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甲狀腺超聲檢查作為常規體檢項目開展以來,甲狀腺結節的檢出明顯增多,很多人聞結節而色變,思想負擔很重。與此同時,學術界對現階段甲狀腺結節是否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也存在不少爭議,這一切都源於對甲狀腺結節的了解有限,未能真正識別結節的性質。
那麼,甲狀腺結節哪些是良性的,哪些是惡性的?如何讀懂甲狀腺B超報告?請內分泌科和超聲醫學科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甲狀腺結節多數為良性甲狀腺是成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位於人體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形狀似蝴蝶。甲狀腺分為左右兩葉和峽部,表面光滑,柔軟不易觸及。甲狀腺主要合成甲狀腺激素,對人體正常的生長發育、代謝、機能運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很高。許多患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開始憂心忡忡,四處求醫問診,有人甚至食不下咽,夜不能眠。而由於對癌症的恐懼,很多人直接做手術切除結節,帶來可怕的併發症。有些開刀很多次,切除後又復發。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陸穎理說,甲狀腺結節是臨床非常常見的疾病,超聲檢查發現率可高達76%。上海九院內分泌科2014年大型流調數據顯示:中國華東地區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48.25%,其中男性39.60%,女性54.77%。老年女性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近75%。
「結節」僅僅是對病灶形態的一種描述,可有良惡之分,良性疾病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惡性疾病主要以甲狀腺癌為主,其次是甲狀腺淋巴瘤及轉移癌。結節較小時一般查體時不易觸及,常在B超檢查中發現,當結節增大時,部分患者可出現頸部不適感,嚴重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壓迫氣管(呼吸困難等)、壓迫食管(吞咽困難等)、壓迫喉返神經(聲音嘶啞等)等症狀。當結節出血囊性變時,患者可出現短時間內結節的迅速增大。
陸穎理強調,既然甲狀腺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結節,所以當我們發現結節的時候並不一定急著決定手術,而是首先詢問醫生意見,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明確結節的良惡性。儘管超聲檢查對於甲狀腺結節的敏感性很高,超聲醫生也可以大致從結節形態等方面有個初步判斷,但遇到一些形態可疑而直徑大於1cm的結節,原則上推薦行甲狀腺結節的細針穿刺來進一步明確良惡性。
甲狀腺結節中多數為良性結節,盲目的手術治療可能要面對手術後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終身藥物替代治療,骨質疏鬆,手術中損傷喉返神經、喉上神經以及重要的甲狀旁腺等不良後果。
如何看懂甲狀腺B超報告從甲狀腺B超報告上來看,哪些結節是良性的,哪些又是惡性的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超聲醫學科王燕指出,甲狀腺超聲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TI-RADS),根據結節的超聲表現特徵,將診斷結果由良性到惡性分為1-6級,為解讀甲狀腺結節的性質提供可靠的依據。
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表現可歸為兩類:
一類屬於良性徵象,主要包括:結節形態規則,有完整的包膜,結節內部可呈等回聲、高回聲、混合回聲和低回聲,結節的縱橫徑之比小於1,結節周邊見完整的聲暈、結節周邊測及環狀的彩色血流信號。
另一類屬於惡性徵象,主要表現為:結節形態不規則,無明顯的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結節內部多呈低回聲,甚至有些結節後方回聲衰減,結節的縱橫徑之比大於或等於1,結節內見微小鈣化灶,血流信號分布紊亂,多由結節周邊向內部穿入。
甲狀腺超聲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TI-RADS)分為6個級別:
1級:甲狀腺檢查正常,無異常發現。
2級:良性發現,包括甲狀腺囊性結節,惡性風險為0。
3級:可能良性的結節,具有典型的良性超聲徵象的結節,惡性腫瘤的風險<5%。
4級:為性質不明的可疑結節,根據惡性超聲徵象的多少又分為:4a級:具備至少一項惡性徵象,惡性風險為5-10%。4b級:具備至少兩項惡性徵象,惡性風險為10%~80%。4c級:具備多於兩項惡性超聲徵象,惡性風險>80%。
5級:同時伴有甲狀腺周圍淋巴結轉移證據的結節。
6級:已經細胞學檢查證實的惡性結節。
TI-RADS分類為2級和3級的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結節,如膠質結節、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這些結節除非體積較大有壓迫症狀需要手術多數不需要處理,定期隨訪即可。
TI-RADS分類為4級的甲狀腺結節存在不同程度的惡性風險可以先行穿刺細胞學檢查,根據有無異形細胞發現決定是否採取手術治療,TI-RADS分類為5級以上的甲狀腺結節應及時手術治療。
由此可見,只要了解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良惡性徵象,對結節的TI-RADS分類做到心中有數,就能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和處理結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