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馬作兵伯伯,一直都是對我們家和我關愛有加。2017年我考上大學後,他總會打電話給我,關切詢問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總是鼓勵我要好好學習,他還到我家看望我的爺爺。真的很感謝馬作兵伯伯,他就是我心中的一位親人……」12月9日,正在廣州的一家央企見習的洪河村22歲村民吳明傑說。吳明傑今年6月從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畢業。10歲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隨後不久奶奶去世、媽媽離家出走。此前多年,他一直與爺爺吳正華相依為命。今年2月,吳正華也因病去世。
「馬作兵確實是位好同志,對我們貧困戶的求助,總是第一時間熱情回應和相助。他是我們村民都認可和喜歡的扶貧好幹部!」村民張業同說,今年9月,他因心臟病住院,事後在辦理出院手續時遇到一點「小問題」。「我當時就打電話給了馬作兵,他在電話裡十分耐心地告訴我該怎麼後續處理等。」張業同說,後來出院回家後,馬作兵還專程帶著水果、牛奶等上門看望了他。
今年5月,曹士厚在工廠上班時,右手小指不慎被機器切斷。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作兵當即輾轉聯繫了一位律師,積極幫助曹士厚進行工傷鑑定等。
「類似這樣為貧困戶精準排憂解難的事情還有很多。通過解決貧困戶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我們拉近了與貧困戶的心理距離,貧困戶也都把我們當成了他們的貼心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湖北省勞動模範、公交集團經開公司車隊長顏勝武說。
「馬部長,好啊!」近日在洪河村的兩次走訪中,也注意到一個細節,村民們一看到馬作兵,都顯得十分熱情而親切。
「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既然身處脫貧攻堅一線,村民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貧困戶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今年50歲的馬作兵說:「出水才見兩腿泥。參與駐村精準扶貧工作4年來,我一直都是要求自己做到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要求自己始終與村民們、貧困戶們打成一片。」駐村精準扶貧工作辛苦不言而喻,但馬作兵說,他和他的同事們一直都有著一股強大的「精神指引」——「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戰鬥精神、「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精神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駐村工作期間,馬作兵一直都是堅持隔三岔五就到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家中坐一坐、看一看、聊一聊。「小馬很有心也暖心,經常到我家裡噓寒問暖,也跟我宣傳精準扶貧的各種好政策,一直鼓勵我和家人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們從來都沒有把他當外人,經常喊他一起下象棋。」71歲的貧困戶曹士恆說。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幫助下,截至目前,洪河村的13戶貧困戶中,有6戶都是出外到武漢經開區(漢南區)紗帽街打工。13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由脫貧前的2400元左右提高到現在約9000元。
面對年初的疫情,3月23日,包括馬作兵在內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都是全員到村到崗,積極參與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今夏防汛時,馬作兵等都是堅守在防汛一線兩個多月。「肯擔當、扛重活、打硬仗,以馬作兵為代表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確實要給個贊!」消泗鄉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