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貧困戶的貼心人

2020-12-20 長江日報

    「這些年,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馬作兵伯伯,一直都是對我們家和我關愛有加。2017年我考上大學後,他總會打電話給我,關切詢問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總是鼓勵我要好好學習,他還到我家看望我的爺爺。真的很感謝馬作兵伯伯,他就是我心中的一位親人……」12月9日,正在廣州的一家央企見習的洪河村22歲村民吳明傑說。吳明傑今年6月從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畢業。10歲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隨後不久奶奶去世、媽媽離家出走。此前多年,他一直與爺爺吳正華相依為命。今年2月,吳正華也因病去世。

    「馬作兵確實是位好同志,對我們貧困戶的求助,總是第一時間熱情回應和相助。他是我們村民都認可和喜歡的扶貧好幹部!」村民張業同說,今年9月,他因心臟病住院,事後在辦理出院手續時遇到一點「小問題」。「我當時就打電話給了馬作兵,他在電話裡十分耐心地告訴我該怎麼後續處理等。」張業同說,後來出院回家後,馬作兵還專程帶著水果、牛奶等上門看望了他。

    今年5月,曹士厚在工廠上班時,右手小指不慎被機器切斷。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作兵當即輾轉聯繫了一位律師,積極幫助曹士厚進行工傷鑑定等。

    「類似這樣為貧困戶精準排憂解難的事情還有很多。通過解決貧困戶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我們拉近了與貧困戶的心理距離,貧困戶也都把我們當成了他們的貼心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湖北省勞動模範、公交集團經開公司車隊長顏勝武說。

    「馬部長,好啊!」近日在洪河村的兩次走訪中,也注意到一個細節,村民們一看到馬作兵,都顯得十分熱情而親切。

    「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既然身處脫貧攻堅一線,村民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貧困戶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今年50歲的馬作兵說:「出水才見兩腿泥。參與駐村精準扶貧工作4年來,我一直都是要求自己做到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要求自己始終與村民們、貧困戶們打成一片。」駐村精準扶貧工作辛苦不言而喻,但馬作兵說,他和他的同事們一直都有著一股強大的「精神指引」——「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戰鬥精神、「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精神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駐村工作期間,馬作兵一直都是堅持隔三岔五就到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家中坐一坐、看一看、聊一聊。「小馬很有心也暖心,經常到我家裡噓寒問暖,也跟我宣傳精準扶貧的各種好政策,一直鼓勵我和家人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們從來都沒有把他當外人,經常喊他一起下象棋。」71歲的貧困戶曹士恆說。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幫助下,截至目前,洪河村的13戶貧困戶中,有6戶都是出外到武漢經開區(漢南區)紗帽街打工。13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由脫貧前的2400元左右提高到現在約9000元。

    面對年初的疫情,3月23日,包括馬作兵在內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都是全員到村到崗,積極參與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今夏防汛時,馬作兵等都是堅守在防汛一線兩個多月。「肯擔當、扛重活、打硬仗,以馬作兵為代表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確實要給個贊!」消泗鄉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丨威寧自治縣...
    我是領導眼裡的「頂梁柱」,家人心中的「工作狂」,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是一名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水務人。在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役中,撰寫報告、擬寫文件、整理項目資料、「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我一樣都不落下。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滿腔熱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愛心。
  • 劉小芳:贛州經開區大坪村貧困戶的貼心人
    劉小芳:贛州經開區大坪村貧困戶的貼心人  劉小芳是黃金嶺大坪村扶貧專幹,全身心投入精準扶貧工作,奔忙於大坪村精準扶貧工作的第一線
  • 【身邊的榜樣】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 丨老桑曲增
    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於2019年12月25日早上7時在昌都日通醫院因醫治無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年僅46歲。
  • 徐小平:特困群眾的「貼心人」
    通訊員常國斌本報記者倪文波在泰興市濱江鎮,一提起紅旗村黨總支書記徐小平,領導和鄉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他真心真情幫困,是特困群眾的『貼心人』!」2015年夏天,連續暴雨,村裡貧困戶顧雙美住了20多年的平房因為年久失修倒塌了,徐小平得知情況後,立即張羅著為她家重新建房。顧雙美感激地說:「多虧了徐書記,不然,我家的日子真的沒法過啊!」顧雙美家是個特殊的家庭,丈夫離家出走十多年,家有一雙兒女,還有臥病在床的婆婆需要照應。一度時期,顧雙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 衡東:扶貧路上 大泉村有「貼心人」
    駐村工作隊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條件和貧困戶脫貧5條標準對全村85戶貧困戶逐一進行研判,時間緊、任務重,還要確保精準無誤,這對工作隊來說是一個考驗。「這次穩定退出,必須嚴把關口,不多一人不漏一人!」執行工作時,面對「關係戶」,劉濤始終保持鐵面無私。
  • 用真情成為群眾認可的貼心人——記伊通縣伊丹鎮六家村駐村第一...
    原標題:用真情成為群眾認可的貼心人 在伊通滿族自治縣伊丹鎮六家村村委會,懸掛著兩面錦旗,上面分別繡著「和諧共建獻真情,扶貧幫困暖人心」「助學幫困,奉獻愛心」的字樣。 這兩面錦旗是六家村村民贈送給駐村第一書記呂中美的,飽含著村民對她的認可和感激之情。
  • 用心用情做好 群眾的貼心人
    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31戶96人,雖說在2019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220畝,林地8527畝。
  • 「走街串巷訪百家」隋軍義:以生命赴使命 帶領貧困戶走進幸福新天地
    東北網12月1日訊(記者 莊園)隋軍義是佳木斯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所檢驗員,但在他駐村包扶的佳木斯市湯原縣竹簾鎮龍江村村民眼中,他已成為村裡人。兩年的駐村扶貧,讓他由一名事業單位幹部,變成了農民們的貼心人。
  • 記拉薩市曲水縣公安局華德敏:群眾的貼心人
    原標題:記拉薩市曲水縣公安局華德敏:群眾的貼心人 群眾的貼心人 —記拉薩市曲水縣公安局曲水鎮派出所副所長華德敏   身為女兒身,卻為轄區群眾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級別不高,但在百姓心中,她是「貼心人」和「守護者」;她沒有幹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了群眾的心坎裡。
  • 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扶貧故事∣青龍村的「貼心人」
    不管哪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上門幫忙,真是我們的貼心人。」村民口中的楊書記,就是凱裡市紀委監委幹部室副科級幹部楊志遠。2017年1月,楊志遠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舟溪鎮青龍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
  • 【脫貧攻堅 · 咱們村的第一書記】韶玉河:解百姓憂 做貼心人
    ——韶玉河  11月25日,日頭已偏西,嶽普湖縣也克先拜巴扎鎮塔勒博依村第一書記韶玉河仍和村民一起忙碌著,他偶爾吆喝一嗓子,聲音傳得很遠。  這個黝黑精瘦的中年漢子,是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韶玉河,有著與身材不相稱的大嗓門,眼神中透著一股韌勁。  「白天的溫度不能低於8攝氏度,晚上的溫度不能低於15攝氏度,才能保證蘑菇夜間的生長。」
  • ...劉光龍:做群眾的「貼心人」||楊元明:住上新房子 開起農家樂
    做群眾的「貼心人」 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第一書記 劉光龍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駐村這幾年,許多感動的事不勝枚舉,而我,也成了群眾的「貼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個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貼心人|興仁市大山鎮...
    這是野納村高填方組貧困戶羅茂銀拿著一封感謝信到村活動室對我說的話。我叫羅厚德,是興仁市大山鎮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10月,經大山鎮政府委派,到野納村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羅厚德到村民家走訪說起羅茂銀,我有一肚子話要說。
  • ...故事」劉光龍:做群眾的「貼心人」|楊元明:住上新房子 開起農家樂
    做群眾的「貼心人」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第一書記 劉光龍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翻開我34萬餘字的扶貧日誌,納秧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像放老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一一閃現。駐村這幾年,許多感動的事不勝枚舉,而我,也成了群眾的「貼心人」。村民蔡忠全,在一次意外中受傷,除了醫保報銷部分外,也掏空了家裡積蓄,經濟一時限於拮据。結合他家住公路邊適合開小賣部的特點,我跑了相關部門為他辦理了營業執照、菸草專賣證等證件。
  • 煙臺蓬萊劉家溝鎮盧長徵:做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10月17日上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看煙臺媒體行繼續行走在煙臺的脫貧鎮村,在蓬萊區劉家溝鎮,媒體行記者拜訪了被這裡困難群眾稱作「貼心人」的扶貧幹部——盧長徵。今年40歲的盧長徵是煙臺市蓬萊區劉家溝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作為一名扶貧幹部,他時刻堅守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用努力和堅守讓貧困戶生活有了新變化。自2012年至今,盧長徵共資助貧困學生、貧困老人、孤寡老人共20人。
  • 西平縣城市管理局送溫暖讓貧困戶笑開顏
    他激動地說:「感謝黨的政策好,你看俺家自從評上貧困戶,吃的,用的、穿的都送來了,住的房子,政府都幫俺修好了,還安上了自來水,我看病吃藥費用政府給報銷了,小孫子上學也享受政策了,有人管了,我們村裡第一書記城管局的張春旺每天都來我家看我,時間長了,家裡狗大遠看見春旺望著迎上去…」
  • 辛莊村第一書記李剛:深入群眾、紮根基層、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通過科學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注重脫貧質量的提高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的激發,在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升脫貧質量上,先後實施了到戶增收養殖業補貼5戶2.35萬元,光伏發電扶貧35戶7.44萬元、成立光榮合作社,貧困戶受益31戶54人,受益資金5.4萬元;公益性崗位7人人均月工資300元等項目,同時,還實施了金融扶貧19戶7.98萬元、技能培訓一期7人、貧困戶危房改造22戶3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14
  • 儋州舊地村「第一書記」陳海峰:扶貧扶到貧困戶心坎裡
    原標題:儋州白馬井鎮舊地村「第一書記」陳海峰 扶貧扶到貧困戶心坎裡   陳海峰(右)向申請加入養殖合作社的貧困戶了解情況   10月12日上午,儋州市白馬井鎮松鳴村委會門前,舊地村貧困戶李定壯從鎮扶貧辦手裡領回6頭山羊,臉上的褶子都笑開了。
  • 樂當村民貼心人 武昌區駐新洲長崗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對話村民
    將情況向單位領導反映後,周錦先又設法請求武昌區扶貧辦支持,經多方努力,他決定在單位舉辦「市場」,讓村民的農貨走出大山。利用春節這個節點,請單位同事們支持村民買點「土貨」,周錦先說幹就幹,他和隊員們立即行動起來。
  • 脫貧路上有「管家」 德州夏津縣扶貧幹部真幫實扶成貧困戶貼心人
    近日,夏津縣交通運輸局扶貧幹部老範終於將假肢交到了貧困戶周林標。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5月11日訊(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孫立)「周林標大叔的假肢手套終於發過來了,下午就給他送去!」下午開完會,踏著落日的餘暉,老範和同事匆匆地趕往幫扶貧困戶周林標所在的村莊。今年春節前,老範到貧困戶家走訪,發現貧困戶周林標大叔的假肢手套壞了,細心地詢問情況後得知,周大叔的假肢手套由於佩戴時間過長,自然損壞了,周林標自己轉遍了夏津周邊的醫療器械店,可就是買不到。於是老範就拿起手機開始搜索信息,可網上同樣查不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