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護法神韋陀,「頂天立地擎金杵,願為龍華助轉輪」。韋陀(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
相傳釋迦涅槃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混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在中國的寺院殿宇叫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大藏經》記載韋馱菩薩生於農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擁三洲大法輪,一十八世為將軍身,五十四世為宰相,造亭接眾一百二十所,開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樹缽八百萬,設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條,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寶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經》一百藏。一十七世為真童身。寶華琉璃佛會上成道,號普眼菩薩;釋迦佛會上,名真童身菩薩。手持金剛寶杵重八萬四千斤,金剛不壞身,發大誓願,佛佛出世擁護佛法。頭戴鳳翅兜鍪盔。足穿烏雲皂履,身披黃鎖子甲。恭逢韋陀菩薩聖誕祥日,願大家常隨佛學,福慧增上。
韋陀菩薩故事
相傳明末清初時,建在普陀山上的一間佛寺半夜突然起火燃燒,當時有一名小和尚就睡在韋馱佛像的腳下。起火時,小和尚就正好夢見一身金甲的韋馱尊者告訴他:佛寺失火,儘快逃生小和尚一驚,趕緊起身一看,果然火勢已經延燒到正殿中來,情急之下,背起韋馱佛像就往外舂,跑到殿外時,整間佛寺已盡成火海。而令人驚異的是,這尊獲救的韋馱佛像重達數百斤,根本不是身軀瘦小的小和尚可以背動的,因此當時這件事就轟動遠近,韋馱的靈驗更深入人心.
宋朝有一位高峰妙禪師,很喜歡打坐,但是一坐下來就打瞌睡。禪坐的目的是要得到禪定,如果有昏沉、瞌睡的毛病,禪定就修不成功。高峰妙禪師為了對治自己昏沉的毛病,就將打坐的地方移到一個懸崖上,崖高數十丈,如果昏沉來了,一不小心就栽下去,一定會粉身碎骨。高峰妙禪師藉此來警惕自己,希望能改正打坐昏沉的毛病。可是習氣難改,才一打坐不到幾分鐘瞌睡就來了,一個筋鬥整個人就栽了下去,高峰妙心想這下子一定是死定了。但是在半空中,突然有一股力量將他救了上來。高峰妙覺得很奇怪,就問:是什麼人來救我?只聽到空中傳來一個聲音:我是韋馱菩薩。聽到這句話,高峰妙禪師心裡想,認為自己修行實在是了不得,竟然能感得韋馱菩薩來護法,於是問韋馱菩薩:世界上像我這麼精進用功的人有幾個?韋馱菩薩回答:像你這樣修行,沒有功夫,只會打瞌睡,你還自以為了不得。像你這種人,如恆河沙一樣多。從今以後,五百世我不再護你的法了。一世一百年,五百世就是五萬年。高峰妙禪師聽到韋馱菩薩五百世不來護法,心裡真是難過。但是回頭一想:修行是自己的事,菩薩護不護法與自己何幹?菩薩不來護法,自己還是要修行;即使菩薩來護法,修行還是要靠自己成就。菩薩不來護法,也是因為自己憍慢、懈怠,是自己不對。於是高峰妙生起大慚愧心,更發願要不惜生命地修行,唯有成道,才能廣度眾生,否則就只能如行屍走肉一樣地活在世界上,最後與草木同朽,生命毫無意義。高峰妙禪師又開始打坐用功,日子久了,瞌睡的習氣又來了,又是一個筋鬥栽了下去,高峰妙禪師心想,這一回絕對是死定了。可是快到地面時,又有一股力量將他救起來。高峰妙禪師驚訝地問:是誰救我?我是韋馱菩薩。您老人家不是說五百世不來護我的法嗎?韋馱答道:因為你有知慚、知愧的這念心,同時又不顧性命地勤奮修行。上求佛道的這念心已經超越五百世了,所以我又來護你的法。由這個公桉可以知道,一個人有了慚愧、懺悔的心,這就是最大的超越、最大的精進。所以無論是修行也好,或是日常的為人處事也好,只要做錯事,就應該知慚、知愧,不但自己的心能得到安寧,業障也能一併消除。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普為一切閱讀分享轉載流布法布施者功德回向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歡迎關注新浪佛學微博搜索「永明佛學」
http://weibo.com/20789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