一個吹脹了的大泡沫而已。

但是,新時代,還需用新方法。你不變,時代的洪流就會把你淹沒。下一個十年,不知道工業網際網路能否振興一下落寞的北方呢?

相關焦點

  • 東北:若各國經濟重心南移的理由成立,我建議把德國美國剔除地球
    東北:若各國經濟重心南移的理由成立,我建議把德國美國剔除地球!一種觀點認為,北方地區,冬天零下n度,都不能出門了,何況生產?資本家把錢投北方比南方要少生產最少兩個月,他為什麼要投資到北方呢?所謂北方比南方冬天舒服,是因為暖氣,室外工作的地方可沒暖氣,零下沒暖氣會比零上舒服?
  • 對比南方與北方十大城市:經濟重心加速南移 差距越來越明顯
    而與南方地區火熱的經濟發展勢頭相反的是,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與增長持續乏力,甚至山東、吉林、黑龍江、河北等多個省份去年還出現了負增長,這就使得我國的經濟重心正加速南移。這一點,我們從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主要城市的經濟對比中,便可以看出,南北差異目前還是很大的。
  • 瀋陽行政審批中心預備南遷 標誌城市重心或南移
    記者查金輝攝  沈行政審批中心擬南遷21世紀大廈 城市重心或南移  3人多高的大屏幕正在進行最後一塊顯示屏組件的安裝,原本是一個個寫字間的屋子,正在向「辦事大廳」的方向調整……瀋陽渾南新區的21世紀大廈目前已經成為一座「空樓」,正在裝修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瀋陽行政審批中心的駐地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1.風能資源分布或向南半球轉移極地冷,赤道暖,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常年盛行西風,也叫熱成風。這一道風帶中,平均風速比其他地方更大,聚集了大量的風能資源,並覆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北半球許多國家。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中緯度西風帶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風能資源的利用潛力。
  • 為什麼中國經濟重心會南移,南方有哪些優勢?
    一直以來,我國都存在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而到了這幾年,可能趨勢就更加的明顯了,南方地區經濟比重佔我國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未來我國經濟格局中,也可能將長期保持南強北弱的局面。一、我國現在南方經濟佔比比較大近些年來,南方經濟發展比較快,佔我國經濟的比重也在緩慢的增長,但是也基本上保持在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比如2001年的時候,北方經濟佔比大概在42%的樣子,而南方經濟佔比在58%的樣子。
  • 從社會的發展歷程,到朝代的更替,來看中國經濟重心的轉移
    一直在中唐之前都是中國最發達的經濟地區,以及人口匯集地區。這些地區也是個王朝的重點,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王朝的更替,中國江南的經濟形勢開始變得越來越好,而中國的經濟重心也在不斷地向江南轉移,而直到今日,江南依舊是中國不可或缺的經濟命脈。
  • 北京:天津西安等北方城市勿灰心,其實經濟南移早在宋朝就開始了
    北京:天津西安等北方城市勿灰心,其實經濟南移早在宋朝就開始了!一種觀點認為,其實經濟南移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了,北方五胡亂華徹底把北方打爛,南方幾個割據小朝廷一直比較穩定。不過,決定性的反超還是在南宋引進佔城稻後,從一年一種變為一年兩種。
  • 全球變暖將加劇北極渦旋冷氣炮南漂,巡山於北半球!
    現在北半球已經全面進入夏季,印度、歐洲南部等多地均創下了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熱浪滾滾、暑熱難耐。而更嚴峻的趨勢是,隨著赤道暖氣團不斷增生強大,沿著大西洋向北極侵犯,鳩佔鵲巢,將北極渦旋冷氣炮(北極冷渦)趕出其北極大本營,使得北極氣溫不斷攀高,而北半球中高緯度區域則處於北極冷氣炮偽周期性的南漂掃蕩中,造成暴雨、冰雹、龍捲風、泥石流等極端天氣災害事件的頻繁發生。
  • 大公報:臺軍戰略重心東移 金門馬祖降低敏感性
    中新網1月18日電 香港《大公報》18日刊文《臺軍戰略重心為何東移》說,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數月前「布置作業」,讓臺灣軍方研究防務與民生如何相結合。結果,臺軍戰略重心東移至花蓮和臺東,同時釋出臺灣西部營區土地的建議出爐。臺軍戰略重心東移也帶動外島金門、馬祖變革,降低軍事敏感性。
  • NASA在北半球多地發現「夜光雲」,這意味著什麼?
    北半球多地出現「夜光雲」,到底是怎麼回事?人類會有所影響嗎?在2020年6月23號,美國宇航局在對北半球監測時,曾發現在北緯50度的附近,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天象。北半球多地夜空,出現了發光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那些漸行漸遠的鋼筋水泥叢林
    2020年讀過的第42本書《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斜槓青年潘然的《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就為讀者們展現了在北美大陸城市探險的一些見聞。城市探險,實際上和廢墟探險差不多。因為沒有成為廢墟的地方都是有主的地方,一般不會讓外人進的,進就是非法侵入,後果嚴重。在北美,即使是廢墟,有的也不是無主產權,有時也得悄悄地進入。
  • 北半球與南半球所見的星空是一樣的嗎
    這意味著其中的任何一點,包括觀察者佔據的點,都可以被視為一個中心。 這也意味著所有平行線,無論是相隔毫米還是相互橫跨整個太陽系,看起來都會在一個點上與球體相交,類似於圖形透視的消失點。 所有平行平面似乎都在一個重合的大圓(一個「消失的圓圈」)中與球體相交。   我們跟隨地球的赤道與極點,可以在夜空中映射出星星的位置,這類似於地球的地理經緯度劃分。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
    第一,世界權力重心正在東移,舊的國際秩序已表現出衰弱甚至瓦解跡象。過去五百年,隨著西方率先進行幾次工業革命,西方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由此奠定的國際秩序也就有了明顯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20世紀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啻是西方列強在爭奪國際空間。二戰後,亞洲國家日本雖然實現經濟騰飛,但也只是自覺成為西方一部分而已。
  • 紫荊山南移?南三環,有金山!(圖)
    記者李飛文圖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間鄭州發展新動向為:城市向南經過十餘年發展,鄭東新區初具規模,鄭州城市化向東空間收窄。向北地理受限,向西和向南成為主導方向。
  • 美國三大「鐵鏽州」為何「背叛」了川普?
    /《華盛頓郵報》截圖「鐵鏽帶」州是什麼?它們在這兩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發揮了怎樣的影響?為何原本幫助川普入主白宮的「鐵鏽帶」三州4年後卻「背叛」了川普?鐵鏽帶地區產業結構以汽車、鋼鐵、化工等重工業為主,曾經是美國的經濟中心和工業心臟。但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經濟結構轉向第三產業為主之後,該地區傳統工業逐漸衰落,大量工廠廢棄,生鏽的機器隨處可見,因此得名「鐵鏽帶」。工業衰落導致經濟衰退,這使得該地區出現失業率上升、家庭收入下降、民眾受教育程度低、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會民生問題。
  • 陸委會前副主委:兩岸關係若不改善 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今天(12月9日)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的陸委會前副主委、臺灣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警示。
  • 用數據揭開天津和深圳背後的故事,喊話經濟全面南移的可以休矣
    僅用40年GDP前十名城市的變更,不能得出經濟將全面南移的結論! 前一陣子網上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叫做在未來30年裡,中國經濟將全面南移,而且很多網上的大V們,信誓旦旦的建議說,不管你是安家還是創業的,中國的未來一定是在南方。
  • 北半球返青期提前,或致增溫加速?
    ,北半球春季返青期每十年平均提前約4-5天。北半球的溫帶森林和北方森林春季返青期提前對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有明顯增溫效應。春季返青期處於春夏轉折期,植被變化與融雪過程相互作用,會調節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和能量收支。「春到人間草木知」,2020年早春剛至,便有武漢大學櫻花提前盛開、河南小麥提前8至10天返青等消息見諸報端。
  • 為什麼東北、汕頭的經濟,衰落之後,就很難再發展起來?
    解放之前,東北就是全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最早的區域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又成了我國的經濟重心、工業重心。 汕頭,身處潮汕核心,自古以來,就是商貿發達之地,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也是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